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與時尚 | 大衛·鮑伊(David Bowie)與坎普(Camp)藝術

2021-01-20 聲音圖書館

前幾天受有時尚界奧斯卡之稱的Met Gala所賜,有一個詞突然火了起來。就是CAMP——紅毯上各路明星光怪陸離,玩得興起,紅毯下面無數群眾也吵得熱火朝天。不管你是真明白還是假明白這個詞的意思,反正一大堆人開始煞有介事的到處指點迷津,這個穿的不合體那個不符合主題,簡直熱鬧非凡。

CAMP

Camp風作為一種由來已久的藝術風格,其實並沒有太明確的風格概念限定,如果一定要說的話,那麼就是四個字「矯揉造作」。我們來看看它的定義——來源於法國俚語,「se camper」,人為的,誇張的,非自然的表現形式,有時候經常與同性戀以及跨性別表現聯繫在一起。這個詞曾經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非常流行,人們喜歡用華麗的羽毛、流蘇,五顏六色的油彩把自己裝扮起來,充滿了視覺衝擊力——有沒有覺得非常熟悉?想起了誰?

沒錯,David Bowie。

作為一個到現在看來也毫不落後於時代,由始至終獨領風騷的Camp美學先鋒者,David Bowie完全可以對後來無數競相的模仿者報以藐視的眼神,嘲笑他們說,你們都弱爆了。

是他,引領著華麗搖滾從小打小鬧難登大雅之堂一步步走入了主流的視線,他本人也變成了現象級的搖滾巨星;是他從單純的視覺效果逐步深入,以音樂與視覺效果的結合,延伸出了更加連續性的、具象化的藝術概念;也是他,用驚世駭俗的行為和戲劇化的一生成為無數人們的談資。可以說他用各方面的行動,完美詮釋了Camp這個詞。

關於他的生平和作品,我們在《從零開始說搖滾》中已經進行過詳細的介紹了。而我們今天的側重點主要集中在他曾經塑造的一個最Campy的形象上—— Ziggy Stardust (沒錯我們今天不當音樂博主了我們來當美學博主)。這個誕生於David在1972年發行的第五張音樂專輯《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只存在了短短兩年來自火星的太空搖滾巨星,成為David一生最重要的形象。

David早期的造型靈感主要來源於王爾德的《道林格雷的畫像》,所以更加偏向女性化,甜美、優雅,復古,喜歡採用大量的絲絨、蕾絲還有華麗的綠松石,氣質柔美。

到了Ziggy Stardust的時期,也許由於它的概念是雌雄同體的太空生物——它更加偏向去性別的特徵。這個人物形象從名字到造型到David賦予他的性格全部極盡誇張而怪異,同時又具有奇蹟般的美感——火紅色的短髮,剃掉的眉毛,色彩絢爛剪裁怪異的衣服,由於Ziggy的服裝設計師Kansai Yamamoto是個日本人,而David本人也沉迷於東方文化,因此這個造型在很多方面兼具東西方的特色。

與很多片面的Camp風格單純追求視覺效果不同,Ziggy是個更完整、具象化甚至會成長的形象。在Mick Rock的鏡頭中(著名的搖滾攝影師,除了David Bowie外,還拍攝了諸如Pink Floyd、The Velvet Underground、Iggy Pop、Queen等各大搖滾樂隊或音樂人的照片),早期的Ziggy大膽出格,充滿了情色意味——Ziggy在舞臺上穿著挑逗的衣服唱歌,無視於地球的規則和禮節,和吉他手模擬口X和性愛的動作——對於很多守舊派來說這簡直是一場可怕的災難,因此當時的他遭到了無數口誅筆伐和咒罵——但是對於狂熱的追隨者來說,這個造型大膽,瘋狂,驚世駭俗的同時又同時前衛,華麗,充滿了視覺衝擊力。

到了後期,Ziggy變得逐漸冷漠,厭世,更富有毀滅色彩。1973年的《Aladdin Sane》和《Pin Ups》中,Ziggy的造型依舊誇張,但是更傾向於簡單直白的表達,厭倦了奇形怪狀的服裝造型。他的衣服越穿越少,最後在唱片封面上乾脆脫光了衣服,拿紅色的油彩在臉上畫了一個巨大的閃電符號,這成了他的標誌之一,引來無數的人競相模仿。

從音樂風格來說,《Pin Ups》雖然頗多玩票性質,但是可以從中捕捉到他開始轉變的信號。音樂變得更加憤怒,逐漸偏離了華麗搖滾的基調。這是David Bowie的又一次人生轉折,最後,他親自在舞臺上宣布,「Ziggy Stardust死掉了。」這個言論引起了軒然大波。Ziggy的突然死亡,外界猜測頗多,有人說是因為Ziggy Stardust已經開始逐漸侵蝕David本人,他的抑鬱狀態越來越嚴重;也有人說是因為與Iggy Pop的關係破裂——反正,話題性從來沒有遠離過他,Ziggy Stardust本來就是為了吸引眼球而生,也為了吸引眼球而亡。

| 告別了Ziggy Stardust之後的David Bo

Ziggy Stardust雖然生命短暫,卻是一個影響悠久的人物形象,這種影響一直到今天,我們隨處可以見到。David Bowie的頭號粉絲Lady Gaga的名字由來就是他的一首歌《Lady Stardust》以及Queen的《Radio Gaga》的結合,她曾經多次模仿Ziggy Stardust獨特的造型,還在飛機上誠摯的請求David Bowie與她合作;著名的影后Tilda Swinton(就是漫威電影奇異博士的師父古一的扮演者)也是Bowie的忠實擁躉,我們經常能在她的造型中感受到雌雄莫辨的魅力;張國榮、黃耀明都是Bowie的粉絲,他們的舞台風格和人物造型都能看到來自Ziggy Stardust的明顯影響,張國榮甚至曾經邀請過Bowie的服裝師為自己做造型。對於風格和行為都一向誇張搖滾圈來說,Ziggy Stardust的影響就更是隨處可見了——Marilyn Manson剃掉的眉毛和他著名的跨性別實驗;X-Japan為代表的視覺系搖滾……可以說數不勝數。

| Lady Gaga
| Tilda Swinton
| 張國榮

形象出位的Ziggy Stardust是無數時尚界人物的寵兒,由Mick Rock記錄下來的那些珍貴的影像記錄激發了無數人的靈感。那種誇張、妖冶、迷幻,無一不是對Camp風格恰到好處的詮釋。我們總說經典是可以穿越時間而存在的——那麼Ziggy Stardust就是這樣一種存在。

在我的理解中,設計上的誇張和出位應該是為藝術表達服務的——而不僅僅是存在於淺層的視覺衝擊。如果不是David Bowie賦予Ziggy Stardust的完整概念,那麼它可能也就只是一個存在於光怪陸離的秀場吸引短暫目光的造型,而不是直到現在還能散發著魅力的傳說。

相關焦點

  • 沒有David Bowie音樂的傳記片會是什麼樣?
    在David Bowie發行於1970年的專輯《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中,其封面上他的金髮長裙華麗裝束引起了爭議,這也是他第一次向外界展示了自己雌雄同體的藝術概念。
  • 日本服裝設計大師山本寬齋靠什麼吸引了David Bowie
    寬齋的設計靈感來自於日本歷史的各個時期,並將日本藝術作為一個整體研究,而不是專注於一個簡單的概念。 他的瘋狂震驚了整個歐洲,也成為了華麗搖滾之父大衛·鮑伊(David Bowie)最親密的夥伴。
  • 「David Bowie Is」展覽推出 AR 應用,從這裡了解大衛·鮑伊的一生
    1 月 8 日是大衛·鮑伊的 72 周年誕辰,他生前的歌曲、演出、服裝等作品都在一個叫做「David Bowie Is」的展覽中被展出。展覽包含上百件和大衛·鮑伊相關的物品,是過去幾年中最受歡迎的個展之一。不過在去年(2018 年 7 月 15 日),David Bowie Is 已經永久關閉,主辦方承諾會推出虛擬展覽以供人們在線觀看。
  • 莫扎特x大衛·鮑伊 給流行搖滾穿上古典「外套」
    1977-heroes-nonch© davidbowie.com鮑伊是華麗搖滾的先驅,Life on Mars 依舊帶著華麗的驅殼,混合一點民謠的調子中,玩世不恭飄飄然中似乎對生活有深一層的探討,這或許就是大衛·鮑伊
  • 與David Bowie相互成就的日本設計大師山本寬齋病逝——大膽前衛的...
    七十年代搖滾時尚夢 山本寬齋先生不像其他日本時尚界名人那樣馳名遐邇,其中包括山本耀司,三宅一生和創立Comme desGar ons的川久保玲。但是,山本先生領導了一代日本設計人才在西方工業歷史上嶄露頭角。
  • 今天你「坎普」了嗎?蘇珊·桑塔格的58條「坎普」定義
    《關於「坎普」的札記》(節選)文 | 蘇珊·桑塔格 譯 | 程巍世界上有許多事物還沒有被命名;還有一些事物,儘管已經被命名,但從來沒有被描述過。其中之一便是以「坎普」(「Camp」)這個時尚之名流傳的那種感受力——它顯然是現代的,是複雜性的一個變體,但並不等同於此。1.先就一般而論:坎普是唯美主義的某種形式。
  • 時尚代名詞,是演員也是搖滾變色龍,「寶爺」的經典電影推薦
    好融藝:分享影視資訊,感受影視文化喜歡搖滾樂的人一定不會對大衛·鮑伊這個名字感到陌生,憑藉驚豔世人的長相以及驚世駭俗的才華,他在搖滾界以及藝術領域始終佔據著不可撼動的地位,並且獲得了一系列耀眼的榮譽:1966年入駐搖滾名人堂、1997年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留名、1999年獲得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司令勳位及伯克利音樂學院名譽博士學位
  • 2019最不容錯過的David Bowie展 亮相北京798藝術區重現華麗1970s
    BOWIE BY MICK ROCK——重現華麗1970s中國區特展·北京站將於5月29日在北京798藝術工廠亮相。這是一場近距離接觸華麗搖滾開創者——David Bowie的展覽,展覽將展出65幅來自70年代的出自全球搖滾天王級攝影師的Mick Rock之手的攝影原作,作品涵蓋David Bowie一生中最具標誌性的視覺照片。展覽為期兩個月,為北京搖滾樂迷、時尚愛好者、以及復古潮流弄潮兒帶來一場音樂、藝術與時尚的極致碰撞。
  • 搖滾變色龍David Bowie和他所塑造的那些角色
    David Bowie身上集合了多樣的藝術元素。除了音樂生涯中的每個時期都有暢銷專輯之外,他還參演了電影和舞臺劇。他在舞臺上扮演過各類角色,形象或給人恐懼,或給人愉悅,有的角色激進,有的角色讓人迷惑。但這些閱歷或多或少都幫助他成為流行音樂史上不可抹去的標誌性人物。
  • 搖滾裝,服裝設計師從搖滾音樂裡得到靈感,創作出搖滾時尚服裝
    搖滾音樂是年輕一族喜歡的音樂之一,比爾·哈利是第一位被青少年崇拜的搖滾樂偶像,被稱作「搖滾樂之父」。他的音樂風格涉及鄉村音樂、節奏布魯斯和波普三個方面,也正好說明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搖滾樂產生的三個源頭。服裝設計師們從搖滾音樂裡得到靈感,創作出融合搖滾音樂元素的搖滾時尚服裝系列:搖滾帽衫、滑板褲、搖滾夾克等。
  • David Bowie: Valentine's Day
    David Bowie(大衛·鮑威),英國著名搖滾音樂家,60年代後期出道,是70年代華麗搖滾宗師,1947年出生於英國倫敦的布裡克頓。David Bowie是英國代表性的音樂家,其音樂影響現今眾多西方樂壇歌手,與披頭四(The Beatles)、皇后樂隊並列為英國20世紀最重要的搖滾明星。David具有雙性取向,他曾公開承認自己的同性性取向,但後來他是先後娶了兩任妻子。2016年01月11日,大衛·鮑威因癌症去世,享年69歲。(視頻來源:優酷,編輯:Helen)
  • David Bowie的珍藏樂隊,請知悉
    他與很多60年代英國搖滾音樂人類似,在不同的樂隊間進進出出。他有著金色捲曲的長髮,戴著墨鏡,參加過一支叫做The New Yardbirds的樂隊,被誤認為曾是Led Zeppelin的成員。這首Honaloochie Boogie由Ian Hunter創作,邀請來自前衛藝術搖滾樂隊Roxy Music的Andy Mackay演奏高音薩克斯。歌曲在英國單曲榜取得第12名的好成績。
  • Artworks跨界攜手WHERE WHAT WHO上演搖滾時尚盛宴
    Artworks跨界攜手WHERE WHAT WHO上演搖滾時尚盛宴2015-04-20 18:29來源:pclady此次,Artworks,作為始終與上海時裝周有著深度合作的藝術與高端品牌跨界合作平臺,選擇鼎力贊助本土原創設計師品牌WHERE WHAT WHO,用搖滾音樂於時尚設計中擦出驚豔的火花,共同呈現一場名為「Miss Fur」的時尚盛宴,為大家講述一個象徵六十年代自由不羈、天生時髦真女孩的故事。
  • 影響大衛·鮑伊最深的書:尼採與三島由紀夫
    大衛·鮑威(David Bowie,1947年1月8日-2016年1月11日),英國搖滾歌手、演員。大衛·鮑伊講過這樣一個故事,1975年,他從洛杉磯搬到新墨西哥拍攝電影《天外來客》,他還隨身搬來了上百本書。
  • 和David Bowie 有關的 10 個瞬間,每次都改變了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
    新專輯《★》確是一份很好的 69 歲生日禮物,卻也是他在離開之前通過音樂和藝術向這個世界道別。如此 David Bowie 的方式。天賦異稟,變幻莫測,永遠在探索,創造。本人將自己的生涯視作一場表演,認為他不過是為不同角色換裝,在不同身份間游離和轉換。而事實上,近半個世紀以來,他不僅是搖滾史的傳奇,也影響了整個世界的藝術和時尚風向。
  • 《齊柏林飛艇》特輯首發 《經典搖滾音樂指南》中文版陸續發行
    由Uncut出品的搖滾系列叢書《經典搖滾音樂指南》中文版來到中國,並首發了第一季《齊柏林飛艇》。Uncut《經典搖滾音樂指南》第一輯Uncut《經典搖滾音樂指南》第一輯英國Uncut是一個極具英倫氣質和純正英國血統的搖滾雜誌品牌,距今已有近二十年發行史。
  • 特斯拉跑車攜搖滾發射上天,這是要去火星陪寶爺了嗎?
    除了特斯拉跑車上天,最讓人熱淚盈眶的便是搖滾已上天!該車會循環播放搖滾名人堂殿堂級男神大衛·鮑伊(David Bowie)的經典曲目《Space Oddity》(太空怪人)。這並不是重型獵鷹火箭向這位已故搖滾音樂人的唯一致敬。特斯拉跑車裡的假人被暱稱為 "Starman",這是在致敬 Bowie 的另一首歌。
  • David Bowie 「現身」紐約地鐵站,樂迷們不要錯過
    音樂流媒體 Spotify 和布魯克林博物館合作發起了 #DavidBowieIsHere 活動,他們用 David Bowie 音樂生涯中的經典照片、海報和巨型肖像畫和支持者們製作的藝術品裝點了紐約地鐵站,以紀念 David 對音樂、時尚和文化的影響,也讓這位來自倫敦的搖滾傳奇成了紐約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 BANDCAMP推薦的2020年日本搖滾入門指南
    這種做法在日本搖滾--有時也被簡稱為J-rock中很常見,一直到現在,有無數條道路通往J-ROCK的子流派和小眾風格。在多年來,很多西方樂迷是從70年代早期的民謠搖滾樂隊Happy End(由細野晴臣擔任主創)中汲取靈感,接著再選擇城市流行樂(city pop)、澀谷系等更時尚的風格作為欣賞邦搖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