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之爭何時休?簡化字無礙傳承古典文化,繁體字傳承不必回歸課堂

2021-01-09 北京日報客戶端
關印製圖

12月6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做了公開答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但也要考慮到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涉及繁體字教育的有關內容。

漢字繁簡之爭由來已久,但規範漢字早已經是法定用字。近些年來,隨著國學熱興起,大量古代典籍重新翻印,有些專家學者,再次撿起識讀繁體字的老話題。不可否認,在中國文字發展過程中,繁體字佔據了相當長的時間。由於漢字具有象形和會意的特點,繁體字的字形無疑更豐富,「顏值」也更立體。名勝古蹟的牌匾,書法藝術的展示,常見繁體字;同時,古人留下經典無數,普通讀者如果像專業學者一樣認識繁體字,閱讀範圍也會大為擴展。此外,由於歷史原因,港澳臺地區沿用繁體字。用繁體字書寫,在加強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以及海外華文區溝通交流等方面也能發揮作用。

但識讀繁體字,不代表要將繁體字重新融入講堂教學。無論是從遵循歷來漢字的發展規律看,還是從當今簡化漢字的應用程度看,都無需在中小學開展繁體字識讀教育。文字的演變是人類文明順應時代發展的歷史選擇。從甲骨文、金文,到篆書,再到隸書、楷書,無不是由繁趨簡。而簡體字正是對楷書的簡化,它不僅遵循了漢字演變的規律,也讓漢字的繼承脈絡清晰延續。

要特別指出的是,當今通用的簡化字,並非一蹴而就的簡單決定,更不是甩開繁體字的再創造,而是對繁體字的科學簡化而來。1956年1月《漢字簡化方案》正式公布並在全國推行後,明顯降低了文字的識讀門檻,提升了老百姓的識字率、表達能力和學習效率,增強了公民學習文化的熱忱,並大大減輕了統計、刻錄、檔案等諸多領域的工作量。其後,漢字簡化還經歷多次修改和調整,終於在2000年10月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定地位,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如此浩瀚宏偉、大有裨益的字體簡化和推廣工程,經由法律確定的漢字教育方向,豈能輕易撼動?顯然,不宜也不能讓繁體字重回課堂,作為普及性的教育。學生但有興趣,完全可以通過閱讀繁體字書籍以及其他途徑學習掌握,而不必通過課堂傳承。

其實,傳承中華文明,也沒有必要把眼光局限在繁體字上,如今通用的簡化字,完全無礙傳承古典文化。在國學等文化領域,繁簡可以共存;了解歷史,閱讀舊籍,讓孩子們認識一些繁體字,未嘗不可。但無論是中小學教學,還是實際運用,都大可不必棄簡從繁。

(原標題:識繁用簡,不必棄簡從繁 規範漢字是國家法定文字 繁體字傳承不必回歸課堂 )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殷呈悅

流程編輯:王宏偉

相關焦點

  • 再讀流沙河老先生《正體字回家》一書,對於漢字的繁簡之爭的看法
    中國漢字的繁簡之爭,由來已久了。自民國以來,從上到下,就是爭議不斷的,但是又找不到根本可行的解決方案。基本上,就是各說各話。社會發展到當下,國家海內承平,老百姓溫飽無虞,自然就會人心思古,恢復傳統文化的浪潮非常的高。關於繁體字是否該「翻身做主」的聲音,更是甚囂塵上。
  • 繁體字正統?簡體字劣等?繁簡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漢字的繁簡之爭由來已久,有人力挺繁體字,理由無外乎繁體字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繁體字不僅具有文化意義,還具有藝術的價值等等。有人則認為簡體字書寫便捷,辨識容易,符合現代語言文字的發展方向,應當在全世界的華人中大力推廣,甚至應該繼續簡化下去。
  • 臺灣網友鼓動漢字繁體字「申遺」 大陸頻傳回歸繁體聲音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新網12月3日消息,12月1日臺灣媒體報導,有網友發文表示,使用繁體字的其他地區開始漸漸接受簡體字,未來臺灣可能是唯一使用繁體字的。一些網友趁機鼓動將繁體字「申遺」。這讓有關漢字繁簡的爭論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有關漢字的爭論自近代以來便綿延不絕。及至今日,類似的爭論仍然存在。
  • 繁體字回歸的呼聲響起 將漢字筆畫減到十畫以內的努力是否繼續?
    其實,別看很多人天天使用簡化字,但他們對漢字改革方面的知識和常識性問題卻根本不了解,對簡化字的由來以及這些年來有人頻繁呼籲繁體字回歸,進而引發的繁簡之爭這些事更是不知情。02漢字的繁簡之爭準確地說,呼籲重新使用繁體字的聲音,從簡化字開始推行以來,就沒斷過。
  • 繁體字回歸引熱議 專家:「識繁寫簡」才是王道
    3月4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小組討論中,著名導演馮小剛稱學漢字就要給孩子心中種下美好的種子,文化傳承需要繁體字,呼籲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並增加到小學課本裡。  繁體字回歸就此再次成為熱議的話題。只不過,在文字專家看來,恢復繁體字不可能,也無必要,「識繁寫簡」才是王道。
  • 簡體字已經用習慣了,那麼繁體字有恢復的必要嗎?
    而反對繁體字在我看來就像這樣一場毫無邏輯可言的文化運動,是不可取的。最後,我非常讚賞貼主的觀點,中華文化作為唯一傳承至今的古文明,得益於其兼容並蓄的開放姿態。我們討論的並不是繁體字是否該被廢的問題,而在於強調,我們該以什麼樣的姿態對待如今並不統一的華人文化現象以及該秉承什麼樣的意識來對待所謂的「大中華圈」文化。海峽對岸還在流行繁體字,粵語在海外華人圈裡比普通話更像官方語言。
  • 正體字的回歸
    正體字的回歸 2015年06月30日 03:33 來源:成都晚報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漢字的繁簡之爭由來已久,但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偏離漢字的本義之爭。
  • 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沒有必要
    一、提議進行繁體字教育及恢復使用繁體字的理由不外乎兩點,一是只認識簡體字不認識繁體字會對兩岸四地以及海外華文區溝通交流構成障礙;二是不能很好的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三是簡體字把原來繁體字裡裡面所傳達出來的語義拋棄了,「因簡害義」,不能體現漢字之美,經常被人舉的例子就是「愛」字,簡化為「愛」,無心怎麼愛?
  • 為什麼簡化字沒有對應的繁體字好看?
    簡化字為什麼沒有繁體字好看?為什麼書法作品通常都寫繁體字?這個問題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曾有過疑惑,首先「好看」這個詞如果往深層次去探究,可能會牽扯進來太多的關於美學和個人審美的理論,本文只從表面的,大眾的角度去探究簡體繁體的「好看」問題,歸結起來大致有兩點,此兩點足以解惑,另外大家也可以通過這兩點去判斷某一個字有沒有寫法不同的繁體字。
  • 馮小剛:救傳統文化,得恢復繁體字!易中天:你把亂灶龜鬱寫寫看
    認為字體再簡化下去,就會面目全非,影響中華文化的傳承。其實,這已經是自秦朝以來的「老調重彈」了。 因為漢字一直是在朝著簡化的方向發展的,漢字大規模簡化從秦朝開始,一直沒有停止過。合理地簡化,並不會造成文化的斷層。相反,它還為漢字的普及做出了貢獻。
  • 在考試、語文等課堂教學中使用繁體字?教育部答覆
    隨著內地與港澳、大陸與臺灣交往交流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港澳臺同胞在內地(大陸)工作、學習和生活,遇到證件上的人名用字存在繁體字或簡化字等情況。對此,相關主管部門已採取多種措施為港澳臺同胞提供便利。日前,《關於兩岸三地繁簡體字互認互通的提案》提出購買車票、建議在國家有關部門電腦系統加入繁體字字庫等問題。12月16日,教育部答覆表示,在12306網站購票可以使用繁體字,港澳臺同胞按照有效證件上的字形輸入即可。其他窗口服務部門電腦系統也大都具備繁體字信息處理能力。
  • 中堂千名學生集體揮筆傳承漢字文化
    中堂鎮委副書記張應欽等來到大賽現場觀摩指導,與學生們親切互動,並鼓勵他們好好練字,把中國字寫得工整漂亮,傳承好中國書法文化。評委現場表示,拿起硬筆要寫好簡化字,手持軟筆要寫好繁體字,傳承中國的漢字文化。此次漢字書寫大賽,孩子們的作品完整、具有一定的水平,值得肯定。書法不僅是寫字,對於培養學生書卷氣,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奠基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都很有幫助。
  • 中堂槎滘小學千名學生集體揮筆傳承漢字文化
    評委表示,拿起硬筆要寫好簡化字,手持軟筆要寫好繁體字,傳承中國的漢字文化。此次漢字書寫大賽,孩子們的作品完整、具有一定的水平,值得肯定。 據了解,為貫徹落實中堂鎮一校一特色的教育品牌,槎滘小學將寫字教育作為學校特色教學,開展硬筆書法教育已經有十個年頭,受到廣泛好評。
  • 「親要相見,愛要有心」 馮小剛呼籲繁體字回歸課本
    全國政協委員馮小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文藝組小組討論,呼籲繁體字回歸課本。(中國臺灣網 於斯文 攝)  中國臺灣網3月4日北京消息  4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馮小剛在文藝組小組討論中表示,希望部分恢復有豐富文化含義的繁體字回歸學生課本。
  • 簡體字繁體字孰優孰劣
    中文伴隨中華文明一路歷經氤氳到逐漸明朗滄桑數千年,大致變遷脈絡經過大篆到小篆到隸書到繁體字最後到現代的簡化字這樣的發展。其中簡化字最年輕距離我們最近,為我們今人日常書寫。但對其爭議之聲卻不絕於耳,爭議焦點莫過於簡體字或存、或廢。
  • 【推普ing】你真的了解每天都在使用的簡化字嗎
    我們平常讀寫使用的簡體字,其實嚴格意義上叫「簡化字」,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重要工具,文字是人類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雖然我們習以為常地在使用著簡體字,但是你真的了解它嗎?我們今天使用的許多簡化字,在隋唐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根據《宋元以來俗字譜》,宋元明清12種民間刻本中所用的簡體字多達6240個,合為繁體字共1604個,平均每個繁體字有3.9個不同的簡化字。其實歷代文人,在寫字的時候都會多少寫一些簡化字。據統計,王羲之的行書《蘭亭集序》有324個字,其中102個是簡化字,佔總字數的三分之一。
  • 繁簡之爭:愛無心?那是測字遊戲;恢復繁體字?能做,但沒必要!
    隨著中國經濟幾十年來持續高速發展,帶動了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整體各方面實力快速上升;國人的自信也空前高漲,可以說,目前世界上除了美帝,其他國家還不被大家放在眼裡。其中文化自信也是肉眼可見,國學熱、漢服熱等持續發酵,現在經常在街上看到身穿漢服的小姐姐。於是一種聲音也大聲起來:簡體字破壞傳統之美,應該恢復繁體字!甚至還有人大代表提過相關議案。
  • 繁體字與簡體字,到底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
    黃秋生所說的「中文正字體」是指他所寫的繁體字。繁體字與簡體字,到底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繁體字與簡體字,本就一脈相承,根植於同一種文化,沒有誰比誰正統,誰比誰高貴。這本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偏偏有人非要分出個子醜寅卯來。總有人自認為「繁體字才是正統」,瞧不起簡體字,甚至港臺有的人污衊簡體字是「殘體字」,流露出一種文化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