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士精神」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品質?社會階層變革下的產物

2020-12-10 待曉兒

先有「騎士階層」,再有「騎士精神」,這種精神的產生是從這一階層社會地位發生根本性變化開始的。

所以,如果要了解「騎士精神」,就必須要知道,「騎士」這一階層到底發生了幾次什麼樣的變化,以及這一階層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宣揚「騎士精神」。

第一階段,騎士從底層人物變為實際上的「新貴族」

「騎士」的地位本來是很低的,屬於社會的最底層,是大封建主用來守衛自己領土的武力人員,也就是士兵或者僱傭兵。

雖然受著大封建主供養,但作戰所需要的馬匹、兵器等等都需要自備。這一點和古希臘時期貴族為自家奴隸上戰場之前所做的準備非常相似,可見,這一階段騎士的地位是很低的。

既然要為大封建主守衛土地,那麼他們必然會駐紮到領地的各個地區,於是就出現了騎士需要負責某一片土地的現象,而逐漸就形成了自己的封地。

在最初,騎士相當於這塊封地的管理者,並不是擁有者,最直接的證明就是他們的後代沒有土地的繼承權。但是後來,隨著這些騎士勢力逐漸壯大,「中央集權」就受到了威脅。

於是,「騎士」所獲得的封地也開始了繼承。

這就說明了,「騎士」已經從社會底層變為了實際上的「新貴族」,只不過在精神層面上還沒有被承認。

第二階段,宗教信仰的介入,讓「騎士」貴族身份名副其實

在第一個時期裡,「騎士」雖然已經成為了實際上的新貴族,但因為來自於社會底層的出身、從事的暴力職業以及貧乏的文化修養,他們是不可能融進原有貴族圈層的。

要知道,有些窮人之所以愛裝作有錢,正是因為害怕別人知道他窮,騎士階層在這個階段也是如此,他們迫切需要社會承認他們「貴族」的身份,而不是只享受這貴族的實際待遇。

就在這個時候,基督教介入了這一境況,它將騎士發展成為了基督徒,將其稱為「上帝的戰士」。

從主觀上來說,基督教如果想要獲得崇高的地位,除了有龐大的信徒,還必須要有武力支持,「騎士」這一尷尬的階層正好滿足了其所有的要求。不僅獲得了大量的信仰支持,還對老貴族勢力進行了「策反」、「分化」。老貴族手下的騎士都信仰了基督教,那麼如果衝突起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就不難想像了。

於是,「做一個基督教徒」就成為了「騎士」的準則之一。

而這一名分在基督教以信仰的名義發動了幾次戰爭之後,徹底坐實。因為其表現出來的「忠誠」、「勇猛」以及「戰鬥力」,再也沒有人膽敢質疑「騎士」新貴族的地位。

宣揚手段:不忘出身和文學造勢

宗教之所以能被人承認,很大原因是因為它具有「勸人向善」的教化作用,所以基督教下的騎士精神都是一些非常正面的形象:

謙卑、榮譽、犧牲、忠誠、光明、憐憫、英勇、誠實、奉獻、公正……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騎士精神」呢?是因為「騎士」階層的新貴族和老貴族有著根本的不同。

老貴族是世襲的,所以尤其注重家族文化的傳承,以血統為尊;但騎士是新興階層,他們沒有一個很好的出身,所以更追求品行上的純潔。

騎士的口碑在民間非常好,因為他們沒有因為稱為貴族就忘記了自己曾經的平民出身,總會去幫助平民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對待底層人民非常的謙卑、隨和,這樣是他們為什麼會被民間推崇。

一是騎士階層實際上是底層社會在上流貴族之間的代表,二是因為他們的品行確實無可挑剔。

於是,就出現了以「宣揚騎士精神」為主要目的的「騎士文學」,有小說、有史詩等等體例。

很多人一提到「騎士小說」就會想起《堂吉訶德》的荒謬,但不得不說,堂吉訶德其實是一位真正的騎士,雖然他所行之事荒誕不經,但內心的純良以及對於「騎士精神」的堅守,是非常可敬的。

一時間,這種文學在社會上廣泛流傳,騎士的正面形象也就得以樹立。

直到熱兵器盛行,以長矛與戰馬為主要作戰手段的騎士階層逐漸沒落,騎士小說才變得越來越荒誕不經,這也是《堂吉訶德》所諷刺的內容。

所以說,「騎士精神」其實是一種很好的品質,值得人去推崇、追求。

四位顏值與才華並存的民國女子,每一位都是值得尊敬的大家

相關焦點

  • 何為騎士精神?透過十字軍東徵來談談騎士精神的品質
    以下將從哲學,宗教信仰,政治體系闡述十字軍東徵對騎士精神品質的塑造與影響。在漫長的歷史文化長流中,希臘的冒險精神在西歐逐步演化成了騎士精神,希臘文明與羅馬文明的激情碰撞賦予了騎士高貴的品質,使得騎士具有犧牲生命的勇氣和魄力,怯弱者不配冠以騎士的榮耀頭銜。從另外的角度說,騎士精神促進了十字軍東徵。
  • 什麼是騎士精神?騎士精神也是一種貴族精神,與富貴無關!
    關於一組拍攝使我產生的思考:騎士精神也是一種貴族精神,是自由意志和契約精神的一種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士"族就是貴族階層一群人,他們是社會道德的和貴族價值的捍衛者。士族階層堅守自己的生活原則,這與富貴無關,韓信窮困潦倒可以忍辱負重,田橫壯別五百士堅守忠義,還有文天祥、嶽飛、辛棄疾、林則徐太多的士族代表來捍衛這個社會的文明,他們或者捨生取義或者奮筆疾書,在各個領域堅守自己的道德準則。電影《老炮》便是士族精神的一種歌頌。文有文士、武有武士,他們都是人類社會的佼佼者。
  • 折斷的長矛,騎士精神的「隕滅」與歐洲中世紀時期的社會發展
    ,他有別於羅馬帝國時代的奴隸制度,並帶給社會以強烈的變革,公元486年,法蘭克人首領克洛維一世擊敗了北部高盧地區羅馬帝國的統治者,連同他所管轄的一大片領土,成立了法蘭克王國。中世紀騎士隨著王朝不斷的轉變,這種方式在後來封建制度下被強行推廣到歐洲各個地方,因此騎士階級作為一種制度也被強行貫徹下來,但在騎士誕生的初期,作為戰士而言,騎士並沒有所謂的精神或者規矩來束縛
  • 生於矛盾中的騎士階層:為何騎士文學中的美學能夠流傳至今
    中世紀的騎士文學在西歐大陸上興起,它取材於騎士階層的生活與理想。在當時社會動亂與黑暗的背景下,騎士作為勇敢冒險與奉獻犧牲的人文符號,不斷被人們熟知與嚮往。人們內心渴求自主的意識不斷投射到騎士文學中,催生出浪漫與冒險兼備的騎士精神。愛情是騎士文學裡不容忽視的存在。
  • 騎士精神:歐洲代表的精神文化,核心思想與今日世界文化相牽連
    到了十二世紀,騎士精神不再局限於騎士階層,騎士精神的意義轉變為人生的整體規範。由於基督教的思想精神開始強調對人性的正確把握,所以對騎士精神做了進一步的補充說明。就包括保護老弱婦孺、為公義而戰、熱愛家園、防衛教會等要求。由此看出,騎士精神從維護封建王朝統治階層的利益開始轉變為維護教會的利益,從為封建統治階層服務轉變為為教會服務。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
  • 士的崛起:是社會變革和舊秩序解體的產物,思想碰撞出的智慧之火
    這一階層在中國古代首個「禮崩樂壞」的時代留下了活躍的思想和忙碌的身姿。他們從巫士手中接過了原本壟斷的教育指揮棒。不遺餘力地宣傳自己的思想和主張,時刻不忘地思考社會變遷,他們疲於奔命地在各國之間穿梭,有著強烈的參政意識和入世情節……春秋戰國時期,士已經成為社會的重要力量。
  • 騎士精神鍛造出的優雅男士,是當今社會主流,渣男只是個別現象
    建立一個騎士軍團是很奢侈的事,當時的戰馬非常昂貴,打造一件騎士的鎖子甲也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一名優秀的騎士需要從小就開始進行嚴酷的訓練。於是,你應該能感受到,騎士階層是歐洲社會的必要元素,而且應當是主流存在。這與中國的武俠是不同的,俠在中國是與官府對立的,屬於社會邊緣群體。
  • 2016年nba總決賽表現了詹姆斯什麼樣的精神品質?
    現在回想下2016年nba總決賽上,詹姆斯所體現的精神品質,那就是永不放棄。記得灌籃高手有句經典對白:「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輕言放棄,如果放棄,就等於比賽提前結束了。」這句話放在2016年的詹姆斯身上最適合不過了。
  • 梁文道:《小豬佩奇》背後下的社會階層問題
    佩奇的媽媽喜歡做各式各樣的蛋糕,它們一家人全部都很喜歡的一種惡趣味,就是穿上各自的鞋子在泥塘裡裡蹦來跳去! 《小豬佩奇》剛被搬上熒幕就大火了,上至耄耋老人,下到三歲孩童,都知道和喜歡上了這隻粉紅色的佩奇小豬。 梁文道先生在《小豬佩奇背後下的社會階層問題》一文中說:「這部片子雖然它原本的目的是面向孩童的,但是大人同樣會去看。
  • 紳士風度與騎士精神
    "紳士"由於中世紀的大多數歐洲封建制國家的"騎士"發展而來。騎士是封號,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和培養,通過嚴格的宣誓效忠儀式,由領主授予,騎士制度初期的目的是保障封建主的兵源,後來演變為一種榮譽稱號用於表示一個社會階層,騎士生活在歐洲上流社會的下層,他們的身份往往並不是繼承而來的。
  • 淺談中世紀歐洲騎士文化:勇敢忠誠,比起武藝更重視的是精神
    中世紀的歐洲文化可以說是燦若繁星,有不少都影響到了後續西方文化的發展,而這其中,騎士文化也是不少人研究西方文化時非常關注的一點。雖然說騎士是歐洲貴族階級下的產物,但無論是騎士這一名稱還是它衍生出的騎士精神,都是非常讓人津津樂道的。
  • 從「士」的出現和興起,分析春秋時期社會階層的改變
    所有這些人構成了—個以知識分子為核心和骨幹的龐大的社會群體,這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士階層。 西方的騎士和日本的武士在森嚴的等級制中,並不像春秋戰國時期士階層這麼自由和有獨立人格,這一時期形成的士階層可以代表以後中國人兩千多年的士人品格。
  • 讓人發笑的是其行為,讓人敬佩的是其品質
    「騎士」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階層,構成比較混亂,本來是封建主供養的一群私人武裝力量,受到封建主的信任和賞賜。這種賞賜逐漸就成為了「封地」。所以,「騎士」本來是一個社會地位不高的階層,但是有了封地之後,雖然在名聲上沒有什麼變化,但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新的封建主,只不過和之前的封建主之間類似於宗主國和藩屬國的關係而已。
  • 騎士宮廷禮貌丨中古西歐文明標誌,一種行為時尚如何影響貴族生活
    引言11~15世紀是歐洲中世紀的盛期,既是復興古典文化的時期,也是向近代社會轉型的大變革期,人們的物質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的同時,精神文化層面也相應地有了新的發展和突破。「騎士道」:忠誠、信仰、榮耀、勇氣"騎士"原指歐洲中世紀受過正式訓練的騎兵,後來演變為一個社會階層的榮譽稱號。
  • 歐洲和日本產生騎士與武士階層,為何中國卻「養出」士大夫階層?
    士,在中國歷史上歷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群體和階層。從夏、商、周時期開始,士就是奴隸制貴族中最接近底層的一環。從戰國起,士又作為基層的最高代表延續著國家對於整個社會的統治與管理。與之相似的,無論是隔絕海洋的日本還是萬裡之外的歐洲,也產生了類似於中國的士的階層,即歐洲中世紀以來出現的騎士和日本的武士。
  • 騎士——戰場上的騎兵,基督教會的武力依仗,上流社會的貴族紳士
    在歐洲中世紀時期,基於封建制度的興起和建立,誕生了一種騎士制度,他們歷經千年的發展,在現代社會的今天仍舊對人們有著很大程度的影響。對於騎士制度其主要分為三個發展階段,分別為戰場上的騎兵,基督教會的武力依仗,以及上流社會的貴族紳士,而這三個階段則是我們發掘騎士制度和騎士精神的重要根據。
  • 回到中世紀,追尋「騎士」光輝!
    談起西歐的中世紀,除了教會的腐敗、黑死病、社會生活的滯後以及戰爭等"黑暗中世紀"的特色,我們還很難忽略像封建領主、莊園以及騎士制度。中世紀西歐的騎士以其獨特的身份地位、戰鬥方式以及騎士精神而聞名於世,並且衍生了眾多騎士文學的作品。近來剛剛火熱發售的《騎馬與砍殺2:霸主》正是貫徹騎士精神的優秀作品之一,它能夠為我們帶來沉浸入中世紀的生活環境中的體驗。
  • 西方社會「記憶承載體」紋章:發展中遭遇的「誤解」與重大變革
    紋章作為一種文化的具象化產物,是從幾個世紀之前,流傳到今天,少數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提到紋章,一般我們會想起西方,也想起中世紀的貴族階層;這和我們提及印章時想到的是中國,想到的是古代文人的風雅是一樣的。
  • 丁克一族是心理下一種對愛情品質的執著堅守
    歌手李建也是丁克一族丁克家庭的成員一般都是工薪階層,他們有穩定的收入,消費水平也很高,他們是社會上的中產階層,這似乎跟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那些青年頗有些相似。客觀的講:「丁克家庭」是一種由於社會規定其模式後的心理變態的病態的愛。丁克面具下的病態心理1.
  • 唐山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走進錦州、瀋陽!
    ▼▼▼為進一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感受制度優勢、增強制度自信」為主題深入開展黨外知識分子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加強我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組織建設,提高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