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David Bowie音樂的傳記片會是什麼樣?

2020-12-18 騰訊網

繼《波西米亞狂想曲》、《火箭人》的成功,David Bowie成為了「音樂傳記片」的下一個對象。

4月16日,由Johnny Flynn主演、加布裡爾·朗格執導的David Bowie傳記新片《Stardust(星塵)》在被迫雲舉辦的翠貝卡電影節上迎來線上首映,同時也向公眾放出了1分多鐘的影片片段。講述了David Bowie在1971年在首次造訪美國的旅程中,啟發他創造「Ziggy Stardust」的故事。

本片卡司還包括飾演David Bowie第一任妻子Angie的吉娜·馬隆,以及彼時水星唱片的宣傳人員Ron Oberman。本片劇本則由導演加布裡爾·朗格和克里斯多福·貝爾共同撰寫。

Ziggy Stardust作為David Bowie對世界影響最大的舞臺角色,它的成功延續至今,也似乎成為了路人認識大衛·鮑伊的最優選擇。

這部影片則聚焦在他當時為什麼會創造出Ziggy Stardust這麼一個來自外太空的雙性人形象。

這部影片由於無法從David Bowie家人那裡獲得音樂版權,David Bowie的兒子Duncan Jones曾直言不諱地表示他對這部電影存在許多不安。故全片未使用一首他的音樂作品,也因此成為了最大爭議點。

與此同時,36歲的南非演員、音樂人Johnny Flynn要飾演24歲的大衛·鮑伊也不是一件易事,尤其他的飾演對象還是這麼一位偉大的人物。

Johnny Flynn曾出演過電影《艾瑪》《野獸》和《錫爾斯瑪利亞》,也曾在電視劇集《天才》中扮演年輕的Albert Einstein。而他同時也具備音樂人的身份,組過樂隊發過專輯,在外形上可以滿足偶像的打造。

據外媒評價,儘管他很好地模仿了Bowie的彬彬有禮、優美的語言,而且有時笑起來很像他,但是他沒有Bowie的傲慢,也沒有他那強有力的頹廢暗示,更像是披著飄逸頭髮的美國演員維果·莫滕森。

影片中有一幕是Bowie和他倫敦的經紀人、製作人Tony Visconti在辦公室裡談論為什麼他此前的作品《All the Madmen》和《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在美國沒有一點水花。Tony 婉轉地表示:「《All the Madmen》可能對美國人來說過於黑暗和怪異了。」但實際上,是《All the Madmen》沒有一個足夠吸引人的副歌。

前一年《Space Oddity》的走紅,讓「Major Tom」的形象深入人心,這首歌甚至在BBC報導登月時進行了播放。

但在大衛·鮑伊準備進入美國市場之時,第三張專輯《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卻反響平平。專輯同名單曲卻在20年後被Nirvana唱火,一直被大眾誤以為是Nirvana的代表作。

在David Bowie發行於1970年的專輯《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中,其封面上他的金髮長裙華麗裝束引起了爭議,這也是他第一次向外界展示了自己雌雄同體的藝術概念。

事實上,在《Space Oddity》後David Bowie低迷的那兩張專輯,《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和《Hunky Dory》正是讓他一步步向Ziggy Stardust轉變的預兆。

影片中也向觀眾呈現了這段時間Bowie的自我尋找。

由於David Bowie的家族有精神分裂症病史,而他的哥哥Terry在年近30歲時曾有過一次精神崩潰,這一直困擾著他,他確信會重蹈哥哥的覆轍。而造成這種結果的是一旦他成為明星,他就會精神錯亂,這在他的歌曲《Young Americans》也有跡象可尋,他越是被哥哥的遭遇所折磨,就越能從中獲得靈感。

在Ziggy Stardust之前的形象,雖然他披著長發,帶著華麗帽子和裙裝,看似是在突破邊界,但他還沒有認識和挖掘到自己更加搖滾和誇張的那一面。Ziggy Stardust既是他創造的一個角色,更是自己身份的一次宣布。

在1972年1月29號到1973年7月3號,David Bowie與他的樂隊The Spiders from Mars展開多達182場表演的世界巡演。他的第五張專輯《《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也被看做是這一形象的點睛之筆。在這之後,David Bowie被真正視為開啟了華麗搖滾的時代,而「Ziggy Stardust」也逐漸被視作是華麗搖滾「綠皮書」一樣的存在。

不過,不同於《波西米亞狂想曲》喚起大家對於皇后樂隊音樂的共鳴和感動,在沒有音樂的加持下,憑藉Ziggy Stardust的藝術概念和時尚在塑造David Bowie這一搖滾明星時,總是差著一點意思。

可惜的是,據影評人Owen Gleiberman:「在影片中當Bowie經過這些掙扎第一次以Ziggy Stardust的形象在倫敦舉行演唱會時,演員頭上戴的道具看起來像是在服裝店買的,有這麼一個瞬間甚至會讓大家覺得這樣一位解放自我的搖滾明星又找不到自我了。」

沒有使用本人音樂的傳記電影還包括2014年的《與我同行(Jimi: All Is by My Side)》。這部關於搖滾吉他大神Jimi Hendrix的傳記片即使沒有一首他的歌,但通過使用精心選擇的翻唱歌曲以及圖像依然傳達了他音樂中的野性能量以及神秘色彩。

David Bowie的家鄉是倫敦的Brixton,這裡民風保守,認為成功的關鍵往往是打安全牌,遵守表演規則。然而通過不斷地突破,David Bowie卻成為了這裡最著名的本地偶像。

有關David Bowie的故事和紀錄片不在少數,Ziggy Stardust卻永遠是世人眼中的巔峰時期和好奇的來源。雖然《Stardust》中只為大家展示了David Bowie人生的一角,不過足以激起人們對於他其他搖滾形象的好奇心。

參考來源:

https://variety.com/2020/film/reviews/stardust-review-david-bowie-1234581437/

這部紀錄片,讓我更懂黴黴了

商業 |這部紀錄片,讓我更懂黴黴了

「我想在這個社會允許我這樣成功的時候,再努力一把。」

商業 | 甘迺迪遇刺那年,鮑勃·迪倫22歲

見證了美國半個世紀的變遷後,78歲的Dylan更加平靜、更加悲天憫人,他用音樂聯結聽眾,用流行文化編年史中的精髓喚起共情。

媒體、報告、教育、招聘、社區

相關焦點

  • 動漫音樂巡禮75:david production,無人知曉卻不容忽視的那一個
    歡迎大家再度回到師兄每周五的動漫音樂巡禮。今天我們來講的這家動畫公司是david production,也就是圈內常說的「大衛社」,可能提起「大衛社」依然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他們是誰,但他們製作的《JOJO的奇妙冒險》系列,可是遠比他們自己的名號響亮。david production是2007年9月設立的日本動畫公司,所在地是東京都西。
  • GOT7 全員不續約;David Bowie音樂曲庫上線TikTok
    Probz與華納音樂籤署多年版權代理協議 7. 愛爾蘭流媒體平臺流量激增 8. David Bowie音樂曲庫上線TikTok 01
  • David Bowie: Valentine's Day
    這首歌整體表現似乎沒有專輯裡的其他歌曲搶眼,不過,有評論人士稱,這首歌其實暗含了反槍枝的信息,在表達思想方面,一點不亞於Bowie其他的歌曲。David Bowie(大衛·鮑威),英國著名搖滾音樂家,60年代後期出道,是70年代華麗搖滾宗師,1947年出生於英國倫敦的布裡克頓。
  • David Bowie的珍藏樂隊,請知悉
    已故傳奇音樂人David Bowie是很多人的音樂和文化偶像,你知道「寶爺」的最鍾愛樂隊是哪一支嗎?當時的「寶爺」只有24歲,音樂事業處於起步階段。他在聽說樂隊遇到困境,特別把準備放在自己專輯裡的歌曲Suffragette City奉獻出來。結果,樂隊還不領情,沒有看上那首歌。
  • David Bowie、Andy Warhol、福田繁雄…都曾為這個傳奇音樂節設計...
    每年各大戶外音樂節一直是夏天的重頭戲,在沒有移動網際網路和社交平臺的年代,人們積極地參加各類音樂節,與夥伴一起享受美好的夏日時光,沉浸在音樂的魅力中,同時也熱衷於收藏著這些被載入史冊的音樂節海報,張貼在自己的房間內。
  • 翠堤春曉:關於作曲家「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的音樂傳記片
    本片是關於奧地利作曲家--"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的音樂傳記片,由米高梅電影公司於1938年出品,獲得1939年第11屆奧斯卡金像獎。代的史特勞斯酷愛音樂,卻因上班寫曲被開除。在女友波蒂的鼓勵下,他嘗試在咖啡館演奏自己創作的作品。
  • 搖滾與時尚 | 大衛·鮑伊(David Bowie)與坎普(Camp)藝術
    CAMP Camp風作為一種由來已久的藝術風格,其實並沒有太明確的風格概念限定,如果一定要說的話,那麼就是四個字「矯揉造作」。我們來看看它的定義——來源於法國俚語,「se camper」,人為的,誇張的,非自然的表現形式,有時候經常與同性戀以及跨性別表現聯繫在一起。
  • 搖滾變色龍David Bowie和他所塑造的那些角色
    除了音樂生涯中的每個時期都有暢銷專輯之外,他還參演了電影和舞臺劇。他在舞臺上扮演過各類角色,形象或給人恐懼,或給人愉悅,有的角色激進,有的角色讓人迷惑。但這些閱歷或多或少都幫助他成為流行音樂史上不可抹去的標誌性人物。但到底是什麼讓David Bowie的形象如此迷人?讓我們來細細探究一番。
  • David Bowie 「現身」紐約地鐵站,樂迷們不要錯過
    音樂流媒體 Spotify 和布魯克林博物館合作發起了 #DavidBowieIsHere 活動,他們用 David Bowie 音樂生涯中的經典照片、海報和巨型肖像畫和支持者們製作的藝術品裝點了紐約地鐵站,以紀念 David 對音樂、時尚和文化的影響,也讓這位來自倫敦的搖滾傳奇成了紐約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 《美麗心靈》導演將執導郎朗傳記片,郎朗自曝是該片監製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近日傳來消息,曾執導過《美麗心靈》等多部傳記片的好萊塢著名導演朗·霍華德,將拍攝郎朗的傳記片。朗·霍華德是好萊塢著名導演,拍過多部人物傳記片,最有名的是以著名數學家納什為原型的人物傳記片《美麗心靈》,該片獲得第7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美麗心靈》劇照霍華德2005年拍攝《鐵拳男人》,這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以拳擊手為題材的傳記片。
  • 大衛·鮑伊傳記片首曝劇照 強尼·弗林神色凝重
    大衛·鮑伊傳記片首曝劇照 強尼·弗林神色凝重 時間:2019.08.2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FFF 分享到:
  • david production——製作精良的jojo全系列動畫製作公司
    david production成立於2007年,由前電通(廣告製作公司)、GDH(現GONZO)的製作人衝浦泰鬥和代表董事社長梶田浩司等人建立。david的命名來自於聖經故事大衛與歌利亞,意思是該工作室目前比其他知名動畫企業小,但任然能創作出優秀的好動畫,隨後他們也證明了自己。
  • 惠特妮·休斯頓傳記片主演確定 《波西米亞狂想曲》導演執導
    已故天后歌手惠特妮·休斯頓的傳記片《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我願與之共舞》)選中主演:娜奧米·阿基(《星球大戰9》《去他X的世界》)將飾演惠特妮·休斯頓。  影片由《波西米亞狂想曲》《萬物理論》《至暗時刻》編劇安東尼·麥卡滕寫劇本並擔任製片人,《愛之情照》《一切的一切》導演斯特拉·梅吉執導。
  • 奧斯卡·拉片《波西米亞狂想曲》是成功的傳記片嗎
    與此同時,一部同名傳記電影也登陸全球各大院線,拿下近58億人民幣的全球總票房,大幅刷新音樂傳記片票房記錄。足以見得,皇后樂隊在世界樂迷心中經久不衰的影響力。 圍繞「靈魂人物」佛萊迪,影片分為個人生活和音樂創作兩條線索,並互相交織影響。
  • 《星戰9》女星出演天后惠特妮休斯頓 傳記片《我想與人共舞》2022...
    美音樂天后惠特尼·休斯頓的傳記片《我想與人共舞》找到了女主角,曾在《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中扮演詹娜的女星娜奧米·阿基出演。有趣的是,這位編劇還介入了Bee Gees樂隊和美國傳奇歌手Neil Diamond的傳記片項目,似乎要把音樂工業的幾個代表人物給包圓。 外形是否相似問題不大,重要的是唱歌如何解決,《波西米亞狂想曲》中男主角拉米·馬雷克是找的專業配唱。
  • 沒有音樂,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
    曾經的音樂夢想沒有來得及實現,但聽歌哼歌絲毫不影響我們對音樂的熱愛和眷戀。有人說沒有音樂的世界就是黑白的世界。也有的人說沒有音樂的世界就是空洞的世界,了無生趣。也有的人說沒有音樂的世界就是沒有靈魂的世界。這些觀點都對,也折射出音樂對人類的影響可見一斑。
  • 時光早報:大衛鮑伊傳記片「星塵」發預告
    寶爺傳記片《星塵》首發預告傳奇音樂人大衛·鮑伊的傳記片《星塵》發布正式預告!由約翰尼·弗林飾演寶爺,布裡埃爾·蘭傑。影片講述1971年,年輕的寶爺第一次去往美國,他創作出了舉世聞名的專輯和音樂形象「Ziggy Stardust」。吉娜·馬隆飾演鮑伊的第一任妻子Angie,馬克·馬龍飾演他的唱片公司宣傳人員。
  • 詹妮弗·洛佩茲主演毒梟傳記片 瑞德·穆拉諾將執導
    詹妮弗·洛佩茲主演毒梟傳記片 瑞德·穆拉諾將執導 時間:2020.04.1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 惠特妮·休斯頓的傳記片將於2022年上映,揭秘傳奇歌后的一生
    已故天后惠特妮·休斯頓的音樂傳記片《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要上映了。當地時間8月4日,美國索尼影視娛樂 (Sony Pictures) 在其官方社交平臺宣布,經過多輪競標,該公司贏得了美國傳奇歌后惠特尼·休斯頓音樂傳記影片《我想和某人跳舞》( I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的版權,這部影片計劃將於2022年感恩節在院線上映。
  • 與David Bowie相互成就的日本設計大師山本寬齋病逝——大膽前衛的...
    Tokyo Pop條紋連體衣 Tokyo Pop條紋連體衣,巨大的喇叭形褲腳和絲綢日文漢字披風和抓人眼球的厚底鞋都非常契合David Bowie的人生哲學以及音樂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