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經常看到"未央"一詞,如雪落花未央。請問:未央是何意?
「未央」這個詞可是古風的寵詞,在很多新古風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因為這是實打實的漢代文化。漢代興建了未央宮,在後世文人的詩詞歌賦中,特別是把漢朝當做偶像的唐朝,言必「漢皇」、「漢宮」、「長樂」、「未央」。其實「長樂未央」是漢代常見的吉祥語,就連漢代建築物簷頭的瓦當,都有「長樂未央」四字。
「未央」二字從漢到唐,從問候語進化成文藝創作的固有意象,在盛唐飛歌中大放異彩。
到今天就更不用說了,承載了民族歷史的漢唐風韻,「未央」二字既顯得古老又有韻味,自然是古風愛好者們最喜歡使用的詞彙之一。
那麼「未央」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未」字倒是簡單,就是「沒有、不」的意思,和我們今天的理解是一致的,如「未來」,「未必」,這個「未」字的意思並沒有變化。
關鍵是這個「央」字,到底作何解釋,和「沒有,不」的「未」字連在一起又做何解?
「央」字是個會意字,但是會的什麼意呢?有幾種說法。
一種說是門裡面站了個人,有中間的意思,引申出來的詞彙有「中央」。
另一種就說是一個人戴了個類似於木枷的刑具,就是這人犯了事了,或者說要「遭殃」了,所以實際上「央」是「殃」的古字。這個說起來是有些道理的,在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有:「毋道(遺)身央」;張家山漢墓竹簡《蓋廬》:「害之有央。」都是這個意思。同時由於人頂著枷,確實就是保持在正中間的位置,所以也引申出「中央」的意思。
再則因為犯了罪,戴了刑具,所以要求人,引申出「央求」這個詞語。
而且一般這都是重刑犯,很可能就處死了,這個字又代表了生命的終結。
這種說法基本上就囊括了「央」字成詞的幾個不同意思來源,要比門裡面站個人更靠譜。
那麼「未央」是什麼意思呢?根據這幾個意思套上去就得了。
未到中點
如果「央」理解為「中央」——中點,那麼「未央」就是還沒達到這個分界線的意思。
《小雅·庭燎》: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
「夜未央」就是沒到半夜,沒到十二點,還早著呢,那就還看會書,批點奏章吧,誰知道一不注意就聽到早朝大臣們車馬的鑾鈴聲音了。
這是寫大王勤奮啊,一夜沒睡,通宵勤於政事。
無病無災
如果把「央」理解為「殃」,那麼「未央」自然就是「無殃」了。這個用在漢代的祝賀語「長樂未央」中是可以的,意思是,一直很快樂,無病無災,平安健康。
不過我們今天好像一般不這麼理解。
沒有盡頭
「央」代表了盡頭,「未央」不就是沒有盡頭。所以「長樂未央」又可以解釋稱「長久的快樂永遠不會停止」,這種釋義很符合老百姓對皇家貴族夜夜笙歌的想像,所以也是最常見的理解。
《漢書·禮樂志》:「靈殷殷,爛揚光。延壽命,永未央。」就是這個意思,延長壽命,永遠都不停止。
不久以後
而央作為中點、終止點,「未央」又可以理解為「不長久」、「沒多久」,這就體現出漢字語言的神妙之處了,這完全和前面的意思相反了嘛。所以漢字難學,就難學在這裡,有很多理解是必須連接上下文和當時說話情況與個人狀態來決定的。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 王冰 註:「央,久也,遠也。」
因為不合道,所以沒多久就滅絕了。這就不能說是「無盡地滅絕」、倒是可以理解為還沒到達鼎盛時期就滅絕了。因為「央」是中點,就好像一天的午時和子時,屬於陽氣或陰氣最旺盛的時刻,也就是「起承轉合」中達到轉之前的頂點。
而在這個頂點之前就滅絕了——也就是方興未艾,突然垮掉的意思,所以這裡「未央」是理解成為「沒多久」。
順便說一下,「艾」也是停止的意思,所以《小雅·庭燎》第二句就是: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鸞聲噦噦。
意思也差不多。
今天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選擇最合邏輯,影視作品中傳得最廣的「沒有止境」的意思來理解。
而「雪落花未央」中的「花未央」是第一個「未到中點」,即沒有到達頂點的意思,即花兒還沒有開得燦爛。
雪兒落下來了,花兒盛開還沒到最盛的時刻。
這句話好像邏輯有問題,要不就是竇娥的六月飛雪,要不就是倒春寒,要不就是武則天下了聖旨要牡丹開放。反正一般情況下,下雪的時候,是談不上「花未央」的。
作者/來源:梧桐樹邊羽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