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 川 晚 報 官 方 文 化 微 信 平 臺 |第 8 4 7 期
記者 李尚 馮元春
讀書是件有趣的事
在銀川
有不少愛讀書的人
他們對某一類型的書情有獨鍾、頗有心得
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個性書單吧!
讀科幻
打開你的思考與想像
秦天原寧夏天文協會秘書長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客座教授
秦天今年讀的書較多,以歷史和文學類為主,比如今年讀的講談社《興亡的世界史》印象就很深刻。此外,說到文學,他覺得讀科幻文學這一類的書,也能獲得很多樂趣和知識。
1997年,百武彗星路過地球。那一年,秦天打開了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從這裡讀到一個史詩般的傳奇故事。「我當時看到的還不是全套,就兩本,看了個大概,但已經很吸引人了。」秦天說,作者在書中預言了今天的生物科技,預言了網際網路時代的數字圖書館等等,在「拓展人類想像力」上作出了傑出貢獻,「這套書雖然已經出版六十多年了,但還是很值得推薦,而且近幾年的翻譯很好。」
秦天本科學的是漢語言文學,在他看來,《銀河帝國》不光是科幻小說,也是政治、經濟研究的綜合,他喜歡這裡面宏大的歷史觀,以銀河系、宇宙為背景展開的人類史,讓人心潮澎湃。除了這部經典,近些年一些科幻類的新作也有值得推薦的,比如特德·姜的《呼吸》,他的作品更容易理解,也寫出了現代人的思考和欲望。
推薦書目
◆《銀河帝國》[美]艾薩克·阿西莫夫著
◆《呼吸》[美]特德·姜著
讀貓
「我像是和一束毛茸茸的愛住在一起」
六一
自由設計師
六一家裡的上下兩層閣樓大概有四五個書架,堪稱一個小型藏書館。在書架上跳來跳去的,還有家裡的九隻貓。六一覺得,她和老公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除了貓,大概就是書了。六一粗估了一下,今年自己買的書大概有500多本。
看和貓有關的書,是六一這兩年一直保持的習慣,2020年,豆瓣上記錄讀過的有36本,有《一茶、貓與四季》《觀復貓》《貓國物語》,最推薦的是《教海鷗飛翔的貓》,繪本《小店裡的招牌貓》也很不錯,用色特漂亮。
有時候,六一會非常羨慕作者與貓親密的狀態,有些句子能一下戳中她柔軟的心。比如最近剛看完的《作家與他們的貓》,有一句描寫深得她心:「我像是和一束毛茸茸的愛住在一起。」
「我從小就喜歡看書,媽媽每個月都會帶我去書店,讓我挑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也不限制圖書的類型,所以現在我讀書很『野』,隔段時間就想去探索不同領域。」六一說,前兩年她喜歡讀小說,但今年,更多偏向興趣愛好類,喜歡畫水彩就看繪畫類的書,今年看了《周末速寫》,覺得很不錯;成為「文具控」後,她會常常購買與文具有關的書,今年讀過的《文具手繪圖鑑》,很是喜愛。
推薦書目
◆《藝術家與他們的貓》[美]艾莉森·
納斯塔西著◆《作家與他們的貓》[美]艾莉森·納斯塔西著
◆《文具手繪圖鑑》[日]山本健太郎著
讀地理
大地上的知識,是修復心靈的良藥
王德亮
銀川市高級中學教師
王德亮教地理課,平時也關注這方面的書籍和讀物,今年看得較多的有《中國國家地理》《天外號》等雜誌,這也是他每年必讀的書目。
「作為老師,我看這些書目,一方面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好教給學生們。另一方面,也是我閱讀的一種樂趣。」王德亮說,就像《中國國家地理》系列的書籍和雜誌,倡導一種趣味地理,以國內地理為主線,涉及到天文、自然、民俗、人文等多個領域。同時,也有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風貌、人文景觀、科考成果等,很值得細讀。
其實除了學習和趣味,王德亮認為,讀這些書籍雜誌,還能起到對內心的調節作用。「比如《人與自然》,它屬於科普,但也是藝術。這裡探討社會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問題,主要倡導生命與愛,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理念,運用生命智慧,解讀人與自然的關係。「讀者讀的是自然科學,也是修復心靈的良藥。抽時間看看這類書,心情就很好。」
推薦書目
◆《中國國家地理自然百科系列:海洋》[英]史蒂芬·哈欽森等著
◆《中國景色》單之薔著
讀魚
自然與生命有一種無法言喻的美
劉旭卓
編輯、記者
對我來說,養魚就像旅遊一樣,每一條魚,就是一處風景,在不同的階段,能看到不同的景色。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好像更加關注生命,對我最愛的寵物魚,自然也就更痴迷了。因為電影《海底總動員》中的「尼莫」而認識和喜歡上小丑魚,所以用海水缸養的第一條魚,就是小丑魚,也因此買了《海水觀賞魚1000種圖鑑》,翻開書才知道,小丑魚的種類竟多達25種,最大的小丑魚能長到18釐米,真讓人大開眼界。
工作生活中,只要遇到有關魚的書籍,我也一定會翻開看看。記得有次採訪寧夏的土著魚類,看到《寧夏水生經濟動植物原色圖集》這本書,書中記錄了寧夏俗語「天上的(天)鵝肉,山裡的雞,比不過黃河鴿子魚」中的「鴿子魚」,這才了解到,學名北方銅魚的鴿子魚,不僅肉質十分鮮美,還流傳著美麗動人的傳說。
今年我還看了《魚什麼都知道》《魚的好奇心》兩本書,當你真正走近魚的時候才發現,許多「常識」都不是常識了,魚的記憶,並不只有7秒,它們是「進化」了3億年的高智商生物,它們也有情感,和人類一樣。
推薦書目
◆《魚什麼都知道》[美]喬納森·巴爾科姆著
◆《海錯圖筆記》張辰亮著
◆《魚的好奇心》[英]海倫·斯凱爾斯著
讀城市
一份另類的旅行指南
李尚
編輯、記者
我平時看書,多以人文社科類書籍為主,今年看了《飢餓帝國》《囚徒的困境》等。其中,作為記者,我很關心同行寫的書。幾年前在書店看到新華社高級記者王軍寫的《採訪本上的城市》就果斷買回去看。這本書既有宏觀層面的城市設計知識,又有具體的例子,作者從一條馬路,一座建築,或是一個事件入手,將所見層層鋪開,深刻反思了現代主義城市規劃和中國式的造城運動。
想想這些年所做的新聞報導,寫的都是我所居住的這個城市。久而久之便產生了一個問題:理想的城市應該是什麼樣的呢?於是又讀了《城市意象》《城市的勝利》《城市的精神》等相關書籍尋找答案,不過卻意外發現了這類書籍的另類打開方式——旅行指南。
其實,城市設計是藝術,而在一個城市旅行,就像是在欣賞這件藝術品。一般旅行,打卡景點,品嘗美食,購買特產,幾天下來對一個城市只有個大概印象,而書裡的描寫解釋了印象產生的原因。比如,熱門旅遊城市成都,人們都說那裡生活安逸。在《城市的精神》中認為,這裡面體現的是成都人的價值觀,嚮往美,並且為了美好的事物更追求卓越、創新。從美食、蜀錦,到在鬧市中打造的熱門景區、河流治理工程、溼地生態公園等,都體現了這一價值觀。當了解了這些,再看這座城市,就更清楚明了了。
推薦書目
◆《採訪本上的城市》王軍 著
◆《城記》王軍 著
◆《城市的精神》系列 [加] 貝淡寧 / [以] 艾維納
編輯|劉旭卓
值班主任|李振文
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壹度文化】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