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長疙瘩、身上長疙瘩,這些都很常見。
但也有比較特殊的疙瘩,既不長在臉上,也不長在身上,而是偏偏長在頭皮上。
很多時候,這種長在頭皮上的「痘痘」,只要輕輕一碰就會非常痛。
由於頭皮上疙瘩沒有長在臉上明顯,隨意摳一摳、抓一抓好像也沒什麼大礙,再加上被頭髮遮擋住,很多人會對它不管不顧。
在這裡,小編想告訴你們:這樣是不行的,後果很嚴重!長在頭皮上的疙瘩不是青春痘,可能是難纏的三種…
Q
頭皮出現疙瘩?可能是3種疾病
「毛囊炎」
毛囊炎是一種化膿性炎症,通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假單孢菌屬和類大腸桿菌等感染引起,多發生於頭皮或其他毛髮密集的部位。
患有毛囊炎時,頭皮會長出發紅並且疼痛的癤腫,可能還會破潰、化膿,甚至可能合併顱內感染,導致面部腫脹。
免疫力低下或正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成年人,以及工作中時常會接觸瀝青、礦物油、煤焦油的人比較容易患毛囊炎。
A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很多人可能聽說過,它實際上是一種慢性丘疹鱗屑性炎症型皮膚病,一般在頭皮、眉弓、面頰、上胸、腹股溝等部位發生,嚴重時也可蔓延全身。
脂溢性皮炎的患處會出現邊界清晰、略微發黃的暗紅色斑片,上面覆蓋油膩的鱗屑或痂皮。
當它長在頭皮上時,輕則引起頭皮屑增多,伴有輕度瘙癢症狀,重則瘙癢嚴重、溢出組織液,甚至引起大量地脫髮。
脂溢性皮炎有一定的遺傳性,但長期熬夜、頻繁染燙髮的人也容易發生。
A
「銀屑病」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免疫異常性慢性增生性皮膚病,因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而發生。
患有銀屑病的頭皮會出現邊界清晰的紅色丘疹、斑塊或斑丘疹,表面覆蓋銀白色或淡黃色的鱗屑,常常沿髮際線分布。其症狀與脂溢性皮炎有些許類似,但一般不會引起脫髮,需要注意辨別。
A
Q
這3種頭皮疾病該怎麼用藥?
01
毛囊炎的治療
頭皮毛囊炎因細菌感染引起,所以治療頭皮毛囊炎關鍵在於殺菌抑菌、消退炎症。治療頭皮毛囊炎通常使用黃連膏或其他類似功效的藥膏外敷頭皮,輔以羅紅黴素、氧氟沙星、左旋咪唑、頭孢氨苄等抗生素以及維生素B族藥物。如果反覆發作,還可用紫外線或超短波照射,或肌肉注射胎盤球蛋白治療。
02
溢脂性皮炎的治療
頭皮脂溢性皮炎一般使用含糖皮質激素的混合製劑治療,也可用含酮康唑的洗髮水清洗頭皮,使用時需嚴格按照療程。如果頭皮瘙癢劇烈,可以配合口服撲爾敏、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緩解瘙癢。
03
銀屑病的治療
頭皮銀屑病急性期時最好使用溫和的潤膚劑緩解,比如凡士林、甘油一類,做好皮膚保溼。穩定期和消退期的治療可用他扎羅汀、中強效糖皮質激素或卡泊三醇進行局部頭皮外敷,輔以口服甲氨蝶呤、維生素A族等藥物。
A
Q
除了藥物,頭皮保養也不能忽視
頭皮出現問題
當然還不僅僅是疾病的問題
僅靠藥物治療還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作息、情緒、清潔等生活習慣如果不好
也會成為誘發頭皮疾病的因素
所以日常頭皮保養同樣不能忽視
保持規律的作息、良好的情緒、清淡多纖維的飲食都可以有效調節人體內分泌,內分泌正常了,頭皮就不容易油膩,毛囊也就不容易堵塞,也就不容易引發頭皮疾病,導致長痘或長膿包。
保持頭皮清潔衛生,清除頭皮過多的油脂,可以避免頭皮因油膩藏汙納垢,滋生細菌。但也要注意,不宜過於頻繁地洗頭,不要使用鹼性過強的清潔產品,且儘量使用溫水洗頭,否則容易破壞頭皮水油平衡。
在頭皮乾爽時可以適當進行頭皮按摩,可以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增強頭皮新陳代謝能力,不過要注意不可用力抓撓,以免造成破損。
如果日常能夠保持這些好習慣,就能最大限度避免頭皮疾病。如果真的發生頭皮疾病,切忌自己隨意用藥,應及時就醫,以免拖延病情。
A
部分信息來源:39健康網
監製/鄭波輝
主編/華婉婷
編輯/姚慧玲
海南公共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