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我國上下五千年文明,數不盡的建功立業者,看不完的文人墨客。不乏馬革裹屍還的烈士,亦有憂國憂民的忠臣;有安得廣廈千萬間的胸懷,或是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氣魄,無不是為國發展奉獻全部。
新中國初期,就有那麼一些人甘做蠟燭,燃燒自己照亮祖國前進的道路,這裡要講述的是一位身居高位的才子,經歷過抗戰遭受過動蕩十年的廉潔清貧父母官,為官者,心懷天下,一身坦蕩,不因自己的私慾而放縱對於自我的約束,他就是李爾重,一位真正的共產黨員。
年輕時期的李爾重
曾立下赫赫戰功卻鮮有人知
1913年的李爾重出生在河北豐潤縣的一個普通家庭裡,那個時期的中國家庭普遍都是農民,李爾重家也是如此,憑著父母勤勞肯做日子過得也算滿足,從小就很懂事的他總會幫著父母分擔家務。
中國家庭都有一個普遍思想,就是知識改變命運,李爾重的父母也不例外,不論日子過得再怎麼艱難,也不會苦了學習。
當然李爾重也很努力,學習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尤其文學天賦極高,小小年紀展現了驚人的詩詞能力,眾人都看好這個聰穎機靈的小男孩。
李爾重一家
隨著大時代的不斷發展,思想的進步,革命事業越發激烈,越來越多的新青年棄筆從戎投身到革命事業中,李爾重深知,國家已到生死存亡關頭,應該為祖國繁榮儘自己的一份力,於是先後從北平大學、北京大學、日本仙臺的帝國大學畢業後,在1932年加入了我黨。
李爾重雖是個讀書人,看起來文質彬彬,但也有著自己的血性。抗戰時期跟隨部隊南徵北戰,經歷過無數的槍林彈雨,一次次在生死關頭徘徊,立下過數不清的戰功。
1947年鐵道兵團成立,李爾重任宣傳部長和黨組成員。為保障遼瀋戰役的後勤,他們需要冒著飛機的炮火掃射,將必要的物資送到前線。
李爾重主動擔任起運送任務,在一次次的子彈炮火中擦身,終於順利將物資安全送到,為遼瀋戰役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僅能搞運輸李爾重修起鐵路來也是一把好手,國民黨軍撤退時,惡意破壞了唐山通天津的鐵路。
李爾重帶領著部隊,和工人們一道,一鋤一鋤的修復鐵路,用時僅不到二十四小時,為部隊爭取了充裕的時間。
李爾重的字
經歷過如此多的危險,李爾重從未在人前提起,若不是晚年時記者對他的專訪,我們甚至都無法想像他有怎樣的傳奇人生。
可能許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還是那個柔弱的書生。其實說他是書生不假,無論是在惡劣壞境下的抗戰時期,還是到後來為官時,李爾重始終堅持文學和書法創作。
他的作品大多是革命的寫實,歌頌在戰爭時期付出生命的烈士,讚揚戰鬥在戰場第一線的勇士,不僅是一位低調革命家,還是文化傳播與發揚的學者,李爾重就是這樣一位武能扛槍作戰,文能提筆揮墨的才子。
李爾重
女兒早逝是他工作的廉潔還是教育的失敗
我國對人才的待遇從不吝嗇,尤其像李爾重這樣文武兼備的革命者。
新中國成立之後,李爾重擔任過眾多重要崗位,祖國正是需要人才之際,就像李爾重先生說的:革命黨員是塊磚,哪裡需要往哪搬。
每到一個地方都秉持著公正廉潔的作風,沒有發生任何冤假錯案。可以說他的革命經歷為他的為官之路墊下了基礎,始終貫穿他在部隊的品格,清廉節儉是他的代名詞,儘管中國式的關係希望從他那裡得到幫助,可李爾重每次都是拒絕二字,即使是自己的親生女兒。
在李爾重擔任省委書記期間,他的女兒李曉彤曾多次向他表示,希望得到父親的幫助,她不甘心只是一個副處的位置,可李爾重每次都是義正言辭地回絕。
年老的李爾重
屢次的碰壁令他女兒產生挫敗的念頭,也許是她不懂父親的良苦用心,也許是自己鑽了牛角尖,李曉彤最終鬱鬱寡歡,長期焦慮下選擇了輕生。
這令李爾重對自己產生了懷疑,質問自己的教育是不是錯的,這成了他一直以來的心病。
對於李爾重而言,無論是自己的家人和百姓他都一視同仁。
他知道自己身處這樣的位置就擔著比旁人更重的責任,所以對子女的教育一直是嚴格要求的,尤其是幾個兒子,都是想培養成國家的棟梁之才,女兒也要是賢良淑德,將心血都灌注在了子女身上,可沒想到最後竟是這樣的結局。
可能他自己都沒想官場上的利益,讓他的女兒蒙蔽了初心,李曉彤一直希望父親能幫助她,可自己的父親絕對這樣徇私枉法的行為存在。
所以才造就了這樣的悲劇。晚年的李爾重先生總是把這件事掛在嘴邊,可嘆亦可悲。
李爾重
懷為國為民之心才是為官之道
李爾重一生坦蕩,上不愧於天,下不做對不起國家和人民百姓的事情。一位老革命家就是不斷嚴格要求自己,一個父母官就是時刻為百姓著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他一直用嚴要求高標準規範自身。始終牢記使命、不忘初心,一直秉持著一顆全心全意為老百姓服務之心,將自己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工作上他嚴謹嚴格,面對利益誘惑從不動搖。無論是小事還是大事都容不得半點馬虎,某次助手不小心把文件放錯,他第一時間就發現問題,並再三囑告不可粗心。
由此可見他的工作嚴謹程度,不僅如此,他還凡事親力親為,可能是在參軍時他就是跑的最勤的那個,到了為官的時候也半刻歇不下來。上山下鄉,走訪群眾,無論地區有多偏遠,環境有多艱苦,他都沒叫過一聲苦。
李爾重早年圖像
生活中他勤儉節約,從不鋪張浪費,吃穿用度都是最簡單的,他總說參加紅軍那會見過太多餓死凍死的人,戰士們對食物的珍惜渴望,他到現在都銘記於心。所以即便是兒子結婚他都沒有大操大辦,都是一切從簡樸質簡單。
儘管後來的生活已改善很多,他還是一如既往的節儉,顯然這種品質已然刻入他的骨中,隨著時間並沒磨掉半分。時間催人老,不論是誰,都無法倖免,總歸一路走來,再回首一路的精彩故事已成絕唱,皆是回憶,一個個口口相傳的事跡已是過往。
中國能有現如今的輝煌,能在世界的舞臺展現自己光芒,除了自強不息和努力奮鬥的精神,還與每位愛國愛民的共產黨員分不開。尤其是國家前途未卜,民族希望尚小之時,使他們不懼生死,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奮鬥,中國才成為如此強盛的國家。
李爾重
炙熱革命心忠厚親民魂
可以說我國有現在的地位,離不開每一位默默無聞的英雄。
李爾重,便是眾多無聞無私英雄之一。他可以跟隨著將士們東奔西走,無畏無懼,投身於戰場之中;也可以手持鐵鍬鋤頭,不眠不休的搶修鐵路,只為讓部隊搶佔先機;他也曾坐在辦公室內,寫下一本本著作。他一生光明磊落,廉潔公正,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群眾的保護傘,值得我們所有人敬佩。
2009年冬至李爾重老先生在睡夢中逝世,這位生於動蕩之中的老人,而後在安定的歲月中與世長辭。李爾重先生一生為國為民,無私奉獻,我們無不懷著敬意,只要是聽聞過他的故事都會肅然起敬。他給我們留下的精神將指引我們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