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報》等多家媒體機構盤點今年最重要詞彙

2020-12-22 新京報

Lockdown、Pandemic:

疫情相關詞彙成為各大機構年度詞彙評選熱門

《衛報》盤點文章的作者為評論家、作家David Shariatmadari,2019年,他同樣在《衛報》撰文盤點年度最關鍵詞彙。在今年的文章中,他盤點了10個2020年的關鍵詞彙,其中一大部分與疫情相關。除此之外,「BLM」(Bla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重要」運動的縮寫)等詞彙也入選榜單。

圖源: SOPA Images/Shutterstock/Getty Images/TASS

除了與疫情直接相關的「Lockdown」、「Pandemic」、「Herd immunity」等之外,還有一些詞彙則從側面反映了人們在疫情期間的生活狀態,例如,「Zoom」一詞同樣在列,這款實時視頻軟體在疫情期間被頻繁使用,用來滿足隔離在家的人們許多的工作、溝通需求,「Zoom一下」甚至開始成為和「Google一下」類似的日常方便用語。而「Doomscrolling」一詞從字面意思來看可翻譯為「末日滾動」、「令人絕望的滑動」,用以形容人們由於困在家中刷智慧型手機獲取疫情信息、越刷越焦慮的心情——在Shariatmadari看來,尤其是在疫情暴發的初期,由於感染範圍不斷擴大,不斷刷新的信息幾乎全是壞消息,這個詞可以非常精確地概括人們普遍的心理體驗。

柯林斯詞典、牛津詞典等機構陸續評選出的年度詞彙,成為該文的重要參考。「lockdown」一詞即被柯林斯詞典宣布為今年的年度詞彙。柯林斯方面表示,這個詞彙「封裝著數十億人的共享經驗」。柯林斯將「lockdown」定義為「對旅行、社交互動和公共場所的使用施加嚴格的限制」。2020年,柯林斯記錄了超過250000次「lockdown」一詞的使用,而去年,這個數字是4000。在柯林斯評選年度詞彙的「10強列表」中,同樣有很多與新冠疫情相關的詞彙,比如「休假」、「關鍵工作者」(key worker),「自我隔離」(self-isolation)、「社交安全距離」以及「冠狀病毒」等。

同時,與《衛報》的文章類似,柯林斯詞典也觀測到許多反映社會動蕩的詞彙在2020年高頻出現。「BLM」一詞在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去世後,使用率大幅上升。「TikToker」一詞的走紅,反映了在TikTok等社交媒體上分享共享內容的用戶影響力的擴大。

另一家在評選「年度詞彙」方面享有盛名的機構澳大利亞國家詞典中心(The Australian National Dictionary Centre)則將年度詞彙選為「iso」。澳大利亞國家詞典中心設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與《牛津詞典》有著密切的交往聯繫。自2006年以來,該中心每年都發布一次年度最重要詞彙,該詞由編輯部選出,被認為在這一年中享有在澳大利亞「社會和文化環境中的突出地位」。據ABC報導,該中心今年列為備選的大多數詞彙也都與新冠疫情相關,詞表中唯一與其無關的入圍詞彙是「黑色夏天」(Black summer),該詞與發生於2019-2020年的澳大利亞叢林大火相關。

「iso」其實是「isolation」(孤立、隔離)一詞的縮寫,澳大利亞國家詞典中心認為在許多與新冠疫情相關的詞彙中,該詞彙最能用來表徵疫情對我們生活的改變。主編阿曼達·勞格森(Amanda Laugesen)表示,這個詞彙的構詞屬於澳大利亞英語縮寫單詞的特有模式,同時,這種縮寫形式在澳大利亞的使用明顯比在其他國家更加頻繁。

iso髮型,圖源:Damien Meyer/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心高級研究員Mark Gwynn有著同樣的發現,「這個詞從3月開始頻繁地被使用,你可以在世界上別的地方發現這樣的用法,但它在澳大利亞尤其容易受到人們的歡迎。」在《衛報》的一篇報導中,Gwynn也表示,「iso」被選中並不僅僅因為其具有「澳大利亞本土的特色」,同時也因為它本身具有的強大語言生產力。人們用「iso」和各種各樣的詞語相搭配,指代「疫情中的X」,創造出許多幽默詼諧的用法。「 iso烘焙」指的是隔離在家中一家人一起做飯,「iso」頭型則指的是疫情期間由於不能出去剪頭髮而自己動手創造的髮型。Laugesen還向ABC提供了例句:「我們進行了'iso烘焙',給我的孩子剪了一個「iso」頭型。「iso」體也儼然成為一種社交媒體上的謎因(meme),Gwynn表示:「它們已被媒體和澳大利亞流行文化所廣泛採用」。

Gwynn認為,許多與新冠疫情相關的詞彙都和醫學術語相關,但iso反映了疫情期間的心態和文化,它能夠對人們在疫情期間的日常生活進行精確的概括。Gwynn對《衛報》表示,該詞彙可能會在2020年後繼續流行。「它會成為我們討論這一時期的一種特有的方式」。

澳大利亞的另一重要詞典麥覺理(Macquarie)同樣會評選每年的年度詞彙,與澳大利亞國家詞典中心不同,麥覺理除了編輯部會組建評選委員會對重要詞彙進行篩選外,還會開啟一次公眾投票,票選出公眾心目中最重要、最喜歡的年度詞彙。每年年度詞彙的評選在下一年的1月舉行,目前,2020年麥覺理年度詞彙的評選活動正在推進中。

麥覺理官網寫道:「2020年是漫長而獨特的一年,這意味著我們將對年度最佳詞彙的評選做出一些更改。」同樣在年度詞彙評選中出現變化的是牛津詞典。作為知名度最高之一的年度詞彙評選活動,《牛津詞典》今年的評選結果頗令人意外。牛津詞典第一次沒有選出年度詞彙,而將2020年描述為一個「一個單詞無法完整概括的一年」。他們選出了包括「coronavirus」 、「lockdown」等一系列的詞彙作為替代。

新詞、舊詞新意與專業術語出圈:

新冠疫情下語言使用的新生態

儘管不同機構評選出的詞彙不盡相同,但新冠疫情深刻影響了人們的語言使用是研究機構們的共識。前文提及的勞格森就表示,2020年是語言學家「豐收的一年」,病毒大流行讓語言資料庫增加了數百個術語。牛津詞典的編纂人員通過分析超過110億單詞的龐大語料庫,指出在過去的12個月中,新詞使用的頻率急劇上升。牛津詞典的報告也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間,英語世界正以極快的速度積累詞彙,而且許多新的詞彙已經迅速成為日常語言使用的核心部分。」

不過,新冠疫情真正催生的全新詞彙其實並不多,比較典型的如COVID-19。牛津詞典於今年7月進行的一次特別更新就集中分析了疫情對語言使用的影響,發現相較於新詞的產生,許多語言使用上的變化體現於舊詞用法與含義的改變。比如高頻使用的「隔離」,其實早就已經被廣泛的使用。但是「self-isolation」這個詞彙原本指的是當災難來襲時尋求庇護,現在則用來表達長時間的社會孤立。「社交距離」一詞最早在1957年就被人使用,但最初是一種社交態度,即在社交關係上與他人保持距離。如今更多形容為了防止感染,人和人之間應該保持的一種物理距離。又如入選柯林斯詞典年度詞彙備選的「撞肘」(elbow bump),兩個人的碰肘作為一種非正式的問候方式,隨著疫情持續時間的不斷加長,正在逐漸演化為一種正式的社交姿態。不過在此前禽流感、豬流感、伊波拉病毒爆發的時候,這種問候方式其實也已經得到過各國衛生官員的提倡。

歐盟領導人用撞肘代替握手 圖源:美聯社

另一個重要的語言使用變化是許多晦澀難懂的醫學術語開始不斷「出圈」,成為公共討論的焦點。牛津詞典發布於7月更新時的報告指出,依照慣例,字典編輯僅僅在某個科學、技術專業詞彙於其學科外廣泛通行的時候才會收納該詞,藥品名稱是否收納常常據此標準。

而疫情使得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兩種藥物進入了公共討論之中,這兩者都曾被討論是否具有抵抗冠狀病毒的功效。而《衛報》盤點的2020年詞彙中,「群體免疫」一詞作為醫療專業詞彙,同樣在各國媒體中引發過公眾的激烈討論。根據牛津詞典的報告,諸如「R數」、「社區傳播」等流行病學術語,目前在日常討論中也變得十分普遍。

除此之外,新冠疫情還催生了許多混合詞的使用。例如,「zoombombing」,被用來指代突然闖進zoom會議的陌生人,「quarantini」用來指一種隔離期間自製的雞尾酒。忽略衛生部門的安全建議的人被稱為「covidiot」,德語術語「hamsterkauf」表示因為恐慌而進行的購買行為,「Infodemic」指接收大量未經證實的有關疫情的信息等。

傳染病與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交相纏繞,而語言則是這種纏繞的重要見證。一種形容傳染病的詞彙被詞典收錄,往往標記著人類文明史中的重要時刻。比如,根據記載,「自我隔離」(self-quarantined)一詞最先用於形容發生在伊亞姆(Eyam)村莊的故事,該村莊通過英雄主義式的自我隔離防止疫病的傳播。牛津詞典官網的報告中寫道:「作為一部歷史悠久的詞典,我們對於詞彙的記錄向我們展示了歷史上的前輩如何應對他們所見證和經歷的流行病」。2020年的人類語言,或許也將作為對人類文明重要時刻的見證,載入史冊。

參考連結:

https://public.oed.com/blog/the-language-of-covid-1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ord_of_the_year

https://theconversation.com/how-covid-19-is-changing-the-english-language-146171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0/nov/26/doomscrolling-in-lockdown-the-most-influential-words-of-2020

https://www.macquariedictionary.com.au/resources/view/word/of/the/year/

https://www.abc.net.au/news/2020-11-17/iso-is-the-australian-word-of-the-year-dictionary/12890260

https://www.bbc.com/news/uk-54878910

https://www.theguardian.com/australia-news/2020/nov/17/iso-named-2020s-word-of-the-year-by-australian-national-dictionary-centre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0/nov/23/oed-says-2020-too-many-potential-words-of-the-year-to-name-just-one-oxford-english-dictionary

作者|劉亞光

編輯|張進

校對|李世輝

相關焦點

  • 最早評選「年度詞彙」的機構 今年首次沒有選出一個詞
    作為當今全球最全面和最權威的英語詞典之一,《牛津英語詞典》從2004年起率先開創了發布年度詞彙的先例,隨後許多機構紛紛效仿。人們逐漸習慣甚至期待在年關將近時,那一個或幾個濃縮著時代印跡和集體記憶的詞語。馬浩嵐表示,年度詞彙解釋的是全人類的共同關注,「對於最關心的事件和現象,人們往往都在自己心裡已有『暗許』,但當年度詞彙以一種『官方』的形式評選出來後,會在年底引發又一輪反思和熱議。
  • 最早評選「年度詞彙」的機構是它,但今年首次沒有選出一個詞
    談到近日許多國外機構扎堆兒出爐的「年度詞彙」,商務印書館英語編輯室主任馬浩嵐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正如語言學家索緒爾所言,一切語言狀態始終是歷史因素的產物。作為當今全球最全面和最權威的英語詞典之一,《牛津英語詞典》從2004年起率先開創了發布年度詞彙的先例,隨後許多機構紛紛效仿。
  • 詞典中的2020:「新冠」相關詞彙成年度最熱詞
    《牛津英語詞典》擴展數個「史無前例的年度詞彙」  英國廣播公司(BBC)23日報導稱,由於今年發生了太多震撼事件,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牛津英語詞典》為「史無前例的2020年」選出數個年度詞彙,包括新冠肺炎(COVID-19)、在家工作(WFH)、封鎖(lockdown)等。今年,「大流行」一詞的使用量還增加了57000%以上。
  • 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1-30 19: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外2020年度「熱詞」盤點 你最常用哪些流行語?
    近日,多家機構陸續公布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作為時代的產物,流行語反映了一定時期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事物和現象,記錄著社會發展變遷,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們的精神狀態。語言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而演變,流行語更是處於不斷變化之中。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一些流行語熱起來,但只有那些兼具社會價值和語言價值的流行語,才能經得起歲月的檢驗。
  • 字典中的2020:「新冠」相關詞彙成年度最熱詞
    今年,「大流行」一詞的使用量還增加了57000%以上。△BBC23日報導報導稱,選出的這些詞彙是為了反映2020年的「精神、情緒或關注點」。牛津大學出版社表示,他們使用「基於證據的數據」來探究今年的語言發展,「隨著這一年政治動蕩和社會緊張局勢的發展,英語迅速發展,我們看到新詞彙和具有新意義的歷史詞彙不斷湧現」。
  • 2020年亞馬遜森林火災,媒體關注度不高?綠會國際部盤點話語機構
    隨著北半球漸入秋冬,南半球馬上要進入夏季,「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亦有媒體譯為「亞馬孫雨林」)今年的處境堪憂。筆者發現,國內目前對於亞馬遜森林火災媒體關注度並不太高。以10月7日檢索「亞馬遜大火」為例,檢索出來的新聞最新結果還是半個月之前的。
  • 航空詞彙知多少——牽制器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航空詞彙知多少——牽制器 2020-08-02 2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全球多家主流媒體都用到這個詞
    美國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抗議活動已從美國蔓延至全球,引發了全球各地的討論,多家主流媒體專欄作家紛紛對此次抗議活動引發的種族主義發表觀點。報導稱,川普總統先是稱弗洛伊德之死「令人震驚」,又在推特上威脅要對抗議民眾採取軍事行動,稱「當搶劫開始時,槍聲也就響起了」(社交媒體將這條推文標記為「美化暴力」)。當抗議活動蔓延到白宮時,川普威脅如果抗議者衝破了白宮圍欄,「迎接他們的將是最兇惡的狗,以及最兇狠的武器」,川普的做法無異於火上澆油。
  • 盤點涉足過美業的十家投資機構
    本文盤點了十家投資過美業相關企業的機構以及它們的典型投資案例,盤點中感嘆「有眼光」的同時也被各位創始人的資歷亮瞎了眼。由於篇幅過長,本文分為上下兩篇。1、IDG資本1992年至今,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國際投資機構之一,專注於與中國市場有關的VC/PE投資項目,重點關注網際網路、高科技、醫療健康、工業技術/資源、媒體內容、旅遊地產。
  • 西班牙語入門學習|最全店鋪類詞彙盤點,80%你天天都要見!
    在西班牙語入門學習中,店鋪類的詞彙可以說是貫穿整個西語入門階段,這些詞彙不僅考試要考,等你去到國外了,更是會頻繁的接觸和使用。今天西語菌就給西班牙語入門的小夥伴整理了最全的24種店鋪名稱,其中80%以上的店鋪都是你在國外每天都會遇到的,趕緊開始記憶吧~Carnicería 肉店Charcutería 熟食店Charcutería 熟食店Confitería 糖果店Frutería 水果店Verdulería 蔬菜店
  • 史上最嚴監管!上海證監局再罰4家投資諮詢機構 今年來全部84家機構...
    上海證監局稱,這4家公司在開展投資諮詢業務過程中,涉嫌向投資者違規承諾投資收益、提供虛假或誤導投資者的信息、未依法依規報告營業場所等變更情況及未按規定保存檔案資料等違法違規行為。此外,今年以來,上海證監局共審理辦結行政處罰案件14件,對34名責任人員作出處罰決定,罰沒款總額1071萬元。
  • 英語分類詞彙:盤點五彩繽紛的顏色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英語分類詞彙:盤點五彩繽紛的顏色詞 2012-09-20 11:50 來源:考試大 作者:
  • 每周閱讀新聞時間不超過8分鐘,《衛報》、BBC如何讓年輕用戶「看見...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德外 5 號(ID:dewaiwuhao),作者 德外 5 號,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在注意力經濟和流量經濟的驅動下,跳出媒體做產業,跳出單純的信息去做服務,這是當前很多傳統媒體要面對的問題,也是傳統媒體突破目前經營困境的關鍵。在新技術的加持下,媒介機構怎樣做才能吸引並留住更多用戶,特別是年輕受眾?本文基於Twipe和路透新聞研究院(RISJ)的兩份研究報告,為其他媒體機構提供更多有關用戶新增和留存的路徑和手段,供參考。
  • 航空詞彙知多少——航向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航空詞彙知多少——航向 2020-07-19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年戶外廣告行業熱點詞彙盤點,點擊文章即可回顧!|數位化技術|...
    這個被時代雜誌評作「史上最糟糕的一年」必然無法簡單概括,在大大小小的熱門事件中,許多熱門詞彙應運而生。」編輯丨戶外媒體內參圖丨戶外媒體內參2020年已經步入尾聲,有人說這是多磨難、多坎坷的一年。但時代的腳步沒有停下,戶外廣告行業也在努力朝著欣欣向榮的方向邁進。
  • 各大詞典公布2020年度詞彙,有一家詞典表示「選不出」
    在其官方網站上,《柯林斯詞典》寫道:「封鎖」,全球政府在新冠疫情期間為了防止疫情蔓延而採取的一項限制性措施,被提名為2020年度詞彙。在今年的年度十大詞彙裡,也有其它與疫情相關的詞彙入選。我們選擇「封鎖」,是因為數十億人經歷了這個過程,大家都參與了「抗疫」。2020年,我們記錄下「封鎖」一詞的使用次數超過25萬,而去年這一數據僅為4000次。
  • 《牛津詞典》公布2019年度詞彙:「氣候緊急狀態」
    「Climate emergency(氣候緊急狀態)」擊敗「氣候危機」、「全球變熱」、「否認氣候變化」等熱門詞彙,當選《牛津詞典》2019年度詞彙。毫無疑問,「氣候」是2019年最受關注的話題。2019年,「氣候」成為與「緊急狀態」相關的最常見詞彙,比使用率位居第二的「衛生緊急狀態」多三倍。
  • 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同時,據英國《衛報》報導,Cineworld或因此在英美兩國裁員4.5萬人。此前,電影世界公司影院部分重啟,現在考慮重新關閉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對產業會帶來多大影響?△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欄目視頻Cineworld考慮關閉英美市場上的電影院的最新消息進一步凸顯了疫情之下電影產業面臨的巨大壓力。
  • 多家媒體記者走進澄江開展「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集中採訪活動
    多家媒體記者走進澄江開展「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集中採訪活動 2020-12-05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