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們是怎麼過上一個暖和的冬天的?

2020-12-15 澎湃新聞

上海的冬天很冷,記憶裡最喜歡的,是在冬天的正午,搬著小板凳和大人們一起孵太陽。

那種暖洋洋的感覺,一直都忘不掉,你還記得那些沒有空調暖氣的日子裡,是怎麼度過冬天的嗎?

過去到了冬天,老上海是要生爐子的。冬天來之前,家家戶戶都會開始裝爐灶,為室內取暖做準備。

小辰光看大人換煤球是很多小囡的童年記憶,有時候換晚了,煤球沒著,還得去鄰家借塊紅煤球重新來過,那煙味十足的嗆人。

那些靠煤球爐燒飯取暖的日子,晚上還得把煤球爐用媒泥「封著」微火,次日可以「撬」開來現用。弄堂裡巡值的「大姐」每晚都會準點搖鈴吆喝:「門窗關好,煤爐熄火,防備早,損失小」。

晚上一家人就圍坐在爐子邊上,烤著手、嘮著家常,沒多久臉就被烤得紅彤彤的,從頭熱到腳,舒服得不得了。後來有了紅外線煤氣爐,一根煤氣軟管拉進室內,點上後燃燒取暖。

老早煤球爐要是來不及燒熱水,是要去老虎灶泡開水的。

在「老虎」的「前胸」接有兩隻龍頭,要泡開水的居民只要將熱水瓶、銅吊湊到龍頭下面,用手一扳就行了。泡一熱水瓶水通常一分錢,一銅吊水好像是三分錢。

熱水瓶和銅吊,裝熱水的最強組合!冬天喝熱水、灌湯婆子、衝熱水袋、洗漱,全靠他們給水保溫了!

也叫湯婆子,取暖那是一把好手。形狀類似一個小南瓜,一般是銅製的,當然也有塑料的。

雙料湯捂子是做工最好的一種,壺身內外兩面分別有兩層銅皮貼合,質量與保暖效果比單料出色。

湯捂子的口比較小,灌熱水的時候還需要些技巧,一旦湯婆子裡裝滿熱水,那真的是暖手暖身,睡前放一個在被窩,整夜都特溫暖。

對了,那時候還會給它穿上軟軟的「衣服」,這樣既不燙手,又可以延長保溫時間。湯捂子還曾經被當作嫁妝呢!你家裡現在還有湯捂子嗎?

暖爐有好幾種,腳爐、手爐、懷爐,多用銅製,也有瓦制,還有不鏽鋼合金材料的。

腳爐,這個物件有點年頭了,大都是歷經幾代人傳下來的舊物,是冷天烘腳用的小爐,多用銅製,也有瓦制的。狀圓而稍扁,有提梁,爐中燃燒木炭。

手爐較腳爐來得更為輕巧精緻,合掌捧在手心的大小,自在愜意得很。

有段時間還流行過懷爐,又稱手暖爐,造型特別小巧,讓你一手掌握。通常是用不鏽鋼等合金材料製作,當時學校裡誰要是擁有一個,那絕對是大家羨慕的對象!

熱水袋和湯焐子各有分工,湯焐子晚上被窩裡用,熱水袋相對是白天用的多一點,以前一些單位辦事人員,都會一邊做事情一邊拿著熱水袋。

如今的熱水袋也還是冬天裡大家人手必備的存在,雖然現在也有了電熱水袋,但是很多人會覺得不安全,「永」字牌熱水袋絕對是老上海人的回憶。

小號、大號、特大號都有,姆媽們怕熱水袋會燙傷小孩子,通常都會給熱水袋穿上一件絨線結出的「外衣」。

冬天的時候,不管是看電視、嗑瓜子、搓麻將、拉家常都可以窩在懷裡,特別的舒服。

上海還有一種神奇的熱水袋,那就是醫院用的鹽水瓶!對於80後甚至90後來說,兒時曾用過的玻璃瓶還是蠻熟悉的。

注入沸水,依靠熱水的溫度,可以提供幾個小時的溫暖,就是拿的時候要小心不要打碎了,否則就要挨罵了。

據說這個只有家裡有人在醫院上班的才能弄得到呢!瓶子洗乾淨,裡面衝上熱水,然後再套一個毛線的外衣,一個簡易的熱水袋就這樣完成了。

睡覺的時候取暖可不只是靠熱水袋和湯捂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棉花毯。

那個時候,上海還有很多走街串巷的手工匠,最受歡迎的就是彈棉花毯,冬天來前,大人們都會將棉被重新彈一遍,彈棉花做被子,又蓬鬆又暖和,再套上花花綠綠的被罩,再冷的天都不會被凍著了。

天氣好的時候,還會把棉花毯拿出去曬一曬,晚上回家睡覺的時候都能感受到太陽的味道!

再後來有了電熱毯,也是很好用的,電熱毯在上海風靡差不多是在20年前,現在用的人也不少,算是一個經久不衰的東西了。

但其實,當初剛傳進來的時候,很多人擔心用著不安全,畢竟是要插電的,還必須鋪在床單下,不過久而久之,用著習慣了也就不擔心了。

上海人的冬日穿著中,還有一款現在絕跡的「節約領」,也叫假領頭,假領頭證明了上海人會做人家。據說老上海人青睞開司米保暖假領頭,開司米cashmere是山羊絨的俗稱。

穿上假領頭,露出的衣領部分完全與襯衣相同,給人的感覺就是穿了件挺括的襯衫,裡面穿了件又白又淨的假領子,外面穿件綠軍裝或中山裝,再將風紀扣一扣,那可是那個時代最標準的男人打扮。

如果說過去穿節約,現在穿的就是懷舊,現在的假領子做工精緻,款式很多,有蕾絲、刺繡、牛仔等。

還有一樣老上海冬天的穿戴,現在年輕人看也沒有看見過,這就是「羅宋帽」。

羅宋帽的料子是駱駝絨,柔軟、輕巧、暖和,戴在頭上,把帽子放下一半可以遮耳,把帽子全部拉下可以遮臉,能抵擋撲面而來的寒風。

冬天最不可少的,還是姆媽們一針一線織出來的毛衣毛褲。這在當時可是大家公認的一種「時尚」潮流,裡外一身都是獨家限量版。

上海的女人們都是心靈手巧的,積攢的毛線織出來的毛衣毛褲,有些款式花紋到現在看起來也是很時尚的呢。

現在冬天能穿的靴子種類多得很,可在當初,自製的「蚌殼」棉鞋,系帶的燈芯絨棉鞋,差不多就是上海人冬天的「足下」。幾乎人人都有一雙。

冬天下雪的時候,暗黑色條絨棉鞋在雪地裡走過,腳底「嘎吱嘎吱」作響,聽著還蠻有意思的。厚厚的棉鞋底和面,穿起來又舒服又實在。

一雙連著長繩的大手套,是小囡們冬天的標配。有根繩子把手套掛在脖子上。就算在外頭野瘋了,也不會不小心把手套丟在哪裡,最後找不到了。

那時候的手套特別的厚實,很實在,還有些是自家做的,寒風是一點吹不進手套裡,特別暖和。這一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棉手套,卻是很多人難忘的童年記憶。

這是一個老上海人絕對難以忘懷的詞,上海在公共浴室裡洗澡,方言就叫孵混堂。孵字總有股子上海的腔調。

上海最早的混堂,是南京東路後面的浴德池,最有名的混堂,就得屬位於西藏路北京路交叉處的大觀園。那時候上海的公共浴池多人合用一池,從早到晚也不換水,池水混濁,所以就把汏浴的公共場所稱做混堂。上海人每個禮拜都會去一次公共浴室。

扦腳、搓背、嘎訕胡,徹底放鬆,孵混堂也算是老上海的一種文化了!

一般小孩子汏浴都是在家裡,小朋友嘛,有時候總有些害羞,不大好意思去混堂。

不過那時候是沒有浴霸的,冬天洗澡可是會很冷的,於是上海人就發明了一個東西,叫做浴罩。弄一個大盆,盆裡面加熱水和冷水,調好水溫,然後再罩上浴罩!就能讓熱氣不跑掉!特別的實用!!

沒有烘山芋的冬天是不完整的!就算是燙手也要吃烘山芋,這簡直就是冬天的暖手寶物。

不僅甜糯好吃,還能暖手,簡直是一舉兩得。

吃烘山芋就要選那種烤得燙手冒熱氣的,那個時候學校門口、大馬路上,都會有人推著柏油桶賣烤紅薯,老遠就能聞到香噴噴的味道。

買上一個,掰開咬一口,無比滿足!!

冬季最適合一家人一塊吃的美食,那就是全家福暖鍋!

滿滿的一鍋,什麼愛吃的都可以加,肉圓、魚圓、自製蛋餃、粉絲、大白菜、鹹肉、百葉包、香菇、黑木耳、肉皮、冬筍……

要是能用老母雞和火腿熬湯做底,那是鮮到掉眉毛的!!全家人圍坐在飯桌邊,吃一鍋全家福暖鍋,家的那種溫暖的味道,簡直太幸福了。

冬天喝一碗羊湯是再舒服不過了!!!用純羊肉與羊骨熬製成的羊湯,湯頭奶白,都是真材實料,光看湯色,就能想像到湯的鮮美!

把大塊羊肉撈出來,白切薄片後撒在湯裡,再撒青蒜苗,鹽和胡椒粉各憑喜好來加。

再來上一碗拌麵,配羊肉湯吃,那叫一個滿足!!

吃的,穿的,用的,總歸是有辦法讓身子更暖和些。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老上海的取暖方式,不如和我們說說吧。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老上海們是怎麼過上一個暖和的冬天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無錫人是怎樣扛過一個又一個冬天的?
    一到冬天,往路上一瞟,到處都是縮頭夾頸的人,公交車上,燙了同款捲髮的無錫阿姨們穿上了各種同款非同色的羽絨服。側坐在前頭的阿姨扭過頭,阿東的眼珠子快要掉下來了:「媽!」老張得意地說,這稱烘山芋的桿秤也是頗有點門道,大爺們大都用七兩稱來稱山芋,也有用八兩的,不壓秤頭的良心賣家,自然要自誇兩句。所謂壓秤頭 這門道就在秤砣上秤準不準 稱稱秤砣的分量就行Loc.
  • 冬天裸睡更暖和?穿衣服跟裸睡,哪個更好?
    很多身體偏寒,或手腳冰冷的人,都有這樣的悲痛經歷一個人縮成一團睡到天亮,被窩還是不暖和。但過了一段時間後,被子吸收到足夠的熱量,人體又在不斷地發熱,被窩裡就開始暖和起來。裸睡的人身體的溫度也因此升高,被子主要起到的是一個絕熱保溫的作用,被子能夠阻止人體熱量向外散發。這就是為什麼冬天裸睡感覺比穿衣服更加暖和的原因。穿睡衣為什麼會先熱後涼?人首先把熱量傳給睡衣,再從睡衣傳給被子。
  • 冬天很冷,但你要暖和呀
    夜裡發燒快四十度,他人挺倔,躺床上不吱聲。若不是有同學去他床頭偷香菸,不小心碰到他滾燙的皮膚,他死床上的可能性都有。我們幾個人輪著把他背去了小診所。知道他一時死不了,我們又去網吧了,包夜打遊戲。那年冬天,我們每當操行分不夠就慫恿吳帆少穿點兒。吳帆裹著大襖子,握著熱水袋,直搖頭。「武漢不是屬於南方麼?怎麼冬天陰毒成這樣。」武漢的冬天,是真的冷。
  • 穿得比西服暖和,穿的比外套時尚,今年冬天這件衣服火了!
    外衣的款式隨著時尚的發展不斷豐富,結合各種時尚元素打造出各種風格屬性,雖然讓女孩子們的穿衣選擇變多了,但也增加了選擇的難度,面對滿目琳琅的設計不知從何著手,除了考慮百搭性,還得兼具保暖與時尚,特別是冬天穿搭容易變臃腫,一件厚而挺闊的外衣可以解決不少搭配煩惱,像套裝外套就很不錯,比套裝暖和
  • 無人暖手的冬天怎麼過?戴上這副加熱手套吧
    對「單身狗」來說,一年四季中的冬天永遠都是最不好過的一個季節,畢竟,在寒風瑟瑟的冬天裡,無人暖床更無人暖手的日子非常難熬。不過現在暖手這件事也不一定要交給男/女朋友,只要戴上這副ROOMMATE加熱手套,自己的手就讓自己來暖和吧。
  • 冬天我家常做這鍋湯,做法簡單,營養豐富,一人一碗管飽又暖和
    導讀:冬天我家常做這鍋湯,做法簡單,營養豐富,一人一碗管飽又暖和哈嘍大家好我是老左,一個愛研究美食的90後。北方冬天的天氣比較寒冷,在我們這個地區早上要零下10度左右,早餐既要能吃飽還要吃完全身暖和,所以經常會做一些湯。
  • 冬天吃紅棗,教你1個吃法,不煮粥不煲湯,每天吃一點,手腳暖和
    導語:冬天吃紅棗,學會這個吃法,每天吃一點,手腳暖和不怕冷,可多吃紅棗的眾多吃法中,「心裡軟」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種,用紅棗夾著糯米糰子,上鍋一蒸而成,香甜軟糯,而且關鍵價值也豐富,尤其是女孩子在冬天要多吃心裡軟,每天吃一點,手腳都能暖和,心裡軟是很常見的做法,而且操作也很簡單,無需過多的技巧,對廚藝沒有要求,輕鬆便可搞得定,下面我便會將心裡軟的做法分享給大家,冬天進補正當吃
  • 冬天開空調製熱溫度多少合適?暖和還省電省錢?
    空調製熱確實非常好,但是空調製熱溫度如果太高會導致室內溫度太高,人體會覺得燥熱,而且室內溫度太高和室外溫差大也容易感冒,那麼冬天空調一般制熱開多少度呢?今天蜜罐蟻小編給大家介紹下有關冬季空調製熱溫度方面的解答。一、冬天空調製熱開多少度?
  • 冬天開空調室內還不暖和?原來是這裡出錯了,這4個原因很重要
    冬天開空調室內還不暖和?原來是這裡出錯了,這4個原因很重要現在也算是冬季比較寒冷的時候了,那麼很多地方都沒有專門的取暖方式,也就是用家中現有的一些工具取暖,那麼大部分家中都有空調,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人打開空調之後,室內仍然不是很暖和,大家都知道空調實際上很浪費電的,如果打開空調取暖,還不暖和,那麼真的太得不償失了,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關於為什麼開空調室內仍然不是很暖和的主要原因。
  • 冬天到了,得為怕冷的貓咪做三件「暖和」事,家貓可沒野貓耐寒!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室內若不開空調的話,竟然給人的感覺會比外面更冷。即使是常年在外生活的流浪貓,驟然待在室內的話,也會很快變成怕冷的貓咪。這時候就需要鏟屎官去幫貓咪抵禦寒冷了,而且不只是放一個電熱毯就抵事了,萬一有些貓咪不喜歡電熱毯怎麼辦?所以若想為貓咪創造一個溫暖的環境,答案肯定不止一個,鏟屎官可以從如下3點去思考如何讓貓咪安心地度過冬天。
  • 冬天出門冷得打哆嗦,穿戴好「保暖神器」,像進了火爐子一樣暖和
    只要準備好這幾款「保暖神器」,瞬間溫暖你的身體,讓你像進了火爐子一樣的暖和!冬季保暖圍巾出門在外,北風呼嘯,人身上哪裡有縫隙,風就往哪時鑽,無論我們穿得多厚多暖和,脖子總是會有露出外面的,風一吹,脖子就起雞皮疙瘩,冷起人讓人打寒顫。
  • 會保養的女生冬天也可以美美噠,毛衣選海馬毛,不僅暖和還有個性
    會保養的女生冬天也可以美美噠,毛衣選海馬毛的,不僅暖和還有個性。有些人即使是在冬季,穿著的服裝也比較的單薄,就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加時尚。精緻又暖和的服裝款式其實有很多,例如海馬毛的毛衣,既高級又清純。冬天挑毛衣怎麼少得了海馬毛的,不僅暖和還有個性,看著就可愛。
  • 會保養的女生冬天也可以美美噠,毛衣選海馬毛的,不僅暖和還有個性
    會保養的女生冬天也可以美美噠,毛衣選海馬毛的,不僅暖和還有個性。有些人即使是在冬季,穿著的服裝也比較的單薄,就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加時尚。精緻又暖和的服裝款式其實有很多,例如海馬毛的毛衣,既高級又清純。 冬天挑毛衣怎麼少得了海馬毛的,不僅暖和還有個性,看著就可愛。海馬毛面料上的絨毛短短的,手感非常的好,能讓氣場看起來既高級華麗,同時略顯可愛。 海馬毛的衣服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習了海馬毛毛衣的搭配技巧,能讓自己在寒冷的冬天,也能保持時尚感。
  • 學日本家裡裝個地爐,到了冬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別提多暖和了
    寒冷的冬天悄然來襲,各種取暖神器快快用起來,日本除了裝修有道之外,取暖方面也值得我們學習,之前跟大家分享過日本被爐取暖,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日本地爐設計,除了取暖外,還兼具這4大功能,家裡烘乾機、燒烤爐都不用買了,1"爐"多用,我羨慕了!
  • 【廢品利用】用毛線做地毯,冬天踩在上面,既暖和又舒服
    今天小編教大家用眾多毛線球串起來組成一個毛線球地毯。冬天踩在上面,既暖和又舒服。 很簡單,大家跟著下面的圖做起來
  • 冬天怎麼能不穿衛衣,暖和舒適又帥氣,這麼搭太時尚了
    適合冬天穿著的服裝有很多,大多都很厚實,所以氣場比較穩重,而衛衣是個例外,雖然保暖效果好,但是非常有活力。因為這種活力的氣質,使得衛衣具有不錯的減齡效果,很多步入中年的女性都很喜歡通過衛衣讓自己看起來更加年輕。而且衛衣還是一種很帥氣的服裝,搭配也簡單,完全不複雜。
  • 冬天怎樣穿衣服最能禦寒?加絨保暖內衣比毛衣更加暖和
    加絨保暖內衣的保暖性最佳冬天怎樣穿衣服最能禦寒?記者親測告訴你夾克衫防風效果勝過羊絨大衣 加絨保暖內衣比毛衣更加暖和東莞時間網訊 受冷空氣影響,這幾天東莞的天氣真是「凍手凍腳」,不僅晝夜溫差極大,還有3-5級的北風在呼呼地吹。求真君身邊的小夥伴,都嚷嚷著不知道怎麼穿衣服啦!
  • 這個冬天好流行疊穿,毛衣背心這麼穿,減齡時尚還暖和
    毛衣背心的防風效果很好,很適合冬天穿著,暖和還不厚重。冬季為了保暖,很多人都不得不穿好幾層才出門,很容易顯的厚重,換上毛衣毛背心就沒有這種困擾了。 這個冬天好流行疊穿,毛衣背心這麼穿,減齡時尚還暖和 想要暖和舒適又不想穿的太厚的話,不妨試一試背心吧,無論你喜歡穿什麼風格的服裝的,都能通過毛線別想搭配出來。
  • 這個冬天不怕冷 動物們耍起好「安逸」
    不管有多冷,跳一跳總沒錯,來自澳大利亞的哺乳動物紅大袋鼠到了冬天跳一跳來暖和身子。冬天裡,非洲象寶寶一起踢個球,跑一跑,在找到最大的樂趣同時也不會感到寒冷。冬天「泡溫泉」,海豚們冬天也能在水中快樂玩耍。
  • 乾隆皇帝冬天是怎麼取暖的?李蓮英學會的方法,有點無恥
    所以思前想後,小編我還是來講講古代皇帝在冬天是怎麼取暖的吧。先說東晉,據明代王世貞的《豔異編》記載,那時的皇帝喜歡用ji(第四聲)圍。說白了,就是讓宮女們手牽手圍成一個圈,皇帝則待在圈內。請注意,這些宮女一般身材魁梧,結實。因為她們主要是用來擋風的!各位知道西晉時期的大土豪石崇吧?對,就是和王愷鬥富的那位。這石崇啊,就喜歡這種取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