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發現一個真足蛇化石,專家說,蛇類沒有腳難道是這個原因

2020-12-24 歷史店

畫蛇添足的故事廣為流傳,也常用來批評一個人做事多此一舉,但經過古生物學家們研究發現,確實存在長了雙足的蛇,而且還有化石能夠證明。如此一來,很多人都感到十分疑惑,為什麼現在的蛇沒有雙足了呢?專家們經過研究後給出了答案,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編就來從頭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發現雙足蛇化石的地方叫巴塔哥尼亞,位於南美洲的阿根廷境內。巴塔哥尼亞西部是著名的安第斯山脈,不僅景色宜人,而且地質結構也豐富多樣,還有大面積的原始生林,冰川和火山。除此之外,巴塔哥尼亞地區還有豐富的化石資源,吸引了世界各國古生物學家前往考察,並且還曾發現過大量的恐龍化石,以及更早的寒武紀時期無脊椎生物化石,簡直就是「化石天堂」。

1993年9月,美國著名古生物考古學家文特斯教授,獨自前往巴塔哥尼亞地區尋找古生物化石。面對交通不便,語言不通的局面,文特斯教授找了兩位當地人做嚮導,深入安第斯山脈以前有人發現過化石的地方。文特斯教授經過兩天的尋找一無所獲,因此他就先離開,轉而拜訪一位朋友。

文特斯教授的朋友是位化石收藏家,多年來已經收集了數百塊古生物化石。在朋友家裡,文特斯教授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飯後他還和朋友一起談論化石。文特斯教授注意到客廳擺了一塊較大的蛇類化石,長約80釐米,頭部呈彎曲轉態,不過尾部卻很寬,與他見過的蛇類化石不太一樣。文特斯教授對這塊化石很感興趣,於是朋友就慷慨地贈送給了他做研究。

文特斯教授帶著這塊化石回到美國,他在實驗室裡對其進行了仔細研究,試圖揭開它尾部寬大的秘密。因為肉眼觀察看不出其中的奧秘,所以文特斯教授找來一件秘密武器——高強度X光機,首先利用X光機對化石進行照射,然後再多角度地轉動化石,使X光從不同位置穿過整塊化石,於是就得到了數百張化石影像,最後再根據影像用計算機建立三維模型。

通過對三維模型的分析,文特斯教授發現這條化石蛇不一般,尾部寬是因為長了東西,而且兩側對稱,每側長約2.3釐米,究竟長的是什麼呢?文特斯教授又經過深入研究,確定這條蛇長出來的竟是兩條腿,而且每條腿上還有4個腳趾,又測定其年代距今9200萬年,是恐龍時期的蛇類。文特斯教授也感到很新奇,他沒想到蛇長腿竟是真的,並將其命名為真足蛇。

在此之後的幾年,還有一些古生物學家也陸續發現了其他長腿的蛇,其中有兩足的,也有四足的。比如,在阿根廷的內格羅河,巴西古生物學家札赫爾教授,也找到一種兩足蛇,並稱之為希伯來文蛇,它的身體構造很特殊,長有支撐盆骨的薦骨,與水上蜥蜴的結構類似。因此,也有很多科學家認為,蛇存在薦骨能夠證明它們是從水生蜥蜴進化而來。另外,在如今的自然界中,依然存在極少數長腿的蛇,因為受到了基因突變的影響,被稱之為「返祖現象」。

科學家們研究表明,在距今3.4億年前,地球上才開始出現陸生脊椎動物,由水生無脊椎動物進化而來,比如蛇的祖先就已經出現,然後又經過數億的進化,在距今1.5-1.3億年前蛇才開始在陸地上出沒,它的祖先或許就是蜥蜴,因為蜥蜴在距今2.8億年就出現了,而且兩者的習性也很相似。

後來隨著海水上漲,海水淹沒了大部分陸地,導致一部分生活在陸地的蛇不得不生活在海裡。一旦蛇生活在海裡,它的腿就用不到了,而根據達爾文進化論用進廢退的原則,蛇的腿長期不用也就逐漸退化消失了,身體也變得光滑細長,能更好適應水生環境。另外,長了腿的蛇一開始不適應水生環境所以就死亡了,然後形成化石,而只有適應了水生環境的蛇,才能將基因傳遞下去。

由此可見,我們不應該再嘲笑畫蛇添足的人了,因為這世界上,真的有長腿的蛇。考古是一門奇妙的學科,為我們打開了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讓我們對地球和遠古的生命,也都有了全新的認識和了解。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焦點

  • 蛇的腳去哪兒了呢?它是怎麼運動的?
    蛇是沒有腳的,畫蛇添足這個典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那蛇為什麼沒有腳呢?為什麼蛇沒有腳還能行動自如呢?自然界中很多動物都有四條腿,人的兩條腿已經演化成手臂,鳥則演變成翅膀了。而蛇呢,四條腿都在演化的過程中退化掉了。
  • 蛇的壽命一般是多久?
    蛇類的起源與演化現代科學家普遍認為,蛇類起源於蜥蜴。在早之前,人們認為蛇類起源於陸生穴居蜥蜴,不過,隨著另一個重要的證據被發現,科學家又打消了這一個念頭。科學家在耶路撒冷發現了一種更為貼近現代蛇類的「古蛇」類化石,這種蛇被科學家命名為雙腳古蛇,也稱後蛇,經過研究,科學家了解到這種古蛇生活在約1億年以前,從化石來看,體長達1米。從化石的骨骼結構來看,與如今的蜥蜴差別很大,卻與現今的蛇類骨骼較為相似,因為這種古蛇的腦袋骨骼是封閉的,但是如今蜥蜴的腦袋骨骼是開放的。
  • 研究發現: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西北部發現兩種泰坦龍化石
    全文摘編如下:泰坦龍的末代子孫5年前,阿根廷古生物學家、泰坦龍研究專家馬丁·黑興萊特納與同事一起出去考察,但是空手而歸。他們來到阿根廷西北部拉裡奧哈省安第斯山脈附近克夫拉達山的聖多明戈山區裡,那裡環境極端,海拔3200米,不宜居住。
  • 蛇的祖先是誰?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在其中有了新發現!
    蛇的祖先是誰?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在其中有了新發現!對於蛇這種爬行動物很多人都望而生畏,這樣的軟體動物是大多數人無法接受的,作為爬行動物它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沒有腳,身子不斷的蠕動向前爬行,就像是一團繩子一樣。
  • 西媒:阿根廷化石新發現或可揭開恐龍滅絕之謎
    西媒稱,科學家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發現的大量動植物化石有望幫助解開這一謎團。據埃菲社1月6日報導,通常,在一次科考中發現兩個新的恐龍物種本身已經具有很大的意義,但是當同時發現的還有大量距今6500萬至7000萬年的哺乳動物、魚類、兩棲動物、甚至花粉的化石時,上述發現似乎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 為你揭秘一個真實的蛇世界 專家:蛇對維護生態有重要作用
    &nbsp&nbsp&nbsp&nbsp為你揭秘一個真實的蛇世界&nbsp&nbsp&nbsp&nbsp專家:蛇看著讓人害怕,但對維護生態有著重要的作用&nbsp&nbsp&
  • 人工養殖蛇類能食用嗎?蛇類疾病調查結果不容樂觀
    來源:一財網調查結果表明,臨床發現蛇的許多疾病是人獸共患病(如蛇曼氏裂頭蚴病),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 禁野之後,人工飼養的蛇類還能食用嗎?蛇類養殖者憂慮叢生,並且認為純養殖的蛇類沒有問題。但記者調查發現有關蛇類疾病問題不容忽視。
  • 世界上最大的蛇是什麼?有多大?
    蛇是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根據已發現的蛇類化石看,它們早在距今約1億年前就已經出現在了地球上,經過了上億年的進化,現在已知的蛇種類超過了3000多種,它們遍布除了南北極以外的世界各地。由於蛇類的分布很廣、行蹤隱秘、具有一定的攻擊性(約有500種毒蛇),而且出現的時間比人類出現的早得多,所以,蛇類成為了人類最害怕的動物之一。
  • 蛇的祖先是有四肢的,為何後來退化掉了?
    化石顯示,蛇的祖先是有四肢的,但是後來為了適應環境,蛇的四肢退化了。蛇和蜥蜴在一億年前擁有相同的祖先,但是兩者朝著不同的方向演化,形成了如今兩個不同的物種,甚至在一些蛇類當中,軀幹上還留有四肢退化後的痕跡。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當地博物館已派專家赴現場勘查)。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諸城發現恐龍墓地,恐龍化石為何朝一個方向,專家解密:是這回事
    在我國的山東省,有一處著名的「龍城」,它以專門盛產恐龍化石著稱。在古生物學家們的一次探查中,他們驚奇地發現,諸城遺蹟中的恐龍化石,原來具有一定的方向規律。這個規律究竟是什麼?專家又能否揭開其中的秘密?考古專家面對「龍骨」不由得大吃一驚,這些「龍骨」居然是大型恐龍鴨嘴龍的骨骼化石。這一驚天發現,立馬引起了我國考古界的高度重視,隨即,一場關於諸城恐龍骨骼化石的發掘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古生物化石發現
    恐龍是喬裡略組地層的主角,目前已經發現了大型的蜥腳類恐龍、大型食肉恐龍及小型食肉恐龍的化石,此外還發現了恐龍蛋殼碎片等。目前已經命名的來自喬裡略組地層的恐龍包括了大型的蜥腳類恐龍努魯巨龍(Nullotitan glaciaris)和小型的禽龍類伊薩西奔龍(Isasicursor santacrucensis)。
  • 吃螃蟹的蛇你見過沒?盤點那些窄窄窄食性蛇類 ! | 肆養周報
    誰說蛇類只吃老鼠的!還有吃螃蟹的見沒見過?不信?那接著往下看!一般蛇類在自然界生存不易,對食物不會太過挑剔,蛙類鳥類小型嚙齒類甚至動物屍體什麼的都可能成為食物。但是有這麼一些蛇,它們的食物種類非常單一,不是自己喜歡吃的那類食物寧願餓死也不碰,這就是窄食性蛇類。
  • 到底哪種動物是所有蛇類的壓倒性克制天敵?蛇的壽命有幾年?
    總有人說,人是所有動物的天敵,這個觀點就有些偏激了,且不說並不是所有動物都可以食用,尤其是一些身藏劇毒的生物,實際上有不少動物的自然棲息地都不適合人類涉足,一方面可能環境都難以適應,另外,刺身肉搏我們也佔不到優勢。一說到蛇類動物的天敵,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平頭哥」,它更書面化的名字叫做非洲蜜罐,身上頂著「無所畏懼」的光環。
  • 在阿根廷發現了25米長的恐龍化石,距今七千萬年
    在阿根廷南部的卡拉法特地區發現了一種七千萬年前在地球上遊蕩的恐龍怪物,這隻恐龍長達驚人的82英尺(25米),是一輛雙層巴士的兩倍多。據來自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古生物學家稱,發現這隻恐龍的人是阿根廷自然博物館的伯納迪諾·裡瓦達維亞,他們稱這隻恐龍為「Nullotitan Glaciaris」,它有超長的脖子,用四肢行走,是食草動物。
  • 古生物研究專家散步巧遇恐龍化石 為自貢第161個恐龍化石發現點
    這好像一根恐龍的腿骨化石喲!」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李飛急忙走近細看,發現眼前正是一塊恐龍化石。據專家事後考證,這確是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12月2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將帶著專業設備前往現場進行發掘,以確定周圍是否還有相關聯的骨骼化石。
  • 世界上最大的蛇為什麼滅絕了?
    多年前,一名四川礦工說自己在接山泉水的時候,碰到了一條有50米長的巨蛇,這個人當時就被嚇暈了過去。不過,事後並沒有人相信會有這麼大的蛇在那個地方出沒,因為專門派人去尋也沒有找到那麼大的一條蛇,更多人認為礦工的確看到了一條體型很大的蛇,但是並沒有50米那麼長,他會暈死過去是因為受到了過度驚嚇。
  • 河南發現最小恐龍化石 這個黑鍋背的冤
    那麼,這個萌萌噠的「小傢伙」到底是如何被發現的呢?關於竊蛋龍又有哪些好玩兒的故事?挖掘羞澀的「小傢伙」先「伸」出一個小拇指古生物界的專家普遍認為:世界上最好的標本,有兩個地方:一個是蒙古國,一個是中國欒川。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專家:相信還將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
    東南網1月12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在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農村老伯捕獲「雙頭怪蛇」外形超詭異,專家一看直言:這蛇活不久
    近日,山東省一處農村,一名70多歲老翁在從事農務工作時,發現了一尾黑色小蛇,仔細一看這隻蛇竟然有兩個頭,外形相當詭異。「雙頭怪蛇」的消息一出,引發各界議論紛紛,其中蛇類專家就直言「這蛇活不久」。▼▲山東出現雙頭怪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