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
背景資料:《毛澤東傳(1949-1976)》引用了毛澤東、周恩來1949年9月25日召集的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記錄(下圖),其中有一段專門討論國歌問題的記錄。從這個記錄中可以看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是誰提出來的,大家又是怎樣討論和通過的。同時也澄清了一些傳聞的東西。如一些報刊發表的文章中,都說當時周恩來等提出,用《義勇軍進行曲》作國歌,可以使我們「有憂患意識」。其實,記錄中並沒有這些話。
新史料:1949年9月25日晚,毛澤東、周恩來在中南海豐澤園召開座談會,聽取關於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問題的意見。參加者有:郭沫若、沈雁冰、黃炎培、陳嘉庚、張奚若、馬敘倫、田漢、徐悲鴻、李立三、洪深、艾青、馬寅初、梁思成、馬思聰、呂驥、賀綠汀。
在這次座談會上,馬敘倫提議用《義勇軍進行曲》暫代國歌。許多委員表示贊成,一部分委員提出需要修改歌詞。有的提出,「歌詞在過去有歷史意義,但現在應讓位給新的歌詞」。有的說:「歌曲子是很好,但詞中有『中華民族到了最後關頭』,不妥。最好詞修改一下。」周恩來表示,就用原來的歌詞,他說。「這樣才能鼓動情感。修改後,唱起來就不會有那種情感。」最後,毛澤東拍板,歌詞不改,與會者一致贊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毛澤東、周恩來和與會者一起合唱《義勇軍進行曲》,座談會在這首激蕩人心的歌曲中結束了。【摘自《毛澤東傳(1949-197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逄先知、金衝及主編),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原載於《文匯讀書周報》2004.01.02】來源:文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