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窮」讓孩子在班級扎眼,3個特點藏不住,父母要反思

2020-12-16 蔓德育兒

窮不是一種罪孽,不丟人。

但在學校這個小社會,孩子窮得太明顯,會成為"眾矢之的"。

李玫瑾:"窮"讓孩子在班級扎眼

窮,在中國社會裡,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國家大力發展扶貧計劃,就是為了讓更多人富裕起來。

但當窮降維到學校、班級這種小單元,對每個孩子來說,意義將會完全不同。

周冬雨這隻"小黃鴨",變成了受人肯定的"金雞"。

周冬雨剛剛憑藉《少年的你》中陳念一角,一舉拿下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也反應了,大家對《少年的你》,有多喜愛。

周冬雨演的陳念,出身貧寒,爸爸不在,媽媽常年在外躲債。

對這個孩子來說,人生唯一的亮光,就是學習,考出好成績,從此草雞變鳳凰。

但家庭沒有背景,處處顯出貧窮。

接著,她開始被霸凌,經受了一個孩子,不該接受的殘酷。

這就是為什麼,李玫瑾教授會說,"窮"讓孩子在班級顯得很扎眼,這會給孩子帶來困擾。

其中有3個特徵很明顯,值得家長反思。

孩子在學校顯得窮的3個特徵

第一,自卑

孩子自卑,會不願意和同齡人一起玩,覺得別人瞧不起自己。

孩子知道自己沒有錢,也知道家庭沒有背景,逐漸成為了班級的小透明,甚至是邊緣人。

一個融入不了集體的孩子,常常會受到排擠。

這就是校園霸凌的來源。

第二,小氣

這種客觀條件,藏不住的。不是孩子不想大方,是大方不起。幾個孩子一起玩,孩子不願意分享,更不會花錢請別人喝點汽水。

小氣的人,往往很難收穫友誼。

缺少友誼和朋友,孤零零的孩子,最容易受霸凌。

第三,逆反

被窮磨壞了性子的孩子,最容易逆反,他們心中的價值觀扭曲,覺得物質才是最重要的,道理甚至道德都不重要。

為了獲得物質,他們覺得上學沒用,不如打工,來現錢。

父母怎麼說都沒用,越來越叛逆。

於是,陷入了缺少知識,無法提高自己價值的死循環。

這樣下去,窮孩子會更難在學校生存。

能不能幫助這些窮孩子呢?

窮沒關係,但一定要讓孩子學會"三自"

所謂"窮不過三代",說得就是,一個家庭裡,不會一直窮下去。

但這需要每一代人,都在不斷奮鬥。

也說明,世事無常,當年的富家翁,轉眼可能就身無分文,孩子可能會跟著貧窮。

貧窮沒關係,只要肯努力,終會重新擁有很好的物質生活。

但要求孩子學會"三自",而這"三自"一定是父母早早要教會孩子的。

第一"自":自信

自信不是空中樓閣,總要有來源。比如家境殷實,會讓孩子有自信,這樣的孩子往往更開朗。

但窮人家的孩子,也要自信這種自信,來自自身的努力,只要孩子知道自己一直在奮鬥,就不怕狂風暴雨。

第二"自":自強

光有自信不行,要有強大自己的能力,孩子要自強,要不斷鍛鍊自己的各種技能,無論是學業還是身體。

強壯的人,包括大腦和身體,才不會被校園霸凌盯上。

第三"自":自保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如果孩子還是因為身上的窮,被同學鄙視、霸凌,孩子要學會自保,知道怎麼才能不受傷害。

不要演化到《少年的你》中,那種一發不可收的地步。

希望這個世界,不再有陳念,讓校園不會因為某個學生的貧窮,而變得缺乏人情味。

你認識因為窮,改變人生的孩子嗎?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坦言:「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這3個特點藏不住
    李玫瑾坦言:「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這3個特點藏不住有關孩子的教育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關注的地方,因為,大家都希望小孩將來可以有出息,懂事孝敬,以便讓小孩健康成長,家長願意傾盡所有,給孩子好的教育,最好的生活
  • 李玫瑾:長大是「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三個特點藏不住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能夠有出息,孝順父母,因此孩子們的教育問題一直都很重視,但現在有些孩子生活在家人的溺愛之中,認為家人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長大後自私自利不孝敬父母,特別是這兩年總是爆出這樣的新聞,每當看到時小編都感覺很是寒心。
  • 孩子長大後「是窮是富」,身上3個細節藏也藏不住:一眼就能看出
    誰都想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誰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有錢人,成為人上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常常聽到老一輩的人在說:這個孩子長大後有出息,能賺大錢;這個孩子一看就是個勞碌命。那麼,他們是從什麼方面來下這樣的定論的呢?
  • 「窮人家的孩子」一眼就能分辨出來?李玫瑾坦言:特徵藏不住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而現如今,全民生活質量提高,不再像以前一樣大家都窮,貧富之間的差距就像一面鏡子,照耀著每一個人,大家都在努力的奮鬥著,為了更好的生活奔波著。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往往我們看一個人,一眼就能分辨出是窮還是富,不是通過他身上的名牌,而是他的特徵藏不住。」
  • 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小時候有以下特點,藏不住的
    當今社會,情商對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你智商很高,但情商過低的話,未來走上社會也很難生存下去,因此,家長要從小對孩子進行情商教育,以免日後受挫。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專家,她曾經在講座上提出很多關於孩子情商的問題,她認為孩子情商高低,我們從他小時候就能看出來。
  • 李玫瑾教授:「窮孩子」這些特徵明顯,很容易被人一眼就看穿了
    文|啞鈴媽媽「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爸媽辛苦一生,無非是為了孩子將來過得好。可惜,家庭條件特別差的爸媽,他們養育出的孩子卻逃不出窮的「標籤」。在這些窮孩子的身上,有些特點非常明顯,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 李玫瑾:孩子6歲之前,父母最該管什麼?父母要做好這5點
    在李玫瑾教授看來孩子身上的惡習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關係,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不應該過分注重孩子的智力發育,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的性格培養對於父母來說也是重要的責任之一。克制孩子任性孩子的需求在得不到父母的滿足時,一般都會和父母哭鬧,甚至以耍賴的方式作父母答應自己,在李玫瑾教授看來,孩子一般在三到五歲都有我要這個東西的意識出現了,如果父母不給,孩子就哭給你看,如果孩子的這個目的出現了。
  • 孩子調皮愛頂嘴怎麼辦?李玫瑾:父母學會說3句話,勝過打罵責罰
    孩子總是調皮喜歡頂嘴,對於家長的說教壓根不聽,甚至還有頂撞的意思。像以上這種場景,其實是父母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將自己降到了和孩子同樣的層次。孩子不成熟,家長也不成熟嗎?孩子需要教育,家長卻沒有正確的進行關鍵,反而是讓孩子學會了頂嘴。家長們不應該反思嗎?孩子為什麼喜歡「頂嘴」呢?
  • 窮人家孩子怎麼翻身?人窮志真的不窮嗎,李玫瑾的話句句在理!
    我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同時對教育心理造詣非常高!曾經說到過一句話,深深地刺痛了很多普通人家的孩子,並且在那次會談中說到了許多有關於這方面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第一:自卑心理使然,勇氣不足。因為家裡窮,不敢吃不敢穿不敢玩,然後在一個頂點或者可以說為第100根稻草來臨的時候就是最後的救贖!第三:蠅頭小利,貪小便宜的性格。家裡窮過的孩子都知道錢來之不易,同時也是想通過走捷徑的方式來達到成功的不下少數。
  • 富養不靠譜,窮養就靠譜嗎?李玫瑾簡單7個字道出養孩子的精髓
    文丨禾禾媽媽孩子到底該富養還是該窮養?多年以來一直都是一個久懸未決的難題。然而當眾多網友,看到李玫瑾教授近期分享的七字真言時,大家似乎找到了答案!富養孩子窮養心李玫瑾教授一句「富養孩子窮養心」,簡單七個字,道出了孩子該「窮養」還是「富養」的精髓。網友看到這段話紛紛留言:一針見血、字字珠璣、靈魂拷問……李玫瑾教授:如果你打算為孩子掙錢,你從一開始就把人生定位搞錯了。
  • 孩子遇到校園暴力,你還教「告訴老師」?李玫瑾教授說要這樣做!
    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做客《開講啦》時,曾被觀眾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孩子被打,您會支持他打回去嗎?」李玫瑾教授毫不猶豫地回答,「肯定會啊!」李玫瑾教授爆料,她的孫女就被幼兒園的男孩欺負過,頭磕了個包。
  • 李玫瑾坦言:當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這樣回答,要比打罵更管用
    儘管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但是孩子卻完全不吃這一套,對此很多父母,立馬就失去了耐心,有的對孩子的學習不再多問,有的甚至對孩子動手逼孩子學習,其實我們與其做這些無用功,不如試試李玫瑾教授的方法。李玫瑾教授還表示,作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而讀書,但並不單純地對孩子說讀書很重要,而是要通過言語向孩子表達清楚,告訴孩子:你的未來並不取決於你現在生活的好壞,沒有人會為你編排命運,你的命運要有自己書寫,你的未來應由你自己掌控!
  • 資深班主任:孩子的家境藏不住,「窮養」長大的孩子,一眼能分辨
    有的人覺得,就算生活水平提升了,養孩子也不能富養,還是要窮養孩子,孩子將來才能有出息;而有些人則是覺得,既然生活水平提升了,我們就應該更捨得在孩子身上投資,富養孩子,孩子將來才更容易成才。可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養出來的孩子,在老師眼中,都是很好分辨的。
  • 青春期孩子固執不聽話?李玫瑾:教育孩子,父母要懂得點到為止
    李玫瑾:教育青春期孩子,要懂得"點到為止"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比較叛逆,聽不進父母勸說式的話語,喜歡跟朋友聊天玩耍,認為只有朋友懂自己。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家長越嘮叨,他們越反感。李玫瑾教授表示:"在孩子即將成年的階段,父母教育他,第一,話要少。為什麼這麼說?我以前講過,'孩子6歲前,父母的話語是黃金;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語是垃圾',因為這時候你沒有什麼新的話可以說了。所以這時候,你要做的是'點到為止'。"
  • 家裡再窮也不要斷太早這些東西,李玫瑾: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才得知犯罪心理的根源是產生孩子的幼兒時期,而現在的教育跟家庭環境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因此,李玫瑾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便加入了育兒領域的研究。李玫瑾的育兒經驗是根據對青少年犯罪心理,能夠短時間內看出孩子的問題所在。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了,體現在這3個方面
    到了一定年齡,父母就要考慮把孩子送到學校上學了,孩子上學後,學習成績自然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因為它反映了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當然,學習成績有時只是對孩子學習成績的一種測試,父母也不必過分關注,父母不能以成績來衡量孩子的成敗。李玫瑾教授說,孩子是閱讀材料,其實3歲就可以看出來了,主要體現在這三個方面。
  • 越聰明的孩子越不好帶,李玫瑾:孩子有這3個特徵,家長偷著笑吧
    李玫瑾教授各位父母應該都知道,她是中國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專注與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在育兒領域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育兒觀被廣大父母所認可。據說,只要她上課,沒有逃課的,甚至會有別的系、別的年級的同學溜來聽課,座無虛席。她經歷的案例令人心驚膽戰,她講述的隱情讓人唏噓不已。每次我在看李玫瑾教授講授時,我都會認真地做筆記。
  • 李玫瑾:父母教育孩子要趁早,當娃到了青春期,要學會點到為止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趁早,到了青春期,說什麼孩子也聽不進去了 13帶孩子去超市路上,爸媽忍不住說:「在學校好好讀書,不要太貪玩。」可剛說兩句,阿福就說「不用你們管」。這句話讓爸媽不高興,雙方鬧得僵硬,阿福逛超市時也全程擺著臭臉。 李玫瑾教授曾說:在青春期的時候跟孩子說話,第一,話要少。孩子六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後,父母的話語就是垃圾。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父母學會說這3句話,孩子將來會感激你
    要說孩子長大以後家長最煩心的事情,頂嘴一定是其中之一。但其實頂嘴,也代表著他們擁有著自己的獨立的思想以及獨立的認知。如果這個時候,父母總是用自己的思想去壓制、去控制孩子的話,必然是解決不了孩子總頂嘴的這個問題的,還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服氣、變本加厲。
  • 李玫瑾:18歲前,孩子的3個生日要重點過,過好了才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孩子在18歲前這3個生日要重點過,家長疏忽不得 【一】「14歲生日」——犯大錯會被量刑 在講座中,李玫瑾教授提到,14歲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年齡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