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石器,新技術 EinScan系列促進考古學數位化轉變

2020-12-15 網易新聞

(原標題:舊石器,新技術 EinScan系列促進考古學數位化轉變)

文化遺產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蹟。由於無法預料的自然災害、日積月累的自然侵蝕、人為毀損、出土文物的保護技術欠缺等原因,大批文化遺產逐漸消失,其承載的已知或未知的人類歷史信息也隨之消失。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創新,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3D掃描、3D列印及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出現和逐漸成熟,3D技術在文博領域逐漸被廣泛應用,為文物的保護、復原與研究提供了新的機遇。

近期,德國尼安德特人博物館與先臨三維合作,使用EinScan Pro 2X Plus多功能手持三維掃描儀對尼安德特人舊石器時代的文物進行數位化保存,建立舊石器時代3D數字在線資料庫。

▲圖片來源:Neanderthal Museum官網

1996年10月,在德國發現尼安德特人遺蹟的河谷附近,建立了一座尼安德特人博物館。自開放以來,尼安德特人博物館旨在為大眾以及科學研究專家等展示尼安德特人的文化遺產,同時支持科學家及研究人員進行考古學和人類學領域的研究項目,促進尼安德特人的文化在全球範圍內傳播。

尼安德特人博物館現已發展成為一個世界著名的研究機構,專注於人類早期歷史。不僅參與了許多國際考古發掘工作,還負責監管全球最大的冰河時代考古資料庫NESPOS;與此同時,博物館還在當地建立一個研究平臺,以促進當地對石器時代的研究。

DISAPALE項目背景

DISAPALE在德語中意為「舊石器時代文物的數位化存檔」。這是德國聯邦教育研究部資助,由尼安德特人博物館與弗裡德裡希-亞歷山大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共同合作的項目。主要目標是將科學文獻中已知的大約300到500種不同類型器物數位化(每種類型約有4-5種變體),並在NESPOS平臺上提供給考古學學生和專業人士學習研究。

▲圖片來源:Neanderthal Museum官網

「The possibilities opened by the digital turn are immense and some of them already developing as we speak. 3D is none but one of the numerous methodologies in the field, but it is safe to say that it represents the most used so far and the one with the most versatile application (from didactic to documentation and research purposes). For these reasons, it has become every day more and more crucial to improve our techniques and improve the results.」

——Dr. Gianpiero Di Maida, Scientific Project Manager, Disapale Project

原文翻譯:

「數位化帶來的可能性是巨大的,而且有些已經在發展中。 3D只是數位化領域中眾多方法之一,但可以肯定地說它是迄今為止使用最多且應用領域最廣泛的(從教學到文獻、研究)。 因此,增強我們技術的重要性是與日俱增的。 」

——Gianpiero Di Maida博士,Disapale科學項目經理

為了保護珍貴的文物,不損壞原件,需要儘量減少科學家和工作人員與文物直接接觸。為製作準確的文物數字模型複製品,尼安德特人博物館選擇利用數位化技術對各種類型的文物:化石、遺骨、石頭、裝飾工藝品及洞穴藝術等進行復原重建數字模型,以便科研人員在數字模型的基礎上用於研究、展示、空間分析及教學。

舊石器時代文物掃描存檔

舊石器時代聯繫緊密的一個術語則是石器,即由石頭做成的工具,「舊石器時代」的名稱也正是源於石器。除了獲取遺骨數據之外,在遺蹟附近發現的尼安德特人使用的工具-石器也成為此次掃描的重點。

尼安德特人博物館選擇了EinScan Pro 2X Plus多功能手持3D掃描儀搭配工業模塊,用於掃描各類大小的石器或遺骨。

▲圖片來源:Neanderthal Museum官網

石器掃描過程

博物館的團隊將石器放在工業模塊的轉盤上,使掃描設備可以捕捉石器的所有細節,獲取準確的三維數據模型。

▲放置在工業模塊轉盤上的石器

因該石器的邊緣較薄,平放下利用轉臺掃描,不易於數據拼接。為此,博物館的團隊把它固定在泡沫塑料中,從而可以掃描石器的各個面,最終拼接在一起。

▲藉助泡沫塑料固定在工業模塊轉盤上的石器

▲石器三維模型數據

In the brief time we have been able to test the EinScan Pro 2X Plus, it has proved a quite exceptional tool, especially for the speed and the facility of setting and scanning.

——Dr. Gianpiero Di Maida, Scientific Project Manager, Disapale Project

原文翻譯:

在很短的時間內測試了EinScan Pro 2X Plus之後,我們認為它是非常出色的工具,特別是掃描的速度和操作的便捷。

——Gianpiero Di Maida博士,Disapale科學項目經理

在EinScan Pro 2X Plus多功能手持三維掃描儀的支持下,博物館工作人員運用3D數位化技術手段對史前文物進行複製,不僅可以擴大博物館數位化文物資料庫,為文物建立可加密數位化檔案;還可以無限、無損化地利用數字文物數據進行展示、研究、學習、保護甚至是復原,讓歷史在數位化中獲得『永生』。

關於尼安德特博物館

尼安德特人(歐洲古人類),是一種在大約12萬到3萬年前居住在歐洲及西亞的古人類,屬於晚期智人的一種。尼安德特人頭骨化石最初在1829年發現於比利時,但是直到1856年在德國的尼安德Neander山谷中的一個山洞發現了頭蓋骨和其他骨骼,並被命名為尼安德特人後才廣為人知。化石證據顯示,尼安德特人比早期現代人稍矮但身體和四肢粗壯,平均腦量稍大,曾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及非洲北部。至少在23萬年前就已經出現,由於冰期的興盛,約在3萬年前滅絕。

▲圖片來源:Neanderthal Museum官網

尼安德特人博物館在1996年10月成立,由德國梅特曼區和尼安德特人協會共同建立的尼安德特人博物館基金會運營。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尼安德特人博物館在2006年開始進入現代化發展,逐漸擴大規模及完善館內設施,館內的多媒體裝置曾獲多個國際獎項。現已成為德國最受歡迎的考古博物館之一,每年參觀人數約為16萬。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讓老年人樂享數位化便利 將反向促進技術創新
    更長遠地看,讓老人安享數位化便利,也將反向促進技術創新。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員馮文猛看來,老年人多起來,他們將成為未來產品開發的重要服務對象,圍繞老年人群體進行技術創新將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新藍海。
  • 中國石化:以數位化轉型促進能源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系統謀劃全集團數位化轉型  大數據、人工智慧、5G等數位技術在能源行業有著廣闊的應用場景,是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的主戰場,加快數位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能源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
  • 考古學的方法論——器物的製法和用途
    這對研究各個時代的生產和技術發展水平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例如古代的銅器,其原材料成份有純銅、銅錫合金、銅鉛合金、銅錫鉛合金之分,必須分析,才能得到確切的鑑定。古代的鐵器,就其質地和製法而論,有鑄件和鍛件之分,也有鐵質和鋼質之別,而鋼質又有低碳鋼、中碳鋼和高碳鋼之分,因製法的差異,又有「百鍊鋼」和「炒鋼」等區別,特別是早期的鐵器有時系用隕鐵製成,不能與人工冶煉的鐵相提並論。
  • 數位化轉型知識方法系列之二:數位化轉型的三大類價值效益
    在物質經濟時代,企業創造價值的方式是基於工業技術專業化分工取得規模化發展效率,以獲取長周期的回報。隨著資源、能源和環境的剛性約束的日益增強,全球物質經濟發展已經從增量階段進入存量階段,單純的以技術或業務為導向來提高規模化發展效率為主導邏輯的發展方式已經很難適應日益複雜的市場環境。企業需要進一步提升柔性發展和抗風險的能力,拓展增量發展新空間。
  • 考古學空間性研究:從文化史到聚落形態的多重空間建構
    隨著國家、文明等研究的深入進展, 空間作為生態人類學的存在方式引起了廣泛的重視和深入研究, 積極轉向文化的功能性研究及其社會研究, 伊恩·霍德等1976年出版《考古學空間分析》來回應考古學的空間研究的轉向[3]。20世紀80、90年代之交, 中國考古學從物質文化史的構建向社會歷史研究轉變, 呈現出研究領域和課題的多樣化以及研究技術方法的多樣化, 研究範式從考古學文化向聚落考古轉變[4]。
  • 篳路藍縷 成就輝煌 履行使命 再展宏圖——關於中國考古學發展的...
    習近平總書記對考古學意義與今後發展方向進行的深刻闡釋,必將對新時代中國考古學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必將成為中國考古學發展史上的裡程碑。  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考古學發展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工作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學。
  • 三大數位化技術合力推動物流行業轉型
    雖然這些先進技術各自的應用潛力已經得到廣泛討論,但迄今為止,關於發揮三者合力的探索仍然有限。隨著領先企業開始協同部署這些技術,物流和供應鏈管理將在以下幾個維度上發生轉變:價值鏈配置與商業模式優化、採購尋源與生態合作、路線規劃與車輛調度、資產產能與勞動力分配等。
  • 訪談︱徐堅:中國早期考古學和博物館的日本淵源
    這與考古學,尤其是具有歷史學傾向的考古學的鮮明的地域特徵有關。換言之,日本考古學首先是關於日本的考古學,中國考古學也首先是關於中國的考古學。這種狀況直到新考古學出現才有改變,當然,新考古學也因此將之前具有歷史學傾向的考古學稱為「地方性知識」。日本本位的日本考古學和中國本位的中國考古學如何銜接起來?輸出傳統的什麼人、什麼研究、什麼方法對輸入傳統而言最容易被接受?
  • 王巍:「十三五」期間中國考古學的主要成就
    上述一系列舉措為確保中國考古學田野考古發掘質量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考古文博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十三五」期間,我國高校的考古文博教育取得長足進步。繼北京大學成立考古文博學院之後,吉林大學和西北大學的考古文博先後獨立,成立了考古學院和文化遺產學院。很多大學設立了考古專業或文博專業,或文物保護專業。
  • 看考古學如何「圈粉」青少年
    讓孩子們愛上考古學的,不僅僅是學校課堂。近年來,從《國家寶藏》《假如國寶會說話》等考古文博類綜藝節目、紀錄片等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中對考古學的展示,從博物館參觀、研學活動、夏令營,到社交媒體上考古「大V」分享的文章、音視頻……豐富的科普形式,讓曾經蒙著神秘面紗的考古學,帶著鮮活的面孔,走進越來越多青少年的生活。  青少年學習考古學有什麼意義?
  • 考古學重建古史的尺度
    考古學是研究歷史的,這是考古學者的明確目標。考古學重建古史的尺度,如何把握?這是考古學者需要思考的。 重建史前史 在重建史前史方面,考古學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 DEC2020數位化生態大會:助力數位化轉型與數字經濟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黨組成員、總工程師,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在致辭中指出,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是一種信息技術的變革創新,但遠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網際網路」「+智能」,它需要持續性的迭代創新、靈活性的保障機制、敏捷性的組織性結構、可靠性的安全屏障,只有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的全新轉變,才能邁向新目標。
  • DEC2020數位化生態大會召開 探索企業數位化轉型與數字經濟發展
    大會旨在洞察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分享5G、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創新成果,探索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路徑和最佳實踐,激發創新與應用,致力於實現數字生態合作夥伴的互相連接和互相促進。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是一種信息技術的變革創新,但遠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網際網路」「+智能」,它需要持續性的迭代創新、靈活性的保障機制、敏捷性的組織性結構、可靠性的安全屏障,只有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的全新轉變,才能邁向新目標。
  • 先臨三維|3D數位化定製專屬首飾,EinScan帶你揭秘高端定製的秘密
    EinScan聯合Primerry Jewelry,為獨特的你送上格調滿滿的「Bodymark」專屬定製系列。該系列的特點是,通過3D掃描技術,將人手直接掃描成三維數據,數據可直接用於後期加工成為精緻的掛件,特別適合情侶或親子定製。先來看看幾組成品照,是不是很特別?
  • 數位化時代需求轉變,企業如何開啟客制化之路?
    在演講中,宋玉明博士主要討論了關於數位化時代對用戶、客戶、市場和行業有些什麼樣的改變,以及企業轉型契機的一些思考,並探討了京北通宇作為電子元器件分銷行業服務商,怎麼樣在數位化時代提供基於客戶應用的客制化連接方案轉型,以期於客戶共同實現數位化時代的轉型,從而達到合作共贏。
  • 要促進傳統翻譯學科向「新翻譯」學科轉變
    研討會圍繞疫情話語的翻譯以及後疫情時代翻譯事業與教學發展態勢展開,同時結合疫情以來的國內外形勢,探討如何提升中西部地區翻譯研究與教學的總體水平、如何促進院校與語言服務產業之間在翻譯人才培養中的協同創新,以助力新時代國家發展戰略。
  • 阿帕數字CEO周紀念:新技術新業態賦能工業物流數位化轉型
    會上,阿帕數位技術有限公司CEO、濟南智慧物流技術研究院院長、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專家委員周紀念作了題為《工業物流數位化路徑》的主題演講。周紀念首先介紹了工業物流發展現狀,從當前國內物流費用居高不下、工業品物流在全國社會物流總額中佔據主導地位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他認為當前企業物流正在向物流企業轉變。
  • 信息通信技術全面升級 新模式、新生態創造「數位化新世界」
    如今,5G、AI、區塊鏈技術開始落地應用,在此前移動網際網路的基礎上,「數位化新世界」開始誕生,新模式、新生態將開啟人類的美好生活與未來。網際網路經濟崛起 極大提高生活效率如果要數通信浪潮下的時代寵兒,網際網路經濟當屬其中。
  • 引領「數字中國」與「健康中國」 康師傅以數位化產業鏈促進經濟雙...
    12月4日至5日,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拉開帷幕,國內知名企業家、經濟領域知名專家、政界領導等上千人相約海南博鰲,就新時期弘揚企業家精神,融入新發展格局展開討論。 主會場外的「2020信用領跑行動·博鰲晨跑」活動,康師傅方便麵在此等候,為晨跑的企業家們提供運動後的能量補給。
  • 數字經濟成發展新引擎,漫道金服旗下寶付賦能企業商戶數位化升級
    漫道金服獲悉,隨著我國數位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正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特別是2020年疫情期間,以線上教育、網際網路醫療、在線買菜等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發展強勁,成為中國經濟復甦的新動能。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各級地方政府紛紛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