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網民「新勢力」崛起

2020-12-24 澎湃新聞

近日,關於「後浪」奔湧的話題成為人們討論的一大熱點。與現實生活中,我們感受到的「後浪」奔湧相映生輝的是,網絡虛擬空間裡,有網絡時代「原住民」之稱的廣大未成年人正在崛起為中國網民「新勢力」。

根據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和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近日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國未成年網民已達1.75億,城鄉未成年人網絡普及率分別為93.9%和90.3%。他們作為一股朝氣蓬勃的力量開始參與描繪中國網絡世界的藍圖,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創意和青春氣息將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定義中國的網絡世界和現實生活。

城鄉普及率均超九成

手機成他們的第一屏

《報告》開篇給出了相關核心統計數據,其中關於網際網路在未成年中的普及情況,《報告》的表述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1%。其中城鎮為93.9%,農村為90.3%。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所指的「未成年人」總數是1.88億,即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19》中全國普通小學、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不包含成人教育)人口數,不包括6歲以下群體和非學生群體人數。

對比2018年發布的相關報告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城鄉未成年網絡普及率的差距從2018年的5.4個百分點下降至3.6個百分點,反映了城鄉數字均衡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根據4月底發布的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今年3月,中國網民規模為9.0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4.5%。《報告》統計的截至時間為2019年底,雖然兩者有約3個月的時間差,但是仍然具有可參照性。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仍然大幅高出全國人口的網際網路普及率28.6個百分點。一些年齡段的未成年人網絡普及率甚至高達99%,極高的網絡參與度充分表明他們是名副其實的網絡世界「原住民」。

在各類網絡終端中,手機在城鄉未成年人上網方面繼續保持「第一屏」的地位。調查顯示,城鄉未成年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分別為94.0%和93.4%,相差無幾。在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上網方面,城鄉未成年人存在很大差異,具體來說,農村未成年網民使用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的比例較城鎮未成年人差距分別為15.7和10.9個百分點。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農村地區,這兩類上網終端相對較少的現實。在未成年人在使用電視上網方面,2019年比2018年有較大提升,比例從46.7%提升至56.7%。

網絡學習比例近九成

娛樂和社交需求上升

網際網路已成為推動教育信息化改革和知識普惠發展的主要依託。《報告》顯示,網絡已經成為未成年人重要的學習工具和方式,他們中經常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學習的比例達到89.6%,較2018年的87.4%提升2.2個百分點。他們網上學習的類型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利用網際網路做作業、複習、背單詞、在線答疑、網上課程學習等。未成年人各類網上學習活動的比例均較2018年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通過網際網路學習課外知識、複習的比例較2018年增長最為明顯,均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通過專業在線教育平臺進行學習的比例也較2018年提高3.9個百分點。

對網絡學習的效果評估,《報告》通過調查的形式給出了相關數據,未成年網民認為上網對自己學習產生了不同程度積極影響的佔66.1%,較2018年的53.0%提升13.1個百分點。其中,認為產生非常積極影響的14.6%,較2018年的13.3%提升1.3個百分點;認為有些幫助的51.5%,較2018年的39.7%提升11.8個百分點;認為因上網時間過長而造成學習退步的佔11.4%,較2018年的19.5%下降8.1個百分點。這充分說明,對於學習而言,網絡是把「雙刃劍」,正確使用才能從中受益,而越累越多的中國未成年網民正在學會正確使用網絡,趨利避害。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以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即慕課為代表的在線課外知識教育模式,作為「網際網路+教育」概念的延伸,為未成年人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學習平臺,成為他們拓展知識的重要資源。

除了學習之外,網絡已經成為未成年人娛樂和社交的重要工具。《報告》顯示,聽音樂和玩遊戲繼續是目前未成年網民的主要網上娛樂活動,分別為65.9%和61.0%。前者作為未成年人的娛樂方式為家長、學校等各方所接受,但是後者引起很多爭議。近年來,網路遊戲行業發展迅速,伴隨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向未成年群體的滲透更加快速。調查顯示,61.0%的未成年網民會經常在網上玩遊戲,手機是未成年人上網玩遊戲的主要設備。小學生網民玩手機遊戲的比例超過一半;初中和高中生網民玩手遊的比例分別為61.2%和59.2%;中職學生網民達到71.7%。短視頻是近幾年蓬勃興起的網際網路娛樂服務。2019年未成年網民在網際網路上經常收看短視頻的比例達到46.2%,較2018年的40.5%提升5.7個百分點。

逾六成五上網靠自學

網絡素養有待大提升

《報告》強調培養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的重要性,並結合當今網絡信息環境將其細化為未成年人上網技能學習能力、網上信息辨識能力、上網行為自控能力、網上自我保護能力等基本素質。

從初接觸網絡到成為嫻熟的網絡世界公民,其中包含很多上網技能的學習。調查顯示,目前中國未成年網民上網技能學習主要依靠自己摸索,所佔比例達到65.6%;其次為向同學朋友學習,佔46.6%;通過學校學習上網技能的為25.7%。這種自學上網技能為主的局面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關知識是的確具有很強的實踐導向性,靠自我鑽研就可以掌握,另一方面也導致了網絡應用能力缺乏完整性,比如網絡安全防範與自我保護知識不足,預防網絡沉迷、網絡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還有欠缺。即使是在有關方面開設的未成年人網絡教育課程中,相關內容和教學效果也顯不夠。

關於未成年人對網上隱私的保護意識和網絡安全認知,《報告》著墨頗多,一方面肯定有關方面加強該領域工作取得成效,另一方面指出現狀不容樂觀:54.6%的未成年網民會有意識避免在網上發布個人信息;41.3%會將網上個人信息設置為好友可見;29.8%會在網上發布個人信息之前徵得父母同意;也有20.8%的未成年網民不具備上述任何隱私保護意識;46.0%的未成年網民曾在上網過程中遭遇過各類不良信息。其中,遇到炫富類信息的佔比最高,達到23.5%;淫穢色情、血腥暴力、消極思想內容的佔比均超過15%;未成年網民在網上遭到諷刺或謾罵的比例為42.3%;自己或親友在網上遭到惡意騷擾的比例達到22.1%。

2019年,在福建福州首批「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基地」授牌儀式上,一些學生籤名支持文明上網。

【連結】

多措並舉 護航未成年人網絡生活

針對中國未成年人使用網絡出現的問題,近日公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幾條建議。

從學齡前兒童上網抓起

目前,小學生在學齡前就使用網際網路的比例已達32.9%,預期將有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在學齡前就接觸網際網路。單純的限制難以達到效果,對孩子上網進行積極的教育、引導和管理才是有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正確方式。《報告》建議家長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正確榜樣,儘可能增加親子互動,避免「將孩子交給網絡」。鼓勵網際網路企業開發針對學齡前兒童的保護機制、應用程式和內容產品,提供積極健康、寓教於樂的文化娛樂內容,為家長提供簡單易操作的管理工具。

多方齊抓共管防止網絡沉迷

《報告》認為,形成齊抓共管格局是解決網絡沉迷問題的必然選擇。 家長應提高對未成年人日均上網時長的重視,教育引導孩子合理規劃使用網際網路的時間和內容。學校加強對學生攜帶手機等智能產品的管理,同時密切關注可能過度使用網際網路的學生家庭情況,對有困難的留守或流動兒童家庭提供關懷,避免孩子將上網作為精神寄託。網際網路企業應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完善實名驗證、時長限制、內容審核、偏好推送等運行機制,進一步整合軟硬體、作業系統、運營商等多方面技術能力,形成統一聯動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機制。

針對學段特點開展網絡教育

《報告》指出,未成年人的網絡社會屬性在初中開始形成,高中得到鞏固,應基於這一特點進行差異化教育。

針對小學生網民,《報告》認為,應注重上網時長的管理,培養孩子對網際網路的正確認識,鼓勵孩子利用網絡汲取健康有益知識,避免過度的網上休閒娛樂。

針對初中生網民,《報告》提出,應側重其網際網路應用技能的培養,重視文明上網、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針對高中生網民,應鍛鍊其在網絡信息甄別、工具使用、創新創作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對社會的正確認知,並鼓勵其利用網際網路提高創造能力。

增強自護能力和社會保護能力

《報告》認為,應推動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推動公安部門、網信部門、司法機關嚴厲打擊傳播暴力色情有害信息、在網絡空間對未成年人實施傷害的違法犯罪行為。網際網路企業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研究並推廣全網統一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構建標準明確的未成年人「內容池」機制,設置顯著的未成年人不良內容舉報投訴通道。

在社會層面,定期對未成年人網上自護意識和能力進行調查,通過案例教學等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並在校外打造具有公信力的專業諮詢服務平臺。

(本文原載於《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年5月18日第9版,標題為:未成年網民1.75億 中國網民「新勢力」崛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網民「新勢力」崛起
    與現實生活中,我們感受到的「後浪」奔湧相映生輝的是,網絡虛擬空間裡,有網絡時代「原住民」之稱的廣大未成年人正在崛起為中國網民「新勢力」。  根據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和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近日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國未成年網民已達1.75億,城鄉未成年人網絡普及率分別為93.9%和90.3%。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能源發展進入新時代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徐佩玉12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並舉行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白皮書指出,新時代中國能源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為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支撐。能源革命成果顯著白皮書指出,中國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革命,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發生重大變革,能源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 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通識教育「異化病」必須根治
    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通識教育「異化病」必須根治 金晨/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12-14 06:14
  • 人民日報海外版:台歷史教科書「獨」害島內下一代
    人民日報海外版9月15日消息,新學期伊始,島內有歷史老師投書媒體,痛陳新版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中國歷史被大量刪減,「三國消失,武后不見」,其行徑令人髮指。島內輿論指出,民進黨當局為推動「去中國化」和「文化臺獨」,不斷刪改課綱篡改歷史,其直接結果之一是讓歷史教育失去知興替、明得失的意義,讓島內下一代變得淺薄無知。
  • 人民日報海外版:美國制裁影響不了香港
    迄今為止,美國已經以香港國安法為由對包括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內的15名中國香港及內地官員實施了所謂制裁,中方也不得不採取對等反制措施。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嚴密龐雜的國安法,卻不允許中國在自己的領土上頒布實施國安法,還要直接制裁中方有關執行官員,這種「我可以,你不可以」的雙標、蠻橫和無恥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 駐新潟總領事孫大剛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及《日本新...
    駐新潟總領事孫大剛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及《日本新華僑報》聯合專訪 2020-12-21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海外版:美國既在損害他國企業利益,也在透支本國信譽
    人民日報海外版:美國既在損害他國企業利益,也在透支本國信譽 賈晉京/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09-29 07:35
  • 【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學習小組》:變味的茅臺 誰在買單?】人民...
    【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學習小組》:變味的茅臺 誰在買單?】人民日報旗下新媒體平臺@學習小組 晚間發表文章質問:茅臺酒憑什麼成為官場腐敗硬通貨?文章指出,酒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炒的,更不是用來腐的。
  • 雲南保山「滇西小哥」登上《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
    編者按:近期,中央各媒體密集關注和報導保山新聞,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紛紛走進保山,採訪報導保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的生動實踐和精彩故事。
  •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肯定博寶藝術網藝術事業實踐
    日前,人民日報海外版以<自覺中踐行「四個堅持」 做文藝事業的追夢人>為題,對博寶藝術網·藝品萬家的藝術事業實踐給予關注,對該網弘揚主旋律,倡導讓藝術品走入尋常百姓人家的做法點讚。3月2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截圖原文如下:自覺中踐行「四個堅持」 做文藝事業的追夢人——人民藝術大眾化的實踐路徑探索王剛 博寶藝術網·藝品萬家董事長2019年3月4
  • 《人民日報》海外版聚焦滇池南岸瀕危珍稀野鳥
    掌上春城訊12月2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文章《瀕危珍稀野鳥相聚滇池南岸》,聚焦昆明滇池南岸的瀕危珍稀鳥類,一起來看。人民日報海外版 12月21日12版截圖報導全文如下瀕危珍惜野鳥相聚滇池南岸翠羽丹霞,萬頃晴沙。每到冬季,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滇池南岸的晉寧溼地都會迎來一批批珍稀瀕危野鳥,它們視這裡為家,視滇池南岸為最美風景線。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科大量子精密測量獲重要進展
    本報合肥10月21日電 (記者 徐靖)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德國科學家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這是自從2000年實現量子點單光子源後,科學家通過20年的努力首次在該體系直接觀測到強度壓縮,為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
  • 人民日報海外版回訪經濟特區起步的地方
    導讀9月1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06版刊發題為《回訪經濟特區起步的地方》的報導。人民日報2020年09月16日06版20世紀80年代初的深圳漁民村。(新華社發)2020年8月,珠海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正式開通啟用。人民日報記者 賀林平攝2020年9月7日,工人在汕頭市奧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裝配車間組裝玩具。
  • 人民日報海外版:在線充值 商家要靠譜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在線充值,商家要靠譜(雲中漫筆)近日,筆者在網絡平臺小程序和公眾號充值的線下門店都關店走人了。一家體育館和一家餐館的「操作」完全一致——店鋪關門、電話不接、留言不回。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凸現了數字經濟新優勢。這一新優勢要保持下去,線上商家就得「靠譜」。商家要誠信自律,「野蠻生長」的小程序和公眾號銷售平臺更要有監管機制。對電商信用出現的問題,不能聽之任之,平臺應進一步加強監管規範懲戒力度,暢通投訴渠道,消除監管盲區,聯動執法部門,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企業全力支援抗擊疫情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中國企業全力支援抗擊疫情(銳財經)作為一家生產儀器儀表和紅外測溫設備的企業,安徽馬鞍山川宇電子有限公司提前結束休假,復工復產。目前,該公司紅外測溫槍生產線已開足馬力,日產量達1000臺左右。圖為1月31日,川宇電子的紅外測溫設備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在緊張作業。
  • 每經8點 | 人民日報海外版:疫苗也搞「美國優先」,這種吃相太難看...
    每經8點 | 人民日報海外版:疫苗也搞「美國優先」,這種吃相太難看;電影《素媛》原型兇手出獄,韓國大批民眾抗議,高喊「判他死刑」 每日經濟新聞
  • .| 人民日報海外版:疫苗也搞「美國優先」,這種吃相太難看;電影...
    每經編輯:趙慶1丨人民日報海外版:疫苗也搞「美國優先」,這種吃相太難看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指出,俄羅斯、英國等國已經開始為民眾接種疫苗,部分國家公布了疫苗接種計劃,還有一些國家正在積極訂購疫苗。然而,就在人們開始看到「隧道盡頭的光芒」時,「美國優先」居然又跳了出來,帶來一片陰霾。
  • 人民日報海外版:「進博會只要一直開,我們就一直來」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李婕當「雙11」的零點鐘聲敲響,這場策源於中國、牽動著全球的購物狂歡湧向了高潮。人們總是會問,這樣的盛景能持續多久?從剛剛閉幕的第二屆進博會裡走出,那些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客商意氣風發,他們心中已有了答案。
  • 人民日報海外版:四個關鍵詞 看好2021網際網路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葉子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網際網路領域面臨不少挑戰,也蘊藏著許多新的生機。數字抗疫成為新常態,網際網路消費熱度不減,新基建帶來更多創新與賦能,而迎接監管和可持續健康發展也成為網際網路經濟必須面對的課題。藉由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的4大關鍵詞,我們可以展望2021年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動向與前景趨勢。
  • 第四屆「中國青年好網民」優秀故事揭曉 天津市四位好網民故事成功...
    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聯合主辦,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承辦的第四屆「中國青年好網民」優秀故事徵集活動落下帷幕,100個優秀故事揭曉,本市於喜山、@陳小桃momo、@畔鴻宇、陳晨等四位好網民的故事成功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