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授梅公毅這麼評價趙云:為將之道,膽欲大而心欲細!三國將才,可當此者,魏之張遼,漢之趙雲而已。
趙雲作為現代最傳神的百勝將軍,在蜀國時期,尤其劉備得了西川後,趙雲幾乎是徹底消失!這一點到了劉禪時期更加明顯,後主劉禪完全就將趙雲救命之恩忘得一乾二淨!
在《三國志·趙雲傳》中,從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到30年之後,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終於下詔冊封,這還是在給別人封侯時,順帶也追封了趙雲!
為什麼蜀漢壓根瞧不上趙雲,說起來不過是3點原因!
趙雲出身布衣,不是名門望族
三國前後盛行門閥制度,身份成為了他的最大門檻!當時,最有身份的是門閥是誰:袁紹貴為十八路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決定因素。
孔明的任人唯親,也是史有定論的最大敗筆,出身名門的馬謖、楊議就是例子!
而劉備稱帝,群臣上賀表列180將,列出50將名字,排在第一位的是「馬孟起世代公侯」的馬超,第二名是名士家庭的東漢齊襄王之後法正!
而趙雲的排名在哪裡,在「50名之後的……」中省略!
趙雲給人留下的印象不過是單槍匹馬
趙雲沒有野心,也很清貧,不懂在高層鞏固自己的勢力。看看這個時代的其他『名將』?
關羽張飛自成一黨;如關平,周倉家將眾多;馬超世代公候,投劉備時又是帶著全部西涼家將;黃忠曾為長沙太守也是一方領袖,親信也肯定不少。獨有趙雲向來是單槍匹馬。
一時警衛長,一生警衛長
在《雲別傳》中記載了街亭退兵時,諸葛亮詢問趙雲的率軍能力: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
諸葛亮問鄧芝,打了敗仗為什麼我軍編制混亂,為什麼我們仍然這麼整齊?鄧芝回答:因為趙雲將軍負責斷後,所以編制整齊!
這已經到了蜀漢後期,諸葛亮實在無將可用了,才發現警衛長趙雲是可以當主將上陣的。而那時的趙雲,已經是滿頭白髮了!
若試想,當初趙雲投了善用草莽豪強的曹操,而不是正統劉備,我想不至於如此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