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呈圓盤狀的,垂直於銀道面方向,能否更容易得飛出銀河系?

2020-12-15 情感熟知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熟知探索,關注我,每天都會用心給大家分享探索事件,感謝你的收看!

人類和無人探測器都沒有飛出太陽系(但有五艘無人太空飛行器正在離開太陽系),也沒有飛出星系。 所以我們還沒有得到銀河系的全貌。

然而,人類對銀河繫結構的理解已經非常接近。 伊巴谷和蓋亞衛星在銀河系觀測到數億顆恆星,測量它們的位置、距離和運動。 通過這些數據,天文學家可以更準確地繪製銀河系的結構圖。

結果表明,我們的星系是一個棒旋轉星系,有四個主旋轉臂,結構呈圓盤狀。 銀河圓盤表面的直徑估計為10萬至20萬光年。 星系中心為球形結構(核球),半徑6500光年,銀盤平均厚度2000光年.. 銀河系中的恆星都集中在圓盤上,它們都圍繞著銀心移動。

由於銀河系是圓盤狀的,我們從垂直於通道平面的方向飛出銀河系更容易嗎?

在這個問題上,讓我們簡單地看看銀河系中太陽系的位置,以及黃道和黃道之間的角關係。

太陽系距銀通道中心26000光年,距通道面北75-100光年,太陽系距通道面北約7km/s.

因此,從垂直於銀通道的方向飛出銀河系,向北飛行需要最短的飛行距離,約1900光年,也可以利用太陽系本身相對於銀通道表面移動的速度。

然而,這種飛行不會充分利用地球繞太陽的軌道速度(30公裡/秒)和太陽系繞銀中心的軌道速度(230公裡/秒),因為黃道表面與黃道表面不重合。 黃道面是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面。 此平面不與通道平面共面,但夾角為60.2度.

當然,像旅行者1號這樣的太空飛行器可以隨著太陽系中木星和土星等大行星的引力而加速和改變方向。 旅行者1號從黃道以35度的角度向北飛行,從通道的角度約為25度,朝蛇夫座的方向飛行。 行星的引力使太空飛行器沿著垂直於銀色軌道的方向飛行。

然而,飛行出銀河系是不現實的,與目前的人類空間技術。 據估計,從太陽系的位置逃離銀河系所需的速度,即第四宇宙速度,約為550公裡/秒。 即使宇宙飛船能達到第四宇宙速度,沿著最短的路徑飛行1900光年,也需要1.04億年才能飛出銀河系。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有效地遠離銀河系呢?

如果人類想在有限的時間內飛出星系,他們只能通過相對論效應。

第一種方法是將太空飛行器的加速速度加快到亞光速度,由於時間膨脹效應,可以大大縮短太空飛行器所需的飛行時間。 例如,如果一艘宇宙飛船的速度可以加速到光速的99.999986%,來說,離銀河系只需要一年的時間。 與此同時,地球上已經過去了1900年。

第二種方法,利用負物質,產生蟲洞,可用於星系間的通道,允許太空飛行器在短時間內在星系外的任何地方旅行。

今天的「熟知探索」就到這裡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探索事件,關注,讓大家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味,你的點讚分享收藏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我們明天見~~

相關焦點

  • 銀河系是哪來的?
    宇宙中起碼是銀河系中,多星系統才是常見的,其實很多恆星系統裡其實連一顆行星都沒有,即使是我們太陽系這種行星很多的情況,把所有的行星小行星,把所有的行星小行星衛星替星全加上,也才佔了太陽系總質量的不到1%,之前說太陽系這些行星只是太陽形成時剩下的邊角料,準確來說其實連邊角料都算不上,的準確來說其實連邊角料都算不上,更像是掉下來的一些渣渣,說回整體結構,銀河系的外形和很多旋渦星系一樣呈盤狀
  • 銀河系翹曲身材或源自星系碰撞 太陽是「事故」留下的傷痕
    早在上世紀50年代,人們就已發現銀河系並不是一個平坦的圓盤,而是如翹曲的炸薯片,越是邊緣越翹,這大大超出了傳統認知。2019年,我國科學家首次給出了銀河系翹曲結構的直觀三維地圖,引得70多個國家的上千家科學媒體關注。  然而,關於為什麼銀河系會這樣「翹」,長期以來有種種假說,莫衷一是。
  • 銀河系的新歷史
    到了20世紀,天文學家發現,我們身處的銀河系只是一個巨大的「恆星島」的一部分,銀河的起源故事揭開了新的篇章。簡單地說,該理論認為,我們的銀河系是在近140億年前由巨大的氣體雲和塵埃在引力作用下合併而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兩種結構:首先是一個巨大的球形「銀暈」,後來則變成一個密度大、亮度高的圓盤。數十億年後,太陽系在這個圓盤中形成,也開始圍繞其中心旋轉。
  • 地球上所有人一生走過的路,總長度加起來能否出銀河系?
    1914年,天文學家哈洛·沙普利提出了一個詳盡的銀河系模型,發現太陽並不在銀河系中心,並測定了太陽距離銀河系中心的距離。1924年,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通過天文觀測發現了河外星系(河外星系是1755年康德最早提出來的),這才證實銀河系只不過是宇宙中一個普通的星系罷了。後續還發現銀河系在自轉。
  • 人類有可能飛出銀河系嗎?
    人類當然可以飛出銀河系啊,要有自信,相信聰明的人類可以解決一切困難,相信未來的某一天,人類的足跡可以遍布整個宇宙。當然了,說是這麼說,關鍵是要怎麼做才行呢?我們的銀河系,直徑至少有10萬光年,太陽系處於銀河系的一個獵戶懸臂上,距離銀河系中心為2.6萬光年,所以說,如果我們想要走出銀河系,至少要穿越2.4萬光年的宇宙空間。2.4萬光年的距離,以人類目前的火箭推進技術,估計飛到宇宙毀滅都飛不出銀河系,但是也不要灰心,因為希望還是有的。
  • 每3200萬年,太陽系穿過一次銀道面,地球生物大滅絕與這有關嗎?
    超大質量黑洞只是剛好也在銀心,它並非銀河系的「發動機」。根據觀測結果,太陽正以每秒230公裡的速度繞行銀心。考慮到太陽距離銀心2.7萬光年,並假設太陽的公轉運動符合圓周運動規律,這樣就能估算出太陽繞行銀心一圈的時間為2.2億年,這就是所謂的1銀河年。也就是說,自太陽系在46億年前誕生以來,我們才過了大約21個銀河年。
  • 太陽系外漫遊——銀河系的星際地圖① | 觀天者說
    來源標題:太陽系外漫遊——銀河系的星際地圖① | 觀天者說 大家好,我是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王匯娟,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漫遊銀河系!飛出太陽系,便進入銀河系的星際空間。
  • 人類沒有飛出銀河系,網絡上各式各樣銀河系照片是怎麼來的?
    人們老有這樣的疑問:人類並沒有飛出銀河系,怎麼網絡上有那麼多銀河系圖片呢,而且有的還惟妙惟肖,細節清晰?其實,銀河系只有一張真正的照片,其餘都是電腦合成或者構想的圖片。就像網絡上有無數張黑洞圖片,其實只有一張是真正的照片一樣,銀河系也只有一張照片是真的照片。
  • 為什麼太陽系銀河系都是扁平漩渦狀?整個宇宙是一個更大漩渦嗎?
    當然還有一個名詞叫做銀道面,是大量環繞銀心公轉的恆星形成的銀盤面,與太陽系的黃道面是一個虛擬的平面不一樣,應道面是客觀存在的,因為大量的恆星形成了一個切切實實的盤面!為什麼太陽系或者更大的銀河系和仙女星系,都是這種扁平漩渦狀,宇宙就是由這樣的星系構成的嗎,或者在更大的尺度上會有更大的漩渦出現嗎?
  • 人類可能永遠都飛不出銀河系,就算達到光速,也無法飛出銀河系
    就算是有天,人類的科學技術可以製造出光速飛船,但是想要實現全宇宙的旅行也是不可能的,首先宇宙實在太大了,那種大是你難以想像的大,可能再過100萬年,我們人類也無法找到宇宙真正的邊緣在哪裡。目前我們人類已知的宇宙範圍的直徑大約為930億光年,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 旅行者1號多久能飛出銀河系?
    旅行者1號的速度目前大約是17公裡每秒,一個小時大約62136公裡,一天能飛149萬公裡,一年能飛5.44億公裡。要飛17000多年才能飛一光年。按照旅行者1號的目標是42光年外的蛇夫座,飛過去要72萬年以後了。 想要飛離銀河,需要旅行者1號的速度達到擺脫銀河系引力的第四宇宙速度,這個速度大約是320公裡每秒(也有說法是525公裡每秒),所以旅行者1號的速度遠遠達不到脫離銀河系的速度,也就意味著如果沒有其他加速的方式,那麼旅行者1號永遠也飛不出銀河系。
  • 我們如何才能從銀河系的內部看到整個銀河系的全貌呢?
    顯然,我們的星系是螺旋狀的,因為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如果沒有光汙染的話)螺旋狀的扁平圓盤:銀河系(就是我們的河系的名字)。天文學家也能在不同程度上繪製出它的旋臂。然而,他們驚訝地發現,我們的銀河系並不是人們所認為的普通的純螺旋結構。事實證明,我們實際上生活在一個帶狀的螺旋星系中。
  • 為什麼說人類永遠飛不出銀河系?
    然而事實卻並不是這樣,在對銀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你就會發現,銀河系就像一個牢籠,人類深陷其中,很可能永遠都逃不出去。那麼為什麼說人類永遠飛不出銀河系呢?其實看看太陽系的真實大小你就明白了,我們先來看一張圖。
  • 銀河系的形狀是扁平的,我們所處的「宇宙」是不是也是扁平的呢?
    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天體,包括恆星、行星、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星雲、星際塵埃等等各種類型的天體,而天體之間由於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而形成了不同層級的天體系統,其中包含地球的天體系統從小到大分別是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和宇宙。
  • 蓋亞太空飛行器探測到的數據,改寫了銀河系的歷史
    在那之後的數十億年中,我們自己的太陽系開始在這個圓盤內旋轉,因此當我們在夜間向外看時,我們會看到這個旋轉圓盤的邊緣在飛濺出「牛奶」。然而在過去的兩年中,研究人員幾乎重寫了銀河系歷史的每個主要章節。到底發生了什麼?因為他們獲得了更好的數據。
  • 什麼時候才能飛出銀河系?
    雖然人類自身飛不遠,但人類發射了5個能夠飛出太陽系的無人探測器——先驅者10、11號,旅行者1、2號,新地平線號,它們可以代替人類去往宇宙深處。儘管這五艘星際飛船可以離開太陽系,但半徑可達1光年的太陽系仍然非常大,星際飛船至少需要1.8萬年才能真正飛入星際空間中。然而,人類發射的五艘星際飛船都無法飛出銀河系。
  • 現在的人類能飛出銀河系?如果擁有光速飛行的話,是否可行?
    說到這裡,內心不免有些失落,一個直徑達到2-3光年的太陽系,人造星際探測器想要飛出,都尚且需要上萬年的時間,而一個直徑達到10萬-15萬光年的大星系,人類要想飛出或許比登天還難。目前,人類飛行速度最快的探測器是旅行者1號探測器,其速度是17公裡每秒,而銀河系的直徑是10萬光年以上,等旅行者1號探測器飛出銀河系,地球很可能早已經消失。當然,旅行者一號探測器不可能飛出銀河系,因為,漫長的時間中它可能早就已經自然銷毀了。
  • 銀河系正以每小時200萬公裡的速度狂飆,是什麼讓銀河系如此瘋狂
    由此看來,我們眼中的「龐大」銀河系只是可觀測宇宙中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地球圍繞太陽運動,太陽圍繞銀核運動,銀河系也在運動著,銀河系在宇宙中以每秒600千米的速度運動著,這大約是每小時旅行216萬千米,那麼快的速度,銀河繫著急去哪裡呢?沒錯,正是巨引源。
  • 迄今為止最精準的銀河系全貌圖公布,地球太幸運了,恰好在宜居帶
    雖然現在我們人類的科學技術還不能幫助我們飛出銀河系,從遠處真正的觀測到銀河系的全貌,但是科學家們憑藉遙感技術和強大的計算機運算技術等等,基本繪製出了銀河系的全貌,也就是銀河系的完整結構圖。    我們能夠從銀河系的結構圖上看出,銀河系的形狀是一個圓盤狀,中心有一個圓圓的球形物,它就是銀河系的核心,被命名為銀河核心球,從核心球向外延伸有四條旋臂狀的結構,因此銀河系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大型的螺旋體圓盤。
  • 銀河系是什麼形狀?旋臂勻稱美麗
    該團隊用甚長基線幹涉技術精確測量位於銀盤上近200個大質量恆星形成區的自行和距離,得到銀河系旋臂的結構、太陽系的位置以及它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速度,繪製出尺度為10萬×10萬光年的全新銀河繫結構圖。該圖是迄今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它清晰地展示銀河系是一個具有四條旋臂的棒旋星系,徹底解決了銀河系究竟有幾條旋臂這個天文學中長期懸而未決的重大科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