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擁有眾多的周邊衍生品,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可以用於英文學習。
小說同時發行有高質量的插畫版,文字簡潔生動,圖畫精美動人,既可以供年幼的孩子翻看,又可以供粉絲們收藏。
小說還有高品質的有聲書,最出名的兩個版本:Jim Dale和Stephen Fry。Jim Dale讀得快,感情充沛;Stephen讀得慢,比較適合英文基礎薄弱的初中生。7本書共116小時54分鐘,總字數100萬字,平均朗讀速度為114詞/分鐘,這高出中國中學生的平均英文閱讀速度很多,所以收聽有聲書也是鍛鍊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的有效方式。
作者還根據小說編導了舞臺劇《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已在英國倫敦西區劇院上演。
《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劇本書在全球同步發行,這在極其重視戲劇教育的西方世界和「戲劇王國」的英國又是大熱。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名氣太大,商業太成功。單來看一看它在演員質素上下的功夫吧,電影全部啟用英國本土演員,出現了9位影帝影后,大咖雲集,這部英國國民電影,自帶春晚性質,以致於少數未能參演的著名演員,一提到《哈利波特》總有一種淡淡的憂傷湧上心頭,像是給大部隊給拋棄了。
正是由於嚴謹專業的演繹水平,才使得電影版的《哈利-波特》獲獎無數,而據此發行的原版DVD、原版音頻,用於英文學習,質量是相當不錯的。
而高素質的配套產品隨手可得,這種便利性反過來又推動了小說本身進一步流傳。
而某一套主流讀物因為配套產品豐富而江湖地位遠超同類的例子,可並不鮮見。
在分級讀物主流領域,有英國的《牛津閱讀樹》、《大貓》,美國的《I Can Read》、蘭登分級、《國家地理》,加拿大的海曼尼等等,哪一套的品質不是槓槓的?
可誰又是第一首選呢?當然是穩居老大位置多年的《牛津閱讀樹》。因為除了品質高之外,學起來太方便了,配套學習資源信手拈來,使用起來非常省事。
光是書本,有條件的可以買原版,還有配套的卡片、自拼教材、各種版本的視頻、音頻、點讀筆、各類官方的、自主開發的APP跟讀、精讀、泛讀、語法課程,甚至牛津出版社還專門出版了《牛津閱讀樹》的自拼詞典。只要你想學,學習資源完全不是問題。
反觀有很多內容不錯的分級讀物就沒有這麼豐富的配套資源,有時候連個出版社的官方音版都不好找,不得不成為了一種小眾的選擇。
近乎踩踏的扎堆,把小說推向盲目火爆。
由於小說和電影近20年的熱潮,無數英語牛娃從中成長、從中受益,他們的成功經驗又助推它成為英文學習的頭部產品。
大批也希望孩子英文大有長進的家長一時間趨之若鶩。
娃剛能捧起第一本,家長便興奮不已:「終於能看下《哈利波特》了!」殊不知,第一本的4000單詞到最後一本的12000單詞,第一本的880藍思值到第六本的1030L,中間可是好多年不能鬆懈地堅持閱讀。
娃遲遲進入不了狀態,家長著急火大:「人家誰誰誰四年級就開始看了,你怎麼還看不懂?是不是上課不認真?!」殊不知,能讀英文原版小說,本身就不是一個So easy的事情,能順利讀下來的娃,都是正確開啟了啟蒙時間,正確執行了啟蒙路線,都是一種多年努力的水到渠成。入門的4000單詞,說多不多,說少也不算少,大學四級不也才要求4000單詞麼?
這裡面,我聞到了盲目的味道。
回望一下,這幾年瘋狂大火的劍橋英語考試吧。
考試名額緊俏:北京1.2秒搶空,廣州1.5秒搶空,南京5秒搶空,蘇州5.5秒搶空,上海20秒搶空;本地考不上去外地考,外地考不上去港澳考。
其實,除了一部分家長是真的要搶在升學節點前拿證之外,大部分的人都搞不太清楚劍橋考試體系的要求,也沒有清晰的安排自己的考試檢測進度。
而是看見國內考級收緊了,別人都轉向劍橋了,自己也趕緊報一個。
一看家長群討論:有一年級的娃考過PET了,四年級的娃過CAE了,自己的娃還在KET邊緣磨蹭,瞬間著急了,把娃逼得戰戰兢兢的。
我們不和趨勢作對。
這麼多人認可它,它必然有著強大的可取之處。
毫無疑問,《哈利波特》是原版路上很不錯的一套學習讀物。
毫無疑問,歷史悠久的劍橋考試也是一個嚴謹客觀的英文學習檢測手段。
我們家長,作為孩子英文家庭教育的第一責任人,所要做的,就是少一些盲目,多一點清晰規劃,順利幫他打開每個階段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