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漢字博大精深,中華美食也是享譽世界,當這兩者碰撞到一起又會激起怎樣的火花呢?大家也都知道基本上各地對食材的叫法都不太一樣,很多時候還摻雜著方言土語的語調,所以當很多不同地方的人用普通話談論食材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產生分歧或者是不知道對方在講什麼。
有些食材的方言叫法和普通話叫法也有很大的差別,所有也導致很多人對於某些食材的普通話叫法並不熟悉,而且有些普通話叫法連字都認不全。別不信,今天小編給你們說一下這個食材的普通話叫法,看看這些美食中的「生僻字」你認不認識。
荸薺(bi qi)就這兩個字光看字可能有很多人都不太熟悉的,也不知道到底怎麼發音,但是一看到實物就知道了,它也被稱之為「馬蹄」,就是經常能在街邊小攤上看到的一種食物,削皮生吃或者燉肉吃都很好吃的。
藠(jiao)頭光看第一個字小編是真的不認識,似乎從來沒有見過一般,就連一般的「猜測認字法」對它來說都是沒用的,它也是一看實物就能恍然大悟的,它的長相和大蒜非常相似,但是它也可以用來香菜,經常的做法就是炒肉或者燉魚。
鱖(gui)魚這個字是不是經常有人讀錯了呢?基本上都是秉承了「秀才讀字讀半邊」的認字法,但這個字的正確讀音和它半邊實在差得有點遠。其實鱖魚的味道是非常好的,肉質鮮美而且刺少,但是很多人對於它的氣味有點敬而遠之。
餄餎(he le)面餄餎面是河南的中特色麵食,正宗的餄餎面只有在河南郟縣才能吃到,它是用白面和蕎面混合而成的,再配上用羊肉、胡椒、桂圓等材料吊出的高湯,不管是面還是湯都是香味濃鬱。對於這兩個字是不是也有點苦難呢?第二個字很容易被念成「ge」。
醪(lao)糟圓子說到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但是說到「酒釀圓子」和「米酒湯圓」就會有人很熟悉,它就是在鍋中下湯圓,然後在湯圓快熟的時候下醪糟,最後燒開關火,大功告成。對於這
幾個字難度就是在第一個,就算想瞎掰讀音都不知道往那方面想。
蜆(xian)子蜆子的外形幾乎和蛤蜊一米一樣,但其實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蜆子的殼是比較硬的,一般情況下能見到的是黃蜆子和白蜆子,在花甲粉能見到殼薄的就是蛤蜊了。這個字算是比較好認得,可以往「見」的多音方面去想。
對於這幾個食物的名字,你們認識多少呢?不少網友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學歷不夠,甚至有一個都不認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