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隱私態度研究:中國人最關注隱私,對人臉識別接受度最高

2020-12-22 澎湃新聞

六國隱私態度研究:中國人最關注隱私,對人臉識別接受度最高

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2020-12-20 18:40 來源:澎湃新聞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孟涓涓。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圖

12月19日,在第二十二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孟涓涓表示,基於「文化、技術和隱私態度」的研究表明,相對於其他國家,中國人對隱私非常關注,但出於對政府的信任,對個人信息的使用表現出較高接受程度,尤其在公共事務方面。中國人更加信任政府監督,而其他國家更信賴市場或者行業自治。數據安全技術的使用能普遍減少個人信息被搜集的介意程度,但對人臉識別相關功能的使用態度影響不大。

以上結論來自光華人工智慧與社會科學交叉學科平臺和曠視人工智慧道德倫理委員會的聯合研究。孟涓涓表示,團隊從中國、日本、新加坡、美國、德國、沙烏地阿拉伯六國選取了代表性樣本4500人,在2020年11月份進行在線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對人工智慧的了解程度高於其他五國,也是六國中最在乎隱私的。但中國人並不是六國中最擔心隱私安全問題的,對人臉識別的接受程度也最高。

對於隱私態度的調查結果,孟涓涓表示,中國人重視隱私但不是最擔心隱私安全,可能是基於對政府的信任。此外,人工智慧、人臉識別已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大規模應用,也增加了中國人對人工智慧、人臉識別的了解和接受程度。

對於隱私問題的擔憂,調查結果顯示出了明顯的跨文化差異。中國人最擔心個人信息洩露和濫用會影響財產和數據資產安全,還有對個人日常生活產生打擾。相比之下,美國人更在乎個人信息披露上要有自由選擇權。

對於在隱私問題上更信任的企業特性,中國與其他國家也有著明顯的差異。中國人認為,跟政府相關的企業特性最能打消隱私顧慮,而歐美國家更相信企業和行業自治。

「中國人認為,政府監管力足夠強,有完善的隱私保護政策,與政府部門有合作的企業更值得信任。德國、日本、新加坡更看重企業對隱私問題的倫理道德重視程度,以及企業嚴格遵守隱私法規的聲譽。美國與沙特則更重視企業在使用和共享數據之前是否向用戶請求權限。」孟涓涓表示。

在隱私觀念問題上,亞洲各國也展現出了一些近似特性。中國、日本、新加坡三國普遍更介意商家使用個人信息進行個性化服務、定價及優化算法。

對於使用個人信息進行公共政策輔助決策,中國人的接受最高,介意程度最低。孟涓涓表示,這可能是因為人工智慧應用於抗擊疫情的公共政策取得了顯著成效,也可能與中國人對政府的信任有很大關係。

對於數據安全技術是否能被公眾理解和信任,研究團隊進行了隨機控制實驗。

實驗結果表明,正在逐步採用的信息安全技術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大部分人對個人信息被搜集的介意程度,但人們對人臉識別的抗拒比較強硬,即便使用信息安全技術,人們的態度也沒有明顯改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中國經濟2021,隱私研究

相關推薦

評論(106)

相關焦點

  • 孟涓涓:中國人覺得跟政府相關的企業特性最能消除對隱私保護顧慮
    我們發現中國並不是最擔憂隱私問題的國家。像新加坡這樣的國家反而是最擔憂。後續我們的一些展示也會告訴大家為什麼中國人覺得隱私問題最重要,但卻不是最擔憂隱私問題呢。這個根源在於中國人對政府的信任。後面會看到一些數據。
  • 南都舉辦數據治理論壇:三份報告聚焦隱私、人臉識別、網際網路壟斷
    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因何發起?網際網路反壟斷監管呼聲為何高漲?12月22日,2020南都智庫產品發布周的第二天,由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舉辦的「啄木鳥數據治理論壇」在北京召開。  會上,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發布三份報告——《個人信息安全年度報告》《網際網路平臺競爭與壟斷觀察報告》《移動端人臉識別應用合規報告》。
  • Face Recognition:謹慎人臉識別背後的隱私洩露|OPINION
    10月28日,浙江理工大學副教授郭兵將杭州野生動物園告上了法庭,要求對其進行人臉識別。這個案例引起了極大的關注,被稱為「面部識別的第一例」。"Sooner or later, there will be similar disputes, which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 「人臉識別」,別為了便利去讓渡隱私
    近日,北京市20餘社區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此外,仍有多個社區正在推動人臉識別系統的落地。不僅僅是北京的社區推廣使用人臉識別,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無論是手機支付,地鐵、機場安檢,還是學校、辦公大樓門口都能見到人臉識別的蹤影。
  • 人臉識別不能少 但個人隱私安全保護水平亟待提高!
    作者童其君系中國知名時事評論員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受益於這幾年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在全國各行各業遍地開花,小到手機登錄解鎖、刷臉支付,大到賦能各大場景落地,輔助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區建設,近些年,我們在很多地方都能發現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場景。
  • 全國人大回應人臉識別隱私問題:將作出專門規定
    打開APP 全國人大回應人臉識別隱私問題:將作出專門規定 站長之家 發表於 2020-12-21 15:06:58 12月21日 消息:據中國網報導,在今日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上,針對人臉識別隱私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嶽仲明表示,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在民法典有關規定的基礎上,細化、充實個人信息保護制度規則,明確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中個人的權利和處理者的義務,進一步增強法律規範的系統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 為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警惕技術濫用加劇隱私危機
    近期,媒體對部分房企使用「無感人臉識別系統」防止「飛單」進行了報導,有消費者「戴頭盔看房」頗顯滑稽與無奈。而這一現象背後的技術濫用,帶來的隱私焦慮發人深省。據媒體報導,部分房企使用的人臉識別系統,主要用於識別是哪家房屋中介公司的客源。每當新樓盤上市時,房企一方面會做營銷宣傳,同時也會讓中介作為「分銷渠道」,並制定不同比例、金額的渠道優惠政策,以吸引更多潛在客戶。
  • 歐盟若禁止公共場所人臉識別 A股安防龍頭受影響嗎?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的人臉識別算法精確率居全球領先水平,並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人臉識別市場。「AI四小龍」商湯、曠視、依圖、雲從在一級市場收穫很高的融資和估值,二級市場上安防龍頭海康威視市值超3000億元。背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國內對人臉識別的接受度更高,輿論氛圍相對寬鬆,監管態度更加開放。
  • 你對人臉識別的認識還差一個SAFR
    近日,一則有關人臉識別牽動隱私安全問題的話題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廣東東莞某公廁要靠刷臉才能有紙用這一事件引發熱議,其實了解新聞內容後不難發現,多數人對於刷臉行為並無異議,主要在刷臉可能帶來的隱私安全方面存疑。如果上廁所用紙的代價是交換自己的隱私,顯然沒有人願意這麼做。
  • 網絡人臉販子:我能幫你盜取任何人的隱私|原創
    順著這句提問,新周刊APP記者與第四位賣家——據說擁有通過銀行官方APP人臉識別技術、被同行稱為「黑客」的人搭上線。「只要提供銀行開戶人的資料(身份證),什麼臉都可以做。」在記者假裝猶豫之際,這名「黑客」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300元一張臉,要買直接點擊連結付款。」
  • 面部識別、深度偽造、隱私和自動化定義的AI 2019
    撇開亞馬遜的面部識別爭議不談,這項研究很有先見之明地指出了人工智慧的種族偏見問題上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進行一種被稱為「一對一」匹配的特定類型的資料庫搜索時,不少面部識別系統錯誤地識別了非裔美國人和亞洲人的面孔,相較於白人,亞裔和非裔的人臉識別錯誤率要高10到100倍。
  • 保護隱私還是發展商業?郭兵:應根據信息的敏感度作區分監管
    原定9月17日凌晨,蘋果上線最新的行動作業系統iOS 14,這一版更新最為亮點的是將大幅提升用戶隱私保護的力度。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兩個更新,是關於IDFA(Identifier for Advertising,廣告識別符)和剪切板,因為此舉將深刻影響各大App的商業模式。
  • 隱私終結者:火遍美國的人臉識別App,用一張照片「順藤摸瓜」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編者按:AI帶來了各種好處,有望為生產力帶來極大解放。但是很多人也在擔心一個敵託邦的未來,所以在歐美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非常牴觸。
  • 「看」臉時代 人臉識別應用引來爭議
    從上班打卡到消費支付,從安保檢查到酒店入住,從應用軟體到視頻娛樂,人臉識別的技術正應用到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人臉識別廣泛應用,有人感嘆科技的進步,也有人質疑「我的臉到底屬於誰」?近期,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備受關注。因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啟用人臉識別入園,該園年卡用戶認為其強制收集個人面部特徵,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而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訴至法院。
  • 明星人臉識別照被洩露,健康寶隱私如何守護?|荔枝時評
    近日,網上有人售賣大量明星的健康寶人臉識別相片。從最初 1 元可購買 1 位明星健康寶照片發展為如今1000 多位藝人身份證號僅售 1 元。根據本來的功能設置,查看他人核酸結果頁面明確寫著「當前業務需要人臉認證」識別,但是根據實際情況,該功能並沒有被觸發,如果知道對方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就能查詢到對方在健康寶中登記的照片。   一般來說,核酸查驗的結果都是直接告知本人,供本人根據實際情況向相關單位和個人展示。
  • 人臉識別技術發展迅速,導致出現濫用現象
    但是這對用戶隱私無疑是種侵犯,試問,誰願意在不被告知的情況下,讓自己的隱私被肆無忌憚地採集?這也是南京看房的「頭盔男」能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一些商場,人臉識別已經貫穿了註冊、到店、跟蹤、管理的會員運營全流程。商場此舉是為了生意更好,這可以被理解。
  • 李開復口誤惹來麻煩 螞蟻金服、曠視表態:沒有人臉隱私合作
    人臉識別是目前很熱門的技術,但也容易引發安全及隱私爭議。昨天李開復一句話引爆了網絡,宣稱創新工場早期幫助曠視科技公司拿到了螞蟻金服的人臉識別數據,才找到了商業價值方向。此言一出,隨即引發網絡熱議,嚇得相關公司紛紛出來表態,否認人臉識別方面的數據共享說法,因為李開復這樣的說法很嚴重,意味著極為敏感的人臉數據很輕鬆就被這些公司當成交易了。
  • 到底是誰洩露了我們的隱私?
    此類隱私洩露和人肉事件已發生多起,因為輿論有的丟了工作,有的無法面對親戚朋友,更有甚者精神異常。這給一個家庭帶來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也是無法彌補的,未來還有多少起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無法去估計。這些隱私到底是怎麼洩露的?
  • 紅星調查|人臉識別門禁之憂:業主質疑「悄悄」安裝,「我的隱私咋...
    從前段時間網上引起熱議的「戴著頭盔看房」短視頻,再到日前(10日)出現的廣西南寧十幾名業主刷臉賣房被騙超千萬元,人臉識別系統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記者通過實地走訪發現,今年成都很多小區也陸續安裝了人臉識別等智能門禁系統。而一邊是「人臉識別門禁」的熱潮,一邊是越來越多居民的質疑——如何防止個人信息被盜用?
  • 人臉識別無處可躲,我們越來越難保住自己的「臉」-虎嗅網
    但這樣的案例並沒有阻擋人臉識別全方位覆蓋日常的腳步。根據@南方都市報 的一則報導,全國多地的售樓處如今也紛紛裝起了人臉識別系統。而在某售樓中心,如果看房者第一次看房時被系統記錄到,意味著他二次上門時將失去最高30萬的購房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