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編者按 當前,數位技術賦能千行百業前景廣闊,能源電力行業數位化轉型尤其引發關注。為反映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簡稱「國家電網」)各單位貫徹落實「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網際網路企業」戰略目標情況,本期圓桌論壇對話了國網江蘇信通、江西信通、陝西信通三家公司總經理,探討東、中、西部地區電網如何因地制宜推進數位化轉型發展。
(來源:中國電力報 ID:zgdlb_CEPN 作者:張滿平)
方泉:提升信通價值創造力
中國電力報:江蘇省是經濟強省,也是電力大省,在推動電網向能源網際網路轉型上具有一定優勢。請您介紹下江蘇電網數位化轉型進程中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亮點?
方泉:江蘇信通致力於構建高效信息服務架構,不斷孕育新的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支撐江蘇電力數位化發展。
一是打造高效數字業務底座。打造數據中臺、業務中臺,深化國網雲應用,實現資源融合共享,平臺彈性敏捷,支撐應用快速構建。
二是提升數字平臺服務能力。讓企業用戶以可視化、目錄化和自助化的方式使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服務;深化數據產品建設,依託中臺統一構建和集中發布指標、模型、報表等,推進數據產品沉澱、聚集和共享;研究數據產品星級評價和積分激勵機制,提升數據產品質效,支撐企業數位化發展。
三是深度挖掘數據價值。根據業務發展戰略和應用規劃,逐漸擴展數據中臺的能力,通過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強化大數據「算力、算法」建設,構建樣本庫、模型庫,支撐各專業、各單位數據分析、挖掘以及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人工智慧應用。
四是探索綜合能源數據服務。依託江蘇電力數據中臺、雲平臺,通過推廣平臺服務,獲取各類用能信息,分析用戶行為,服務網際網路售電新模式,用數位化、智能化的數據內容驅動電網智慧管理、企業智慧運營。
中國電力報:推進省級電網數位化轉型升級,您認為還有哪些短板待補齊?
方泉:我認為要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安全保障能力有待加強。運維支撐手段不足,運行監控效率較低,難以適應大電網對網絡安全的更高要求。安全防護手段不足,當前主要採用網絡隔離和網絡阻斷的傳統安全防護手段,無法適應當前多網融合趨勢下的各類應用系統建設需求,主動防禦能力和應用、數據安全防護措施仍需進一步完善和加強。
二是開拓創新意識略顯不足。缺乏市場化意識,對轉型發展路徑的探討和實踐比較保守,技術創新對於主營業務的引領和驅動不足,成果規劃不足。創新成果策劃、培育、提煉不夠,轉化機制尚不完善。
三是現有信息架構缺乏彈性。當前信息架構難以滿足規模化應用,不同系統間難以互聯,數據共享效率低。運維智能化程度不高。當前江蘇電力核心業務基本按照傳統模式運作,可視化和自動化支撐平臺有待進一步完善,整體效率偏低。
四是客戶服務手段較為傳統。在終端服務方面,思維創新不足,服務精準度和客戶滿意度還有待提升;在專業服務方面,需要加快培養產品經理,提升大客戶經理能力,加快智能客服系統建設和應用,提供富有業務價值的增值服務;在新型服務方面,需要深化應用雲電話、雲會議、雲存儲和無紙化會議系統,持續提升服務的整體效能,並探索成果轉化創效。
中國電力報:國家電網年中工作會議指出,要「推動電網智能化升級、企業數位化轉型」「加快培育新業務、新業態」。江蘇信通如何落實上述發展戰略?
方泉:江蘇信通將努力構建「平臺+生態」,形成信通專業卓越競爭力。重點著力「五大領域」:打造堅強通信網絡。全面建強骨幹通信網,全面建優末端接入網,深化網絡技術應用,通過軟體定義、移動化、虛擬化等技術,不斷提升通信資源雲化服務能力。
支撐全面智慧物聯。持續優化物聯管理平臺,推進電力物聯網建設,實現跨專業邊端設備的統一接入和遠程運維管理,整合歸併各類物聯應用;迭代完善平臺頂層設計,持續完善平臺各項功能、提昇平臺管理能力;協同推進各領域智慧物聯應用試點和推廣應用;建立健全智慧物聯高效、安全運營機制,不斷完善智慧物聯技術標準體系。
深化應用雲邊協同。應用微模塊、高密度、跨層能耗管理等技術,打造高效能數據中心,提升公司智能算力;利用雲化彈性架構在省市之間構建雲邊協同體系,加快微服務化改造和容器規模化應用,滿足江蘇電力大規模計算和物聯靈活接入需求;提供人工智慧、統一視頻、信通「三朵雲」等原生「雲服務」,不斷拓展平臺服務能力。
挖掘提升數據服務。充分發揮數據在輔助決策、驅動業務等方面的核心價值,不斷增強海量音視頻數據的價值洞察力,緊密跟蹤去中心化、高可靠的區塊鏈技術,不斷提升高價值數據的安全防護能力。
構建穩固安全體系。持續優化安全頂層設計,加快統一密碼、數據加密等公司自主可控技術應用,構建並不斷優化邊界可控、計算可信、審計可視和行為可管的全場景網絡安全防護體系。打造網絡安全尖兵隊伍,支撐引領網絡安全專業發展與技術應用。
於陽東:信息運維變革促數位化轉型
中國電力報:近兩年是電網數位化轉型升級集中建設期,請您介紹下江西信通相關工作推進情況?
於陽東:目前,國家電網數位化轉型已經初步完成,但隨著信息通信新技術的不斷進步,在運營思路、技術支撐等方面對電網數位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們需要不斷轉變思路,與時俱進。
近年來,江西信通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三臺」建設初步完成。自2019年10月全面啟動雲和數據中臺、物聯管理平臺的建設工作以來,已初步完成了「三臺」部署及核心業務系統的數據接入與清洗轉換工作。高質量完成鷹潭示範區建設支撐工作,按需完成23套系統1萬餘張表的接入整合,實現數據目錄分類掛接完成率100%、數據共享負面清單範圍縮小至3.6%。
二是工業網際網路逐步部署。緊密對接總部建設需求,順利完成「網上國網」、實物ID、現代智慧供應鏈平臺等系統的建設任務。同時,全力攻堅華為8.0雲平臺部署工作,結合信息系統搬遷工程,部署硬體186臺,雲功能組件38項,已支撐物聯管理平臺、供電服務指揮、新一代電費結算、供應鏈運營中心和營銷電費購售同期、營業廳智能視頻分析等6套信息系統業務上雲。
三是智能電網防護持續升級。組建了江西電力網絡安全分析室,啟動三年安全防護體系建設,部署了主機安全防護、應用資產風險管控、WEB動態加密主動防禦等5套系統,建立江西公司系統網絡安全聯動機制,織密省市縣公司一體化網絡安全防護網,不斷完善網絡安全技防體系。2019年,江西信通獲得江西省「護網2019」網絡攻防演習優秀防守單位稱號。
中國電力報:當前我國正處於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的巨大機遇期,在挖潛增效、培育新效益增長點方面,江西信通有哪些創新想法和實踐?
於陽東:在挖潛增效、培育新效益增長點方面,江西信通大力推進運維變革,使之成為推動公司發展的加速器。
一是創新體制機制。今年1月1日,江西信通事業部正式成立運轉。嚴格按照「有利於掌控信息工作隊伍、有利於信息化建設、有利於保障信息安全」的工作要求,建立了「主業+產業單位+三線支持」運維模式,又推陳出新,打破國企基本工資+績效獎勵的傳統模式,建立「全額績效」考核新模式,認真貫徹「業績靠幹出來、工資靠掙出來」的指導思路,有效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在支撐數位化轉型升級、強化安全生產、自主研發提質增效等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運維變革工作連續兩個季度被江西電力評為優秀。
二是推動商業化運營。在建運一體生產新模式下,著力打造一支既能運維又能建設的團隊,消除建設轉運行過渡期,保障系統安全穩定。依託公司體制基礎,背靠產業單位市場平臺,充分釋放體制與市場的雙重優勢,開拓研發項目承接市場,強化合同履約能力,實現經濟效益與技能水平雙提升。
中國電力報:江西信通將如何部署落實國家電網年中工作會關於數位化轉型升級的要求?
於陽東:江西信通主要圍繞「兩應用、一支撐」進行部署。
一是深化雲和數據中臺的應用,提昇平臺運營能力。做實做優「三臺建設」「供服上雲上中臺」等精品工程,整理完善數據資產臺帳,加快推進國網新能雲、電網資源中臺等一批數字新基建建設任務,為公司數位化轉型提供強勁動力。
二是持續推動新技術應用,提升創新驅動能力。基於大數據架構技術,持續開展用採系統分布式改造及深化應用,做好多維精益、新能源雲等應用的數據服務,力爭年內完成數據資源服務、數據分析服務、政企數據上區塊鏈等多項國網試點任務,持續提升數據服務水平。構建兩級數據運營體系,完善數據管理細則,著力打造數據超市及應用商店,推動提升數據質量,逐步實現數據「可視、可查、可取」,釋放數據共享潛能。
三是強化信息化支撐,服務智慧物聯體系。按照「一平臺、一展示、兩貫通、五場景」的工作要求,做強物聯管理平臺主站,推動物聯場景統一展示,實現與國網物聯管控平臺的兩級貫通,有序完成智能配電臺區、城市電纜網監測、站線變識別等5個試點場景。
趙永柱:數位化轉型要落到實處
中國電力報:近年來,在推動省級電網數位化轉型升級方面,陝西信通開展了哪些工作?
趙永柱:陝西信通突出價值創造創新,以數位技術為驅動力,助推陝西電網數位化轉型。一是夯實電網數位化平臺。雲平臺全面建成並投入運營,為智慧供應鏈、多維精益管理、網上電網、新能源雲等重點項目提供了穩定的存儲和計算資源。數據中臺按照以用促建原則,面向省公司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數據服務。物聯管理平臺上線運行打通全省採集終端到省級應用展現的數據傳輸通道,為後續千萬數量級終端的統一數據集控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創新智慧物聯體系建設。在「雲管邊端」體系架構中,我們在業內首家提出並實現邊緣側APP雲編排技術,做到了「一次開發、到處運行」,降低了邊緣代理和終端設備APP的管理複雜度,加速了輸電和配電臺區智慧物聯應用建設。基於物聯網智能終端APP柔性開發平臺研發的融合終端已於今年7月初在陝西省漢中市審計局家屬院臺區試點成功,一臺終端即可實現臺區配網設備實時狀態感知監測、用電信息採集等功能,滿足設備運行、電量採集、客戶服務、精益管理等各種業務需求。
三是深化大數據應用。通過「電眼看扶貧」等系列數據服務,助力政府在扶貧成效檢驗、疫情防控、企業復工復產等方面精準施策;形成了面向裝備製造企業的運行期設備畫像等數據增值服務產品;與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籤署數據服務合作協議,共同開發電力大數據金融服務產品。
中國電力報:陝西在縣域電網數位化建設方面先行先試,請您介紹下目前有關情況和經驗?
趙永柱:陝西電力從去年試點建設數位化縣公司,創新性地提出數位技術首要為一線服務、自下而上推動管理變革的理念,是完全符合新業態新形勢以及自身實際的一次試點,除了將大、雲、物、移、智新技術與縣域電網業務深度融合,還給予縣公司充分的自由度進行管理變革,可以說數位化縣公司試點建設將是陝西電力數位化轉型的主要突破口。
目前西安臨潼、銅川耀州已初步實現通過電網資源中臺和GIS平臺的融合構建出直觀可信易操作的400伏至330千伏各電壓等級的電網一張圖;通過物聯管理平臺、數據中臺作為數據的採集和集成樞紐,實現縣域各類電網數據同源維護和共享的數據一個源;通過梳理和完善業務流程、全過程線上管理實現業務一條線;通過GIS平臺和供電服務實時指揮、安全生產全景檢測等的融合實現指揮一平臺;通過整合感知終端、邊緣設備、物聯App、一線基層終端App實現作業一終端。兩個縣公司五個一的實現是信息通信技術與電網業務的深度融合典範,是一體化數字平臺+數位化員工的發展雛形,後續我們將持續升級,為管理層、基層員工、電網客戶提供更可靠、更可信、更高效、更易用的數位化電網。
中國電力報:結合工作實踐,您認為推進電網數位化轉型升級的重點和難點分別是什麼?
趙永柱:電網數位化轉型目的是「價值創造」,創造新的社會和經濟價值。轉型驅動力是「數位技術」,但並非所有的業務轉型都是數位化轉型。因此電網數位化轉型升級的重點是要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固化一套「規劃先行、試點見效、量身推廣、持續迭代」的方法論,避免數位化轉型演變為數位化項目,防止各類工作都裝入數位化轉型升級範疇。
站在信通公司的角度,現階段推進電網數位化轉型升級的難點主要是缺乏複合型技術人才。一方面數位技術的快速發展,對現有電網信息通信技術人員的技術積澱形成巨大衝擊。另一方面外部技術人員對電網業務欠缺了解,難以準確定位數位技術和電網業務的融合點。因此在擴大與外部企業技術合作的同時,也要「以建代練」,加快企業內部複合型技術人才培養。
中國電力報:和東中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電網數位化轉型升級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陝西信通如何立足陝西實際,開創能源網際網路產業發展新格局?
趙永柱:由於經濟差異,與東中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在數位化方面的資源投入相對較少,電網整體數位化水平相對落後。但陝西電力也有自身的獨有優勢,比如陝西信通是國家電網省級公司唯一一家負責國網(西安)數據中心、西北分部、陝西電力信息通信業務的公司,近年來負責國網實物ID、全域數據模型、物聯網開發平臺等試點任務,培養了一支強有力的技術隊伍。同時省公司領導班子對數位化轉型工作高度重視,提出了通過數據提升管理的思路,今年在數位化縣公司、數據治理、數據監測分析等方面持續發力,已經取得顯著成效。
下半年,陝西信通將按照陝西電力工作部署,總結數位化縣公司示範經驗,完善和擴展技術平臺能力,支撐數位化縣公司建設由點及面推進電網數位化升級。固化並深挖在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技術成果,形成「讓數據和技術等業務」的局面,加快從被動支撐到主動驅動的轉型歷程。做實陝西電網物聯網工程研究中心,投入更多資源推動陝西電力與華為聯合實驗室的技術研發和成果孵化,解決能源網際網路建設中的技術難點,提升陝西電力科研能力,高水平推動能源網際網路建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