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生活那麼「香」,中世紀歐洲貴婦,為何甘願選擇做修女?

2020-12-04 尋菡探史

修道院

貴族婦女參與修道活動,最早的記載見於公元4世紀,當時羅馬貴族寡婦瑪賽拉在阿文蒂諾山上建立了第一所修道院,她成為第一個戴上修女面紗的羅馬貴婦。直到中世紀結束,歐洲社會出現了大量貴婦入院修行的現象。

歐洲中世紀貴族婦女出世修行是宗教氛圍和世俗利益交織的結果,是由特定的歐洲中世紀文化環境所導致。貴婦們放棄奢華的生活,戴上修女面紗,對當時的人們而言,是合理平常的事情。所以通過了解當時的社會文化環境,與眾多貴婦湧入修道院所要解決的自身問題,就能清楚貴婦修道的動機。

社會讚揚和鼓勵貴族婦女出家修行

1、貴族婦女修道能獲得從社會中無法得到的榮耀

修行的貴婦普遍得到了歐洲中世紀社會的頌揚。在中世紀的歐州,無論處於哪個階層的婦女,社會地位都比較低下,她們沒有政治權利和經濟地位,貴婦也只能通過修行能給自己帶來榮耀。

修女形象

歐洲中世紀,不婚的貴族婦女在修女院中獻身上帝,嚴格從事「上帝的工作",表現出自己的貞潔、謙遜、人道、仁愛和服從,從而成為真正的基督的新娘。修女生活在封閉的修女院,免受俗人的引誘和侵害,並向世人展示了一種保護貞潔的決心,修道生活帶給貴族婦女在婚姻中無法得到的尊嚴和獨立。

2、貴族婦女修道能給自己的家族帶來榮耀

貴族家庭地位的高低既與其財富和封號密切相關,也與其聲譽緊緊相連。家庭採取各種措施抬高自己的聲譽,包括安排其親屬入院修行。在修道院,如果其成員的嚴格和仁慈得到眾人敬仰,被封為聖徒,對一個家庭來說,將是無比榮耀的事情。

貴族婦女在修行中,代表的就是自己的家庭,她們的仁愛就是家庭的仁愛,她們的奉獻就是家庭的奉獻,她們的謙遜就是家庭的謙遜。她們成為聖徒,被追隨者永遠紀念,就是對她們所屬家庭的永世追憶。中世紀歐洲,世俗貴族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突出地位,要求樹立比常人更虔誠的姿態,他們需要女親屬代其救贖靈魂,導致眾多貴族婦女被安排到修女院修行。

貴婦的人生道路全由在家庭裡的男性角色決定

1、貴族家庭裡的女孩沒有個人選擇,人生受到父親的控制

西歐中世紀,處在不同生活階段的婦女,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家庭中男性權威的限制和束縛。婦女在西歐中世紀男權社會的家庭中處於附屬地位。按照法律,中世紀歐洲,未婚少女受父親的控制。在貴族家庭裡女孩自己的意願並不重要。

歐洲貴族婦女

一個女孩,擁有的財產越多、佔據的地位越高,選擇的權利就越小。大多數精英家庭的孩子幾乎沒有個人自由。比如貴為蘇格蘭公主的伊迪絲也要受到家長的束縛。她是蘇格蘭國王馬爾科姆三世的女兒。伊迪絲像許多貴族家庭的女兒一樣,是家庭的一顆棋子,無法主導自己的命運,進出修道院都不是出自個人願望,而是順應家庭安排。

正如伊迪絲本人所說,自己被送到英格蘭後,與姨媽一起生活在修女院,只為接受教育。自從1093年起,她就是父母政治婚姻計劃中的一枚棋子。她承認自己年幼時確實戴上過修女面紗,穿上過修女袍,但這樣做只是迫於姨媽克裡斯蒂那的命令,其實她自己從未打算獻身。

她說到「當著她的面,我確實穿了,我悲嘆過,害怕過,但是不久我脫離她的視線後,私下裡我就會將其脫下,並扔到地上,用腳踩它,因此在那件事情上,我經常愚蠢地生反對者的氣。」

2、貴族家庭裡的妻子是否成為修女,必須得到丈夫的認可

歐洲中世紀法律規定,做妻子的應受丈夫的嚴密控制:妻子如無丈夫在場,無權在法庭提出申訴;未經丈夫許可,妻子不能立遺囑;丈夫可以全權處理妻子的財產。不管妻子地位高低,都要服從於自己的丈夫。

貴族婚姻

如中世紀早期最高等級的貴族婦女拉德貢德,成年後,被迫嫁給法蘭克國王洛塔爾。不管拉德貢德的婚姻多麼的不幸,也只能被束縛在丈夫洛塔爾的身邊。拉德貢德的兄弟被洛塔爾謀害後,她勇於逃出王宮,但後來也是在洛塔爾的同意下,創立和加入了修道院。

3、被剝奪經濟和社會地位的寡婦,經常選擇住進修道院

寡婦屬於獨立性較強的一個群體。妻子一旦孀居,就不再被迫接受另一個人的權威。她們曾經深受父母和丈夫的束縛,雖然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但「寡婦」不只意味著一名婦女失去伴侶,同時也意味著她被剝奪了法律代言人、經濟手段和社會地位

寡婦的財產會受到丈夫家族的人的凱覷,為了財產和聲譽,這些「家人們」會想方設法破壞她們平靜的生活。所以當寡婦面臨「被剝奪」的境遇時經常選擇住進修道院。

在家庭世俗利益的驅使下,更多的貴族婦女成為「修女」

1、把女兒送入修道院可以減輕家庭財政困難。

當時的人們記述,「為眾多兒女所困擾」的父母,把修道院作為解決子女撫養問題的辦法。根據一項調查表明,當時參加修道的家庭通常有3至9個孩子。從中世紀晚期洛恩那斯地區的一些文件得知,76%的修道女孩來自有5個或5個以上孩子的家庭。許多女孩進入修道院是貴族家庭出於經濟考慮的結果。

在貴族社會,家庭有時會把所有的積蓄投資給一位女兒(經常是最漂亮的)作嫁妝,以至於她能嫁到有一定地位和財產的家庭中,剩下的女兒們被迫帶上修女面紗。進入修道院成為家長安置失寵女兒的流行方式。

2、貴族女孩為接受良好教育進入修女院

修道院是歐洲的知識中心,進入修女院是貴族女孩接受良好教育的明智選擇。在修女院,女孩們不但學習文化知識,學習古代教父的著作與文學,同時學習上流社會的禮儀。

在中世紀的撒克遜,貴族經常把他們的女兒送到奎德林伯格或甘德斯海姆修女院去受教育。著名的英國中世紀史學家戴維德·諾爾斯也指出,在諾曼早期,儘管修女院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學校,但與男子修道院相比,它們卻是貴族女孩享受教育的地方。

3、年老的貴族婦女把神聖的修道院作為養老場所

在中世紀的歐洲,很多年老的貴族婦女喜歡把神聖的修道院作為養老場所。修道院安逸、幽靜、舒適的環境對她們很有吸引力。一般情況下,她們進入的通常是自己家族創立和捐建的修道院,或自己早年捐助過的修道院。

例如11世紀30年代,子爵喬斯林和他的妻子埃美琳在魯昂地區為本尼狄克修士建立了聖凱瑟林修道院,為修女建立了聖阿曼特修女院,並分別給予豐厚的捐贈。到兩人晚年時,便各自進入修道院生活。

聖凱薩琳修道院

修道生活成為女性擺脫男權統治和附屬地位的途徑

1、貴族婦女在修道生活中體驗人人平等

在中世紀,修女可以享受到世俗社會婦女體驗不到的平等。修士和修女經歷一樣的修道生活,他們都通過齋戒、祈禱、守夜、貞潔、超越了性別限制,成為精神充實的夥伴。

基督教教父哲羅姆認為,「只要婦女一出生,她就不同於男人,如同肉體不同於靈魂,但是當她希望服侍上帝多於世俗世界,她將不再是一位婦女,而應被稱作男子」。

許多人把修道的婦女稱作陽剛女人。因此修道給了貴族婦女超越性別限制的機會,與男子平等,成為「名譽上的男人」。

2、修道院中的貴族婦女可以盡情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幹

世俗生活中,貴族婦女不能干涉政治生活,不能參與經濟管理,只有在丈夫外出時,可以代替丈夫管理莊園,一般情況下,妻子只能管理家庭瑣碎事務。但是生活在修女院中的貴族婦女,獨立於男性控制,可以施展才幹,大有作為。

修女拉德貢德在政治上的調解能力最為著名。她在聖克羅斯修女院過上修女的生活之後,未與世俗社會完全隔離,仍然積極地參與世俗活動,關注政治陰謀、派系紛爭引起的社會混亂。當國王西格伯特與奇爾波裡克因土地繼承之爭帶來巨大的災難和混亂時,拉德貢德作為和平使者進行調解。她寫信給統治者,真心請求他們停止戰爭,構築和平,以免毀掉他們共同的家園。最終在拉德貢德的提倡與協調下,避免了一場戰爭。

總結

歐洲中世紀,貴族婦女修道不是單純的個人行為,而是一種社會現象。中世紀歐洲社會鼓勵貴族婦女修道的氛圍濃厚,在這種氛圍下,貴族婦女紛紛湧入修女院。

雖然貴族們依然相信修道能拯救靈魂和精神回報,但在影響婦女進入修道院的因素上,世俗考慮有時起決定作用,修女院成為收容所,避難所,養老院。貴族婦女無論是出於自願還是強迫修道,修女院明顯滿足了婦女和她們的貴族家庭的諸多目的。修女院成為世俗社會的一面鏡子,是貴族權力在宗教領域的延伸。

參考文獻:

1、李雲芳《中世紀西歐修女的情感世界探析》

2、崔莉《從義大利基督教會的世俗化趨向解讀》

3、賀璋榕《西歐中世紀修女院的產生和發展探略》

4、 梁秀娣《淺析中世紀盛期的修女院》

相關焦點

  • 為何中世紀的歐洲貴族都愛喝葡萄酒
    葡萄酒是中世紀歐洲貴族日常必備的飲品,歐洲貴族每天都要喝大量的葡萄酒,那麼中世紀的歐洲貴族為什麼那麼愛喝葡萄酒,船長為你細細道來。,因此葡萄酒是羅馬人日常生活的必備。因此中世紀的歐洲城市普遍很小,沒有完善的排水、排汙設施,居民不僅在街道上隨便亂倒汙水、垃圾,還隨地大小便。導致城市的衛生狀況十分惡劣,充滿各種惡臭的味道。
  • 修女和貴婦都愛蕾絲,聖潔和性感的兩位一體,你知道它的故事麼
    因為最早出現蕾絲的地方是從11世紀開始便是歐洲最富裕區域且是紡織重鎮的尼德蘭南部的佛蘭德斯地區,當時貴族的女式無袖襯衫便已經開始應用蕾絲作為裝飾。而貴婦們用來製作蕾絲的材質也是諸如亞麻、絲綢、甚至金銀線這種頂級的奢侈品品,以至於一件蕾絲襯衫,往往便是天價。
  • 中世紀歐洲貴婦的「面子工程」有多「毒」?
    宮廷貴婦這種病態的審美,不僅僅在我國古代出現,歐洲中世紀的女性對於美的痴迷程度更是瘋狂至極,難以想像的,甚至無數的女性都為此付出了昂貴的代價生命,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是當時女性所用的化妝品通常在我們印象中,中世紀的歐洲女性的髮型都是做得非常的優雅,在保留華麗的捲髮和編發造型的同時,也會在頭上佩戴各種華麗的珠寶配飾,看起來像是一個個小公主,非常的尊貴典雅。但是,在18世紀的歐洲卻突然流行起一種"恨天高"樣式的髮式,這時,自己的柔順的秀髮就遠遠不夠看了。
  • 荊棘之下,薔薇密布:中世紀貴婦孤芳自賞,為何卻成為騎士擁躉?
    嚮往自由、熱情的生活。愛情之火燃燒,騎士們為追尋愛情積極尋求改變既然對貴婦人的愛是最理想的追求,能得到貴婦人的愛又非常不容易,那麼遵循貴婦人的意願行事成了騎士們為實現愛情目的的必經途徑。因此,騎士們在很多方面的行為都發生了改變,從按照自己的意願為所欲為,變成了迎合貴婦人的需求。
  • 歐洲中世紀生活與今日世界重塑
    難怪有學者評價道歐洲就是一個天然的火藥桶,一點就燃。從英法百年戰爭到拿破崙霸業,直到二次世界大戰歐洲都是所有戰爭的策源地。那麼歐洲中世紀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呢?和今天有什麼不同?首先中古時期的歐洲和人們今天印象中的歐洲是不一樣的,今天的歐洲經歷了君主立憲制,工業革命,資本主義,所以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秩序,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能理解的世界面貌。
  • 歐洲中世紀吟遊詩人:貴族進行軍事和政治鬥爭的表演者和工具
    歐洲中世紀時期詩人的社會地位高於吟遊詩人實際上,吟遊詩人(Minstrel,gleeman)的狀態並沒有那麼高,他們過去指的是宮廷的小僕人,或是遊蕩的藝人。除此之外,他們不僅演奏和唱歌,而且還做各種各樣的工作,包括小丑這是吟遊詩人最初的工作。吟遊詩人就像xxx-6,他們通常來自絕望的騎士和貴族。
  • 中世紀到十八世紀歐洲貴族女人帽子裡隱藏的秘密
    中世紀歐洲貴族女人帽子裡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讓我們一起看看。每天讀寫繪,探索和發現生活的美。歡迎點上方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中世紀時教廷頒布法令要人們將頭髮遮蓋起來,一種簡單拙樸帽形裝飾「Wimple」誕生了。用方形白布包頭在頭頂打結,然後讓白布自然垂到肩膀的兩邊,後來頭巾式樣與現代修女頭巾十分相似,頭巾一直圍到頸部以下只露出臉。
  • 在歐洲中世紀城堡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貴族喜歡睡在「棺材」裡
    小時候,我們看了很多童話故事,故事大多都和城堡有關,王子把公主從暗無天日的城堡裡拯救出來,歷經艱險,兩個人快樂地生活在一起。那麼中世紀(公元5世紀到15世紀)歐洲國家,那些真正在城堡裡生活的人們,是否過著和我們截然不同的生活呢?在城堡裡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為何中世紀是歐洲的黑暗年代?
    (羅馬女貴族。) 黑暗時代:中世紀。(落後於世界其他地區的文明。) 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天主教對人民思想的禁錮,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
  • 歐洲中世紀騎士的「浪漫」與「風度」
    中世紀的騎士就是軍人,兇猛好鬥既是騎士的習俗,也是騎士的特點。因此,平日裡他們以打家劫舍為生,以比武格鬥為樂。
  • 中世紀歐洲的中國奢侈品,一個貴族家裡沒有這些都不好意思叫貴族
    中世紀中世紀,英文為Middle Ages,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開始,到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結束,是歐洲歷史三大傳統劃分(古典時代、中世紀、近現代)的一個中間時期。這個時期的歐洲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天主教對人們思想的禁錮,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全面停滯,貴族和平民地位天差地別,階級固化極為牢固,所以中世紀在歐美歷史中普遍被稱作「黑暗時代」。
  • 髒亂差的中世紀歐洲:貴族幾個月不洗澡,國王長滿寄生蟲
    提起中世紀的歐洲,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黑暗"這個詞。平民百姓的一生受王權和教會的操縱和奴役,活在愚昧和迷信中,身體和靈魂被控制和剝削。不僅如此,中世紀的歐洲戰爭不斷。羅馬帝國滅亡之後,西歐建立了如法蘭克、西哥特、高盧等許多國家,這些國家相互徵戰不斷,百姓苦不堪言。
  • 歐洲中世紀的普通人,都穿什麼樣的衣服?
    所以,不管貧窮富有,人們都會儘量選擇合適的衣服。今天,咱們就聊聊中世紀普通人的服裝。在歐洲中世紀,服裝代表著身份。所以我們必須把不同階級的人分開討論,才能顯得更有條理一些。當然,貴族們的服裝不僅奢華而且數量多,不能代表普通人的情況,這裡就不再單獨討論了。
  • 貴族「佔領」的中世紀莊園,英國為何出現「村民當家做主」的村莊...
    事實上,同許多歐洲國家一樣,中世紀時期是許多歐洲國家政治經濟開始轉型的時期,而英國的許多近現代文明也是在這個時間開始形成的。其中在中世紀時期英國社會經濟的特別之處凸顯在英國村莊中普遍實行自治,而這也集中體現在中世紀後期,這一時期的許多研究認為,英國的莊園制體制下,領主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那一片區域的統治者。
  • 你所不知道的中世紀歐洲城堡裡的秘密
    你可曾幻想成為住在城堡的皇室貴族?國王皇后攜王子公主、公爵騎士歡聚一堂,夜夜笙歌美酒狂歡,這是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如煙花般絢麗的盛宴,實際生活中的城堡卻和你想像中的大相逕庭。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歐洲城堡,探究城堡裡的秘密。每天讀寫繪,探索和發現生活的美。
  • 骯髒的中世紀歐洲
    因為當時糞便實在是太多了,整條馬路上都是糞便和各種腐爛的動物屍體,中世紀的歐洲經濟迅速發展,人口也飛速膨脹,但是卻沒有相應的城市建設和衛生意識。當時的歐洲,上萬人就算是大城市了,缺乏相應的城市經驗,沒有專門的清潔工打掃衛生,也沒有環保意識,過往的馬車,路過就會留下大量的馬糞,死掉的動物也會隨手丟在大街上。
  • 黑暗的歐洲中世紀為何沒有農民起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記錄員範煒,ID:fw-note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大陸像掐斷了能量源一樣進入了長達千年的黑暗中世紀。(宗教裁判所審判女巫)除了恐怖的黑死病,中世紀的歐洲社會生活也也粗鄙不堪,和同時代的中國和阿拉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如當時的《禮儀書》居然規定:「痰不要吐到桌子上,也不要飛過桌子」。某宮廷規矩有這一條:「每一個人,無論是誰,白天黑夜,餐前餐後或就餐期間,都不能在走廊裡、居室內、樓梯上、石階上隨地大小便」。
  • 「髒亂差」的中世紀歐洲,貴族幾個月不洗澡,國王身上長滿寄生蟲
    有規律的生活原是健康與長壽的秘訣。 ——巴爾扎克在漫長的歷史當中,人們經過無數歲月才到達了如今這個繁榮的社會。當提起貴族時,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歐洲了,畢竟歐洲擁有奢華的羅浮宮、美麗的愛琴海,一切充滿著高貴的氣息。你無法想像的是,如今的歐洲與中世紀時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 冷知識: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到底是什麼?騎士和騎兵有何區別?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東方的衛隊被歐洲人稱為 「騎兵」(cavalryman),而歐洲人卻自稱為「騎士」(knight)?騎士是舉世皆存的一個兵種嗎?中世紀的騎士生活有什麼特點呢? 一、騎士的基本概念 騎士的稱號一直十分響亮。這是因為有很多以騎士為原型的歐洲中世紀史詩和近現代小說。其中,最著名的要屬塞萬提斯的《唐吉柯德》了。
  • 中世紀的歐洲歷史,為何沒有「官逼民反」「農民起義」的現象
    與此同時,遙隔萬裡以外的歐洲大陸,雖然也有著中世紀漫長的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現象卻十分罕見,沒有出現中國歷史上,那種動輒數十萬規模的農民起義。歸根結底,它是有多重原因所致。一.歐洲的封建時期,受教皇控制信仰是個十分重要的精神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