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於公元263年的魏滅蜀之戰,是當時魏國權臣司馬昭在弒殺魏帝曹髦之後,為了轉移國內視線,而發動的一場大戰,在司馬昭發動戰爭之初,只有鍾會是堅定支持者,原本所有人都對此戰並不抱太大希望,就連主帥鍾會都因為戰績拉長補給困難,而被姜維堵在劍閣險道無法前進,準備撤退之時,名將鄧艾來了一個瞞天過海式的偷渡陰平,直搗蜀漢都城成都,隨著諸葛瞻的戰敗,劉禪的投降,而讓蜀漢滅亡。
蜀漢的滅亡是一場無心裁柳柳成蔭的故事,而隨後發生的鐘會叛亂則是一次不可思議的叛亂,鍾會的叛亂從萌生作案動機到付諸行動,不到一個月時間,可惜最終以慘敗告終,不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還搭上了蜀漢眾多文臣武將的性命,引發了成都的一場浩劫,大量蜀漢臣民被殺,上至皇子,下至百姓,一時之間,成都成為人間地獄。
如果鍾會叛亂成功,情況會如何發展?
鍾會想要叛亂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控制蜀地所有魏軍和蜀軍,只有牢牢控制兵權,才有成功的第一步,而蜀軍是以姜維為首的,只要控制了姜維,就能控制蜀軍,事實上,姜維投降鍾會,也有利用鍾會而進行復國的運動,證據就是姜維給劉禪上了一道密書,內容是:
望陛下忍數日之辱,維將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必不使漢室終滅也。
所以鍾會叛亂,首先要面對是如何控制魏軍,司馬昭成為權臣以來,在軍隊中安插了無數親信和耳目,鍾會如果成功,就表示控制了魏軍,事實上只要鍾會殺了所有反對的軍官,再把自己的親信全部安排到軍隊中擔任要職,控制魏軍也不是難事,接下來,鍾會與姜維就要面對司馬昭的反撲了。
鍾會未必知道姜維在利用他,但鍾會一定會嚴格防備姜維的,因為這可是叛亂,能夠讓鍾會信任的人,只有他從魏國帶來的親信,而唯一能讓鍾會與姜維和平相處的原因就是來自司馬昭的反撲,這就像三國鼎立,司馬昭如果加緊攻打鍾會和姜維,鍾會與姜維就會緊密團結,如果反之,則鍾會與姜維就會彼此防備。
姜維既然是為了復國,他心中肯定是有計劃地,只可惜姜維還沒有來得及實施,但從當時的形勢來看,姜維可能會這麼做:
1、暗中聯絡親信蜀軍將領,讓他們做好準備,準備奪取蜀漢境內所有險要關隘,比如劍閣關,陽平關,以為漢中的漢城和樂城,只有控制險要關隘才能佔據主動,同時防備司馬昭從外部攻打蜀漢。
2、暗殺鍾會及魏軍主要頭目。擒賊先擒王,只要殺了鍾會以及魏軍的主要頭目,整個蜀漢的魏軍就會群龍無首,不攻自破。
3、清除魏軍勢力。暗殺魏軍將領後,對於士兵,願意回魏國讓他們回去,不願意回魏國的可以留在蜀漢,這樣的話,鍾會手下的魏軍基本上就形不成戰鬥力,就能在軍事上消滅魏軍的威脅。
4、清除蜀漢內部主要的投降派。蜀漢的投降很大原因也有內部問題,蜀漢內部有相當多的投降派,這部分人以益州本地豪強為主,姜維只需要殺雞駭猴,就能起到作用,而不能大開殺戒,那樣會適得其反。
姜維由於本身就是蜀漢的最高軍事指揮官--大將軍,在對付鍾會上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只要鍾會叛亂成功,基本上就是鬥不過姜維的,再說了,鍾會出謀劃策可以,行軍打仗以及處理繁雜的政治事務還是個新手,要知道魏滅蜀之戰,還是鍾會平生第一次作為主帥領兵作戰。
只要姜維按照這樣的步驟穩步實行,姜維就一定會復國,但是姜維復國還有一個障礙,就是皇帝劉禪,劉禪這個皇帝沒啥才能,也沒啥理想,只想著過一天享受一天,從他用宦官黃皓開始,蜀漢朝廷已經開始走向黑暗,並且在魏滅蜀的戰爭中,在並沒有絕望的情況下就投降了,這只能說明劉禪害怕了。
如果姜維真的復國成功,劉禪敢不敢繼續當這個皇帝,都是未知數,畢竟有第一次被魏國滅亡,就會有第二次,按劉禪的性格來看,他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姜維怎麼說,他怎麼做,如果魏國再次來攻打,壓力大了的話,劉禪可能再次投降,畢竟劉禪就這點出息。
所以,如果鍾會叛亂成功的話,姜維還是有機會復國成功的,但是姜維復國成功之後,這個政權能夠維持多久,卻是一個未知數,到了這個時候,蜀漢其實已經千瘡百孔了,不是姜維一次復國能夠救得回來的,即使這次復國救回來了,也不過苟延殘喘而已,用不了多久就會再次滅亡了,畢竟實力、時勢擺在那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