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網絡中,流行著各種古風詞句,讀起來很唯美,但很多人卻並不知道它的出處。隨便給大家舉個例子,近幾年「陌上花開」這4個字,被廣泛地運用在各類言情小說、偶像劇裡,不少網友覺得這應該哪位古風愛好者寫出來的。但事實上,它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吳越王錢鏐寫給夫人的情詩,全詩為: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只能說,當古人浪漫起來,今人真的只能甘拜下風了。本期筆者再給大家解析一個詞,名叫:夜未央。這3個字,也一樣被很多文化青年經常掛在嘴邊。現在既有叫這個名字的電影,甚至不少小說也喜歡帶上這3個字,似乎帶上它就能讓自己的作品雅致不少。
但是很多人卻並不知道這3個字出自哪裡,也不清楚「未央」二字到底何意?這3個字並非是現代人的發明,它出自一首2000多年前的妙詩,後一句更美。讓我們來品一品:
《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鸞聲噦噦。夜如何其?夜鄉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觀其旂。
這首詩出自《詩經》,部分專家認為它的作者是周宣王。此詩充滿著先秦時期的民歌特色,它記錄了周王在上早朝前與報時官的一段對話,主要目的是為了體現周王的勤政。
第一段周王問報時官,現在是什麼時辰了?對方回答:現在夜色尚淺,離天亮還早。所以在這裡,未央的意思指的是夜晚還沒有過半,還沒有到中間時分。後來蘇軾的在《竹間亭小酌懷歐陽叔弼季默》一詩中,也寫道:「盎盎春欲動,瀲瀲夜未央」,也一樣是指夜未過半。
「夜未央」的後一句,「庭燎之光」也寫得很美,指的是燭火還沒有滅,照的庭院亮堂堂地。用光來襯託夜色,質樸的語言,雋永而又唯美。最後說「鸞聲將將」,是指要上朝的那些大臣君子們就快來了,似乎都能聽到陣陣車鈴聲了。
後兩段的意思也差不多,也是周王在問,對方在答。「夜未艾」指的是夜雖然深了,但是晨光還沒有出現。「夜鄉晨」指的是夜色將盡了,晨光已經初現。每一節都有時間的推移,層次清楚,讓人如臨其境,這正是這首詩能流傳至今的原因。
自此詩出現「未央」二字後,它就經常被用在古典詩詞中,意思也有了很多引申和變化。比如有一種意思是「不遠」,形容空間的距離,龔自珍的名句「藹藹兮若初日之未央」,指的就是太陽還沒有升到離天空中間的地方,後來也可作無邊無際的意思。
不過相信很多朋友最關心的,還是西漢王朝的那座未央宮。未央宮是西漢的正宮,提到它就能讓人想到西漢曾經的輝煌。未央宮坐落在如今的西安市,其佔地面積有5平方千米,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之一。那漢高祖劉邦為何要用這樣一個名字呢?
據文史學家考究,漢代人的很愛用「長樂未央」來表達對生活的美好願望,這相當於是他們的一種吉祥語,如今也成了一個漢語成語。其中「未央」的意思,可理解成沒有盡頭,所以「長樂未央」指的就是喜樂、安康沒有盡頭,一直都無災無難。漢人給自己的宮殿取名未央宮,圖的就是一個美好的寓意。
至此,大家就應該了解未央二字的基本意思了。其實很多咱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都出自《詩經》中,都流傳了2000多年。再給大家舉個例子,《詩經》中有篇叫《小旻》的詩篇,可能很多朋友都沒聽過,它的最後一段是這樣的: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這是一首諷刺詩,最後12個字,共誕生了「如履薄冰」等3個成語。這3個詞,都是用來形容詩人焦慮的心態,如同面臨深淵,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十分形象。
很多人不知道為何《詩經》能成為了五經之首,成為古代讀書人必讀、必背的作品。通過對「未央」的理解,以及這12個字出了3個成語的例子,大家就能明白《詩經》的價值。它在文化上的影響,不是一兩句說得清楚的,但大家平時裡看到的很多流行語、成語都出自它。大家願意再讀一讀《詩經》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