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寫過菜譜了,但其實有我微博和朋友圈的朋友都知道,其實一直以來,我們家基本是每周至少做三個吐司打底的家庭…小金哥和小金金吃麵包的「食」力,被我po文吐槽過很多次~我們家吐司能「活著」熬到第2天被作為早餐,那都是不容易的
隨便翻翻朋友圈都是各種麵包圖…
而且我自己本來是個超愛歐包的人,但奈何一家子都愛炒軟麵包…於是「拉絲」這條路,一不小心走了好久
好了,那今天要分享這款麵包菜譜呢,應該是我近期最愛,一款調整了幾次的全麥吐司(50%全麥),柔軟度很好、吃起來有麥香味~烤的時候已經聞到濃濃麥香味!雖然不是百分之百全麥,但絕對老少通殺型,家裡比較喜歡重糖油的老公和長輩們也都很喜歡,家裡2歲的小朋友也超愛吃,這樣健康又好吃的po了幾次圖,也被好朋友們強烈要求分享方子,所以記一個。
全麥無糖低油還這麼鬆軟,無論是組織狀態還是吃到嘴裡的口感我都還是挺滿意的。
ps:其實可以增加10-20g左右的糖,我覺得味道可能會更好,我自己限糖慣了所以沒加,奶粉我也沒加,有增加香氣需求的可以添加20g奶粉!!!
還想囉嗦說一下,因為平時收到的私信關於麵包的太多~嘮叨幾句,別覺得做麵包必須要有廚師機揉面呀,其實掌握好方法無論是手揉利用好水合法、或者是各種揉面機麵包機掌握好麵粉本身的特性,手套膜的狀態每個人都能達到,耐心點兒先了解麵團~而且手套膜並不是麵包製作的全部,別只關注它而已呀。
好了好了,趕緊po圖文
用料
高筋粉(王后)125g
全麥粉(王后硬紅)125g
牛奶加雞蛋 175g(根據每個麵粉吸水性可有上下10g的調整。)
鹽 3g
乾酵母 3g
椰子油 1勺(5-10g)
湯種 10g高粉+40g水
步驟
1、湯種提前一天之後,粉加水調勻後放小鍋裡開小火快速不斷翻拌(只需要十幾秒)至糊狀送入冰箱冷藏(上左側,就是湯種漿糊狀的樣子,保鮮膜封住送入冷藏),湯種很適合用於吐司、軟甜麵包,能更好的保證吐司的柔軟狀態,提前一天做好放冷藏很方便。
第2天做的時候除酵母和椰子油外先把麵團揉勻至無乾粉狀,劃重點然後醒面半小時以上!!!夏天家裡溫度如果超過28度可以選擇冷藏醒面(下右側就是揉光滑的麵團,手揉和麵包機都可以~)。
稱量的時候先放粉狀物(高粉、全麥粉、鹽、如果加奶粉和糖也一樣),再倒入液類(牛奶、雞蛋、湯種)
2、半小時後分次加入酵母和椰子油揉至麵團出薄膜狀~
(這是我慣用的揉面方式,我喜歡後油後酵母,醒面也是為了激發本身高筋麵粉的麵筋狀態,用廚師機的朋友忽略我,直接按習慣揉出薄膜即可)
3、麵團進行第一次發酵,麵團發至2倍大,一發建議溫度26左右,時間一般在40分鐘—1小時足夠了。
除了肉眼可見之外,手指戳窩不馬上回縮也可作為檢驗
4、取出麵團放在揉面板上,用手按壓拍出大氣泡。
上圖還能看到我戳的檢驗發酵的窩
5、麵團分成三等份,滾圓,蓋保鮮膜鬆弛15分鐘。
蓋保鮮膜防止麵團變幹。
6、第一次擀卷,依次完成之後蓋保鮮膜鬆弛10分鐘。
(用擀麵杖將每份麵團擀成兩頭牛舌整體橢圓狀後翻面捲起來,結尾處注意如圖做好收尾粘合)
7、進行第2次擀卷。
,方法和第一次擀卷一樣,但這次的「牛舌」擀的更長,30-40cm左右,寬度差不多3-4手指寬。
圈層數一般2.5-3.5適合發酵~過多的圈層,有時候會影響發酵效果。
8、依次收口朝下放入吐司盒(450g),之後進行第2次發酵。
(不超過38度,一般時間也不超過1小時30分左右)
9、發至吐司盒8分滿左右(如果烤加蓋版),如上圖,離頂端一個指甲蓋的樣子,送入預熱好的烤箱180度30—35分鐘左右。
如果和我一樣用三能新的黑盒就減10分鐘降10-15度~同理每家烤箱都有溫控差別,根據平時自己烤吐司的狀態時間就好。
如果想烤小山坡狀的吐司(如下圖,但這是我其他吐司的圖不是全麥這個),那麼可以發酵到九分滿~但注意烘烤過程中如果頂部上色已經到達理想狀態,加蓋錫紙在頂部繼續烘烤)
上圖有枚想偷吃的小盆友(1歲多的麵包控本控)
10、出爐輕震後取出晾涼
像這個上色就比較淺(全麥包)
同樣的配方,這個就上色比較深
根據個人口味的喜好來,可以自己進行調整,主要是烘烤的時間和溫度。
在還未完全涼有點兒餘溫的時候用保鮮袋包好,這樣麵包能很好的保持軟度,是餘溫不是熱哈!
ps:上圖是第二天的麵包狀態,注意包好,有湯種的加入,三天內鬆軟程度都是不錯的。
終於寫完啦~好長的一篇,但步驟真的是超詳細了呀!如果有喜歡軟吐司又希望健康點兒少油少糖的,這款可以試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