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通菩提。門,是通達的意思,也是進入的意思。我們選擇一個法門,只是為了進入佛法,證得菩提。
法門是一種工具,幫助我們順利到達目的地。那麼選擇法門,也就是選擇一種途徑破除通往目的地的各種障礙。無論你選擇念佛法門、觀音法門或者地藏法門,無一不是為了消業,業消得清淨,清淨即菩提。
選擇什麼法門,一直以來都是修行人最為苦惱的問題。法門選擇的重要性,就像我們出行時選擇什麼樣的交通工具。有人說飛機最好、最快,可是你所在的區域根本就沒有飛機場。又或者你要到達的目的地根本就用不著坐飛機,坐飛機反而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勞而無功。
以上所說這些,也稱為每個人的機緣,機緣不同,法門就不同。所以選法門需要摸索,需要你認真辨別,切不可盲目跟風,或者只貪圖好的工具。再好的工具不合適,也會變成阻礙前進的絆腳石。
其實末法時代眾生難以找到相應法門,也是我們的業障所致。佛在世時,除了佛之外,還有很多高師大德,觀察之下就能知道你應該以何法門最能切入。比如佛在世時,一個人去找佛開示,可是無論佛如何演說,這人就是不得要領。後來佛就讓他去找阿難,結果阿難幾句話就讓他瞬間頓悟。這並不是說阿難的修行比佛高,而是阿難就是這人得度的緣。佛所說的「佛不度無緣之人」,也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平時我們聽某個法師的開示時可能並不能得到什麼啟示,雖然可能這位法師名氣很大,但你就是不相應。但可能只是一個同修的幾句話,就能讓你茅塞頓開,那麼這位同修就是你的緣。因此說,身邊任何一位同參道友可能都是你的善知識,在某一個時刻,都極有可能讓你醍醐灌頂。
要找自己最相應的法門,有沒有什麼竅門呢?一般而言,你宿世只要修過什麼法門,當你再次接觸它時,內心都會產生一些震動。比如說,進了寺院,見到別的佛菩薩像都沒有什麼感覺,唯獨看到觀音菩薩時難以抑制的想哭、流淚,內心酸楚難耐等等,那麼這就證明你宿世和觀音大士的機緣很深。
另外,夢裡經常夢到同一尊佛或者菩薩;又或者很早以前有人送給你一部經,你並未在意,後來偶然之下再次有人提示你去讀這部經;還有的就是自己摸索出來的,比如以前可能修了很多法門,讀了很多經,但生活和心態並未發生多少改變,甚至因此對佛法的功德利益還產生了懷疑。但巧合之下有人提示你不妨試試別的法門,試驗之下,很快就得到了相應。
今生再次遇到佛法,又能至信並開始修行之人,都已經修行過無數世了。我們今生要找適合自己的法門,也就是要把宿世一直在修的法門給續上。比如你宿世一直都在修觀音法門,今生卻又開始修地藏法門,那你肯定沒有宿世一直在修地藏法門而今生依然在修地藏法門的同修進步快。
當你選準法門後,就要開始精進深入,堅定不移。同時一定不要廢失了「博學多聞」,佛法浩如煙海,我們窮其一生也無法覽盡,但在一門深入的同時,要多多聽聞。比如你修地藏法門,是不是就不能讀別的經典了呢?當然不是。只是你要有主次之分,知道自己今生要以什麼為主去切入佛法。
但修行中切記貪多,這個多,一方面是因為沒有找到自己相應的法門,所以就容易忽左忽右,一段時間修觀音法門,一段時間又開始修念佛法門。另一方面,有些人就算找到了法門,但每日的功課中,主次不分,紛雜亂象,眼花繚亂的,他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是在修什麼法門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取捨,比如在每天的既定功課裡,一定要把自己所修的法門放在首位,別的有協助作用的經咒放在次要位置。你比如楞嚴咒,這個咒一般修任何法門都要修持。專修這個法門的同修人家可能一天要讀上百遍,你修觀音法門,那麼楞嚴咒你可以一天讀上一遍或者七遍即可。
無論選擇任何法門,都要記得從心地入手,佛法究竟是為了轉你的心,把虛妄的心,回歸到真心自性。所以不可在形式上下功夫,那就是南轅北轍了。
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熄滅貪嗔痴,長養戒定慧,不管外界如何花開花落,我自寂然淡看風雨,如此,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註:圖片均老源於網絡。本文為作者原創,轉載務必註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