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中心王健教授及合作者在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薄片中觀測到原子...
二維材料擁有眾多奇異的物理特性,其中,二維磁性因其在自旋電子學中潛在的應用前景而成為最受關注的科學前沿之一。近年來,科研工作者發現了一系列的本徵二維磁性材料,例如CrI3、Fe3GeTe2等。然而,它們中的大部分在空氣中不穩定,這不僅阻礙了對二維磁性的深入研究,也極大限制了二維磁性在自旋電子學領域的應用。
-
極端光學團隊在強雷射光子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光子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在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應用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光子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可以分為自旋-軌道轉換和軌道-自旋轉換。光子的自旋-軌道轉換在近十年來得到廣泛的研究,然而它的逆過程——軌道-自旋轉換至今仍未在實驗中得到很好的觀測和調控。
-
澳科學家製作無核的「人造原子」:電子越多,量子計算越穩定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安德魯德祖拉克(Andrew Dzurak)團隊自2013年起就在矽材料中製造沒有原子核的「人造原子」,電子們在一個平面上圍繞圓心旋轉。他們發現,隨著電子數的增加,這些人造原子的電子也會組成不同級別的殼層,表現出特定的規律。
-
走進山東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以本專業為核心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群獲批山東省教育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 (二)師資隊伍 該專業目前有教師27人,其中教授7人(含2名外教)、副教授5人、博導3人,有11名教師有國內外訪學經歷;有省級教學名師1人,山東省突貢專家2名;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校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
-
成功測量:量子點中一個電子的自旋!離量子計算機的實現不遠了
使用這樣的系統,可以用兩個值疊加的量子比特進行計算,然後從統計上確定正確的結果。在矽量子點中使用單電子自旋的量子計算機被認為是很有潛力的,因為它們具有潛在的可擴展性,而且矽已經在電子技術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開發量子計算機的關鍵困難是它們對外部噪音非常敏感,這使得糾錯至關重要。
-
兩個原子的原子核為什麼距離那麼遠?電子怎樣維持原子的體積?
二、電子的軌道其實最困擾科學家的,不是原子體積的問題,而是電子為什麼不會掉到核上的問題。無論從傳統力學上,還是從傳統電磁學上,電子都應該瞬間掉到核上去,但它就是不會掉下去,這是違反科學常識的。最早幫我們解釋這個問題的是波爾,一個跟愛因斯坦齊名的科學家。
-
在磁性外爾半金屬中首次提出「自旋軌道極化子」概念
在這些近層狀堆疊的晶體材料中,過渡金屬元素原子呈三角形和六邊形在平面內交替排列,形成了獨特的拓撲結構,例如具有狄拉克錐的電子能帶結構特徵和強自旋軌道耦合的平帶特徵等。並且,這些材料表現出鐵磁、反鐵磁以及順磁等豐富的磁性基態。因此,它們成為人們廣泛研究的對象。研究這類材料磁性以及拓撲特性的一個有效方案是在原子尺度探究其空間局域激發態,但至今未見報導。
-
南大繆峰團隊搭建「原子樂高」獲重要進展,有望打造人工「電子大腦」
交匯點訊 人腦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信息處理系統,也是我們已知的宇宙中最複雜的智能主體。模擬人腦信息處理的方式,並仿製出像人腦一樣能夠「思維」,甚至在工作性能上超越人腦的「人工智慧計算機」,一直是許多科學家畢生追求的夢想。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廖理、田軒合著論文被《信息系統研究...
由此可見,智能投顧系統的發展和優化,應當從提高系統透明度以及加強與使用者溝通等形式,來提高其服務質效。這篇論文為我國智能投顧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和實證基礎。作者簡介廖理,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清華金融評論》主編,其主要研究領域是金融科技、消費金融與公司金融。
-
電子科大張曉升教授課題組在自驅動智能微系統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1-01-05 10:17:16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張曉升教授課題組
-
復旦教授李鬱芬逝世,曾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邊幹邊學,摸索前進20世紀50年代末,為了響應黨的號召,復旦大學黨委從本校物理、化學等系抽調一批師生,和上海機械學院、華東化工學院等單位的師生共同組成科研組,開展分離同位素研究,為研製原子彈提供基礎技術。當時,這支科研隊伍以「58中隊」為代號,在化學系主任吳徵鎧教授的指導下開始研究工作,李鬱芬教授等是其中的重要成員。
-
北大電子學系兩項成果同日登上《科學》,均與碳管電子學相關
5月2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北京大學了解到,當日,該校信息學院電子學系研究員孫偉課題組基於DNA模板的高性能碳納米管電晶體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以及同系張志勇-彭練矛課題組在用於高性能電子學的高密度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雙雙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
-
中山大學池振國教授團隊: 靈敏可逆的光致發光變色晶體材料
儘管有機自由基的雙自旋躍遷是自旋允許的過程,理論上有利於激子輻射躍遷產生高效率的螢光,但是光誘導產生的自由基通常是不發光的,因為它們非常不穩定,存在壽命太短。另一方面,有機自由基在凝聚態下非常容易發生電子轉移或自旋交換,其發光受到聚集猝滅作用的限制。
-
中國科學院大學卡弗裡理論科學研究所2021年招生信息
卡弗裡理論科學研究所依託中國科學院大學,可提供優質的研究生課程與學習研究氛圍,並為在學研究生提供充足的獎助津貼。國科大卡弗裡所與周邊高校和研究所有良好的交流合作,每年都會舉辦多次凝聚態、高能物理、量子信息等領域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卡弗裡所鼓勵研究生積極參與這些活動,建立國際聯繫與合作,並積極支持研究生前往國內外一流學術機構交流訪問。
-
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 曾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中新網12月9日電據「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微信公眾號消息,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老師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
-
引力最大將有什麼現象?把浩瀚宇宙縮小到實驗室,用事實說話!
在模擬引力領域,理論遙遙領先於實驗。但是近些年,實驗學家已經迎頭趕上了,他們現在也已經能夠測試量子行為。至於流體引力的類比實驗,實驗者可以使用低粘度流體的近似值,這就意味著接近零粘度的超流體是測試量子效應的理想系統。對於超流體,物理學家使用數十億個原子的冷凝物,雷射捕獲這些原子並使其運動。但這項技術仍具有實驗挑戰性。
-
什麼是正電子?它與電子是如何作用的?
這位藝術家的插圖顯示了一個繞原子核運行的電子,其中電子是一個基本粒子,但核可以分解成更小,更基本的成分。如果你要在我們已知的宇宙中採取任何微小的物質並將其分解成越來越小的成分,你最終會達到一個階段,你留下的東西是不可分割的。地球上的一切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可以進一步分為質子,中子和電子。雖然質子和中子仍可以進一步分裂,但電子卻不能。
-
復旦大學李鬱芬教授逝世,她曾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邊幹邊學,摸索前進 20世紀50年代末,為了響應黨的號召,復旦大學黨委從本校物理、化學等系抽調一批師生,和上海機械學院、華東化工學院等單位的師生共同組成科研組,開展分離同位素研究,為研製原子彈提供基礎技術。當時,這支科研隊伍以「58中隊」為代號,在化學系主任吳徵鎧教授的指導下開始研究工作,李鬱芬教授等是其中的重要成員。
-
太好了,首次實現:電子自旋「普遍」超極化的輻射冷卻技術!
巴黎薩克萊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和蘇黎世理工大學的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新方法,通過將電子自旋極化提高到熱平衡值以上來控制自旋系綜的溫度,其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物理學》期刊上。在他們之前的研究中已經證明,在一定條件下,讓電子自旋恢復熱平衡的最突出弛豫通道是微波光子自發發射到在實驗中使用的諧振器中,這種現象被稱為珀塞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