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庫改造接管。居民供圖
溫州網訊(記者 陳克力) 20多年前象徵著高檔小區配置的車庫,如今已然成為「雞肋」——狹小的空間不適應現代私家車的停放,但白白空置又不免可惜。為此,「車庫改造」和「反車庫改造」兩股意見便在一些老小區裡不斷碰撞。
近日,市區城南花園不少居民向溫州新聞網熱線88817266反映,小區中近30個車庫,被改造成出租房,不僅改造期間施工擾民,改造後更是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嚴重影響居民生活。
對此,記者前往城南花園小區調查了解。
20多平米的車庫 被爆改成出租房
城南花園小區,位於鹿城區開源路和錦繡路交叉口。走進小區,每幢樓一樓的停車庫,依稀可以窺見城南花園作為老牌高檔小區的神採。
往日前衛的設計,如今卻已過時。這些20多平米的車庫,原本為摩託車、自行車和小型車輛量身打造。但隨著現代私家車的體型越來越大,這些車庫失去了「停車」功能,逐漸被棄用。
早在2013年以前,這裡的車庫業主就想出了點子:把車庫改成「一居室」單間出租。
車庫改造。居民供圖
「以前的數量相對較少,今年整個小區近30個車庫進行了改造。」住在該小區2幢的胡女士告訴記者,今年4月到6月,這些由車庫改造成的出租房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被改造成出租房的車庫,門、窗、空調一應俱全,有的甚至改成了童裝店等店面做經營使用。
車庫改造為哪般?兩種說法各執一詞
作為車庫改造「反對派」,胡女士認為,車庫的用途是停放車輛的,不應該私自改造用於住人,「改造期間,有施工噪音、路面開挖、汙水直排等問題。改造完成後,租住人員佔用道路堆放雜物、私拉電線用電、生活汙水傾倒路面等,都給原來居民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
雜物堆放。居民供圖
回憶起車庫改造期間,住在7幢的林女士也是叫苦不迭。她說,每天施工產生的地鑽噪音十分刺耳,家裡的小孩被吵得無法入睡,「僅僅為了賺取一些租金,犧牲小區居民的生活質量,未免太過自私。」
作為擁有車庫使用權的業主,卻持有不同意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車庫業主表示,如今車庫無法達到停車的使用目的,如果一直空置很浪費,「改造成出租房,還可以產生一定價值。」據這名車庫業主稱,這些車庫雖無產權,但不少車庫原業主也將車庫出售給他人,用於改造出租。
記者調查發現,一本由該小區房開公司2001年發出的車庫使用證使用須知顯示,有「使用戶不得任意改變車庫結構與功能」「不準租借他人作居住使用」等規定。不過,對於部分業主所稱的「車庫」無產權這一說法,還待有關部門進一步調查確認。
車庫改造之風難止 多次投訴難「根治」
受到車庫改造影響的居民,曾多次向有關部門投訴,但最終收效甚微。
一位小區居民告訴記者,由於換屆等原因,小區的業委會從去年8月份至今,處於「停滯」狀態,因而難以介入管理協調此事。
此外,這位居民還表示,消防部門職能範圍,只涉及到消防通道、消防設施等與消防相關的事務;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在調查後,認定裝修改造工程未涉及違章,未將化糞池接入雨水池等,由小區自行管理。
那麼,老小區車庫改造能不能改?改造之後誰來管?怎麼管?溫州新聞網將持續關注。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