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去世前留下著名遺囑,身後有多悽涼?家業被付之一炬

2020-12-12 文史風雲

段祺瑞,是我國軍閥混戰時期傑出的政治家,他22歲便以最優等成績畢業於天津武備學堂炮科,為日後軍閥混戰之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之後,23歲的段祺瑞又獲得了到德國留學的機會,34歲便成為袁世凱的左膀右臂,正式步入政治爭奪之戰。在38歲時,他又與王士珍、馮國璋並稱為"北洋三傑",後又在"西原借款、三造共和、收復外蒙"等事件中盡顯個人的政治、軍事才能。

後61歲的段祺瑞歷經臨時執政被驅逐下臺一事,便一心向佛,多次嚴詞拒絕與日本人往來,72歲因病逝世前他又寫下"八勿遺囑",卻因時局動蕩而"死無葬身之地",家業也終被付之一炬,令人深感悽涼!

臨終留著名遺囑

段祺瑞生於時局動蕩的民國時期,他一生的人生經歷都與軍事和政治密不可分,卻奈何時局動蕩、人心不一,內有各路軍閥混戰,外有列強虎視眈眈。

在段祺瑞自己看來,他還未實現自己的抱負,卻已經被政治鬥爭的漩渦所吞噬,時逢臨時執政又慘遭下臺,故唯有將希望寄託於後世。於是,他在臨終之前為世人留下了著名的"八勿遺囑",並將對後世的告誡和期許都寫進了遺囑之中。

一勿: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首先,段祺瑞是想告知世人不要為他這一生以及現在所寫遺囑中的政治觀點輕易與人發生爭執;其次,他或是想告訴世人政爭於國於己並無益處。

二勿: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段祺瑞早在光緒年間就已參與軍事、政治,並親眼目睹清政府的空談行為所帶來的後果,深知實踐的重要性,或因此而有感而發。

三勿: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段祺瑞長於光緒年間,或因早年親見、親聞清政府的奢靡之風,深感財政危機的困境,更是一生踐行"廉潔"二字,也期望後世能夠明了其中利害。

四勿: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生於軍閥混戰年代的段祺瑞早已聽慣了過激言論,也看慣了因聽信過激言論而一再失利動搖邦本的清政府的結局,因此他深感勿信過激言行的重要性。

五勿: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說的便是處理外交事宜的官員要謹記鞏固國防。段祺瑞曾在北洋軍政司任職,加之當時我國多次割地賠款,或是這一點讓他深感外交和國防之間的緊密聯繫和重要性。

六勿: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說的便是開展教育工作要注重對國粹的保留。在民國時期外國侵略者在我國開辦多所學校,便是希望在思想上奴役中國國民,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首要便是保存國粹。

七勿:治家者,勿棄國有之禮數。家可以看作是"小國",一個民族傳承千年的禮節當然不可棄之不用,否則又與列強入侵時造成的"思想奴役"有何區別?而看慣了西化思潮的段祺瑞或正是此意。

八勿:求學者,勿鶩時尚之紛華。少年留學德國的段祺瑞深知求學之路不易,須克服多方誘惑,而想要學有所成便不能懈怠,不能貪圖一時玩樂忘了求學的初心。

由國至家、由表及裡,以上"八勿"便是段祺瑞對後世的期許,以及對國家復興的期望。

逝世後"死無葬身之地"

留下聞名於世的"八勿遺囑"之後,年過古稀的段祺瑞於1936年11月1日因突發胃病而逝世。段祺瑞逝世之後,其家人決定將其遺體帶回北京進行安葬。

據說,原本段祺瑞的墓地地址早已選定,但其長子並不滿意墓地的選址,因而想要再行挑選更為適合的墓地,於是便決定將遺體暫時安放在北京西山的臥佛寺,等找到合適墓地時再進行安葬。而這一決定,也為段祺瑞的"死無葬身之地"埋下伏筆。

此舉本來是好意,但卻沒想到1937年7月抗戰突然爆發,北京的局勢變得越來越不穩定,為了段祺瑞的遺體不被侵擾,於是其家人臨時決定將遺體暫時安葬於當時北平西郊的白石橋附近,待日後再行處理遷移墓地一事。

可這一等卻等了十多年的時間,直到1949年1月北平解放的時候,段祺瑞的家人才有機會重新將其墓地遷到北郊的清河鎮。又歷經十四年之久,才將墓地移到了北京西郊香山附近的萬安公墓,並請章士釗先生為段祺瑞題寫墓碑。

歷經多次輾轉,至此段祺瑞才有了最後的安息之地,而世人也對這一段輾轉往事深感嘆息。後世人用"死無葬身之地"六個字來形容段祺瑞墓地輾轉遷移的經歷,表面看似誇張,但實則又有貼切之處。

家業被付之一炬

對於上述段祺瑞逝世之後,其墓地多次遷移、"死無葬身之地"的經歷已令世人嘆息不已,而其逝世之後家業又被付之一炬的舊事則更讓人感嘆戰亂年代世事悽涼。

不得不說的是,段祺瑞雖然是政界要員,但他卻不喜奢侈,早年身居要職時多有人贈送房產、金銀珠寶,卻都一一被他拒絕,至晚年逝世前夕仍要求喪葬事宜從簡,而他的"家業"也只有唯一一處系他人所贈的公館,卻終毀於日本侵略者所縱大火之中。

段祺瑞逝世後不到一年,抗戰突然爆發,段家在政界的影響力早已隨段祺瑞的離世逐漸下降,又因其家人忙於喪葬事宜無暇管理此公館,加之日本侵略者勢頭正盛又與段祺瑞因"西原借款"事件有仇,因而日本人便打起了此處公館的主意。

日本人佔領北平之後,為了洩憤和報復,便將段祺瑞生前的唯一處家業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而公館中其他值錢的家具、擺件等也被一一賣掉。至此,段祺瑞的唯一一處家業毀於日本侵略者的手中。

小結

在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的年代,段祺瑞一生追尋國家復興之路,更是為後世留下了著名的"八勿遺囑",於國於家、於官於民都大有裨益。

戎馬一生、叱吒風雲便是段祺瑞生前的真實寫照,可誰又會想到逝世後的段祺瑞會歷經"死無葬身之地"、墓地多次輾轉遷移、唯一一處家業被日本人付之一炬等難安九泉之事,令人多有悽涼之感,卻也惜和平來之不易。

相關焦點

  • 丈夫去世後 留下的夫妻共有房產竟然有10多位繼承人
    ,夫妻共有房產卻多出了十幾名繼承人。 2005年,張女士的丈夫李先生離世,沒有留下遺囑。這套原本屬於夫妻雙方的商品房,房產證上寫的是李先生的名字。丈夫去世後,張女士因怕麻煩,沒有到公證處辦理相關手續,也沒有到房產部門過戶。 前段時間,因小學入學報名的需要,張女士想將孫子的戶口遷入這套商品房中,但由於房產證上還是李先生的名字,導致手續未能順利辦理。
  • 丈夫突患重症留下孤兒寡母,千萬遺囑竟是如此分配……
    上海|千萬遺囑惹爭議上海的毛先生去世時留下價值1500萬元的遺產按照其遺囑毛先生的父母和姐姐姐夫都來到上海照顧毛先生這時毛先生父母和包女士也摒棄前嫌 共渡難關雖經多方努力毛先生還是因病情過重醫治無效去世
  • 84年前魯迅猝然離世,留下7條遺囑,要求兒子決不能從事這2個行業
    我們都知道另外一位民國著名文人胡適因為思想見解不同,跟魯迅可以說是鬧了幾十年的矛盾,但當魯迅去世後,替他出《魯迅文集》的也是胡適,並且胡適還對他進行了如此評價:「魯迅是個自由主義者,絕不會為外力所屈服,魯迅是我們的人。」 能讓一個可以說是「死對頭」的人在自己去世後如此行為,魯迅的人格魅力可見一斑。
  • 超5000人寫「微信遺囑」,90後都積極「立遺囑」了,這說明什麼?
    當人們對生活、生命、生死等有了更多的感悟,也會想提前為「最終的告別」做些準備。「微信遺囑」是有療愈功能的儀式感當前全球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對於人生有了新的想法。中華遺囑庫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和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於2013年共同發起的公益項目,該項目順應時勢,開通了「微信遺囑」功能。據統計,從該功能開通以來,通過「微信遺囑」留言的用戶已經超過了5000人。單單是清明節即4月4日當天,就有249人留下「微信遺囑」。
  • 看《精英律師》,道「遺囑秘密」
    果然,不久後,就傳來丈夫孫浩瀚去世的消息,而且孫浩瀚臨終前立的遺囑中居然沒有給她和女兒留下任何的遺產,使她們「零繼承」。在得知這個消息後,藍紅質疑小叔子孫超越手上的遺囑真實性,並決定起訴孫超越。另外,劇中並沒有交代孫浩瀚的父母是否健在,有沒有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而在我國公民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因此遺囑中也應該對父母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綜上,孫浩瀚留下的這份遺囑真的是漏洞百出,真的到了法院也多半會被判定無效。
  • 與原配攜手52年,80歲另娶女演員,去世前留遺囑:與原配合葬大海
    元稹與白居易並稱「元白」,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深情悼念了亡妻之後,轉眼就愛上了才女薛濤,又留下一段出名的愛情故事。「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這是清朝詞人納蘭性德所作,聽起來很是浪漫。他在原配難產去世後,也寫下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悼亡詞,可是三年之後,他又娶繼室,之後納了側室,還有名妓沈宛這位紅顏知己。
  • 初心家書|焦裕祿的遺囑,只留下了這套書
    初心家書|焦裕祿的遺囑,只留下了這套書 2019-11-22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遺囑怎麼寫法律才具有法律效力,個人自立遺囑範本
    在該房產中依法應當屬於我本人所有的部分,在我身後歸三女兒於**所有,其他任何人都無權幹涉、侵佔和處分。 三、本人退休金存摺由三女兒於**保管。我身後的退休金餘額、喪葬補助費、死亡補償金以及其他應得費用,均由三女兒於**領取和支配,除用於我的喪事費用外,如還有剩餘均歸三女兒於**所有,如有不足亦由三女兒於**自行負擔。
  • 府院相爭,段祺瑞完勝黎元洪
    1916年,袁世凱死後,黎元洪出任代理大總統,恢復國會,由段祺瑞出任國務院總理,負責組閣。這次組閣,人員變動較大,原袁氏內閣成員除段祺瑞、張國淦外,大都落選。一些革命黨成員加入到內閣中來。作為革命黨領袖之一的黃興、護國運動中堅力量蔡鍔先後去世。對國內政局的演變頗有影響,革命黨成員開始出現較大的分歧,革命力量四分五裂,革命黨的勢力日益衰弱,處於革命的低谷時期。老牌革命黨人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開創了其一生最為輝煌的事業。他的後半生,雖然沒有離開過政治,但其主要精力還是集中在教育方面。
  • 馬拉度納身後,20人訴訟爭遺產,孩子至少12個,英媒稱他是騙子
    然而,馬拉度納於60歲的年紀突然撒手人寰之後,身後事卻頗為悽涼,據12月10日英國《太陽報》報導,目前正有約20人的龐大隊伍已經展開對馬拉度納遺產的爭奪戰,他們個個充滿戾氣,均已付諸法律行動,爭奪或將持續數年。更令人痛心的是,《太陽報》將馬拉度納稱為球場外的「騙子」,仿佛他身後的悽涼故事是從前欺騙舉動的罪有應得。
  • 廣東一女子丈夫去世,房產證繼承人「莫名」多出十幾人!咋回事?
    丈夫去世十幾年後,夫妻共有房產卻多出了十幾名繼承權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近日,深圳的張女士遇到了一個大麻煩。2005年,張女士的丈夫李先生離世,並沒有留下遺囑。這套原本屬於夫妻雙方的商品房,房產證上寫的是李先生的名字。
  • 公然挑戰段祺瑞,一連發出多封著名通電
    這一舉動讓段祺瑞覺得此前只承諾一根骨頭,分量輕了些,於是立即加了「一鞭子」,實授吳佩孚為第三師師長,並賜以孚威將軍的名號,而且承諾只要吳佩孚拿下廣東,即以廣東督軍為酬。在段祺瑞看來,有了這一鞭子,吳佩孚應該可以為自己賣命了。
  • 列印的遺囑有籤名有手印,為何仍被認定無效?
    遺囑是處理個人遺產的重要形式,涉及個人意願的表達、身後財產的處置、家庭關係的和睦,與每個人、每個家庭息息相關。  父親過世  引發財產之爭  親屬訴至法院  法院認定列印的遺囑無效  這是怎麼一回事兒?
  • 被疾病纏身的5位明星,有兩位已經去世,而他已立好遺囑!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娛樂圈中被疾病纏身5位明星,有兩位已經去世,而他已立好遺囑! 馮小剛是影視界的著名導演,如今許多演員都通過他的手而走紅。可以說,他在娛樂圈裡有絕對的發言權,但是他也無法擺脫疾病的困擾。
  • 「規劃身後事」的網站Lantern,你敢用嗎?
    最近國外出現了一種新奇的網站——它提供臨終規劃的一站式服務,幫助人們應對親人去世後的複雜後續工作,甚至可以提前為自己的身後事做好準備。Lantern就是這樣一個幫助用戶規劃身後事的網站。」「身後事指南」其實很有必要Eddy對這一刻並非沒有心理準備,祖母在去世之前已經做了一些安排,包括寫下遺囑、提前制定醫療護理指示,以及告訴Eddy重要文件和物品放在哪裡。但很快Eddy發現了不少疏漏之處——她不知道怎樣關閉某些帳戶、怎樣停止自動補充藥品、怎樣找回帳號密碼。
  • 一代軍閥段祺瑞,逼迫清廷退位的執行者,拒絕當日寇傀儡的大英雄
    在學堂生活中,段祺瑞頗為用功,與學霸王士珍齊名,頗受李鴻章器重。畢業後段祺瑞被分配到旅順工作,督建炮臺。1年後又到德國留學。 1895年,段祺瑞被調到天津小站任統帶,在這裡遇到了對他有數十年知遇之恩的袁世凱。很快,段祺瑞以出色的工作能力成為袁世凱的左膀右臂,幫助袁世凱鎮壓義和團、訓練北洋軍,成為與王士珍、馮國璋並肩的「北洋三傑」之一。
  • 立遺囑需要注意什麼問題,遺囑有哪些形式,徐律師幫你來解讀
    隨著人們法治觀念的進步,為了防止後輩們由於遺產分割產生矛盾,甚至兄弟反目成仇,越來越多的人想通過立遺囑的形式來對自身財產進行自由分配,而不是單純的按法定繼承順序進行繼承。平米,我決定從現在開始到我去世後由我的長子張某3繼承屬於我的所有房產和其它的遺產,在我去世前由我的長子張某3負責照顧我的起居生活。
  • 段祺瑞為何看不起黎元洪?在段祺瑞當師長時,黎元洪不過是旅長
    因為自他繼任總統後,因為他和段祺瑞的關係,沒有過過一天舒服的日子。 黎元洪與段祺瑞兩人之間,有舊恨,也有新仇。 舊恨,是當年黎元洪以副總統的身份兼領湖北都督時,段祺瑞奉了袁世凱的密令以綁架的方式,將黎元洪押到了北京。也是從這時開始,黎元洪成了袁世凱在北京的政治俘虜。
  • 老人一生節儉去世前竟捐出8600萬,名下兩套房免費送給了租客
    約翰·佩雷特 澳大利亞86歲老人約翰·佩雷特近日突然去世,去世前留下遺囑,將自己名下兩套房無償贈與了兩位和他非親非故的租客,徹底改變了租客們的生活。去世前,約翰·佩雷特留下遺囑,將自己的兩套房產送給了兩位租客。
  • 孫中山先生去世之後,他的妻妾後來生活怎樣,最終的結局如何?
    孫中山先生去世之後,他的妻妾後來生活怎樣,最終的結局如何?1924年10月,馮玉祥、段祺瑞、張作霖等人先後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家大事。此時一直居住在廣州的孫中山知道這件事後非常高興,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召開國民會議作為解決時局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