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2021年開年之初,距離拜登上臺只剩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裡,川普的「末日政府」向世人表演「最後的瘋狂」,先後拋出「臺美軍事對話」、「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訪臺」、「取消美臺交往限制」等連環招數,在最後時限內出盡所有「反華底牌」,意圖為中美未來關係製造障礙。面對川普政府的最後瘋狂,民進黨當局則表現得興高採烈,甚至有「立委」開始癔想能藉此讓蔡英文正式訪美。
川普政府下臺前的系列「瘋狂舉措」
1月7日,由美國國務院政軍局助理國務卿古柏(Clarke Cooper)從國務院遠程聯機,與臺灣進行了政治軍事對話(Taiwan POL/MIL Dialogue),該雙邊對話的具體細節與出席人員雖然基於美臺互信與默契不便對外透露,但聚焦在區域情勢、臺美軍事合作與軍售等議題。
1月7日凌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聲明譴責香港警方5日拘捕53名組織、策劃、實施或參與實施顛覆政權的活躍分子一事,還表示,臺灣是美國可靠夥伴和蓬勃的「民主政體」,將派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訪問臺灣,訪問時間並未說明。
1月9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宣布解除美臺往來自我限制,對於歐巴馬時期國務院發出的「與臺灣接觸準則」,所有行政機構應該視為無效,外交事務手冊中,行政部門和臺灣往來必須透過美國在臺協會(AIT)的相關規範也作廢,改變的是美國行政部門和臺灣的交流準則,美臺之間仍是非官方關係,但聲明承認,美臺關係不需要、也不應該被美國官僚機構的自我設限所束縛。
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蕭衡鍾對華夏經緯網表示,在川普政府即將下臺時刻,派遣一個美國高層官員到訪臺灣是很奇怪的事情,而且時機也很糟糕。因為「這樣做不但得不到什麼好處,而且可以預期到的是,中國大陸必定會有相當嚴厲的反應與反制,如此勢必讓即將上任的拜登難以緩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緊張、制約其兩岸政策彈性。同時,中國大陸的反應與反制中,肯定會有針對臺灣的舉動,對於中國大陸而言,這就是必要的表態」。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圖源:美媒
臺媒紛紛憂心「得罪拜登」遭大陸「報復」
臺灣《中國時報》在報導中表示,「雖然有聲音認為,川普政府的任期只剩下十天,而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可能不會『蕭規曹隨』,民進黨當局對於川普的最新『大禮』恐怕是『看得到、吃不到』,但只要川普在位一天,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還有一天任期,都不排除在涉臺事務上做出超越中方底線的卑劣行徑」。倘若如此,中方必做出強硬回應。川普政府的「最後瘋狂」恐導致民進黨當局的「最後滅亡」。
臺媒報導截圖
「如何讓拜登延續挺臺政策才是重點,否則只享受幾天口惠,意義不大;如果換來中共強烈報復,或讓拜登在新上任之時,便面臨美中臺關係的亂局,臺灣更得不償失」。臺灣《聯合報》在社評文章中指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赴臺的時機與動機都讓人疑惑,不但蔡英文當局尷尬,美國在臺協會前處長楊蘇棣更認為很奇怪、時機糟、沒好處,讓拜登難以緩解與北京的緊張,而同時與臺灣低調合作建立建設性和積極的關係。而另一位美國在臺協會前處長包道格則說,除短暫象徵性外,對臺灣沒任何好處。蓬佩奧在僅剩十天效期之際作此宣布,顯然企圖鞏固強硬的反中政策並造成拜登政府的困擾,否則川普若有誠意,為何不提早一年兩年?蓬佩奧甚至可能把臺灣捲入美國政爭,並單方承受北京報復。
臺灣媒體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前「美國在臺協會」(AIT)幾位資深涉臺官員,無論是親近民進黨的還是對國民黨有好感的,都提出了不一樣的意見。包道格說,這項決定除了短暫象徵性外,對臺灣沒有任何好處。卜睿哲則表示,「很難理解此舉的意義」。楊蘇棣則對於克拉夫特訪臺,更直接表示「在一個跛腳政府即將下臺的最後幾天,派一個高層美國訪客到臺灣簡直是奇怪,而且時機也很糟。」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