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日本政壇分化重組繁複

2020-12-15 察哈爾學會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編者按:12月8日晚,由北京大學現代日本研究中心主辦的主題為日本政治的講座如期舉行。講座邀請到中華日本學會會長高洪,以「政治結構概觀與政治家搖籃剖析——以松下政經塾作為經典案例」為題表達看法。

當代日本政治結構與象徵天皇制

天皇制的內容可以概括為八條。第一條,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徵,是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其地位以主權所在的全體日本國民的意志為依據。第二條,皇位世襲,根據國會議決的皇室典範的規定繼承之。第三條,天皇有關國事的一切行為,須有內閣的建議和承認,由內閣負其責任。第四條,天皇只能行使本憲法所規定的有關國事行為,並無關於國政的權能。第五條,根據皇室典範的規定設置攝政時,攝政以天皇的名義行使有關國事的行為,在此場合準用前條第一項之規定。第六條,天皇根據國會的提名任命內閣總理大臣。天皇根據內閣的提名任命擔任最高法院院長的法官。第七條,天皇根據內閣的建議與承認,為國民行使下列有關國事的行為。第八條,授予皇室財產,皇室承受或賜子財產,均須根據國會的決議。

日本國會由眾、參兩院組成,是最高權力機關和唯一立法機關。眾議院定員480名,任期4年。國會可通過內閣不信任案,首相有權提前解散議院重新選舉。參議院定員242名,任期6年每3年改選半數,不得中途解散。在權力上,眾議院優於參議院。每年1月至6月召開通常國會,會期150天,其它時間可根據需要召開臨時國會和特別國會。

日本內閣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對國會負責。由內閣總理(首相)和分管各省大臣組成。首相由國會提名,天皇任命,其他內閣成員由首相任免,天皇認證。日本政府實施行政改革後政府機構為1府11省廳。日本的司法權屬於最高法院及下屬各級法院。採用「四級三審制」。最高法院為終審法院,審理「違憲」和其他重大案件。高等法院負責二審,全國共四所。各都、道、府、縣均設地方法院一所(北海道設四所),負責一審。全國各地還設有家庭法院和簡易法院,負責民事及不超過罰款刑罰的刑事訟訴。最高法院長官(院長)由內閣提名,天皇任命,14名判事(大法官)由內閣任命,需接受國民投票審查。其他各級法院法官由最高法院提名,內閣任命,任期10年,可連任。各級法官非經正式彈劾,不得罷免。檢察機構與四級法院相對應,分為最高檢察廳、高等檢察廳、地方檢察廳、區(鎮)檢察廳。檢察官分為檢事總長、次長檢事、檢事長、檢事、副檢事等。檢事長以上官員由內閣任命。法務大臣對檢事總長有指揮權。

日本的憲法、地方自治制度、選舉制度和政黨制度

日本現行的《日本國憲法》於1947年5月3日實施。憲法規定,國家實行以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分立為基礎的議會內閣制;天皇為日本國和日本國民總體的象徵,無權參與國政。2005年11月22日,日本執政的自民黨正式公布了該黨提出的憲法修改草案,其核心內容是拋棄了現行憲法中日本不得擁有陸海空三軍等武裝力量的重要規定,要求將日本自衛隊升格為自衛軍,規定自衛軍可以為「確保國際和平而展開國際合作活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中央對地方實行嚴格控制。戰後,《日本國憲法》和《地方自治法》擴大了地方自治的權力。《地方自治法》規定,都道府縣及市町村為普通地方公共團體;東京都的特別區、地方公共團體的組合、財產區及地方開發事業團為特別地方公共團體。地方自治的職權包括:地方財政和地方財產管理權,地方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管理權,課稅權、警察權、統制權等行政執行權,在法律允許範圍內製定地方條例權等。

《日本國憲法》保障普遍選舉、秘密選舉和平等選舉,以個人選舉、直接選舉、任意選舉為前提。《日本國憲法》和1950年的《公職選舉法》確立了國會議員、地方公共團體議會議員及其首長的選舉制度。眾議院議員512人,由全國130個選區選出;參議院議員252人,其中,100人以全國為1個選區,依比例代表制選出(採頓特計票法),其餘152人以都道府縣區劃為選區選出。

日本實行多黨制。雖在國會中佔有席位的政黨不少,但自由民主黨自1955年以來長期單獨執政。自由民主黨內部派系林立,派系鬥爭從未間斷,在鬥爭中,主流派和反主流派不斷重新組合這是日本政黨制度的一個特點。日本現在由自由民主黨和公明黨聯合執政。

日本政治決策機制包括兩個方面:主要的決策部門和參與決策的重要人物。日本內政、外交決策過程的參與主體紛繁複雜。最主要的決策主體是首相和內閣,其下有政府行政機構及執政黨系統。此外,財界及各種利益團體、在野黨、大眾傳媒等,都不同程度地參與著這個過程,表現出決策過程的多元性質。依重要程度的順序如下:一是首相的決策作用;二是省廳的輔佐作用;三是執政黨的協調作用;四是各個在野黨的牽製作用;五是不同利益集團的推動作用;六是大眾媒體和輿論的平衡作用。

以日本松下政經塾為例,松下政經塾的英文譯名是「The Matsushita Institute of Government and Management」。「Institute」包含有組織、機構、研究所等各種含義。日本文部省正式批准成立財團法人松下政經塾是在1979年6月,正式開始運營已經是翌年4月。政經塾的塾長(以後改稱塾主)兼理事長是松下幸之助本人,副理事長及職員也都是松下公司各部門門物色來的。

松下幸之助對塾生抱有極大的期盼。他希望從中能夠誕生能肩負21世紀領導責任的一流政治家。為此,他給松下政經塾定了「塾是」、「塾訓」和五大誓言。松下政經塾在其30多年的發展中,備受日本國內外的關注,擁有一張涵蓋面極廣、層級很高的「關係網」,這是日本一般的教育機構所無法望其項背的。雖然松下幸之助的教學方針是強調「自修自得」。但這決不意味著他不重視聘任第一流的講師為塾生們傳經布道。按松下定下的規矩,塾生進校後第一學年為基礎科目,設立有基礎講座、領導人講座、實踐哲學講座、松下幸之助理念講座、表現方法講座等。擔任這些科目的講師是日本國內一流的學者乃至來自海外的學術精英。

自民黨作為一個壟斷日本政壇半個多世紀的「老店鋪」,其論資排輩的傳統根深蒂固。與資深議員相比,當選次數較少的松下政經塾畢業生很難有脫穎而出的機會。與自民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主黨內的松下政經塾畢業生中,野田佳彥、前原誠司早就是派系領袖,且在民主黨「未來的內閣」中相繼擔任過高官。

在日本政壇令人眼花繚亂的分化重組中,由朝野兩大陣營的松下政經塾畢業生會不會走到一起,成立一個新的政黨呢?人們不妨拭目以待,靜觀其變。

作者簡介:高洪,全國政協委員、察哈爾學會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前所長

文章來源:中評社,2020-12-09

圖文編輯:翟悅

責任編輯:郎亞嬌、徐坤陽

相關焦點

  • 康達、高洪:松下政經塾在當代日本政治中的地位與影響
    那麼,在日本進入「令和時代」,社會政治生活呈現令人眼花繚亂的變局中,迎來40周年紀念日的松下政經塾近況如何,它的畢業生與在塾生怎樣為自己的人生定位,他們將如何繼續在日本政壇上實現自己的理想,松下政經塾本身的存在以及它在當代日本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與影響,都是值得觀察與思考的日本政治研究課題。
  • 受賄案震撼日本政壇
    受賄案震撼日本政壇    ● 黃彬華    日本KSD與自民黨國會議員勾結的「KSD賄賂案」開始在日本政壇上層擴展蔓延,它有可能成為日本首相森喜朗的剋星及今年參議院選舉執政自民黨的政治致命傷。
  • 【反面教材】2014年,使日本政壇譁然的議員醜態
    無論是日本的國會議員還是自治體(地方政府)的議員,都是依照日本法律經過公選勝出的。國會議員分參議院議員和眾議院議員,地方議會議員分縣議會議員、都道府議會議員(都指東京都、道指北海道、府指大阪府和京都府)。
  • 東洋白話|選戰愛打「明星牌」, 日本政壇和演藝圈是一家
    前東京都知事舛添要一因濫用政治資金醜聞剛下臺,媒體立馬傳出6月離任的日本總務省事務次官櫻井俊是東京都知事熱門人選的消息。而櫻井俊最引人注目的「頭銜」不是部下五千人的事務次官,而是偶像組合「嵐」的主要成員櫻井翔的父親。
  •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藍皮書(2020)》在京發布
    (人民論壇網10月15日訊 記者/張青青)2020年10月15日,中華日本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日本藍皮書(2020)》發布會暨日本形勢研討會」在京舉行。發布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楊伯江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副局長郭建宏,中華日本學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高洪,社科文獻出版社總編輯楊群出席發布會並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日本藍皮書(2020)》副主編吳懷中向與會專家學者及新聞媒體介紹了藍皮書主要內容。
  • 日本政壇大地震,安倍與菅義偉爆發內訌?首相第一秘書突然被逮捕
    日前,日本前任首相安倍晉三因為收受賄賂再次被日本政府接受重點調查的消息,引發整個國際社會熱議。2020年8月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辭任,由菅義偉繼任。不過辭任首相的安倍晉三卻沒有安靜下來,多次出席日本境內重要的場合,也多次在日本政壇上發表一系列言論,完全沒有把現任首相菅義偉放在眼裡。前有參拜靖國神社,後有召集各位政府高級官員參加賞櫻大會,種種做法都絲毫沒有考慮現任首相菅義偉的顏面。更甚至,賞櫻大會直接導致了菅義偉的支持率急劇下降。
  • 當日本牛郎決定進軍政壇時-虎嗅網
    北京時間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辭職了。直到這一天,很多人可能才知道,從小泉再到安倍,耳熟能詳的「日本首相」四個字,還代表著自民黨總裁和內閣總理大臣。每天聊著中日政治的我們驀然發現,當視線聚焦到細節,我們對日本的了解,竟還不如對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來得清晰。說到日本選舉,或許離中國人最近的一個名字就是李小牧了。這位曾經的歌舞伎町案內人、祖籍湖南的原中國人,作為第一位試圖涉足日本政壇的華人而廣為人知。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雖然說得熱鬧,去年站在東京街頭競選拉票的他,只是剛剛才邁入參與日本政治的「海選」階段。
  • 日本政壇地震不斷,安倍菅義偉全「中招」,背後誰在操縱不言而喻
    最近一段時間,日本政壇可謂是地震不斷,首相菅義偉因為違反自己頒布的防疫禁令,多次出入人員密集場所,並參與非必要聚餐被抓了個現行,此舉引發巨大爭議,各方紛紛對菅義偉展開言辭激烈的批評,使得他的支持率大幅下跌,逼至警戒線。
  • 日本「大阪都構想」二度公投遭否決,市長任滿將退出政壇
    日本大阪市11月1日二度舉行「大阪都構想」公民投票,結果顯示市民否決大阪市升格為類似東京都的大阪都,意味大阪市將維持現狀。推動有關計劃的大阪市長松井一郎表示,市長任期結束後將退出政壇。日本維新會黨魁兼大阪市長松井一郎稱,將在2023年4月完成任期後退出政壇,「我絕對接受大阪市民的意見」;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亦表示,不會再爭取成立大阪都。這是自2015年來大阪市第二次舉辦相同公投。
  • 日本制鐵完成資產重組
    日本制鐵完成資產重組 2020-04-22 13:55:00   日本制鐵近日已完成對國內生產基地的大規模重組計劃
  • 菅義偉如何登頂日本政壇
    當地時間9月14日下午,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以337票當選日本自民黨新一任總裁,將接替上月宣布辭職的首相安倍晉三。9月16日,菅義偉將正式出任日本首相。為推廣「地方分權」的理念,菅義偉向國政發起挑戰,1996年作為自民黨成員首次當選眾議員,邁入了日本政壇的中心舞臺,之後8次當選。菅義偉早期在自民黨的幾個派閥中輾轉,直到2009年完全脫離派閥,並呼籲「打破世襲」。他在此次自民黨總裁競選期間再次強調,若當選首相,人事安排不會考慮派閥的要求,未來「菅內閣」也會貫徹無派閥的理念。不會改變內閣人事局,但反對政府政策的幹部「將被調走」。
  • 5年前歷史重演:「大阪都構想」第二次被否決,現任市長決定退出政壇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鍾書毓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當地時間11月1日,日本大阪市民就是否支持"廢除大阪市而併入大阪都"的"大阪都構想"進行投票。"大阪都構想"是在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市長松井一郎等支持下推進的一項改革計劃,該計劃有意效仿東京都,它呼籲將大阪市目前的24個行政區重組為4個特別行政區,從而消除府和市的雙重行政設置,提升經濟活力。
  • 日本政壇將迎來另一個「戰國時代」?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沙青青】 2020年12月10日,日本單日新確診的新冠患者數量高達2828人,累計患者超過17萬人。日本醫師會中川會長在新聞發布會上坦言,日本全國醫療資源已經出現緊迫狀態。這個冬天,日本勢必要接受新一波兇猛疫情所帶來的煎熬。伴隨著的惡化的疫情,菅義偉內閣的支持率也「應聲而落」。
  • 日本政壇又迎平民首相 「令和大叔」執掌日本自民黨
    14日下午,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不出意料地以壓倒性票數當選自民黨新總裁。他將在16日接受任命,成為日本戰後第99任首相。菅義偉擔任安倍的內閣官房長官近8年,儘管出鏡率很高,但始終作為制定和執行安倍政策的幕僚人物,如今他將真正從幕後走向臺前。
  • 日本議員大鬧保健中心,將自己的屎扔向工作人員,東京政壇炸鍋了
    12月2日,據日本國內新聞披露,雖然日本被稱為有禮貌的國家,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日前一位日本議員的表現則讓外界大跌眼鏡,給外界留下極其不好的印象。據悉,該議員在試圖進入某保健中心時,因被攔住而大為不滿,氣憤之餘竟將自己的大便扔向工作人員。
  • 日本政壇動蕩!安倍醜聞還沒完,重要人物又鬧出事,菅義偉要慌了
    日本政壇最近真是風起雲湧、動蕩不安,現任首相菅義偉兩次被民眾要求下臺,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賞櫻會」醜聞還沒有完全過去,眼下,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又被曝出猛料了。此前,安倍後援會代表的公設第一秘書被起訴,因其非法填補「賞櫻會」前夜晚宴費用,此事持續發酵,在日本政壇掀起滔天波瀾。最後,安倍召開記者會稱自己並不知情,但正在深刻反省並就此向國民道歉。社交媒體上也炸了鍋。有的網友表示,自民黨根本就是一個營利團體,還有網友質問茂木是否會像安倍那樣,讓秘書為其背鍋,甚至有網友直接讓茂木敏充在年底辭職。
  • 岸信介:為何日本不承認在中國犯下的罪行?是他影響著日本政壇
    他竟然逃脫了審判,被無罪釋放了,9年之後,岸信介還成為了日本第56、57任首相。 那麼徹頭徹尾的戰後餘孽岸信介是怎樣逃脫審判的呢?他的逃脫對熱愛和平的全世界人民有著怎樣的影響呢?他的無罪釋放甚至重新上臺,使得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仍然影響著日本政壇,為世界和平埋下了禍根。
  • 身邊人承認填補晚宴差額,安倍因賞櫻門事件或將無緣日本政壇
    根據日本媒體日本共同社於11月25日報導,安倍晉三(日本前首相)如今被捲入「賞櫻會」風波,並且其身邊人在接受東京地方檢察院特別搜索部調查時承認了有向酒店方面支付「差額」的行為,如今可謂是人證物證齊聚,不過目前尚未有證據能夠證明安倍晉三參與其中,但是目前日本民間爆發了大量負面言論指責安倍晉三。
  • 救大災乏力,日本應反省「體制」問題
    3月11日紀念日當天,日本政府舉行了上千人的國家追悼大會。日本天皇夫婦、首相及其他政府高官都出席追悼會。首相野田佳彥在會上發表講話,除了對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之外,他特別提出,「要全力開展災後重建工作」。 為何日本災後重建如此緩慢?經歷「毀滅性」災難之後的日本能否重建復興?記者為此採訪了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高洪。
  • 北海道「蒙面知事」高顏值上熱搜 他會是日本政壇的明日之星嗎?
    2019年4月 鈴木上任第一天要知道,日本政壇的一大特色是「官二代」盛行,在國會眾議員和內閣大臣中,很多都是出身政治世家。日本的政治人物其實區別於從事行政事務的「公務員」。根據日本法律,當選國會議員可獲得最高級別的公務員工資,還有不菲的各類津貼,享有免費坐火車、汽車的待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