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義勇軍進行曲》作國歌的前因後果

2020-12-03 中國網文化

▲聶耳

背景資料:《毛澤東傳(1949-1976)》引用了毛澤東、周恩來1949年9月25日召集的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記錄(下圖),其中有一段專門討論國歌問題的記錄。從這個記錄中可以看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是誰提出來的,大家又是怎樣討論和通過的。同時也澄清了一些傳聞的東西。如一些報刊發表的文章中,都說當時周恩來等提出,用《義勇軍進行曲》作國歌,可以使我們「有憂患意識」。其實,記錄中並沒有這些話。

新史料:1949年9月25日晚,毛澤東、周恩來在中南海豐澤園召開座談會,聽取關於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問題的意見。參加者有:郭沫若、沈雁冰、黃炎培、陳嘉庚、張奚若、馬敘倫、田漢、徐悲鴻、李立三、洪深、艾青、馬寅初、梁思成、馬思聰、呂驥、賀綠汀。

在這次座談會上,馬敘倫提議用《義勇軍進行曲》暫代國歌。許多委員表示贊成,一部分委員提出需要修改歌詞。有的提出,「歌詞在過去有歷史意義,但現在應讓位給新的歌詞」。有的說:「歌曲子是很好,但詞中有『中華民族到了最後關頭』,不妥。最好詞修改一下。」周恩來表示,就用原來的歌詞,他說。「這樣才能鼓動情感。修改後,唱起來就不會有那種情感。」最後,毛澤東拍板,歌詞不改,與會者一致贊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毛澤東、周恩來和與會者一起合唱《義勇軍進行曲》,座談會在這首激蕩人心的歌曲中結束了。【摘自《毛澤東傳(1949-197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逄先知、金衝及主編),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原載於《文匯讀書周報》2004.01.02】來源:文匯網

相關焦點

  • 我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四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2004年憲法修正案將憲法第四章的章名「國旗、國徽、首都」修改為「國旗、國歌、國徽、首都」;在第136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2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 《義勇軍進行曲》這樣成為國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很多大咖聚集在北京,要從1000多首作品裡選出一首作為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國歌。當時,從國歌歌詞的徵集啟事發出到最後選定的時間是71天,最終當選的是《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是田漢,曲作者是聶耳,原來是電影《風雲兒女》的插曲。
  • 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田漢的最後一詞,聶耳的最後一曲
    1935年4月下旬到了日本後,聶耳又反覆修改,並最終在東京定稿,然後郵寄回了電通公司。其中,聶耳還和孫師毅商量著對原詞作進行了適當的修改,最終定稿為我們現在傳唱的版本《義勇軍進行曲》: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 《義勇軍進行曲》:關於國歌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導語:1935年2月2日,《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現代人對國歌並不陌生,但是國歌並不是古已有之的存在。最早的中國國歌可以追溯到清末,至今只有上百年。今天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歷史上其實也出現過別的國歌哦!小編藉此機會和您談談關於中國國歌,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 我國歷史上有過7首國歌,除《義勇軍進行曲》外,其餘是哪6首?
    說明文 | 我國歷史上有過7首國歌,除《義勇軍進行曲》外,其餘是哪6首?除人盡皆知的《義勇軍進行曲》之外,另外還有過6首國歌。 無人不曉的《義勇軍進行曲》自然不必強調,其餘6首國歌歌曲以及產生背景鮮有人知。說及另有6首,或許便會勾起很多朋友的好奇心,到底是哪6首?下面就來一一介紹給大家。
  • 【方志四川•九一八特輯】孟紅 ‖ 《義勇軍進行曲》 如何成為...
    《義勇軍進行曲》由於其在世界範圍的影響,被代表團作為民間「國歌」首次響起在「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上。郭沫若等人回國後,立即將這一情況向中央作了匯報,並引起了有關方面對制定國歌的重視。1949年6月,第一屆政協籌備會把這個任務交給了由馬敘倫任組長,葉劍英、沈雁冰任副組長的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並設立「國歌初選委員會」。
  • 義勇軍進行曲的作者 誰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
    來自我們的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也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但是,《義勇軍進行曲》的作者是誰呢?一起來看看吧!《義勇軍進行曲》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正式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2017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正式實施。
  • 歷史今日|1982年12月4日,《義勇軍進行曲》被恢復為國歌
    聶耳在日本東京譜寫的《義勇軍進行曲》定稿手稿● 1982年12月4日下午,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裡,3000多名人大代表舉手一致通過一項決議:恢復《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 通訊:在日本藤澤海岸傾聽《義勇軍進行曲》
    原標題:通訊:在日本藤澤海岸傾聽《義勇軍進行曲》  新華網東京7月11日電通訊:在日本藤澤海岸傾聽《義勇軍進行曲》   新華社記者劉秀玲 馮武勇   7月11日,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岸,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在一處公園內響起。
  • 義勇軍進行曲是什麼電影的主題曲 義勇軍進行曲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曲
    《義勇軍進行曲》是我們的國歌,每當聽到這首歌曲,心情就非常激動。在運動會、升國旗的時候都會播放這首歌曲。它也是某部電影的主題曲,你知道是什麼電影嗎?下面就來了解了解義勇軍進行曲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曲吧!
  • 義勇軍進行曲:不止是國歌
    △ 聶耳與友人合影於1935年4月18日,聶耳到達東京後,很快完成曲譜定稿,並在4月末把定稿寄回上海。影片的主題歌就是《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聶耳沒想到,這一曲,成為他和田漢合作的絕唱。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遊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 紅色音符抗戰故事|聶耳與《義勇軍進行曲》
    1935年5月24日,一部名為《風雲兒女》的電影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首映,伴隨著影片開場字幕,一段令人激情滿懷的歌曲切入。這首歌曲先於電影發布,更先於電影成名,問世不久就在全國甚至世界範圍內傳唱開來,激起一代人奮勇殺敵、保家衛國的鬥志。它就是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
  • 文史|《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
    文史 |《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 2020-07-26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幾度滄桑 國歌的誕生及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在當時的反法西斯戰線上,《義勇軍進行曲》代表了中國人民最強音的一支戰歌。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際,在盟軍勝利凱旋的曲目中,《義勇軍進行曲》赫然名列其中。新中國成立以前國家政權不斷更迭,國歌也幾度易換回顧歷史,中國在清代以前,閉關鎖國,對外交往不多,也就沒有國歌。中國最早的國歌的產生,緣於1896年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李鴻章作為外交特使赴西歐和俄國作禮節性的訪問。
  • 羅馬上空響起義勇軍進行曲
    3月14日18時許,義大利羅馬,晚上18時許,A線地鐵站Re di Roma附近的小區響起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一棟住宅樓樓頂,一位義大利大爺舉起麥克風說道:「雖然我不知道這裡有沒有中國鄰居,但我想由衷感謝這個國家,這個民族。」
  • 紀念建軍九十周年 管樂藝術節上海奏響《義勇軍進行曲》
    紀念建軍九十周年 管樂藝術節上海奏響《義勇軍進行曲》 2017-05-02 21:46:3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義勇軍進行曲》如何成為中華民族最強音?
    ◆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報》刊登的關於國旗、國歌和年號的「新華社信箱」。周恩來聽了大家的發言後說:「國歌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民族氣質和精神面貌,《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於中華民族危難關頭,正是表現了中華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
  • 《義勇軍進行曲》誕生往事 建黨主題紀錄片集中播出
    原標題:毛澤東的上海足跡,《義勇軍進行曲》誕生往事,建黨主題紀錄片集中播出 「七一」到來之際,一批建黨主題紅色文化紀錄片將亮相螢屏。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紀實人文頻道獲悉,7月1日起,頻道將連續展播《誕生地》《信仰之源》《起點·搖籃》《紅之裡》《百歲女紅軍——王定國》《1925誰主沉浮——追尋中共四大的歷程》《國歌往事》等近10部紀錄片。 「此次展播結合四史教育和建黨99周年,圍繞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選取了SMG歷年來製作的主旋律紀錄片。」紀實人文頻道總編室主任馮越說。
  • 聶耳23歲的一生,除了《義勇軍進行曲》,他還有哪些傳世名作?
    1928年深秋,聶耳被雲南省第一師範學校錄取。在這裡,聶耳開始了對小提琴的學習,並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11月底,聶耳瞞著母親加入了軍閥的「學生軍」,開始了新兵訓練。1929年3月,他隨軍到了廣州,因為部隊解散,他開始流落廣州街頭。
  • 羅馬上空響起《義勇軍進行曲》,網友:感動哭了
    羅馬上空響起《義勇軍進行曲》,網友:感動哭了【環球網綜合報導】北京時間3月15日凌晨,微博用戶「@Ima_QJ放假時很憋屈」發布一則視頻微博稱,「義大利陽臺音樂會第二天,朋友家那邊的義大利鄰居放起了中國國歌,還喊麥『謝謝中國!』其他人都在鼓掌,作為羅馬的留守兒童太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