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部名為《錦繡未央》的古裝劇大火,而裡面的女主角「李未央」,雖然她的飾演者演技被大家詬病,但是作為女主角她的顏值還是非常到位的,尤其是她的名字,「未央」,非常的好聽,其實這個詞出現的頻率非常高,我們經常能看見,譬如「夜未央」,給人一種非常唯美的鏡像,但是這個未央,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用這個詞,它有什麼說法嗎?當學者們將這個詞在各大歷史古籍中進行檢索時,結果讓我國的學者們大吃一驚!
「未央」這個詞,最早出現於《詩經·小雅》中,《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集了從西周一直到春秋的詩歌共311首,反應了此間近五百年的社會面貌,有著獨特的歷史美感,其中《小雅》產生於西周晚年,《魯頌》和《商頌》產生於周室東遷,約公元前770年左右,由於歷史跨度較長,《詩經》已經不能稱作是某個人的傑作了,而在《小雅》中,第一次出現了「未央」這個詞,「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詩經中的詩歌都是非常唯美的,就算不懂意思大家也會為其折服,就譬如這句,夜晚將暗未暗,絲竹嫋嫋,非常文雅。
這裡的未央,直譯就是:還沒有到中央,而夜未央,就由此延伸為,還未到午夜,未到夜晚正中央,在外面後來的《說文解字》裡也有對此的解釋,為「還沒有到半夜」,不過詩經是最早期的詩體裁,還不具備較為完整的結構,像「夜未央」這樣的句式,放在後世的詩中是有些瑕疵的,譬如在這首《庭燎》中,一共有三段此句式,分別是「夜未央」、「夜未艾」和「夜鄉晨」,這裡的未央就沒有特定的含義了,因為如果按照晨昏順序,「艾」有停止的意思,那這三個語段,就完全沒有邏輯關係。
其實在古文中有這樣一種「語段」那就是純粹為了湊音節,讓詩句讀起來朗朗上口,或者讀起來平添詩意用的,「未央」就是這樣的存在,我國的專家曾對各大古籍針對「未央」進行搜索,發現兩千年來這個詞的使用頻率竟然出奇的高,在《離騷》中有云:「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甚至漢高祖還建造了一座未央宮,將其當作大漢權力的中心,漢代還有一句祝福語,名為:長樂未央,意為身體康健,天天開心,這裡的「央」又作「殃」的通假字,意為無病無災。
在我國的古籍中,有將近百本提及了「未央」這個詞,在不同的場合,針對不同的人,分別有著不同的意思,其出現頻率以及使用範圍都讓我們的專家瞠目結舌,驚訝於這樣一個原本無意義的語氣詞,竟然能延伸出這麼多的用處,不得不說我國文字的奧妙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