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吃辣椒嗎?
在溼冷的南方,辣椒可以驅寒除溼,也為不能經常看到陽光的人們,振奮心陽,讓人們感覺到快樂。
但是今年的天氣格外乾燥,很多朋友都在群裡問,口乾,鼻子幹怎麼辦……
五運六氣:乾燥是我的鍋
從小雪節氣,一直到小寒節氣,這段至陰至冷的時候,主氣是太陽寒水,客氣是陽明燥金,金水相生,又冷又燥。身體的感覺也是又冷,又燥,還容易上火。
北方有暖氣,外面乾冷,屋子裡是又暖又乾燥的。南方城市,也擁有了電暖氣,電熱毯等來續命,如果你的體感已經感覺溼氣少了很多,在沒有溼氣可「燥」的時候,辣椒的這一團火,又該如何安放?
物無美惡,過則為災,小辣怡情,重辣傷身,畢竟——
吃辣太多,其實是很傷陰的。
辣椒性熱,味辛。入心、脾二經。
《藥性考》中說它:多食眩旋,動火故也。久食發痔,令人齒痛咽腫。
辣椒。其實是吃進身體的一團火,火性為陽,又走竄。有寒溼的地方,便能去溫陽除寒溼,辛散行氣。沒有寒溼,還要吃辣椒,這團火沒有溼氣祛消除,那只能傷陰了。
於是你會發現,吃辣之後,很容易出現口乾咳嗽、咽喉腫痛、大便乾燥等傷陰傷血的情況,拔幹身體的陰液之後,留下虛火一片。
吃辣後的痔瘡,口瘡,冒痘,都是傷陰後虛火私處流竄啊。
所以吃火鍋,麻辣香鍋,想要不上火,不是搭配涼茶,而是酸梅湯,熟梨湯這種滋陰的飲品,去平衡一下辣椒的陰液的損耗。
有句話說:蔥辣鼻子蒜辣心,芥末辣得鬼抽筋。唯有辣椒辣得深,辣完嘴唇辣肛門。口腔黏膜需要的那種灼熱的快感,對菊花黏膜來說,是很痛苦的。
吃辣太多,辛散耗氣不利於在冬天「收藏」。
冬天需要收藏,藏住精氣,護住身體內的陽氣。
但是辣椒的這一團夥是辛散的,發散的,你看她滿頭大汗,你看她渾身熱了起來,都是因為辣椒振奮了一身之陽,行氣走竄的原因。偶爾一次,可能很爽,總是吃辣,其實是一直在擾動身體的陽氣。就像是冬天不適合劇烈運動一樣。
之前有用戶因為經期吃辛辣的太多,經血突然就沒有了,也是因為耗散太過所致。辣椒是血分的,但並不補血,辛散燥熱之性,其實是耗血的。
「早吃薑勝參湯,晚吃薑賽砒霜」,晚吃辣椒咋沒人說呢?
人們常說早吃薑勝參湯,晚吃薑賽砒霜,說是擔心晚上生薑生發陽氣,違背了晚上收斂的規律。於是晚上炒菜、蒸魚的一點生薑,都避之不及……其實古人並沒有說過這句話。
按照這個理論,辣椒的發散的力量也很大,而且量更多,晚上聚會,常常是麻辣火鍋,燒烤的招呼。一頓飯生薑才能放多少,辣椒可是目之所及,滿桌滿盤子的紅色海洋啊。
那才是更應該少吃,不吃的東西。
當辣椒遇到雞肉,火上加火,殺傷力巨大,有宿疾者慎
吃辣太多,你就忍不住多吃啊!
很多下飯菜都是辣的,麻婆豆腐,黑三剁,各種乾鍋、剁椒系列……說到這兒我都流口水了。(忍住)
可是你要知道,脾喜甘淡,口服之欲當然喜歡多吃多佔無辣不歡,你因為辣的刺激,一下子胃口大開,平時一碗飯飽足適度,現在突然要吃兩碗飯,但你的脾的運化能力並沒有跟著上升,多吃的那部分就變成了半成品的垃圾存放在身體中,吃辣一時爽,消化不了痰溼在身可就不爽了。
現代人的痰溼體質多,嗜辣佔據了很大的原因。
食慾大開,身體卻承受不住。而且辣的味道,通常厚重,想要下飯,不僅辣,而且鹹,更需要調動身體的精氣來消化。
總是吃這麼重口味,你hold不住,不是你在吃食物,而是食物在吃你了。
這些人或是體質是最不適合吃辣椒的:
上熱下寒:
辣椒的溫陽是溫心陽,上熱下寒的人,是下焦寒,這樣的人,更適合用肉桂引火歸元。熊熊燃燒的辣椒火焰,暖不到該暖的地方。
溼熱質,陰虛質(身體本身已經有熱了)
平時總是熬夜的人(熬夜已經在傷陰了)
有皮膚病的人(很多皮膚病源自熱毒)
乾咳,皮膚乾燥,便秘,目赤腫痛,嗓子痛,臉上痘痘的時候(上火乾燥的人最不需要辣椒)
脾虛胃強,特別能吃,但是又消化不了多少的人(再吃辣,這胃口大開,脾要遭殃了)
不吃辣椒,吃什麼?
① 暖起來,用膏而不是辣椒
今年冬天真的很冷,如果你受寒著涼,如果你本身就怕冷,如果你寒性痛經,或是經血下不來,如果你總覺得胃涼涼的,更推薦你吃以姜為主的食物,來暖身驅寒,行氣活血。
新鮮的姜,溫,可以暖脾胃。通,幫助發汗散掉寒氣和溼氣。脾胃暖了,土培金。肺也跟著去了寒氣。
陽氣不足常常伴著氣血不足,光有姜,只有行氣的沒有溫補的。
加一點滋陰養血的紅糖,補氣養血的大棗,暖了脾胃行了氣血的同時,也補上來氣血。
早上煮一碗這樣的生薑大棗紅糖水。飯前飯後都可以。一大早把陽氣升起來,人也有精神。經前期喝,行經期的時候,就會明顯感覺到身體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