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從0到1,是一個奇蹟的產生。
SpaceX載人航天發射成功
上周六,航天圈「炸圈」啦!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研發的龍飛船搭載獵鷹9號火箭,把兩位太空人從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成功送入太空軌道。
當天,在現場有數百人觀看火箭發射,其中包括美國總統川普和副總統彭斯,在線觀看的就更多了,有300多萬人。
之所以受人關注,是因為SpaceX載人航天這次發射成功,意義非凡。
一方面,這有可能是開啟人類太空旅遊和火星定居的第一步;另一方面,這是第一次由私人公司將太空人送入軌道,而不是政府的航天局;其次,它終結了美國宇航局長達九年的載人航天中斷的歷史。
「太空狂人」馬斯克
同時,SpaceX背後的男人—馬斯克,也再一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馬斯克在2002年創立SpaceX後就致力於「逃離地球」的計劃,想讓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其中「火星殖民」計劃是之前大家討論比較多的話題。
一開始,大家都認為他的想法很荒謬,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好多看似「荒謬」的事情都被他成功做到了。
比如說他的「星鏈計劃」,計劃在2019年到2024年發射1.2萬顆低軌衛星。今年2月18日,SpaceX已經以「一箭60星」的方式創了一箭多星的記錄,離計劃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2008年,SpaceX成功發射了世界首個由私人投資的軌道級液體燃料火箭——獵鷹1號;2010年,成為第一個將飛船送入低地球軌道並回收的私人航天公司;2012年,成為第一家向國際空間站發送太空飛行器的私人航天公司;2019年,全球首次空中網捕整流罩,後來又全球首次實現整流罩重複使用。
每一次突破,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現在回過頭來看,你很難說之前的成功不是在為「逃離地球」計劃作鋪墊。
燒錢是最大的痛?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在他每一次成功之前,也有無數次的失敗經歷。比如獵鷹1號,2006年發射一秒後就失敗,火箭整體失控粉碎性骨折;2007年衝上天空以後解體爆炸,成為了太空垃圾;2008年第三次發射依然失敗了,直到第四次才成功。
而成功的背後就是不斷「燒錢」。對於太空梭的運營成本,美國宇航局算過一筆帳:1972年以來,美國政府一共為太空梭項目花費了1960億美元,分攤到135次發射飛行,每次成本是14.5億美元左右。可想而之,馬斯克的SpaceX每一次成功發射背後「燒錢」有多狠。
不過風險與收入是成比的。SpaceX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使得SpaceX龍飛船每個座位的報價為5500萬美元,而之前波音公司生產的「星際客機」計劃報價是每個座位9000萬美元,相比之下,SpaceX龍飛船無疑是商業載人飛船中性價比較高的一個。目前已經80多個國家投資了這個行業。
美銀美林之前發布研報稱,到2040年太空行業的規模將達2.7萬億美元,大概是20萬億人民幣,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將超過過去所取得發展的總和。
當然,在航天領域中國也有新動作。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5月初成功發射並且成功返回,這標誌著相關關鍵技術已經得到全面驗證,中國空間站建設的時代也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