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不是一種罪孽,不丟人。
但在學校這個小社會,孩子窮得太明顯,會成為"眾矢之的"。
李玫瑾:"窮"讓孩子在班級扎眼
窮,在中國社會裡,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國家大力發展扶貧計劃,就是為了讓更多人富裕起來。
但當窮降維到學校、班級這種小單元,對每個孩子來說,意義將會完全不同。
周冬雨這隻"小黃鴨",變成了受人肯定的"金雞"。
周冬雨剛剛憑藉《少年的你》中陳念一角,一舉拿下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也反應了,大家對《少年的你》,有多喜愛。
周冬雨演的陳念,出身貧寒,爸爸不在,媽媽常年在外躲債。
對這個孩子來說,人生唯一的亮光,就是學習,考出好成績,從此草雞變鳳凰。
但家庭沒有背景,處處顯出貧窮。
接著,她開始被霸凌,經受了一個孩子,不該接受的殘酷。
這就是為什麼,李玫瑾教授會說,"窮"讓孩子在班級顯得很扎眼,這會給孩子帶來困擾。
其中有3個特徵很明顯,值得家長反思。
孩子在學校顯得窮的3個特徵
第一,自卑
孩子自卑,會不願意和同齡人一起玩,覺得別人瞧不起自己。
孩子知道自己沒有錢,也知道家庭沒有背景,逐漸成為了班級的小透明,甚至是邊緣人。
一個融入不了集體的孩子,常常會受到排擠。
這就是校園霸凌的來源。
第二,小氣
這種客觀條件,藏不住的。不是孩子不想大方,是大方不起。幾個孩子一起玩,孩子不願意分享,更不會花錢請別人喝點汽水。
小氣的人,往往很難收穫友誼。
缺少友誼和朋友,孤零零的孩子,最容易受霸凌。
第三,逆反
被窮磨壞了性子的孩子,最容易逆反,他們心中的價值觀扭曲,覺得物質才是最重要的,道理甚至道德都不重要。
為了獲得物質,他們覺得上學沒用,不如打工,來現錢。
父母怎麼說都沒用,越來越叛逆。
於是,陷入了缺少知識,無法提高自己價值的死循環。
這樣下去,窮孩子會更難在學校生存。
能不能幫助這些窮孩子呢?
窮沒關係,但一定要讓孩子學會"三自"
所謂"窮不過三代",說得就是,一個家庭裡,不會一直窮下去。
但這需要每一代人,都在不斷奮鬥。
也說明,世事無常,當年的富家翁,轉眼可能就身無分文,孩子可能會跟著貧窮。
貧窮沒關係,只要肯努力,終會重新擁有很好的物質生活。
但要求孩子學會"三自",而這"三自"一定是父母早早要教會孩子的。
第一"自":自信
自信不是空中樓閣,總要有來源。比如家境殷實,會讓孩子有自信,這樣的孩子往往更開朗。
但窮人家的孩子,也要自信這種自信,來自自身的努力,只要孩子知道自己一直在奮鬥,就不怕狂風暴雨。
第二"自":自強
光有自信不行,要有強大自己的能力,孩子要自強,要不斷鍛鍊自己的各種技能,無論是學業還是身體。
強壯的人,包括大腦和身體,才不會被校園霸凌盯上。
第三"自":自保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如果孩子還是因為身上的窮,被同學鄙視、霸凌,孩子要學會自保,知道怎麼才能不受傷害。
不要演化到《少年的你》中,那種一發不可收的地步。
希望這個世界,不再有陳念,讓校園不會因為某個學生的貧窮,而變得缺乏人情味。
你認識因為窮,改變人生的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