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BBC報導的陰間設計師:生者和死者,我算是他們之間的橋梁

2021-01-08 咚漫

42歲的香港人歐陽秉志,

做紙紮這一行已經20多年了。

遊戲機、吸塵器、名牌包包、老虎機、甚至賽馬場......

在他的店鋪裡,

客人能為去世的親人朋友

訂做各種生活用品。

Beyond樂隊黃家駒的弟弟黃家強,

曾經託人找他訂製了一把電吉他送給哥哥。

張國榮的粉絲也找他,

為偶像做一個「為你鍾情咖啡廳」。

因為作品暖心又有趣,

包括美國CNN、英國BBC在內的

多家媒體都對他進行過報導,

他的作品還曾經在希臘等地展出。

在阿志眼中,這些紙紮祭品都是藝術品,

雖然大部分作品最後都會被燒掉,

但他一點也不覺得可惜:

「生者和死者,

我算是他們中間的橋梁,

幫在世的人完成心願,

替逝去的人達成遺願。」

自述歐陽秉志 編輯 莫竣威

我是一名紙紮師傅,在這一行差不多有20年的時間了。我爸爸也是做紙紮的,兩三年前,我從他手上接手了「寶華扎作」這家店,算是子承父業吧。

我有一個綽號叫做「陰間設計師」,因為我做的東西,大多數都是給逝去的人用的。

兒子為媽媽訂做的「龍蝦漢堡」

哥哥為愛好滑雪的亡妹,訂做了全套「滑雪裝備」

我們說的紙紮祭品,多數是用作祈福和祭祀的。古時候很多人相信,通過焚燒用紙做的錢財、生活用品,去世的人在陰間就可以收到和使用。當然,這種想法很迷信,但現在這種行為已經成為了一種習俗,寄託了在世者對先人的思念。

最特別:

為黃家駒做一把「吉他」

以往談起紙紮品,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會是冥幣、小洋房、僕人這些。但其實紙紮祭品不一定是很忌諱和恐怖的,也可以很新潮。

我做過很多很特別的紙紮,像任天堂遊戲機、滑雪套裝、電子菸、相機、菠蘿包、雞蛋仔、按摩椅、螳螂等等。

阿志做的「電吉他」和「擴音器」

曾經我也幫一些明星做過「設計」。大概10年前,Beyond樂隊的黃家強委託一個佛堂找到我,為他哥哥黃家駒做一把電吉他和一個擴音器。

還有一些明星的粉絲找過我,希望我幫他們的偶像打造一些東西。例如張國榮的粉絲,想我為哥哥做一個「為你鍾情咖啡廳」,梅豔芳的粉絲則想做一個旋轉舞臺送給梅姐。

母親為女兒訂做的「蒙奇奇」

最暖心:

母親為去世的女兒訂做一對「蒙奇奇」

我曾經做過一對紙紮「蒙奇奇」玩偶,那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紙紮作品之一。

幾個月前,有一個四十歲左右的女人哭著跑來我的店裡,情緒很不穩定。她跟我說,想訂做兩隻紙紮的「蒙奇奇」。

她一邊哭,一邊跟我講製作的要求,還拿了一些玩偶的圖片給我。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她是給女兒訂做的。小女孩15歲,前兩天因為疾病,剛剛去世。這個媽媽說,女兒在世的時候,每晚都會抱著一對「蒙奇奇」才能入睡。她希望女兒在陰間也可以有這對玩偶陪伴著,不會孤獨。

玩偶的毛髮由阿志用紙逐一剪成

雖然我之前沒有做過這種玩偶,但很想滿足這個媽媽的願望。於是,我上網找了「蒙奇奇」不同角度的圖片,把它們列印出來,算出比例,然後就開始嘗試做。玩偶的手是最難製作的,因為很細。最繁瑣的是毛髮部分,我是把紙剪好,然後一層一層地粘上去。

一周之後,當那位媽媽再次來到我的店鋪,見到這對「蒙奇奇」之後,心情好了很多,還稱讚我說玩偶做得很像,女兒「收到」後應該會很開心。交貨的時候,這個女士還額外給了我一個紅包,我都沒有要。

最有愛:

為愛人做一碗「米線」和一份「雞翅」

這碗米線是一個大概20來歲的男生過來訂做的,他說女朋友生前最喜歡到一家店裡吃米線,還一定要中辣腩肉口味,另外還加一份「土匪雞翅」。

為了完美複製這碗米線,我專門去到這家店裡,打包了一份米線和一份雞翅回來,然後研究怎麼做會比較像。

雞翅部分是最難做的,一開始我打算用泡沫飯盒來做,因為比較好塑形,但是這種材質燒起來會有異味。

後來我請教了我爸爸,最後我的方法是,在冰鮮雞翅外面裹上紙,用材料把外形固定,包好後,再把雞翅取出,封口,最後再上顏色。這樣做好之後會比較逼真,燒起來也沒有異味。

紙紮的「狗屋」

我也有為小動物做過東西。比較常見的就是狗屋,之前就曾接到過一個訂單,是要做一臺「手提電腦」。有位先生的小貓去世了,它生前很喜歡趴在他太太的手提電腦上,所以這位先生就讓我專門做一臺「電腦」,燒給他心愛的小貓。

最困難:

母親節,兒子為媽媽送「吸塵器」

有一次來了一位男士,說想訂做一臺新款的吸塵器給母親。他說,媽媽曾經很想要一臺,但後來生病住院,就來不及買給她。趁著母親節要到了,這個兒子就打算讓我做一臺一模一樣的吸塵器,送給他過世的母親。

紙紮祭品跟實物不一樣,它裡面是中空的,所以比例要很講究。這個吸塵器上部的儲塵罐和渦輪很大,下面的部分又很薄,做成紙紮品根本沒辦法平衡,立不起來。所以我去了電器店做「實地考察」,量好尺寸,把數據記錄下來,然後拍照,認清楚各個部分的顏色。回來之後,就按照尺寸,一比一地做起來。

整個製作過程差不多一周左右,中間也修改了好幾次。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作品,真正的吸塵器價格大概是5000多,我這個一比一打造的「紙質吸塵器」最後賣了2000多元。

《變形金剛》裡的「擎天柱頭盔」

最得意:

別人把我的作品放在家裡當擺設、做展覽

除了用來燒,還有很多人把我的作品放在家裡當擺設,甚至用作展覽。

比如說這個《星球大戰》「白武士」的頭盔,就是一個客人找我訂做的,他很喜歡這部電影,於是就找我做了這樣一個擺設。後來我又做了《變形金剛》的「擎天柱」頭盔,捨不得送給別人,就自己收藏。

《星球大戰》裡的「白武士頭盔」

阿志做的紙紮「螳螂」曾經在希臘展出

用來展覽的作品就更多了,比如便利店的收銀機、汽水機,以及微波爐。去年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的中秋燈會上,也有我做的一系列旗袍花燈展出。我的作品還曾經在希臘的繁殖者畫廊(The Breeder)展出過。

年輕時的阿志與爸爸

找不到工作才做紙紮,

卻一幹就是20年

我從小對設計感興趣。中學畢業之後,讀了一年半的設計專業,就嘗試去找工作。那時候寫了很多很多求職信,寄到廣告公司、動漫公司,想應聘做設計師,結果都是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應。

找不到工作,我開始懷疑自己,生活也過得頹廢。每天凌晨3、4點睡覺,中午12點醒來,天天在家宅著,也不想出門。偶爾會給爸爸的店鋪幫忙收拾和送貨,但也是到了差不多打烊的時間才出來。

阿志的紙紮店「寶華扎作」

後來店裡有兩個老師傅退休了,於是我就想一邊幫爸爸,一邊等工作消息,開始到店裡幹活,沒想到這一幹就是20年。

以前給先人的紙紮用品很傳統,例如古老的唐裝、首飾、金山銀山什麼的。我心裡一直有疑問:這些東西那麼老土,難道住在陰間的都是古人嗎?

紙紮的「滑板車」是阿志的第一件作品

正好當時香港很流行滑板車、跳舞毯、機械狗這些玩具,於是我就突發奇想,用了一些硬紙拼拼貼貼,做了跳舞毯和滑板車的紙模型出來,掛在店門口。

原本是打算吸引顧客,誰知道顧客沒來多少,反而吸引了傳媒。我們就這樣上了報紙,名氣越來越大,訂單一下子多了,紙紮也就慢慢變成了我自己的事業。

做紙紮最考驗耐性和觀察力

竹、鐵絲、紙、漿糊,是紙紮製作的主要材料,雖然沒有什麼特別,但做紙紮品最考驗的就是耐心和觀察力。

接到訂單後,我會先上網找資料和圖片,了解物品大致的模樣,有時候甚至專門會去一些店裡面看實物。

之後就開始動工了,先把草圖在紙上畫出來,然後根據需要把竹子削薄,紮起來,搭出一個立體的框架。再在外面貼上紙,塗上顏色。根據不同的東西,我還會做不同的裝飾,比如為「相機」裝上按鍵、為「收音機」裝上天線等等。

一個作品,大概要花幾天到一周的時間來完成。每一件紙紮祭品,我都很花心思,很認真去完成,雖然最後它們都會被一把火燒掉,但它們在我眼裡都是藝術品。

說實話,絕大部分來找我的顧客,都並不是開心的。親人和朋友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祭品寄託著他們的哀思。我能做的,就是幫在世的人完成心願,幫逝去的人達成遺願。

曾經被退貨,

我不是什麼都能做出來

這些紙紮最終會被燒掉,但這並不代表著,我的客人對產品的好壞不挑剔。儘管我很用心去做每一個作品,但有時候也會遇到退貨的情況。

我記得有一次,有客人請我訂做一個「名牌包包」。他來取貨,卻質問我為什麼這個手袋打不開,不能放東西進去。我頓時語塞。

阿志的「名牌包包」可以像真的包包一樣打開

通常我們做紙紮手袋或者衣服,拉鏈是用金色的紙模仿出來,不會使用真的拉鏈。面對來退貨的客人,我只好用刀把「包包」割開,將一條真的拉鏈黏上去,這樣就可以拉開了。

自此以後,每逢有顧客過來找我做手袋、錢包,我都會問客人需不需要做成可以打開的。

阿志做的紙紮「魚丸」

我也不是什麼都能做出來,前一陣子有個人跑到我的店裡,問我可不可以幫忙做一個紙紮的迪士尼公園,裡面要有全部的機動遊戲設施。還有一個顧客,提出要做全套的「健身器材」……都被我拒絕了。

生者和死者,

我是他們中間的橋梁

香港有一個網絡詞語叫做「廢青」,就是廢掉的青年,特指那些對社會沒什麼貢獻的年輕人。我想我以前就是一個「廢青」。每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也沒有學歷,找不到工作。

直到做了這些新潮的紙紮祭品後,我才發現了自己的長處。我覺得現在的工作挺有意義的,陽間和陰間,生者和死者,我算是他們中間的橋梁。當然,每一個人應該對身邊的親人、朋友都好一點,不要說等他不在的時候,才來彌補虧欠。

美國CNN、英國衛報對阿志做的報導

因為紙紮,我也會收到不同傳媒的採訪邀請。以前我膽子很小,從來不敢在鏡頭面前講話。後來就慢慢習慣了,英國BBC、美國CNN、日本的媒體都來採訪過我。一些臺灣、日本的手工藝人,還來香港拜訪我「偷師」,這一切都是沒有想到過的。

雖然我在現實生活中,當不了設計師,但我幫陰間的人做設計,算是實現了理想。我想,我應該在「那邊」很出名的吧

相關焦點

  • 電影《寡婦村》:生者與死者的精神搏鬥
    列維·史特勞斯認為:「男和女是二元的關係,隨著男女在經濟形式中的作用的改變,他們的權利和地位也隨之改變,社會也因此出現母系或父系的不同結構形態。同時,男女間的婚姻和交配,又會產生第二代力量,這種力量就是史特勞斯所說的第三種概念,於是便產生了以子女為中心的家庭形式」。能解決寡婦村男人和女人之間二元矛盾的唯一途徑即繁衍下一代,子女是唯一能夠解決夫妻矛盾的「第三元」。
  • 香港80後「陰間設計師」:曾為黃家駒做吉他,作品被邀至海外展覽
    他們跑遍全國,記錄了那些人和事:在南京生活的日本人、給川普拉票的華裔、在華爾街的風水大師……而其中,讓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一位來自香港的「陰間設計師」。01在香港深水埗,有一家做陰間祭品的老字號——寶華扎作。
  • 《我左眼見到鬼》到《花椒之味》:死者的生命是活在生者記憶裡
    相似的劇情元素:生者與死者之間的情感羈絆,未來得及道別的遺憾,未亡人的沉淪,往生者的陪伴……個人認為,配得上中國版《人鬼情未了》稱號的故事,首推鄭秀文主演的《我左眼見到鬼》。想起這部片,是源於前不久鄭秀文入圍金像獎的《花椒之味》。
  • 《殭屍新娘》——穿行在生者世界和死者世界間的定格動畫封神之作
    蒂姆·波頓曾說:「定格動畫有種手制的感覺,在我看來,這就是明顯與二維動畫不同的地方。定格動畫有一種神秘感和魔法,那就是人物的皮膚感和手制感。就是這些動搖了我的心,也許只是引起了我的鄉愁。不過,它的魅力並不僅於此,我從心底相信定格動畫擁有的力量!」
  • 喜喪文化:死者在棺,生者「狂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3年以「獻予死者的盛典」將墨西哥亡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10月31日起,人們歡慶亡靈節,11月1日稱為「幼靈節」,祭奠死去的孩子,11月2日稱為「成靈節」,祭奠死去的成人。亡靈節期間,家人們紛紛團聚,拿著鮮花、笤帚和亡靈節食物(骷髏形糖果、麵包等)前往逝去親人的墓地,為他們打掃墳墓並用鮮花裝飾,然後以跳舞的方式呼喚亡者前來相聚。
  • 奇幻文:黑暗之中,不死者們離開墳墓,向生者發動戰爭
    奇幻文:黑暗之中,不死者們離開墳墓,向生者發動戰爭雖說現在大家都有電視看了,但是小編還是喜歡看小說,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奇幻文:黑暗之中,不死者們離開墳墓,向生者發動戰爭,看完之後你就知道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偶爾也會出現,精彩部分小編認為就是不吃飯也要一口氣看完,曾經我想像像主人公一樣美麗
  • 每一場「黑人抬棺舞」,都是加納人對死者最大的尊重
    而bilibili作為央視點名的學習網站,自然我是每日必刷的,可奇怪的是,這陣子在我眾多推薦的學習視頻中突然混入了一個鬼畜區視頻(我發四,我沒有以及絕對沒有刷鬼畜區),封面是幾位黑人老哥,而標題——<黑人抬棺>更是讓我忍不住點開了視頻...視頻伴隨著一段電音響起,然後鏡頭划過七位黑人老哥後,他們就開始了一段魔幻的抬棺蹦迪之旅。
  • 《骨語》——拯救生者,告慰死者(人物介紹,可放心觀看)
    尚桀因此生氣,他認為辛靈的媽媽不需要知道這些,比起死者活著的人更需要拯救,夏螢:「辛靈這一輩子都是為了她的媽媽活著,她必須知道,你作為警察選擇的是拯救生者,我作為法醫,是要告慰死者,把她們生前沒有說完的話,至少在她們死亡之後,告訴她們摯愛的人」。但當真兇被抓到,她還是對辛靈的母親撒了一個謊,告訴她,辛靈死的時候並不痛苦。
  • 兩噸水警告:對死者的不敬,對生者的刺痛
    根據新聞報導,許某殺害妻子的原因是家庭糾紛,手段卻令人髮指,家中分屍然後拋屍至化糞池。目前,這起案子已經告一段落。警方只通報了結果,沒有透露過多地作案細節或許是出於更多的考慮吧。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案件雖然塵埃落定,但是伴隨案件而來的另一種稱法卻在人們社交或生活中橫行。
  • 尋夢環遊記:親情是亡靈世界的通行證,讓逝者可追,生者可憶
    回首初次與《尋夢環遊記》相遇,筆者依稀記得當年作品上映時帶來的感動,以親情為樞紐,以小男孩的音樂夢想為線索,通過供奉的遺像聯繫起生者與死者之間的感情。小男孩米格爾在追尋夢想的路上,遇到過阻礙和困難,最終意識到家人的重要性。
  • 西行紀:陰間和陽間隔了一層湖面,類似南天王的森羅寶鏡
    西行紀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國產動漫,這部動漫主要講述了奇經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陰間和陽間。在西行紀中,不管是人,神還要妖,他們在死亡之後都會前往陰間,死者是以魂魄的方式去陰間的。想要去陰間除了死亡和特殊的法術之外,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從死亡幽谷進入陰間。
  • 古埃及「亡靈書」:指導和保護死者順利通過審判獲得永生的護身符
    從一些「亡靈書」的語句:「向你所在的城市的神請求保護」,我們可以推測,「亡靈書」會事先準備好以待出售,在寫死者名字的地方留空,有顧客購買後就填上。一本「亡靈書」裡,可能會重複出現同一條內容。或許這是由2個抄寫員共同完成的,但他們沒有進行良好的溝通而導致了這種情況。「亡靈書」圖文並茂,可能圖畫和書寫是分工進行的。
  • 死者已矣,生者如斯
    據報導,臺灣藝人明道的胞兄一家三口於1月5日下午被發現陳屍臺北內湖安泰街福德宮後山區樹林裡,明道哥哥林明弘為上吊自盡,而嫂子和侄子臥倒一旁,脖子有勒痕。警方在接到報警抵達現場時,三具屍體仍有餘溫。斷定死亡時間不超過兩個小時,初步排除他殺的可能性。
  • 從陽間來,到陰間去,聊聊陰間的由來和傳說
    《禮記》寫道,死者北首,生者南鄉。春秋時人死後埋葬,頭在西面,面向北,為的就是使得靈魂能夠回到幽冥之國。幽冥之國再哪兒呢?崑崙山。崑崙山在古代傳說中,一直是神仙和鬼魂居住的地方。崑崙山地下三千六百裡,就是幽冥界,這裡有二十萬裡那麼大,被四根柱子撐著。
  • 西行紀:去往陰間的四種方法,孫悟空用過三種,如來只會一種
    在西行紀這部動漫中,世界分為陰間和陽間兩個區域,活人在陽,死人在陰,這是自古以來的道理,不過根據動漫的設定來看,要去往陰間的方法其實不少,總計下來的話一共有四種,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第一種、穿越深淵。在妖怪大道中段部分,存在著一個撕裂大地的地方,這裡的土地有著眾多的裂縫,而這些裂縫又被人稱作深淵,只要掉入深淵最底部,就能來到陰間裡面,這也是去往陰間比較實用的方法,不需要施展什麼法術,眼睛一閉一睜就行了,當初唐三藏和傲雪就用這種方法去過陰間,其它人也能用。第二種、禁忌之術。
  • 《尋夢環遊記》:基於獨特的墨西哥文化,在生死之間感受愛和親情
    回首初次與《尋夢環遊記》相遇,筆者依稀記得當年作品上映時帶來的感動,以親情為樞紐,以小男孩的音樂夢想為線索,通過供奉的遺像聯繫起生者與死者之間的感情。小男孩米格爾在追尋夢想的路上,遇到過阻礙和困難,最終意識到家人的重要性。
  • 傳說中的「陰間美學」你敢來看看嘛
    設計師李娃克把紙紮服裝和時尚聯繫起來,以黃、黑、紅、藍四種色彩為主調,為死者設計了一系列時裝。無獨有偶,Parsons School of Design的時裝設計師於靜樂,也設計了一系列的喪葬用品,通過一件件時尚穿搭,來和死者對話,表達對死者對尊敬。
  • 死者已矣,生者如斯,天堂的路願您一路走好!
    在這樣的特殊時期,我想老人家應該能夠理解我們吧!好在父親還在家中,也不至於無人上香。記憶又把我拉回了2019年11月11日,在這一天全民搶、搶、搶的日子裡,卻卻成為了我永恆的傷痛。往後餘生,雙十一再也提不起我的興趣了。接到老公電話的一瞬間,哽咽得說不出話來,心中似千斤巨石般壓得踹不過氣來,腿瞬間像是被灌滿鉛一樣沉重,以往那個走路帶風的人既然迷失了方向。
  • 小匠安利|古代仵作破案小說,為生者請命,為死者洗冤
    今天推薦的是三本古代仵作破案小說,為生者請命,為死者洗冤。喜歡的話,別忘了關注小匠哦。比較早的文,但還是很不錯看的,是錯嫁良緣系列裡我最喜歡的一本,推薦!三、調笑令這本延續了酒小七一貫很幽默的文筆,以黃金調查案貫穿全文,是一篇女主YY男神,結果被男神倒追的故事。
  • 人死後到陰間有親人嗎?他們會聚會嗎?
    今天一起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人死後到陰間有親人嗎?他們會聚會嗎?千古之謎終於被科學家揭開!一起來看看吧! 不管是火化還是被微生物分化,這種化學進程並不會損壞原子結構,更不會讓原子消失,組成人體的原子數量和品種不會發生改變。身邊至親的親人死去的時候,在世的活人只能是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