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大力推動能源轉型 2035年國內新能源併網將超煤電

2020-12-16 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徐靚麗

鹹寧市白雲山風電項目10月底併網線路完工,即將正式投運,正式投運後每年約1.96億度清潔電量進入電網優化鹹寧能源結構;我國風電裝機規模持續擴大,穩居全球第一。不僅僅是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清潔能源不斷被納入電網。

在10日舉行的2020能源轉型國際論壇上,國家電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電網已成為全球輸電距離最遠、能源資源配置能力最強的電網,同時也是全球新能源併網裝機規模最大的電網。

新能源綜合利用率達97.3%

國家電網公司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家電網綜合採取技術升級、擴大聯網、優化調度等措施,持續提升新能源併網消納能力,已成為全球新能源併網裝機規模最大的電網。截至今年10月底,新能源併網裝機超過4億千瓦,比2010年底增長18倍,其中風電裝機1.86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1.97億千瓦,新能源綜合利用率達到97.3%。

而有關測算顯示,我國新能源裝機到2035年將超過煤電成為全國第一大電源,預計2035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將分別達到7億、6.5億千瓦。到2050年,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我國煤電與新能源發電量的佔比將出現反轉。

國家電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能源網際網路是能源轉型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國家電網已累計建成投運24項特高壓交、直流輸電工程,跨省區輸電能力超過2.3億千瓦,為中國西部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和沿海核電基地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國家電網已成為全球輸電距離最遠、能源資源配置能力最強的電網。

電網產業鏈延伸釋放生態紅利

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增強了我國能源資源配置實力和底氣。電網產業鏈延伸出的帶動作用也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中持續釋放動能。

以部分國家電網工程為例,山西垣曲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期年均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約1.5億元;由於特高壓工程涉及大批輸配電零部件,比如變壓器、開關、電容器、避雷器、換流閥等,涉及大量原材料企業,社會投資規模巨大。2020年國家電網的特高壓建設項目投資規模達到1811億元,可帶動社會投資3600億元,整體規模5411億元。

同時,電能替代在居民採暖、工(農)業生產製造、交通、電力供應與消費、家庭電氣化五大重點領域飛速發展。電能替代的迅猛發展帶來的是生態紅利的不斷釋放,根據國家電網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該公司已累計推廣實施電能替代項目27萬個,替代電量7920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散燒煤消耗4.44億噸,減排二氧化碳7.90億噸,減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粉塵汙染物2.51億噸。特高壓輸電則能夠將西部的清潔能源不斷送往東部地區,如青海—河南特高壓直流工程於今年7月啟動送電,每年可輸送清潔電能400億千瓦時,相當於替代標煤12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880萬噸。

我國風電裝機規模穩居全球第一。圖為武漢黃陂劉家山風電場。通訊員 陳剛

責編:ZB

相關焦點

  • 與電網高效互動 新能源車將成能源網絡「調節器」
    隨著新能源汽車電耗指標降低,輕量化、熱管理系統等細分領域將受益。  政策大力支持  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時,日常充電是否便利、用電成本高低等都是考量的重點問題。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對降低新能源汽車用電成本做出了明確部署。
  • 風電項目國家補貼將逐步取消 上網價格看齊煤電
    風電平價上網,簡單來說,是風電上網電價與傳統燃煤標杆上網電價持平,不需要國家補貼。今年起,煤電實行「基準價+上下浮動」機制,風電的平價上網電價暫與當地煤電的基準價看齊。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文件,自2021年1月1日開始,新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
  •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今年年底光伏將超風電成為國內第三大電源
    任育之表示:「初步預計今年新增裝機可能達到35萬千瓦,持續8年全球第一,光伏的利用率也保持高水平。根據今年前十月的統計,光伏的發電利用率達到98.3%,同比增長0.12%,光伏的發電成本也進一步下降,今年年底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將達到2.4億千瓦。」「3060」目標將對中國能源體系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新能源的發展尤甚。
  • 新能源汽車可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ID:ChinaEV100 作者:沈承鵬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其中第八項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儘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力爭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11省「十四五」光伏發電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
    四、廣東:僅第二批平價項目就10.89GW9月29日,廣東省發改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廣東省培育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建設沿海新能源產業帶和省內差異布局的產業集聚區,助推能源清潔低碳化轉型
  • DC充電樁3680臺 國家電網重啟充電樁後的首次招標情況分析
    2020年4月14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京召開2020年全面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項目集中聯動開工視頻會議,在18個省(直轄市)開工建設126個充電樁項目,服務「六穩」工作,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毛偉明出席會議並宣布開工。
  • 時隔18年電力缺口重現?能源結構性矛盾是核心問題
    國網能源研究院相關專家認為,12月,國民經濟持續向好,「六穩」「六保」任務落實成效進一步顯現,採暖負荷也將伴隨氣溫走低持續釋放,綜合考慮經濟、氣溫等因素,預計國家電網經營區全社會用電量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以湖南為例,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1至11月同比增長4.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
  • 錫林郭勒:著力構建現代能源經濟體系 推動能源經濟高質量發展
    錫林郭勒盟交、直流特高壓輸電工程在國內首次實現聯網運行,年輸電能力達到1800萬千瓦,可就地轉化煤炭5500萬噸,煤炭就地轉化率由原來的26%提高到50%以上,「煤從空中走、電送全中國」的目標即將實現,將推動能源資源在全國範圍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正藍旗三峽光伏電站。
  • 國家能源局:將把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納入地方考核體系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12月21日,國新辦舉行《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司長朱明在發布會上表示,將加強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的評價考核,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考核體系。
  • 新基建百萬接入 新動能能源互聯國家電網公司舉行「百萬樁接入...
    主題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11月18日,國家電網公司智慧車聯網平臺已接入充電樁超過103萬個,覆蓋全國273個城市,標誌著我國已經搭建起全球覆蓋面最廣、數量最多、服務能力最強的充電樁網絡。其中,國家電網自營充電樁14萬個,個人充電樁38萬根,接入公共充電設施超54萬個,佔全國總量的90%以上。
  • 中國能源安全新戰略明確!建設多元清潔能源供應體系!(附全文)
    推進煤電布局優化和技術升級,積極穩妥化解煤電過剩產能。建立並完善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機制,嚴控煤電規劃建設,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提高天然氣生產能力。加強基礎地質調查和資源評價,加強科技創新、產業扶持,促進常規天然氣增產,重點突破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推動頁巖氣規模化開發,增加國內天然氣供應。完善非常規天然氣產業政策體系,促進頁巖氣、煤層氣開發利用。
  • 低碳轉型「多線出擊」!電力系統碳排放有望在2025年後達峰!
    新能源發電量佔比顯著提升。2025年,新能源發電佔比約18%,提升9個百分點。2030年,新能源發電量達到約3.2萬億千瓦時,佔比約為28%。二是各類電源將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十四五」期間煤電裝機容量仍有小幅增長空間,2025年前後達峰,峰值約為12億-13億千瓦。
  • 謝長軍: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規劃需與電網規劃協同
    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在制定「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規劃時,要充分考慮電網送出能力,要積極協調電網企業做好電網建設規劃,優化網架結構,在「三北」地區大幅度增加電量的消納,以本地消納為主、跨區消納為輔。二是妥善解決存量項目補貼滯後問題。過去的風電和光伏項目二十年經營年限是文件確定的,電價(含補貼)也是政府批准的,這本身就是國家契約,不能任意改變。
  • 2020年全國兩會能源輿情報告
    保障油氣市場充足供應,持之以恆抓好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和穩產增產,加快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強油氣儲備能力建設,指導推動油氣產業共渡難關、化危為機。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積極做好政策措施儲備釋放,合理調整新增平價、競價光伏發電項目的組織實施,切實增強行業健康持續發展能力。
  • 步履鏗鏘 邁向能源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將時光的指針撥回至2016年2月,國務院出臺《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正式向煤炭過剩產能宣戰。同年底,煤電也進入了防範的視野。在國家能源局《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涵蓋了煤炭煤電兩方面內容的「化解防範產能過剩」被列為2017年重點任務之首,自此肩負起提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整體信心的重要使命。
  • 觀中國|能源轉型之路,從供需兩端抓起
    集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和物聯網等技術於一身的「能源網際網路」,將成為中國能源革命的推動力量。能源網際網路將通過把信息通信網絡和能源網絡相連接來改善供需關係。這一基礎設施將促進大量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同時也有助於提高能源需求的靈活性,推動交通工具電動化轉型。
  • 深入推動能源革命 為轉型發展蹚新路
    在山西全省上下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奮力推進山西轉型發展蹚新路的重要時刻,2020能源轉型論壇暨第十屆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峰會在太原舉辦,這是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舉措,對於我省打造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 10年間裝機增長14倍,8組數字揭秘中國式新能源通關密碼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保持世界第一。2019年,國家電網經營區新能源年發電量510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佔全國新能源發電量的81%,佔總發電量的9.2%,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國家電網配合能源主管部門,推動輔助服務市場建設,4個區域、12個省級電網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正式運行,2019年全年通過市場制驅動常規電源調峰多消納新能源電量124億千瓦時。
  • 新能源特區(REZ)會是澳洲併網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嗎?
    近期項目:已有7.9GW風電項目拿到了開發批文;大約5.3GW(67%)風電項目的規模大於350MW並且坐落於電網設施較好且有開發經驗的地區。澳洲電力市場現狀及焦點問題電網負荷一直是澳洲大型新能源項目發展的焦點問題。因老舊的輸電系統無法適應風能、光伏等新能源的非恆定輸出,造成2019年有數個大型新能源項目延遲併網。
  • 碳中和目標確立 2021年風電發展將駛入快車道
    在今年9月宣布「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計劃的基礎之上,習近平進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