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線臺TNT聯合Netflix一同出品的劇版《雪國列車》上線,這部改編自同名漫畫和奉俊昊電影的作品,在製作之初,就被片方雄心勃勃地直接預訂兩季。在奉俊昊憑藉《寄生蟲》勇奪奧斯卡後,這部奉俊昊掛名製片人的劇集無疑更受矚目,TNT和Netflix,前者負責美國本土發行,後者負責海外發行。而據圈內人士爆料,中國某家新崛起的視頻平臺也採購了該劇(但目前還未上線)。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部劇在播出兩集後,口碑卻開始直線下跌,在IMDb上,口碑已經跌破到6.1分。在豆瓣電影上,僅僅1000多人評分僅僅7.2。在原著漫畫和原版電影口碑的雙重加持下,這部被寄予厚望的劇集無疑打破了片方的預期。
每當反烏託邦作品成為影視市場的熱門選題時,我們有必要警覺,我們周遭的環境是否正潛移默化間往此類作品中所構建的世界裡靠攏,抑或已初具雛形?
在Hulu的王牌劇集、改編自阿特伍德的同名小說《侍女的故事》中,未來的美國社會被想像成一個絕對的男權主導社會,美國被基列國取代,當權者實行一夫多妻制,而女性成了男性主導的世界中的生育工具,她們被迫在壓抑、絕望的環境中苟活。而就在去年5月份時,美國阿拉巴馬州出臺了一項反墮胎方案,要求女性在懷孕的每個階段都不能墮胎,即使是遭受強姦或者亂倫的受害者,只要懷孕,也必須把孩子生下來。這一法案在出臺後,大量的女性裝扮成《侍女的故事》中的紅衣侍女,走上街頭控訴州議會正在讓女性成為生育機器。現實和虛構的故事以這樣的方式相互交織,彼此滲透。優秀的反烏託邦作品,有著對現實的深刻洞察力,它是在貼合現實運行的邏輯上編織情節,從而構建起自身的反烏託邦體系的。
《雪國列車》的母題很明顯是階級和貧富差距所引發的底層革命,這在《寄生蟲》中也同樣有所體現。而這個故事中的「尾部車廂」的象徵含義也不言自明,它也可以是今年爆熱的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中垂直堆疊的牢房,同樣也是《北京摺疊》裡的第三空間。《雪國列車》映射著全球性氣候危機和貧富差距帶來的社會後果,從時效性上而言,它的翻拍的確應景而合宜。然而,在這一主題下,它卻在敘事的完成度上打了很大的折扣。
眾所周知,《雪國列車》採用的是經典的封閉空間式敘事。這類敘事的典型特徵是將一群人圍閉在一個密閉且難以突破的空間內,人物彼此之間立場和觀念的不同,導致他們出現分化,進而爆發鬥爭。封閉空間本身是一個醞釀戲劇衝突的絕佳場所,因其封閉性,它的發酵速度更快,程度更強烈,從而戲劇矛盾也更為集中。這樣的封閉空間敘事,放在電影中可謂是屢試不爽。在影版《雪國列車》出現前,有太多珠玉在前,由史蒂芬·金的恐怖中篇小說《迷霧》改編的同名電影,敘事的主要場所發生在一間超市,人們被怪物困於其中,大霧迷茫,怪物不知何時就會攻入這裡,那些持有不同立場或信仰的人必須首先聯合起來,想辦法從這裡逃出去。與《雪國列車》一樣,《迷霧》在前兩年也曾經被改編為同名劇集,而劇集版上映後,同樣遭受著和劇版《雪國列車》一樣的命運。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劇版的敘事其實面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一方面,封閉空間中的敘事節奏應該強烈而急促,這放在有著核心敘事主線的電影版中,主人公的行動與封閉空間敘事相輔相成,但若放置在劇版中,考慮到每一季長達10集的長度,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增設多條敘事線齊頭並進,才能完成每一季的體量設置。而多條敘事線本身就對這本來強烈的敘事節奏產生了阻力,稀釋了劇情的緊張程度和注意力,也就大大降低了觀眾的觀劇預期。
劇版《雪國列車》本來應該比影版有一個更大的優勢:可以將影版中的設定娓娓道來。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例子就是《西部世界》的劇版之於70年代的電影版,電影原作中巧妙但放置於今天看來不免顯得有些粗枝大葉的人工智慧設定,在劇版的筆下下有了細部的血肉填充,變得嚴謹縝密,西部樂園中野蠻血腥的世界與現實人類的慾壑難填相互映照,層次分明。
但《雪》的劇版在呈現上顯然缺乏這樣的耐心,關於列車的誕生,關於全球氣候的變換,都通過人物旁白直接帶過。而在首集的劇情中,只是通過人物之口強化了生活在尾車裡的「末等人」的悲慘生活,他們曾經發動過革命,但革命卻以慘敗的代價而告終。而後,劇情便放在了劇中的男一號黑人小哥被乘務員叫去調查一宗列車上發生的謀殺案,而「非他不可」的理由也是有些牽強的強行設定:因為他是這輛列車的最後一個兇案警察。除此之外,底層車廂中的革命者則近乎是一群臉譜化的暴徒,人物角色完全被劇情所推動,而缺乏自己鮮明的個性,諸如此類的設定也勸退了不少的觀眾。
不免感嘆,在影視圈一個不成文的行情是出品方很吃設定。一個看似新奇或宏大的設定,能瞬間令其覺得一部劇與眾不同,簡直直接等同於成功了一半。然而,可惜的是,這一切都是幻覺。有一個新奇的設定頂多算是一個加分項,而不能將其視為主菜,千萬不能出現「玩設定的劇最好的地方就是設定本身」這樣的尷尬翻車現場!
特別聲明:本文為DoNews籤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DoNews專欄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