張海迪說:
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
在孩子求學的路上,難免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與挫折,有些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但有些卻又是司空見慣的,該如何引導孩子去面對所有的困難?這是一門藝術,更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的使命。
有朋友打電話給我說,因為下雪學校發緊急通知要在第二天停課,這就意味著孩子不去上課就沒有人帶,一個人在家根本不放心,所以拜託我幫忙照顧,我欣然答應了。
但我翻翻教育局的通知,再看看天氣預報,以一個成年人的視角發現,這到底是多大點兒事情?至於緊急通知全區都停課嗎?
12月29日下午開始下雪,但並非是鵝毛般的大雪,到晚上的時候也就停了,路上並沒有積雪,只有屋頂和綠化帶上有積雪。
而12月30日的天氣如何呢?
12月30日過後都晴天,雖然氣溫較低,但晴好的天氣很快就會融化城市的積雪,雖然是零下,但這種天氣每年都有,並非什麼極端惡劣天氣,我們的教育何是變得如此脆弱了?
很坦白地說,我們的孩子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脆弱,我們的家長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嬌氣,這點風雪算什麼?想當年我們讀書的時候,帶著鐵鍬鏟雪開路,上學,過程還是那麼快樂,記憶還是那麼深刻。
如果這點所謂的惡劣天氣都扛不住,孩子未來的回憶中,還會有快樂和奮鬥的故事嗎?
對於教育局發緊急通知停課,很多家長都是抱怨的,因為在他們看來,這點天氣變化根本不算什麼,但停課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就意味著需要人來照顧孩子,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沒有人在家陪伴誰也不放心,可是對於工薪族來說,誰年底不忙呢?
有網友直言,教育局其實是為了求穩,避免上下學途中學生出現意外,屬於教育管理上的需要,從這個層面來理解也情有可原,但不免讓人遺憾。
教育是一種有擔當的工作,可以創新,也可以求穩,但如果一味地「穩」字當頭,教育則是缺乏靈魂的,我們必須要勇敢地去培養孩子們面對困難的能力,讓他們能夠適應各種環境的變化,能夠在各種條件下堅持學習。
這種適應環境的能力實際上是超越書本知識重要性的,就好比在一個原始森林中,不懂莎士比亞沒關係,但如果不知道如何活下去就徹底完蛋了,而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要培養人活下去的能力。
我們做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