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聲明:本文為筆者原創圖文,歡迎關注@九州錚史 帶給你別的平臺所沒有的歷史哲思。
九州配圖:西漢未央宮
想必大家在看史書和歷史題材劇時,都對西漢時期的宮殿——「未央宮」留有印象。「未央宮」是西漢帝國興建供皇帝處理朝政和起居的宮室,很多人對這個宮殿名的第一感覺是:很好聽而且富有古韻,但對於西漢統治者為何將其取名為「未央宮」卻不知所以然。
九州配圖:唐代大明宮
眾所周知,古代王朝統治者總是希望自己的統治能夠綿延萬年、帝業長青永續。因此他們在修建自己的宮殿之時便會在選址、方位、形制以及取名上做足了功夫。宮殿尤其是正殿的取名是非常講究的,絕大部分是富有深意的,例如秦朝的「興樂宮」、隋朝的「大興宮」、唐朝的「大明宮」以及清朝的「紫禁城」等,無不是在字面的背後暗藏著美好的願景。那麼,秦漢時期的「未央」這兩個字在當時到底是何意呢?字面背後又寄託著西漢統治者怎樣的深遠寓意呢?
九州配圖:清朝紫禁城(今故宮)
今天,九州就來為大家解析一下何為「未」?何為「央」?以及「未央」的歷史涵義。
先來說「未」字。
《說文》中說:「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而在清代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中釋義:「味也。口部曰。味者,滋味也。六月滋味也。韻會引作六月之辰也。律書曰。未者,言萬物皆成。」大家注意,其中「未」有「六月,百果滋味已具」和「萬物皆成」的涵義。
九州配圖:說文解字
而根據《古漢語字典》的解釋,「未」還有與今天一樣的另一個意思。即沒有、不曾。這個釋義想必大家比較熟悉,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一文中有這樣描述:「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這裡的「未」就是取「還沒有」之意。
接著來看「央」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注釋:「央,中央也。從大在冂之內。大,人也。央旁同意。一曰久也。」這裡可以看出「央」有兩個意思,一是中心、正中;二是長久。在清代文學家方苞在《獄中雜記》中描述的語句:「禁卒居中央」,所取的就是「中心」之意。
九州配圖:說文解字
而根據《古漢語字典》的解釋,「央」還有動詞的用法,意為「盡」或「完結」,也有引申為「殃」的意思。
綜合單字的釋義來看「未央」的詞義。
從適用於「未央」一詞的單字釋義來看,「未」可取「六月,百果已具」和「萬物皆成」,這兩個本意又可引申為「鼎盛」之意;也可取「沒有、不曾」之意。而「央」可取「正中」,這一本意可以引申為「如日中天」之意;也可取「盡或完結」之意。
九州配圖:未央
因此,結合這兩個單字的釋義,我們來推測「未央」兩字最合理的解釋有兩種:
一是:(未)鼎盛或萬物皆成 + (央)如日中天 = (未央)蓬勃發展、正值鼎盛。
二是:(未)沒有 + (央)盡頭或完結或災禍 = (未央)永遠沒有盡頭即長治久安或沒有災禍。
漢代宮殿為何取名「未央宮」?
回到題首的問題上來,西漢帝國在立國之初為何將皇帝的宮殿取名為「未央宮」呢?
我們從上面的字義和詞義解釋來看,無論是第一種意思——蓬勃發展、正值鼎盛,還是第二種解釋——永遠沒有盡頭,都寄託了西漢統治集團的美好寄望,希望大漢王朝能夠江山永固、帝業長青。但是在《史記》和《漢書》等正史中,對於「未央宮」興建的時間、主持者以及修建的目的都有明確的交待,唯獨對於取名「未央」的緣由沒有任何說明。因此,從更嚴謹一點的角度來說的話,究竟是哪一種解釋會更加貼合當時取名者的本意呢?
九州配圖:西漢未央宮復原圖
下面我權當鑽牛角尖來探究一番。
「未央」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小雅·鴻雁之什·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關於其中的「未央」,比較主流的解釋就是「未盡」、「未已」之意,但實際上一直以來存在著較多爭議,也有學者從「未央」的古義中提出此處應該是「正當夜」的意思,並無定論。同樣的理解和爭議也發生在曹丕的《燕歌行》中的一句:「星漢西流夜未央。」兩種解釋都似乎講得通,讓人莫衷一是。
九州配圖:庭燎
在現有傳世的漢代史料文獻和漢代出土文物中,除特指「未央宮」外,「未央」兩字常常與「萬歲」、「長樂」、「延壽」等詞語同時出現,在漢代瓦當(古代中國建築中筒瓦頂端下垂部分)文字中體現的非常明顯,如「長樂未央」、「長生未央」、「長樂未央延年永壽昌」等;此外,在銅鏡銘文中也多有出現,如「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結心相思,毋見忘」及「長相思,毋相忘,常貴福,樂未央」等等。據此推測,「未央」一詞應該是秦漢時期的一種吉語,類似於「長樂」、「萬歲」、「平安」、「吉祥」等包含吉祥之義的詞彙。
九州配圖:瓦當
九州配圖:瓦當文字——長樂未央
因此說,在秦漢時期,「未央」一詞已經從「未盡」或「鼎盛」等本意上逐漸被引申為一種日常的流行吉語,意思也很簡單,就是沒有災難,沒有殃禍,含有平安、長壽、長生等意義。在漢代的史料中,還有很多人以「未央」作為人名,這也客觀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是崇尚和追求長生不老、延年益壽的社會思潮。
九州配圖:未央宮正殿
綜上,西漢帝國的宮殿之所以取名為「未央宮」,其實只是將「未央」的古義延伸而成的社會流行的吉語中得到了靈感,而在之上寄予了美好的願景而已,並非學界想像的那麼複雜。未央,出於本意,卻未超出本意,這一點像極了現今社會上所流行的一些流行語。
參考:《詩經》、《說文解字》等。
聲明:1.圖片源於網絡,首先感謝圖片原作者,其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2.本文為個人觀點,如有錯誤之處或觀點不一,請留言探討,謝謝。
作者/來源:九州錚史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