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人民軍隊在新中國發展壯大

2021-01-11 人民網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人民軍隊在新中國發展壯大

2014年10月30日,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召開。10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李剛/攝

歷史長河波瀾壯闊,高潮湧起處的浪花驚豔壯麗,標註時代的高度。閱兵,猶如人民軍隊發展史上飛濺的浪花,生動展示了中國軍人威武雄壯的風採,見證了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

1949年開國大典,飛過天安門受閱的戰機只有17架,飛機型號五花八門。人民軍隊以單薄的家底展現出豪邁的英雄氣概,為新生的共和國獻上軍人最莊重的厚禮。

1984年國慶,在46個閱兵方陣中,機械化部隊方陣數量過半,戰略飛彈部隊首次亮相,走過35個春秋的新中國,人民軍隊的武器裝備水平大幅提升,「鋼鐵長城」讓國人激動不已。

1999年世紀大閱兵,17個徒步方隊、25個裝備方隊和10個空中梯隊氣勢磅礴通過天安門廣場,戰役戰術飛彈、戰略核飛彈、洲際飛彈集中展示,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已開始成為解放軍的主戰武器。

2009年國慶,14個徒步方隊、30個裝備方隊、12個空中梯隊接受檢閱,展現了我軍機械化和信息化複合發展的鮮明特色,顯示了進入新世紀的人民軍隊作為國家堅強柱石的自信和力量。

2015年「9·3」閱兵,40多種型號裝備500多件、20多種型號飛機近200架,強大的陣容和氣勢彰顯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表達了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一道維護和平的共同心願。

2019年海軍成立70周年海上閱兵,艨艟雲集、舳艫相接,航母精彩亮相,新型潛艇、新型艦艇、新型戰機集中展示,現代化海軍震撼世界,人民軍隊大國長劍護佑和平。

閱兵場上的朵朵浪花,是人民軍隊在新中國闊步前行的片段和側影,象徵的是「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的豪邁步伐。從1949年到2019年,橫跨70年,人民軍隊披荊斬棘、砥礪奮進,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腳步鏗鏘,堅定不移地向著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奮勇向前。

堅守聽黨指揮的赤膽忠魂

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的建軍之本、強軍之魂。習主席在總結我們黨建軍治軍經驗基礎上深刻指出:「黨指揮槍是保持人民軍隊本質和宗旨的根本保障,這是我們黨在血與火的鬥爭中得出的顛撲不破的真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人民軍隊始終與黨同心同德、步調一致,無論面臨什麼樣的風險、誘惑和幹擾,都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以實際行動彰顯對黨的絕對忠誠。

——黨的思想旗幟引領航向。「人民軍隊之所以不斷發展壯大,關鍵在於始終堅持先進軍事理論的指導。」我們黨在創建和領導人民軍隊的長期實踐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戰爭和人民軍隊建設實踐相結合,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成果,形成了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胡錦濤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在新時代應運而生的習近平強軍思想,承接歷史精華,立足時代任務,著眼未來使命,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寶庫,指引著中國軍事實踐的正確方向。

黨的理論是陽光雨露,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人民軍隊的理論武裝工作就跟進一步。上世紀70年代,陸軍某部「大功三連」全連官兵白天參加國防施工,晚上點著煤油燈在坑道裡學毛主席著作,在真信深學篤行中築牢信仰之基。幾十年來,像「大功三連」那樣,廣大官兵堅持不懈抓好黨的創新理論武裝,「紅九連」、「楊根思連」、「劉老莊連」、「科學發展好九連」……一個個英模連隊把黨的創新理論貫穿部隊建設全過程。進入新時代,全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堅持用這一科學理論鑄魂育人,淬鍊忠誠與信仰,凝聚意志與力量。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全軍重振政治綱紀、重塑組織形態、重整鬥爭格局、重構建設布局、重樹作風形象,解決了一些多年來想解決但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幹成了一些過去想幹但一直沒有幹成的事情,人民軍隊正沿著中國特色強軍之路闊步前進。

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圖為三軍儀仗隊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記者 李鑫/攝

——築牢聽黨指揮的制度基石。無往不勝因有「魂」,矢志不渝因有「根」。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有一整套制度作保證的。這套制度包括堅持軍隊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屬於黨中央、中央軍委,中央軍委實行主席負責制,實行黨委制、政治委員制、政治機關制,實行黨委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實行支部建在連上,等等。這套制度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創新完善,為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提供了堅如磐石的制度保證。

在這套制度體系中,處於最高層次、居於統領地位的是軍委主席負責制。中央軍委實行主席負責制,就是中央軍委主席負責中央軍委全面工作,領導指揮全國武裝力量,決定國防和軍隊建設一切重大問題。在我們黨和軍隊歷史上,也遇到過驚心動魄、九鼎一絲的危機,發生過野心家陰謀篡黨奪權、想插手軍隊等問題,但不管遇到什麼惡浪和風波,只要軍委主席負責制貫徹得好、軍隊聽黨指揮堅持得好,軍權就能夠牢牢掌握在黨的手裡,黨和國家就「亂不了」,部隊就「跑不了」,陰謀家就「反不了」。在我軍歷史上,從來沒有一支成建制的隊伍被敵人拉過去,也沒有任何人能利用軍隊達到其個人目的。

兵權貴一、軍令歸一。這個「一」,就是核心、統帥、領袖。戰爭年代,黨中央和毛主席用電臺指揮千軍萬馬,「嘀嗒、嘀嗒」就是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全黨全軍都無條件執行。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人民軍隊「如同一塊堅固的鋼鐵一樣」,始終自覺向黨中央看齊,維護中央權威,貫徹中央指令。越是偉大的進發,越需要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進入新時代,放眼座座營盤,聽習主席指揮、對習主席負責、讓習主席放心,成為全軍將士最響亮的誓言、最堅定的行動。

東風浩蕩滿眼春——2017年5月18日,火箭軍飛彈方隊列陣參加訓練。馮根鎖/攝

——「生命線」永遠煥發強大生命力。1944年,毛主席在修改譚政同志報告初稿時親筆加了一句話: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軍隊的生命線。自此,我軍政治工作的這一經典論斷傳承至今而不衰。所謂「生命線」,就是有則存活,無則覆亡!新中國成立70年來,政治工作貫穿於人民軍隊建設、改革和發展全過程,並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加強。

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戰鬥的軍隊是不可戰勝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將士雖置身最艱苦的戰場,卻清醒知道自己是在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而戰鬥。就在美軍官兵不斷質疑自己為什麼要從美國遠道而來朝鮮打仗的時候,我軍將士一次次在硝煙滾滾的火海中英勇搏殺,奮進的身軀爆發出巨大的戰鬥力量,讓侵略者血灑「傷心嶺」,一次次驚呼中國官兵身上「謎一樣的東方精神」。在新中國曆次邊境自衛反擊戰中,有一個場景成為常態:大戰惡戰來臨前,面對將要付出的犧牲,請戰書卻一封接一封送到指揮員手中,請求奔赴生死戰鬥一線,甚至以血書請求擔負主攻任務。這是我軍政治工作獨特優勢的體現。

如何保持和發揚政治工作這個人民軍隊的最大特色、最大優勢,是習主席高度關注的時代課題。

2014年,習主席親率軍隊400餘名高級幹部,在古田召開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當年,新型人民軍隊在這裡定型,我軍政治工作在這裡奠基。「我提議到古田召開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就是要尋根溯源、正本清源、溫故知新,引導全軍思考我軍是怎麼走過來的,現在的問題和差距在哪裡,下一步要往哪裡走,新形勢下要成為一支什麼樣的軍隊。」習主席的決策考量,賦予這次會議深厚的歷史承載、深刻的現實意義、深遠的政治意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軍沿著習主席擘畫的新時代政治建軍之路篤定前行,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定貫徹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把理想信念、黨性原則、戰鬥力標準、政治工作威信牢固立起來,下大力整頓思想、整頓用人、整頓組織、整頓紀律,著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部隊政治生態煥然一新,正氣充盈、聚力強軍的嶄新局面不斷形成並日益鞏固。

鍛造能打勝仗的鐵血雄師

「人民軍隊永遠是戰鬥隊,人民軍隊的生命力在於戰鬥力。」 這是習主席回顧人民軍隊光輝歷史作出的科學結論。能打仗、打勝仗,是黨和人民對軍隊的根本要求,是軍隊使命職責之所在、軍隊存在的根本價值之所在。新中國成立70年來,人民軍隊嚴密守衛祖國的萬裡邊防、遼闊海疆、廣袤領空,有力服務和保障國家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有效應對國家安全面臨的各種威脅,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圓滿完成了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

——實戰訓練磨礪勝戰刀鋒。「軍事訓練是提高實戰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抓手,是最直接的軍事鬥爭準備。」任何一支軍隊,戰時的從容應變,都源於平時的嚴格訓練。唯有不斷磨礪勝戰刀鋒,才能令出行隨、不辱使命。

這是一組讓全軍官兵永遠難忘的畫面:1964年,毛主席觀看全軍訓練尖子匯報表演,高興地拿起神槍手宋世哲的槍,舉槍瞄準,這次歷時半年的大比武,成為一代軍人軍事訓練「黃金時代」的永恆記憶;1981年,華北某地硝煙瀰漫、火光沖天,殲擊機、轟炸機掠空而過,加農炮、榴彈炮隆隆作響,坦克、裝甲車穿障越壑,這次代號「802」的華北軍事演習,標誌著人民軍隊建設、戰備和訓練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98年,「遼陽集訓」結束後,全軍迅速興起科技大練兵熱潮,部隊從機械化條件下向信息化條件下的軍事訓練全面轉型;2007年,「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組織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在烏魯木齊拉開序幕,錘鍊人民軍隊有效遂行使命任務能力,顯示了人民軍隊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實力……

進入新時代,習主席反覆強調:「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部隊,堅持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打仗需要什麼就苦練什麼」。對軍隊建設,習主席念茲在茲的就是實戰化軍事訓練,統帥的足跡踏遍三軍部隊訓練場。在破浪航行的戰艦上,習主席登甲板、進艙室,深入戰位了解訓練;在呵氣成霜的戈壁灘上,習主席冒嚴寒、迎朔風,視察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在硝煙未散的演習場上,習主席坐進裝甲指揮車,詳細詢問裝備性能……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基地,戰車轟鳴,戰機呼嘯,飛彈列陣,重器林立,充滿野戰和實戰味道的沙場點兵,傳遞了人民軍隊時刻應戰、保衛和平的堅定信心。2018年,新年度第3天,中央軍委隆重舉行開訓動員大會,習主席向全軍發布訓令。這是我軍歷史上,中央軍委首次統一組織全軍開訓動員。訓令如鐵,使命如山,號角催徵。近年來,實戰化軍事訓練熱潮在全軍持續興起,陸軍的「跨越」、「火力」,海軍的「機動」、「藍鯨」,空軍的「金頭盔」、「金飛鏢」,火箭軍的「天劍」等系列演習,對抗性一年比一年強,火藥味一年比一年足,展現出新時代實戰實訓的新氣象。

——持續改革推動發展壯大。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強大,往往取決於能否在變革創新中開闢前進的道路。「人民軍隊的力量來自改革創新,人民軍隊的勝利來自改革創新。」翻開新中國成立70年波瀾壯闊的巨幅畫卷,改革強軍的歷史迴響深遠而悠長,人民軍隊多次調整體制編制,邊戰邊改、邊建邊改、愈改愈強,改革創新的步伐從未停歇。

光輝的歷史長卷上,一些事件註定要大書特書,一些瞬間註定要定格銘記。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熠熠生輝的國徽金星,所代表的是昨天的功勳和今天的榮譽,也是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重要標誌。薪金制、軍銜制、義務兵役制三大制度,使人民軍隊正規化建設向前邁進。1985年,鄧小平同志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伸出一根指頭,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減少員額100萬,人民軍隊踏上中國特色精兵之路。上世紀90年代以來,面對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我軍推進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型,朝著「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邁出堅實步伐。

「越己者,恆越。」進入新時代,為了更好地「謀」民族復興偉業,「布」強軍興軍大局,「立」安全發展之基,2015年,在習主席指揮下,我軍歷史上力度、深度、廣度空前的整體性、革命性變革拉開大幕。這次改革被稱為「史上最牛軍改」,不只是動「棋子」,而且調「棋盤」;不是零敲碎打、修修補補,而是體系重塑與全面再造。按照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率先展開領導指揮體制改革,重在破除體制性障礙,構建新的作戰指揮體系、領導管理體系,實現軍隊組織架構歷史性變革;一年後,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全面啟動,重在破解結構性矛盾,推動軍兵種建設戰略轉型,深化院校、科研機構、訓練機構改革,實現我軍力量體系革命性重塑;三年後,軍事政策制度改革全面部署。「三大戰役」大刀闊斧、蹄疾步穩,「強大腦、壯筋骨、增活力」梯次接續、壓茬推進,人民軍隊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2018年,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專題研究部署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問題,按照軍是軍、警是警、民是民原則,全面推進跨軍地改革,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得到有效貫徹落實。

——科技創新發動戰鬥力內生引擎。「科學技術是核心戰鬥力,是軍事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科學技術每一次創新突破,都對戰鬥力提升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引發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的深刻變化,影響甚至決定未來戰爭的勝負走向。

上世紀50年代中後期,面對國際上嚴重的核訛詐和國防安全形勢,黨中央先後作出發展原子彈、氫彈、洲際飛彈、人造地球衛星的戰略部署。大批優秀科技工作者以身許國,以山川氣度、雲水襟懷,堅守戈壁隱姓埋名,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改革開放以來,人民軍隊積極順應世界新軍事革命大潮,加大國防科技攻關突破,銀河系列巨型計算機研製成功,長徵系列運載火箭一次次發射,各種不同類型的衛星上天,一系列新型武器裝備進入軍隊作戰序列,科技創新極大提升了部隊戰鬥力。

中國海軍航母編隊乘風破浪 張凱/攝

面對世界新軍事革命浪潮奔湧,習主席深刻指出:「科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國家安全和軍事戰略全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我軍建設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軍全面實施科技興軍戰略,重塑人才培養體系和軍事科研體系,聚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超前規劃布局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發展。幾年來,航母、核潛艇等大國重器捷報頻傳,海軍主力戰艦加速更新換代;空軍主力戰機邁進以「運-20」、「殲-20」為代表的「20」時代;東風系列戰略飛彈驚豔全球,一時之間,「東風快遞,使命必達」圈粉無數。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成果讓國人倍感振奮,讓世人為之驚嘆,科技興軍振羽高翔。

——擔當使命彰顯中流砥柱。我軍是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黨和人民所需就是軍隊使命任務所系,無論什麼時候什麼條件下,人民軍隊都始終是戰勝一切困難挑戰的中流砥柱,始終是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忠實捍衛者。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人民軍隊全面履行保衛祖國、保衛人民和平勞動的職能,勝利進行抗美援朝戰爭和邊境自衛作戰,打出了國威軍威,為鞏固人民政權、形成中國大國地位、捍衛中華民族尊嚴、維護世界和平提供了堅強保證。面對敵對勢力竭力遏制中國、顛覆中國的種種圖謀,人民軍隊始終衝鋒在前、擔當重任,可靠保障了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依法履行香港、澳門防務職責。堅決打擊一切形式的分裂破壞活動,有力震懾「臺獨」勢力。

1992年,中國首次向聯合國柬埔寨臨時權力機構派出400人維和工程兵大隊,首開我軍成建制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先河。截至2018年12月,中國軍隊已累計參加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軍事人員3.9萬餘人次,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第一大出兵國。中國軍隊以維護和平的突出貢獻,受到國際社會和維和國家人民的廣泛讚譽。2008年起,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實施常態化護航行動,10多年來,派出100餘艘(次)艦艇,為6600餘艘中外船舶提供安全保護,有力維護了國際海上通道安全。

人民軍隊鐵肩擔當,關鍵時刻亮劍、危急關頭出徵。2015年,葉門內戰爆發。人民海軍奉命前往撤僑,交戰區內中國戰艦成為同胞的「諾亞方舟」。9天時間,臨沂艦三進葉門,不僅保護了同胞,還將其他15個國家的276名公民安全撤離。海軍女兵牽著小女孩登艦的溫馨場景,在網絡上刷屏。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開展釣魚島維權鬥爭、南海常態化戰鬥巡航……人民軍隊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中華號」巨輪揚帆遠航提供堅實支撐。

永葆人民子弟兵的優良作風

「能否保持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關係軍隊生死存亡,關係黨和國家事業興衰成敗,關係社會主義紅色江山會不會改變顏色。」習主席指明了作風優良是我軍的鮮明特色和政治優勢。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軍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鞏固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一代代官兵賡續傳承老紅軍的精神血脈和優良作風,始終堅持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本色,忠誠於人民,做人民的子弟兵。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軍歷來是打精氣神的,以敢打敢拼聞名於世。」人民軍隊一路走來,幾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經苦難而淬火成鋼,不僅成就了數不勝數的戰爭奇蹟,而且鍛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膽魄,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不朽的英雄形象。

硝煙漫徵程,血染軍旗紅。松骨峰上,志願軍面對有飛機坦克掩護、靠鋼鐵開道的兇惡之敵,始終釘在陣地上,用最壯烈的戰鬥寫下了戰爭史上的神話,驗證了「鋼少,氣多」,靠忠於黨、忠於社會主義、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打勝仗的真理。進藏途中,十八軍開路於懸崖、架橋於冰河,在亙古荒原、高寒凍土上築出進藏路,幾乎每一公裡就有一名戰士倒下。邊境自衛反擊戰場,面對殘酷的戰鬥、巨大的犧牲,將士們毫不畏懼、毫不退縮,彰顯和平時期的視死如歸。邊境雷場,戰時遺留的地雷如同鐵籬笆豎起了一道道死亡屏障,面對死神威脅,排雷兵毅然走向雷場,驗收交接時,他們以中國軍人獨有的方式,手拉手、肩並肩,用雙腳踏勘檢驗,用生命交出合格答卷……

這一個個用鮮血與生命寫就的故事,背後是人民軍隊光耀千秋的精神傳奇。不怕死,不是怕死的反面,而是置生死於度外,把信仰與使命鐫刻心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在戰火硝煙中催生,在和平歲月中延續,是革命加拼命精神的高度濃縮,是我軍成為一支拖不垮、打不垮鋼鐵部隊的根本力量所在。習主席反覆強調:「過去我們鋼少氣多,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全軍部隊積極響應領袖號召,糾治和平積弊,錘鍊血性膽氣,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融入血脈。

——軍令如山、執紀如鐵。我軍唱著「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走向勝利,在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中發展進步。軍令重如山、部隊堅如鋼,塑造了我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鮮明形象,成為我軍區別於其他軍隊的顯著特徵。

「刑起於兵,師出以律。」我軍始終高度重視紀律建設,鐵一般紀律深深印刻在一代代官兵心中。1973年,在毛主席建議和主持下,我軍進行了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在中央政治局委員們一致同意這一提議後,毛主席親自指揮在座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合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宣布完對調命令,八大軍區司令員沒有一個人耽擱,10天之內全部到達新的工作崗位。

歷經歲月洗禮,令行禁止、執紀如鐵已經成為人民軍隊的鮮亮標識。但不可否認,遠離了戰爭年代的槍林彈雨,沐浴著和平歲月的杏花春雨,紀律意識淡化弱化的現象,若隱若現,時有發生。「紀綱一廢,何事不生?」無論何時,庸、懶、松、散都是戰鬥力致命的腐蝕劑。行進在強軍徵程上,須臾離不開紀律這種「光榮的束縛」。

一支現代化軍隊必然是法治軍隊。2012年12月10日,習主席擔任軍委主席不久視察原廣州軍區,鮮明提出「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強軍之基」,按下了我軍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快進鍵」。中央軍委作出關於新形勢下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決定,頒布一系列法規制度,持續開展作風建設監督檢查,大力糾治官兵身邊的「微腐敗」和不正之風,推動治軍方式根本性轉變,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大幅提升。

——魚水情深、軍民一心。「人民軍隊的根脈,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我軍發展壯大的歷程,就是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過程,就是完全徹底為人民奮鬥犧牲的過程,鮮豔的軍旗上始終閃耀著人民與子弟兵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熠熠光芒。放眼世界,沒有哪一支軍隊像我軍這樣,把軍民關係建設得如「魚水」、如「血肉」般緊密。

哪裡有艱險,哪裡有危難,哪裡就有人民子弟兵。「一人辛苦萬人甜,一家不圓萬家圓」的無悔抉擇,「誓與大堤共存亡!人在堤在,我在人民生命財產在」的震天誓言,「你們好好過年,祖國有我們守護」的鄭重承諾,都是人民子弟兵報效人民的生動體現。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87年的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1998年的特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面對這些大災大難,廣大官兵始終衝在搶險救災第一線,用血肉之軀保護著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今天我軍建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無論走多遠,「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的定律始終不會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永遠不褪色。危難關頭,「解放軍到了,人心就定了」,「解放軍來了,我們就有救了」。2014年雲南魯甸抗震救災中的「最美衛生員」,2015年天津濱海新區爆炸現場的「最美逆行」、湖北監利長江濁流裡的「最美潛遊」,2016年貴州畢節抗洪大堤上的「最美睡姿」……這一個個「最美」昭示著,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人民軍隊赴湯蹈火而不辭、刀鋸鼎鑊而不懼。「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張超、「獻身使命的忠誠衛士」張楠、抗洪勇士劉景泰、「時代楷模」杜富國……每一個催人淚下的名字背後,都有著把人民利益高高舉過頭頂的壯舉,都湧動著人民軍隊為人民的赤子深情。

在「九八」抗洪搶險鬥爭中,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不畏艱險,英勇奮戰,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圖為九江人民惜別完成抗洪搶險任務回撤的親人子弟兵。歐陽萍/攝

回望人民共和國70年年輪,站在新時代的新高峰,我們眺望: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底色上,正鋪展開耀眼奪目的紅色百年,2021年中國共產黨將迎來成立100周年,2049年新中國將迎來成立100周年。

「兩個一百年」,中國夢、強軍夢的路標格外醒目。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軍隊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大的提升;2035年,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本世紀中葉,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這是劃時代的宏偉藍圖,這是永載史冊的壯麗徵程。使命無比光榮,徵途星辰大海。人民軍隊將在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指引下,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不懈奮鬥,走向遠方。

(責編:嶽弘彬)

相關焦點

  •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正在你身邊刷「屏」 你拍到了嗎?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正在你身邊刷「屏」 你拍到了嗎?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八月一日,我們迎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歲的生日。93載歲月崢嶸,他們用自己的忠誠與意志,守護家國平安。他們身上的一抹迷彩色,是人們心中最踏實的安全感。今天,央視新聞聯合全國多地、多個企業機構和眾多媒體,向軍人致敬。共同為我們的隊伍慶生。
  • 八一特稿:人民軍隊始終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英雄軍隊
    90多年來,人民軍隊歷經硝煙戰火,一路披荊斬棘,付出巨大犧牲,奪取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捍衛了祖國萬裡邊疆和遼闊海疆,有力服務和保障了國家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為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充分發揮軍事力量「定海神針」的保底作用,體現了人民軍隊的根本職能,揭示了我軍的真正價值所在。
  • 「縣區文藝」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作者:丁喜福 朗誦:衣金紅
    當災害來臨的時候,又是你們,英雄的人民子弟兵,火速結集,衝到了抗洪救災的第一線,似一道道亮麗的彩虹,把黨的溫暖撒向了災區人民的心坎兒上。看!在那轉移被洪水圍困的衝鋒舟上,在那運送沙袋的長堤上,在那圍堵決口的戰場上,那橘紅色的衝鋒衣和解放綠,在風雨中穿行,像一道道閃電,震撼著民族的魂魄,像一縷縷陽光溫暖人民的心房。看!
  •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失傳的軍歌誰會唱?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這首傳唱了81年的著名軍歌,由公木作詞、鄭律成作曲,誕生在烽火連天的抗日戰爭時期。爭民族獨立,求人類解放,這神聖的重大責任,都落在我們雙肩上。」歌詞結尾的「上」字,為了唱起來更加有氣魄,經過鄭律成斟酌,最終去掉了。接著,公木又寫出了《八路軍進行曲》的歌詞:「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我們是善戰的鐵軍,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絕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聽!風在呼嘯軍號響;聽!
  • 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紀念活動
    70年來,人民防空歷經創業起步、全民建設、調整改革、創新發展、奮進新時代等階段,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  近段時間以來,全國各地普遍通過開展宣傳教育、訓練演練、成果展示等各項活動,向新中國人民防空70歲生日獻禮。這既寄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喜悅之情,更表達了牢記統帥囑託、鑄就堅不可摧的護民之盾的堅定信心。
  • 參加人民軍隊的26位東北軍將領,都授予啥軍銜
    新中國成立前,張廷樞因病去世,年僅45歲。張廷樞是東北軍中的高級將領,作為東北軍主力師:112師的師長,他是投奔革命的東北軍將領中職務最高的,只可惜因為身患肝病,他後期無法指揮軍隊,並於1949年因病去世,令人惋惜。
  • 「中國人民是惹不得的!」今天,這句話刷屏了!
    70年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五個「經此一戰」 經此一戰,中國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陳兵國門、進而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的圖謀,可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帝國主義再也不敢作出武力進犯新中國的嘗試,新中國真正站穩了腳跟。
  • 一首《人民軍隊忠於黨》祝你好心情!
    紅軍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以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必勝信念堅持鬥爭的英勇事跡,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激情,一首節奏鮮明的隊列歌曲《人民軍隊忠於黨》孕育而生。1961年,歌曲被列為全軍必唱的13首歌曲之一。1964年,這首歌榮獲全軍第四屆文藝匯演音樂創作獎。
  •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將登央視,特型演員雲集,劇情熱血不落俗套
    最近幾年革命類型的劇也有很多,相比較其他愛情劇來說,革命劇就顯得有意義很多,不僅讓觀眾看到了許多熱血沸騰的場面,也能更深一部的了解到當時中國的處境,從而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革命劇大多都是差不多的套路,而即將要播出的《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卻是頗具有看點。
  • 《絕境鑄劍》:人民軍隊的軍魂從何而來
    古田會議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探索出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光輝道路,使得人民軍隊從此闖過雄關漫道,無往而不勝。這部劇是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又一個可喜的成果,它的思想價值以藝術的、審美的方式表現出來。《絕境鑄劍》生動地講述了閩西獨立營的鬥爭成長故事,反映出古田會議後中國革命一步步走向勝利的歷史,闡明了古田會議決議確立的建軍方針原則的偉大和正確。
  • 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大力發展技工教育。現在學技術正是好時候!
    12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就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舉行發布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建設司司長張立新介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有關情況,並對相關問題作出了回答。
  • 追根溯源:八一起義誕生了人民軍隊,但這支軍隊的源頭並不在南昌
    南昌城頭一聲槍響,宣告了人民軍隊的誕生。 但是,「樹有根,水有源」,追根溯源,哪裡才是我人民軍隊的源頭? 許多人認為這個源頭就在南昌。 其實,源頭之水來自南國廣州,人民軍隊的種子萌芽於一支鐵甲車隊。
  • 26位參加過人民軍隊的東北軍將領,建國後都授予什麼軍銜?
    東北軍在一場激烈的鬥爭中損兵折將,節節敗退,此時,部分東北軍將領對老蔣的內戰政策極其不滿,對人民軍隊無比同情,因而思想開始進步,逐漸看清了老蔣的反動本質,加入了人民軍隊陣營,並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奮鬥終身。其中有25位開國將軍出身於東北軍,此外,沒能活到五歲的被授予五五勳章的張廷樞將軍也來自東北軍。
  • 【文萃】新中國70年電影發展的歷史脈絡
    ,發揮著革命與建設、團結人民與打擊敵人的關鍵作用。中國電影在開始向市場轉型和探索的過程中產生了嚴重的不適應,而電視媒體在90年代中後期的全面崛起也給傳統電影帶來重大衝擊。不過,這一時期的主旋律影片依然在藝術創新探索中獲得較大發展。在這一時期,中國電影初步形成主旋律電影、藝術電影、商業電影並存的局面。
  • 我和祖國在一起|「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
    ——70年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譜寫了氣壯山河英雄讚歌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以及所有為這場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人們。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所有健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傷殘榮譽軍人,向當年支援抗美援朝戰爭的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參戰支前人員,向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屬、軍屬,致以最誠摯的問候!
  • 漫畫新中國史:抗美援朝
    新中國成立後,正當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為恢復經濟、發展生產而奮鬥的時候,韓戰爆發了,剛剛誕生的新中國面臨外部侵略的嚴重威脅。朝鮮是中國唇齒相依的鄰邦。美國糾集的「聯合國軍」趁勢向北推進,於9月29日抵達「三八線」附近。面對朝鮮戰局的突變,周恩來發出嚴正警告:「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0月1日當天的深夜,金日成向中國政府提出出兵支援的請求。
  • 人民軍隊戰旗妍——人民政協網
    從工農革命軍軍旗到中國工農紅軍軍旗,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旗,人民軍隊軍旗樣式與時俱進,深刻凝聚了中國共產黨不同時期的武裝鬥爭歷史,充分展現了人民軍隊為人民的百戰百勝雄姿。「紅旗指向哪裡,戰士們就殺向哪裡」隨著全國各地紅軍的發展壯大,正規化建設也逐步提上議事日程。
  • 人民日報解碼顯著優勢:堅持黨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於黨和...
    新時代,人民軍隊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勇毅篤行、艱苦磨礪、精武強能,確保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贏。   源於國家的雄厚實力。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需要依靠國家的雄厚實力。我們黨始終堅持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目標下領導推進強軍事業,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 新中國70年史學繁榮發展的歷程與思考
    新中國史學發展的70年,是新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不斷繁榮進步的縮影,在新中國即將迎來70華誕之際,系統梳理新中國史學發展軌跡,全面總結其成就與不足,對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發展繁榮新時代中國史學,推動中國史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