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受有時尚界奧斯卡之稱的Met Gala所賜,有一個詞突然火了起來。就是CAMP——紅毯上各路明星光怪陸離,玩得興起,紅毯下面無數群眾也吵得熱火朝天。不管你是真明白還是假明白這個詞的意思,反正一大堆人開始煞有介事的到處指點迷津,這個穿的不合體那個不符合主題,簡直熱鬧非凡。
CAMP
Camp風作為一種由來已久的藝術風格,其實並沒有太明確的風格概念限定,如果一定要說的話,那麼就是四個字「矯揉造作」。我們來看看它的定義——來源於法國俚語,「se camper」,人為的,誇張的,非自然的表現形式,有時候經常與同性戀以及跨性別表現聯繫在一起。這個詞曾經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非常流行,人們喜歡用華麗的羽毛、流蘇,五顏六色的油彩把自己裝扮起來,充滿了視覺衝擊力——有沒有覺得非常熟悉?想起了誰?
沒錯,David Bowie。
作為一個到現在看來也毫不落後於時代,由始至終獨領風騷的Camp美學先鋒者,David Bowie完全可以對後來無數競相的模仿者報以藐視的眼神,嘲笑他們說,你們都弱爆了。
是他,引領著華麗搖滾從小打小鬧難登大雅之堂一步步走入了主流的視線,他本人也變成了現象級的搖滾巨星;是他從單純的視覺效果逐步深入,以音樂與視覺效果的結合,延伸出了更加連續性的、具象化的藝術概念;也是他,用驚世駭俗的行為和戲劇化的一生成為無數人們的談資。可以說他用各方面的行動,完美詮釋了Camp這個詞。
關於他的生平和作品,我們在《從零開始說搖滾》中已經進行過詳細的介紹了。而我們今天的側重點主要集中在他曾經塑造的一個最Campy的形象上—— Ziggy Stardust (沒錯我們今天不當音樂博主了我們來當美學博主)。這個誕生於David在1972年發行的第五張音樂專輯《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只存在了短短兩年來自火星的太空搖滾巨星,成為David一生最重要的形象。
David早期的造型靈感主要來源於王爾德的《道林格雷的畫像》,所以更加偏向女性化,甜美、優雅,復古,喜歡採用大量的絲絨、蕾絲還有華麗的綠松石,氣質柔美。
到了Ziggy Stardust的時期,也許由於它的概念是雌雄同體的太空生物——它更加偏向去性別的特徵。這個人物形象從名字到造型到David賦予他的性格全部極盡誇張而怪異,同時又具有奇蹟般的美感——火紅色的短髮,剃掉的眉毛,色彩絢爛剪裁怪異的衣服,由於Ziggy的服裝設計師Kansai Yamamoto是個日本人,而David本人也沉迷於東方文化,因此這個造型在很多方面兼具東西方的特色。
與很多片面的Camp風格單純追求視覺效果不同,Ziggy是個更完整、具象化甚至會成長的形象。在Mick Rock的鏡頭中(著名的搖滾攝影師,除了David Bowie外,還拍攝了諸如Pink Floyd、The Velvet Underground、Iggy Pop、Queen等各大搖滾樂隊或音樂人的照片),早期的Ziggy大膽出格,充滿了情色意味——Ziggy在舞臺上穿著挑逗的衣服唱歌,無視於地球的規則和禮節,和吉他手模擬口X和性愛的動作——對於很多守舊派來說這簡直是一場可怕的災難,因此當時的他遭到了無數口誅筆伐和咒罵——但是對於狂熱的追隨者來說,這個造型大膽,瘋狂,驚世駭俗的同時又同時前衛,華麗,充滿了視覺衝擊力。
到了後期,Ziggy變得逐漸冷漠,厭世,更富有毀滅色彩。1973年的《Aladdin Sane》和《Pin Ups》中,Ziggy的造型依舊誇張,但是更傾向於簡單直白的表達,厭倦了奇形怪狀的服裝造型。他的衣服越穿越少,最後在唱片封面上乾脆脫光了衣服,拿紅色的油彩在臉上畫了一個巨大的閃電符號,這成了他的標誌之一,引來無數的人競相模仿。
從音樂風格來說,《Pin Ups》雖然頗多玩票性質,但是可以從中捕捉到他開始轉變的信號。音樂變得更加憤怒,逐漸偏離了華麗搖滾的基調。這是David Bowie的又一次人生轉折,最後,他親自在舞臺上宣布,「Ziggy Stardust死掉了。」這個言論引起了軒然大波。Ziggy的突然死亡,外界猜測頗多,有人說是因為Ziggy Stardust已經開始逐漸侵蝕David本人,他的抑鬱狀態越來越嚴重;也有人說是因為與Iggy Pop的關係破裂——反正,話題性從來沒有遠離過他,Ziggy Stardust本來就是為了吸引眼球而生,也為了吸引眼球而亡。
Ziggy Stardust雖然生命短暫,卻是一個影響悠久的人物形象,這種影響一直到今天,我們隨處可以見到。David Bowie的頭號粉絲Lady Gaga的名字由來就是他的一首歌《Lady Stardust》以及Queen的《Radio Gaga》的結合,她曾經多次模仿Ziggy Stardust獨特的造型,還在飛機上誠摯的請求David Bowie與她合作;著名的影后Tilda Swinton(就是漫威電影奇異博士的師父古一的扮演者)也是Bowie的忠實擁躉,我們經常能在她的造型中感受到雌雄莫辨的魅力;張國榮、黃耀明都是Bowie的粉絲,他們的舞台風格和人物造型都能看到來自Ziggy Stardust的明顯影響,張國榮甚至曾經邀請過Bowie的服裝師為自己做造型。對於風格和行為都一向誇張搖滾圈來說,Ziggy Stardust的影響就更是隨處可見了——Marilyn Manson剃掉的眉毛和他著名的跨性別實驗;X-Japan為代表的視覺系搖滾……可以說數不勝數。
形象出位的Ziggy Stardust是無數時尚界人物的寵兒,由Mick Rock記錄下來的那些珍貴的影像記錄激發了無數人的靈感。那種誇張、妖冶、迷幻,無一不是對Camp風格恰到好處的詮釋。我們總說經典是可以穿越時間而存在的——那麼Ziggy Stardust就是這樣一種存在。
在我的理解中,設計上的誇張和出位應該是為藝術表達服務的——而不僅僅是存在於淺層的視覺衝擊。如果不是David Bowie賦予Ziggy Stardust的完整概念,那麼它可能也就只是一個存在於光怪陸離的秀場吸引短暫目光的造型,而不是直到現在還能散發著魅力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