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看過這樣一個新聞:一個女人為了讓老公回來前,能佔一個免費車位,就在寒風中整整坐了3個小時,是在讓人「佩服」。但這還不算什麼,更最重要的是坐在她旁邊的就是她的孩子,孩子也跟他一起在寒風中坐了3小時。
對於這樣的行為,有人誇她是個勤儉持家的女人,但我卻不這樣認為,作為一個母親,她可能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
都說父母要言傳身教,那這是在給孩子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金錢觀呢?
古訓說:人窮三分冷,心窮七分苦!
這看似是一種所謂的節儉,但卻會影響孩子對於金錢的認識,導致孩子從小就「心窮」,佔到一點小便宜就沾沾自喜,得到了一點免費的東西便得意洋洋。
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旦你有了省錢的腦袋,就沒有精力去培養一個賺錢的腦袋,所以你窮得很穩定。
巴菲特很小的時候,就立志要在30歲之前賺到一百萬。7歲就賣可樂,送報紙;11歲買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股票;17歲開了一家公司。在2018年,他的個人淨資產就高達 840億美元。所以巴菲特從小就有賺錢的頭腦。
巴菲特一共有三個孩子,在子女的教育的教育上,他也很有自己的一套。三個孩子雖然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但卻不是在蜜罐裡長大的。對於錢,巴菲特對孩子們很摳,他的大兒子曾經還說:要是能從父親那裡得到一分錢,那都是自己運氣好。
在巴菲特看來,要從小培養孩子賺錢的頭腦,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懂得該如何用錢生錢,這比教孩子省錢重要的多。
試想一下,當你月入3000的時候,不管怎麼省,多的能攢2000塊,少的也就能攢500塊。但如果收入提高到了1萬,就算花掉一半,你也還能剩下5000塊。但可惜的是,很多人卻只把目光盯在怎麼省那500塊錢上了。
因此,如果你不想讓孩子再經歷你所經歷的貧窮,過度節儉,那就開始培養他的思維和格局,不要再局限於如何省錢,要教孩子如何賺錢,人生很貴,不要浪費!
巴菲特將自己更多為人處世的態度、學習工作和賺錢的經驗和方法,留在了《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裡,書中涵蓋了社交、生活、學識、成長、修身、處事、財富的內容,記錄了巴菲特的許多與普通人不同的成功思維。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洛克菲勒給兒子的38封信》,這兩本書針對年輕人普遍具有的人生困惑,解讀生活意義、職業的選擇、成功的依據、面對困苦時的應對方法、人生存在的意義等,無論你身處哪個人生階段,都會對你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