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億年前的恐龍頭皮屑算哪門子發現?

2020-12-22 澎湃新聞

1.25億年前的恐龍頭皮屑算哪門子發現?

2020-03-18 14: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來源 Popular Science

作者 Neel V. Patel

翻譯 SME科技故事

恐龍不怎麼注意個人衛生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實際上不管是哪一種恐龍在現實中都可能非常噁心。它們的頭皮屑成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距今1.25億年前的恐龍頭皮屑化石。這項發現不僅成為了一個調侃海飛絲的新梗,也的確解釋了恐龍脫皮的通用原理。

布裡斯託大學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教授,也是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邁克·本頓說:「以前可能沒有人考慮過恐龍是如何脫皮的,新發現告訴我們恐龍和鳥一樣,死皮變成小薄片最終脫落。」

這一發現來自對中國白堊紀化石的分析,樣本分別是3種恐龍:小盜龍、北票龍、中國鳥龍和早期鳥類孔子鳥。本頓和他的團隊從2007年開始一直在處理這些樣本,而對皮膚鱗片表面形態的發現是最新的裡程碑。

所有動物都會脫皮,或者叫更新表皮以及羽毛、毛髮等附屬物,這個過程在動物體型變大時更為明顯,新的皮膚組織能更好地適應變化的體型。在這項發現之前,我們普遍缺乏對恐龍皮膚特性和如何脫皮的知識。

一種最普遍的猜想就是恐龍的脫皮可能與親緣關係最近的鳥類和鱷魚類似,但不會是蛇和蜥蜴那樣一次脫全身的方式並不實際,雖然它們與恐龍的親緣關係並不遠。

研究團隊使用常規的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觀察恐龍化石的皮膚上的羽毛和毛髮,發現了一些白色的斑點,經過離子束顯微鏡的進一步觀察,發現了其薄片結構,因此研究團隊認為這些是角質細胞組織,一種由角蛋白纖維組成的堅韌細胞,類似於鳥類的皮屑和人類的頭皮屑。

本頓說:「我們在論文中儘量避免使用頭皮屑這一說法,因為頭皮屑是專指人類頭髮之間的脫落死皮。但它們的確非常相似,這些皮屑被困在恐龍和早期鳥類的羽毛之間,最長不超過2毫米。」研究團隊認為,頭皮屑可能出現在侏羅紀中期,這一時期也是長羽毛的恐龍開始繁榮的時期。

另外,本頓還補充道,新的發現除了告訴我們沒洗頭的恐龍在穿黑衣服的時候也會和我們一樣尷尬之外,皮膚的化石還揭示這些恐龍和早期鳥類「是溫血的,但比如現代鳥類徹底。」

飛行時肌肉會產生大量的代謝熱量,現代鳥類依靠皮膚高速的更新保持良好的散熱能力,相比之下恐龍的皮膚角質層更厚更緻密,角質細胞脫落並沒有那麼自由,因此對其身體的散熱能力有一定的限制。如果有證據顯示這些恐龍能夠飛行,則說明它們或許有一種產熱更少的方式。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位比較生物學研究者丹尼·巴塔高度評價此項研究,他認為這項研究具有開創性,特別是在我們極度缺乏對恐龍羽毛皮膚認識的前提下,給出了很清晰的認識。

這項研究證實了飛禽類恐龍與鳥類之間的另一個共同特徵,尤其令人興奮的是,在解剖學的大多數區域,一直到微觀結構層面,都出現了這些相似之處。

展望未來,本頓和他的團隊希望擴大研究其他恐龍化石標本的羽毛和皮膚,觀察這些特徵的普遍性,尤其是在與鳥類更緊密相關的物種中。但是個人而言,我(原文作者)希望這篇論文會是對恐龍不良衛生習慣研究的開端,未來的研究能成為第三部「侏羅紀世界」電影裡的科學依據,即便不管如何最後我們都會為120分鐘的恐龍大片埋單。

原文連結:https://www.popsci.com/dinosaur-dandruff/

原標題:《1.25億年前的恐龍頭皮屑算哪門子發現?》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恐龍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中國東北部發現兩具完好的新恐龍物種化石,距今約1.25億年
    據海外媒體於9月22日報導,科學家們在中國東北部發現了兩具保存完好的恐龍化石,並且證實它們屬於第一次發現的新的恐龍物種,存活於距今約1.25億年前。
  • 南京古生物學家從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昆蟲結構色:這是恐龍見過的顏色
    「這些帶有金屬色澤的顏色,是我們首次用肉眼看到大約1億年前恐龍看到過的顏色。」6日上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其所帶領的團隊在距今約1億年的35枚琥珀中發現了保存較為完好的昆蟲結構色,這些顏色經過了1億年,仍舊呈現出閃亮的金屬光澤。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1.6億年前恐龍化石,網友:不愧是恐龍之鄉
    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深受頭皮屑困擾,不妨試試阿道夫洗髮水
    談到頭皮屑,相信每個人都是不陌生的,畢竟這是正常新陳代謝的結果,是頭皮不斷剝落的角質細胞。我們每個人都有,不過有頭皮屑的話,真的很影響美觀,而且可能會被有心人打上「不愛乾淨」的標籤,還挺尷尬的。所以,為了祛屑,很多深受頭皮屑困擾的人也是嘗試了市面上各式各樣的祛屑洗髮水,只是效果並不是很好。
  • 1.3億年前的恐龍腳印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經過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確係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 1.2億年前,部分恐龍已經定期「換毛」,最終變成鳥類
    在1951年,科學家們在德國發現了一具古老的鳥類化石,通過鑑定,它距今已經有1.5億年的時間,研究者將它命名為「始祖鳥」,不過事實上,「始祖鳥」究竟是不是鳥類的祖先,這個問題還存在著許多的爭議。鳥類的起源之謎提到鳥類的祖先,很多人都會說是恐龍,不過事實上,鳥類起源於恐龍的觀點,在國際上並沒有被普遍接受。
  • 臉上脫皮像頭皮屑一樣 什麼原因導致的
    所以人們在平時做好美容養顏工作的時候,應該注意皮膚的狀態,如果皮膚總是乾燥起屑,那麼就要仔細的去考慮是哪方面出了問題,然後再有針對性的去進行改善。這樣就會讓人的容顏看上去更加滋潤有光澤,今天我們就來講說這方面的問題,送給大家有所幫助。
  • 北京探問恐龍足跡 距今約1.4億—1.5億年
    賈德勇攝  暴露的足跡至少幾百個  2012年伊始,北京市延慶縣宣布,新近在千家店鎮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核心區內,發現大批珍貴距今約1.4億至1.5億年前晚侏羅紀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北京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存活過的證據,也是世界上首都圈唯一的恐龍行動記錄。
  • 昆蟲學家發現億年蚊子化石 或證恐龍非冷血動物
    穿越時空  來自大恐龍時代,它才是真正喝過龍血的生物  來自1.4億年前的遼寧  在青城山下的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內,近2萬隻珍稀奇特的昆蟲標本讓人目不暇接。  身長僅1釐米的它,就像電影《侏羅紀公園》裡的那隻蚊子一樣,將為人們帶來驚奇的發現。  它來自遼寧省,深埋在地下大約1.4億年前的巖石層。這個模糊的年代比較微妙地處於侏羅紀與白堊紀交替期,但無論如何都是大恐龍時代,因此這隻蚊子絕對曾與恐龍同行。  趙力認為,從化石構造看,這隻蚊子是吸血的種類。
  • 為什麼天天洗頭,還頭癢有頭皮屑?醫生:只因你做錯一件事
    頭皮屑太多的情況,應該很多人都遇到過,穿了一件深色衣服,一天下來,肩膀上落了很多頭皮屑,確實會令人抓狂。畢竟,即使一個人把自己收拾得再好,化了再精緻的妝面,一旦被別人發現有頭皮屑,好感也會降低。頭皮屑分為以下兩種類型:生理性頭屑這種類型的頭皮屑我們一般來說是看不見的,因為它們都是按照正常的周期進行更新和脫落,數量少,更新慢,尺寸極小,用肉眼很難分辨。所以頭上出現這樣的頭皮屑是正常的,不用擔心。
  • 四川自貢又火了,1.6億年前恐龍化石被發掘,專家:在世界都罕見!
    眾所周知,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對於地球的探索也越來越頻繁一些曾經號稱世界未解之謎的難題,在人類科技的手段之下,逐一的解開那些神秘的面紗,就連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在如今也被各種科研人員利用,AI等修復手段重現出來。
  • 這隻1.55億年前的恐龍,鱗片竟是感覺器官
    研究認為,鱷魚的祖先起源於2.2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不過,這種動物可與鱷魚長得不一樣,它看起來實際上更像是恐龍,通過古生物學家的復原圖可以看出,鱷魚祖先的後肢非常長,可以兩足支撐在陸地上行走,同時,身體長度僅有半米左右。
  • 男子外出散步,走著走著就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原標題:四川自貢新發現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發掘工作已有序開展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李先生介紹,家住自貢市大山鋪,距離自貢恐龍博物館約1公裡。21日下午,和家人散步走到環湖路邊,看到一處被挖開的山坡,在坡腳位置,有一塊長條形石頭,顏色明顯與周邊不同。
  • 2.34億年前,一場持續百萬年的降雨,滅絕了很多生物卻成就了恐龍
    通過大量的探索研究,科學家發現地球的歷史非常精彩,生命的歷史也更加精彩。在漫長的數十億年生命歲月裡,地球的霸主可是在不停地變換,在人類沒有誕生之前的漫長歲月裡,地球出現了一種非常強大的霸主級生物,它們就是我們都知道的恐龍。
  • 1.45億年前的恐龍,最後一餐吃的什麼?肚子裡的木炭怎麼來的?
    1.45億年前的恐龍,最後一餐吃的什麼?肚子裡的木炭怎麼來的?恐龍作為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生物,統治了地球1.6億年的時間,也一直對人類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尤其是對於一些小男孩,經常會買一些關於恐龍的玩具,愛不釋手。
  • 頭皮上長「痘」,還有頭皮屑?怎麼辦|健康日曆
    但也有比較特殊的疙瘩,既不長在臉上,也不長在身上,而是偏偏長在頭皮上。 很多時候,這種長在頭皮上的「痘痘」,只要輕輕一碰就會非常痛。 由於頭皮上疙瘩沒有長在臉上明顯,隨意摳一摳、抓一抓好像也沒什麼大礙,再加上被頭髮遮擋住,很多人會對它不管不顧。
  • 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初判距今約1.6億年
    李先生在路邊發現的疑似恐龍腿骨化石。受訪者李先生 供圖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專家初判距今約1.6億年中新網自貢12月22日電 (劉剛)「路邊一處斷崖上的剖面,顏色和輪廓與周圍有所不同。因為職業的緣故,自己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化石。」
  • 1.2 億年前的蜥蜴化石公布,它和恐龍一個年代,竟是這樣死掉的
    1.2 億年前,為了奪食,一場激烈的打鬥,讓還沒成年的蜥蜴左腿骨折。1.2 億年的蜥蜴化石,從化石來看,這是一隻未成年的蜥蜴,左腿存在明顯的骨折現象。1.2 億年前的蜥蜴,肉眼可見骨折現象" 這次研究的蜥蜴化石,最初是在遼寧省建昌縣發現的,歸屬於著名的熱河生物群,距今 1.2 億年。" 邢立達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邢立達說,這隻蜥蜴化石,從體態和骨骼來看,它還屬於未成年。
  • 男子外出散步 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侏羅紀時期的
    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自貢發現恐龍化石 專家初步認定距今大約1.6億年
    來源:川觀新聞 自貢觀察 劉億 川觀新聞記者 文銘權 秦勇 自貢市民在大安區大山鋪鎮散步時,發現一處疑似恐龍的化石?21日晚,川觀新聞記者向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證實,經初步認定,已基本確定為恐龍化石,但具體信息還需要進一步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