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埃及經濟為什麼可以在中東北非地區率先回暖

2020-12-22 中國青年報

特約撰稿 鄭蓉

10月1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中東和中亞地區經濟展望》的更新報告。報告顯示,埃及是今年中東和北非地區實際GDP將實現正增長的唯一國家,預計增長率可達3.5%。此外,IMF還將埃及列入佔全球總產值83%的30個最大經濟體之一。

自3月份新冠疫情在中東和北非地區大規模暴發以來,受疫情防控措施影響,貿易、旅遊和外匯流入情況惡化,包括埃及在內的中東、北非和部分中亞地區國家2020年第一季度實際GDP同比萎縮了5%。作為今年中東和中亞地區僅有的三個不會萎縮的經濟體之一,疫情重壓之下,是什麼讓埃及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率先實現經濟突圍?未來疫情走勢對埃及經濟還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疫情衝擊經濟 埃及不能倖免

2月14日,埃及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月至6月期間埃及疫情逐步發展,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高峰時曾接近兩千。從3月底開始,埃及實施了嚴厲的防控政策,包括加強出入境管理,實施「封國」「宵禁」政策;關閉工廠、限制店鋪營業時間;停止教育、宗教和商業等聚集性活動等。在政府的積極防控下,埃及疫情從7月份開始逐漸得到控制,新增日增確診病例從8月份開始出現明顯下降,甚至一度降至兩位數,近期穩定在一百多例。

作為中東、北非地區開放型市場經濟的典型代表,開放型市場經濟的特點決定了埃及經濟受疫情影響較大。疫情肆虐全球,埃及與多個合作國家間的經貿活動銳減。內外雙重壓力之下,埃及經濟的四大支柱石油、旅遊、蘇伊士運河和僑匯均受到一定衝擊。

疫情導致全球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全面萎縮,受影響最直接、最大的就是旅遊業。埃及由旅遊帶動的服務業產值約佔GDP的50%,由於全球範圍的「保持社交距離」、關閉邊境等舉措,埃及旅遊業在損失慘重。國際旅遊協會3月份發布的數據估計,在3月之後的10個月內,埃及每個月旅遊收入將至少損失10億美元。埃及國際合作部部長瑪沙特認為,埃及今年的旅遊收入將至少下降80%。其次,國際原油市場不振,歐佩克原油減產協議進展不順,引發國際油價暴跌,本已低迷的天然氣價格也進一步下跌,受此影響,埃及天然氣出口收入也遠遠低於此前預期。此外,國際能源價格暴跌還導致在沙特和阿聯等海灣產油國的埃及僑民、工人匯款大幅減少。

埃及計劃部發布的GDP初步數據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因疫情影響,埃及經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負增長,剔除價格因素後,實際GDP同比下降3.1%,較上季度下滑7.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滑了8.3個百分點。

抗疫舉措得當 經濟率先回暖

新冠疫情對埃及經濟各方面帶來的打擊如此嚴重,以至於埃及政府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不得不在6月底宣布結束宵禁,並且逐步復工復產。

政府投入大量財力抗擊疫情、保障國民生活。據報導,埃及政府撥款1000億埃鎊(約合62.5億美元)用於抗擊新冠。保障國民生活和復工復產,包括:降低工業用天然氣和電力價格,立即釋放出口補貼欠款,通過銀行融資計劃為旅遊業和房地產業提供支持,等等。此外,埃及人力資源部9月向近40萬名工人提供了6.98億埃鎊(約合4500萬美元)的緊急援助;埃及社會保障部宣布,今年將免除110萬困難學生的學費,豁免總額2.8億埃鎊(約合1800萬美元)。

恢復國際航班,重啟旅遊業。旅遊業一直是埃及經濟的重要支柱。7月1日,埃及重新開啟因疫情防控而關閉了3個月的國際航班,並重新開放了包括吉薩大金字塔在內的主要旅遊景點,使旅遊業逐漸復甦。

開闢農產品出口新市場。疫情期間,埃及開拓了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模里西斯、印度尼西亞等國在內的7個果蔬產品出口新市場。埃及中央植物檢疫總局局長艾哈邁德·阿塔爾表示,新市場的開闢、新出口制度的實施,加上在更嚴格的質量標準和檢疫要求,埃及農產品出口量大幅增長,與去年相比,今年葡萄、大蒜、草莓和豆類的出口量甚至明顯增加,增幅達10%-30%。

尋求國際援助,加強國際合作。自疫情暴發以來,埃及主動尋求世衛組織、世界銀行、伊斯蘭銀行等的國際援助,並與中國等國積極開展防疫合作。其中,中方向埃方提供了多渠道援助,包括最新的新冠診療方案及防控措施,投產中埃合作的口罩生產線,合作開展中國研製的疫苗臨床試驗,等等。截至目前,埃及已有3000多人志願接種中國疫苗。在經濟合作方面,作為「一帶一路」重點建設項目,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埃共建的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已吸引企業85家入駐,累計銷售額達17億美元,直接幫助埃及逾4000人就業。

經濟改革計劃增強了埃及抵禦疫情衝擊的能力。埃及經濟能夠突圍並較為迅速回暖,還得益於埃及政府自2016年以來實施的一系列改革舉措。2016年,面對經濟增長緩慢、公共債務增加、國際收支狀況惡化和外匯嚴重短缺等問題,埃及政府出臺了刺激經濟增長的許多新規和措施,包括:發布「埃及2030願景」,與IMF籤署了一項120億美元的貸款協議,穩定金融市場,提高稅收、推行稅改、削減物價補貼,推出多個大型建設項目以刺激內需,等等。這些措施大大增強了埃及抵禦疫情衝擊的能力。

新發疫情仍可能引發埃及經濟波動

有分析認為,埃及經濟在後疫情時代還將持續向好。尤其是,歐洲對輕工業和農產品的需求,將成為埃及企業的發展機遇。埃及25歲以下人口佔總人口比例接近50%,與老齡人口佔比較大的國家相比,埃及顯然可以更快地從疫情中恢復。一旦全球疫情形勢好轉,對埃及很重要的僑匯收入部分將再次迎來增長。而且,疫情客觀上將減緩地區內衝突的頻度和烈度,這也將促進區域內各國加強合作。埃及在地理位置、人口結構等方面具有的明顯優勢,將使其自身經濟回暖的同時,還有望帶動整個中東北非地區經濟復甦。

不過,埃及經濟在中東北非地區率先「突圍」,並不表示可以高枕無憂。經濟學家表示,包括歐洲、美洲在內的世界多個地區疫情再度趨於嚴重,這也將使剛剛出現回暖跡象的埃及經濟再次面臨衝擊,政府必須儘早採取應對措施。從埃及自身來說,截至10月23日,埃及現存新冠確診病例再次回升到了千例以上。埃及大中小學已在10月17日正式複課,隨著復工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和學校復學,埃及也可能出現疫情回潮和反彈。一旦這種情況出現,有所復甦的埃及經濟勢必再次面臨疫情衝擊的不利局面。

埃及銀行前副行長薩哈爾·達瑪表示,設法吸引外部投資回歸,以及儘快讓旅遊業重回正軌,是埃及政府接下來最重要的任務,也是埃及經濟重啟的關鍵所在。埃及政府已經開始為應對經濟再次出現波動而作準備。為應對疫情反覆可能造成的經濟波動,埃及財政部早在9月份就頒布了新的關稅修正案,工業投入的關稅最高可削減90%。該修正案還包括對當前關稅結構的一攬子調整措施,旨在鼓勵本地製造業發展,增加在埃投資、提高就業、提高埃及生產能力和擴大出口基礎。此外,埃及政府也有意加大創新產業的投入力度,促進經濟結構改革。(作者簡介:鄭蓉,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阿拉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埃及經濟為什麼可以在中東北非地區率先回暖
    特約撰稿 鄭蓉10月1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中東和中亞地區經濟展望》的更新報告。報告顯示,埃及是今年中東和北非地區實際GDP將實現正增長的唯一國家,預計增長率可達3.5%。此外,IMF還將埃及列入佔全球總產值83%的30個最大經濟體之一。
  • 中東北非地區五強:伊朗、沙特、土耳其、以色列、埃及的GDP對比
    在聯合國、世界銀行、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OECD(經合組織)等主要國際機構中,通常將「中東北非地區」作為一個獨立的區域來分類,並將其與亞洲其他地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同等對待」。沙烏地阿拉伯超過土耳其,排名第一在2019年以前,土耳其的經濟總量在中東北非地區排名第一,但在2019年卻被沙烏地阿拉伯所超越。數據顯示,2019年土耳其經濟同比實際增長0.9%,完成的GDP約為42803.81億裡拉,折合7537億美元。
  • 研究預測:埃及或將是中東和北非地區GDP增長最高的國家
    當地時間8日,全球知名金融信息服務企業惠譽解決方案公司發布中東和北非地區月度經濟評估報告稱,埃及在2020/2021財年的經濟增長預計將達到3.3%,低於上一個財年的3.5%。報告同時預測,埃及將是中東和北非地區GDP增長最高的國家,預計2020年至2024年將達到4%。
  • 埃及作為北非國家之一,綜合經濟實力如何?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位於非洲東北部,又稱為北非國家,周邊與蘇丹、利比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接壤,居住人口佔據中東第一、非洲第二,同時在科技、經濟等方面在鄰國處於領先水平。另外,由於古埃及歷史文化悠久,再加上建造了聞名世界的金字塔和帝王谷,因此,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一直較高。
  • 中東疫勢|社會動蕩、政治危機:埃及經濟困境或引發連鎖反應
    【編者按】截至5月5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過360萬例,中東地區疫情正如其本身在民族、宗教、語言等方面所呈現的特徵那樣,具有複雜性。而很多國家已在經濟壓力下,逐步開始放寬防控措施、推動復工復產,更令人擔心疫情是否會反彈,甚至在中東地區造成第二波暴發。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國際部今起推出「中東疫勢」系列稿件,結合中東疫情的整體俯瞰及個案分析,嘗試在呈現中東疫情複雜性的同時尋找其共性,以期對疫情發展趨勢有所預判。
  • 滴滴和Uber海外繼續廝殺,中東和北非的出行市場到底什麼樣?
    來源 | 公眾號 墨騰創投  提到中東和北非(MENA),很多人對當地的印象可能都是戰火不斷、民不聊生。但其實在墨騰這次齋月特輯的分析中,已經分析過這片地區作為最富裕的網際網路新興市場之一,有著很強的市場潛力。這兩年在極力海外擴張的滴滴,去年宣布投資中東本土出行打車軟體Careem。近期淡出東南亞的Uber也宣布將聚焦中東印度這些核心市場,增加相應投資。
  • 埃及光伏產業助力經濟發展
    作為北非地區發展可再生能源最為積極的國家之一,埃及正致力於將豐富的太陽能資源轉變為助力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清潔電力。坐擁豐富太陽能資源的北非國家埃及,也將目光聚集在光伏發電領域,持續推動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埃及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是全球最令人興奮的可再生能源市場之一。」
  • 北非、中東顏色革命十周年:戰亂和死亡,民主夢不再,地獄門敞開
    今天,12月17日,是北非、中東顏色革命發生十周年。這一顏色革命事件,被稱之為「阿拉伯之春」。2010年12月17日,北非國家突尼西亞一名26歲菜販布瓦吉吉因擺攤與執法人員發生衝突,後自焚抗議。在美國中情局的指揮下,北非和中東地區掀起反政府抗議浪潮,埃及、利比亞、葉門、敘利亞、阿爾及利亞短時間內先後爆發大型抗議,導致時任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葉門總統薩利赫等,相繼下臺或被殺,北非與中東地區多個國家政權被推翻。中東北非地區,幾十年來的政治秩序被徹底打破,顏色革命在這些國家取得根本性的勝利。
  • 埃及是中東國家兼非洲阿拉伯國家,那裡的大型機場你都去過幾個?
    埃及是一個在國際上非常有名的國家,原因一方面是埃及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古代文明,另一方面便是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根據現代國際地理上的劃分,埃及是一個非洲國家,說得更準確一點是一個北非國家。然而,如果根據文化、信仰以及國家政治參與傾向來說,埃及更像是一個阿拉伯國家。
  • 全球戰疫丨平衡工業全球化與民族化:埃及經濟回暖中的思考
    疫情暴發後,埃及國內採取大量防控措施,停飛停航、實施宵禁、關閉工廠、限制店鋪營業時間;疫情肆虐全球,埃及多個合作國家被迫減少經濟活動和投資;內外雙重壓力下,埃及經濟增長率下降成為必然。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埃及2019/2020財年經濟增長率為2%,雖是中東地區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但相比上一財年已大幅下降。
  • 埃及和敘利亞組成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為什麼3年就解體了?
    近代以後,在英法等西方國家的蠶食和分而治之的影響下,塞爾柱突厥人控制的西亞和北非出現了若干個阿拉伯國家,如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等國。隨著帝國的擴張,阿拉伯人以及伊斯蘭教遍布了西亞、北非的廣大地區。▲阿拉伯帝國就是從兩大帝國的夾縫中發展起來共同的語言和信仰成為維繫阿拉伯人團結的紐帶。即使以塞爾柱突厥人為主導的奧斯曼帝國興起,也沒有改變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奧斯曼帝國為了能夠有效統治阿拉伯人而接受了伊斯蘭教。
  • 疫情考驗埃及經濟韌性
    埃及經濟的四大支柱石油、旅遊、蘇伊士運河和僑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均受到一定衝擊。世界銀行日前表示將向埃及提供5000萬美元貸款,幫助埃及實施緊急醫療措施並增強其經濟韌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會也批准向埃及提供約27.7億美元貸款援助,幫助埃及應對疫情的衝擊。
  • 土耳其與埃及並不是鄰國,為何如今像仇人一般,勢不兩立?
    埃及是世界古老國家之一,也是中東和阿拉伯地區重要國家。而且也是非洲最大穆斯林國家。近幾年,埃及經歷過「阿拉伯之春」,老總統穆巴拉克下臺。但「阿拉伯之春」成果卻被穆兄會所擁有,穆兄會推舉的代表人物穆爾西上臺。這讓美國很惱火。
  • 世界銀行預計2020/2021財年埃及GDP增長3.5%
    綜合埃及《今日埃及》、《企業報》網站10月20日消息:世界銀行在其最新的中東北非經濟報告中表示,預計2020/2021財年埃及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實際增長3.5%,埃及成為中東北非地區唯一可實現正增長的國家。
  • 「北非之狐」阿爾及利亞,軍事裝備兼顧實用與可靠,北非獨樹一幟
    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自1960年獨立後便一直不溫不火,人們熟知它的原因還是因為該國的男足在世界大賽中表現出色,有著"北非之狐"的美譽。但其實這個國家在其他領域也有令世界受關注的方面,比如該國的軍事力量。根據著名軍事研究機構的統計,在過去的幾年中,阿爾及利亞的武器進口量大約佔整個非洲的52%,其綜合軍事力量僅次於埃及。
  • 除了巴林、阿曼、埃及,中東地區其他國家影院全部關閉
    至此,中東地區除了巴林、阿曼和埃及之外,其他國家全部關閉影院。阿聯杜拜酋長國當局宣布:「為維護公眾健康,我們正在進行不懈的努力,經濟發展部指示在杜拜獲得許可的所有電影院,主題公園,娛樂遊戲和電子遊戲中心,健美健身館和春季營地停止其所有活動和服務,直至2020年3月底結束」。
  • 一代名將的無奈:「沙漠之狐」隆美爾戰敗於北非
    阿拉曼地處埃及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非洲主戰場,1942年10月,英軍與德國、義大利聯軍「非洲軍團」在此激戰,英軍取得勝利,此後,德國在非洲由戰略進攻開始轉為防守。軸心德國與義大利在北非戰略目的是佔領埃及、控制蘇伊士運河,從而佔領中東豐富的戰略資源,因此,希特勒以埃爾溫·隆美爾為將進軍埃及,與義大利軍隊組成非洲裝甲軍團,之後,德意非洲軍團與英國軍隊在阿拉曼地區爆發了戰爭,史稱阿拉曼戰役。
  • 習近平對沙特埃及伊朗進行國事訪問_央廣網
    習主席此次訪問推動中國與上述3國乃至中東地區的關係邁上新臺階,同時拉開了2016年中國外交的精彩序幕。觀察人士認為,習主席的此次訪問恰逢其時,成果豐碩,開啟未來,刷新...
  • 財經觀察:埃及經濟韌性面臨考驗
    新華社開羅5月13日電 財經觀察:埃及經濟韌性面臨考驗  新華社記者閆婧  截至12日,埃及累計新冠確診病例突破一萬。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日益凸顯,旅遊業等主要支柱產業受到重創,埃及近年來逐步向好的經濟發展勢頭遇挫。
  • 中國為何看重非洲,頻頻幫助埃及?其中藏著我國外交大智慧!
    中國為什麼幫助埃及?埃及對我國到底有多重要?地理冷姿勢帶你漲知識,大家好呀我是姿勢君,今天姿勢君來和大家聊聊埃及和我國的關係為什麼越來越好?關注姿勢君,每天知識漲不停。埃及和我國同屬於四大文明古國,近些年來我國和埃及在貿易、經濟上交流也十分緊密,不過埃及和我國的距離可以說是隔著千山萬水,我國為什麼大老遠跑去幫助埃及呢?咱們先來到埃及看看。埃及地處於非洲東北部,北邊緊鄰地中海,東邊直通以色列,南接蘇丹,西臨利比亞。埃及可以說是亞歐非三大洲的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