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失傳的軍歌誰會唱?

2020-12-18 文旅中國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這首傳唱了81年的著名軍歌,

由公木作詞、鄭律成作曲,

誕生在烽火連天的抗日戰爭時期。

今年7月29日,

本端記者先後採訪了

鄭律成的女兒鄭小提和

公木的孫女張菱兒,

聽她們講述軍歌唱響的故事……

01

奔赴延安

1914年,鄭律成出生在朝鮮半島南部(今屬韓國)全羅南道光州市,1937年10月,他在李公樸、宣俠父等人幫助下,從上海、南京輾轉奔赴延安。鄭小提深情地說:「父親常給我講,他小時候非常喜歡音樂,立志要做一名歌唱家,把原來的名字富恩,改為律成,決心要在音樂事業上取得成就。為此,他刻苦學習,自小背了大量的民歌、世界名曲。為了鍛鍊腹肌、增強發聲的氣息,他在腹部放上沙袋練習呼吸。我曾拳擊他的肚皮,他的腹肌真是結實極了。他不喜歡沒有理想的孩子,常對我說:『一個人有了理想,才可能去奮鬥,爭取成功。』父親不追求物質上的享受,煙、酒不沾,對於心愛的樂器及音樂資料,卻是任何情況下也不會放棄的。他去延安的時候,隨身帶著曼陀鈴和小提琴。」鄭律成到達延安後,曾在陝北公學和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隨後入抗日軍政大學宣傳科任音樂指導。

公木比鄭律成大4歲。據張菱兒介紹,公木比鄭律成到達延安的時間要晚大約1年。1937年秋,公木忍痛將剛滿周歲的女兒送給西安一戶回族人家,毅然投身晉綏抗戰前線,跟隨程子華的部隊打遊擊。他在1938年的《戰地》雜誌發表的《棄兒記》中詳述了棄兒時的百般不舍和悲壯情懷。直到1938年秋天,因為工作需要,公木才西渡黃河來到延安。他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了4個月,隨後分配到抗大文工團工作。

公木(右三)在部隊(資料圖)

02

窯洞相識

1939年1月的一天,抗大文工團著名的大鼓藝術家呂班領著一個年輕人來找公木,一進窯洞就喊公木的綽號:「博士,給你介紹一位戰友,咱們抗大的音樂指導小鄭——鄭律成。你們倆一個寫詩,一個寫曲,正好可以配成一對兒。」於是,在延安南門外新市場北側山頭上的一個窯洞裡,公木和鄭律成的手緊緊握到了一起。當時,由鄭律成作曲的《延安頌》(莫耶作詞)等歌曲已經開始傳唱。

不久,公木從文工團也調到宣傳科,接替調往重慶新華社的熊復同志,做時事政策教育幹事。從那以後,公木便同鄭律成經常一道跋山涉水到抗大各大隊及連隊去——公木做時事報告,鄭律成教唱歌。這樣,在工作上尤其在感情上他們果真「配成一對兒」了,結下了親如兄弟的友誼。

有一天,鄭律成無意中在公木的筆記本上發現一首《子夜崗兵頌》:「一天鱗雲篩出了幾顆流星,相映溪流嗚咽鳴。是誰彈奏起這一闋鄉曲,四周裡低吟著斷續的秋蛩……」鄭律成悄悄拿去,用詠嘆調譜成一首獨唱歌曲,然後興高採烈地找到公木,唱給他聽。鄭律成說:「你是從前方來的,經歷過戰地生活,讓我們攜手合作,為八路軍歌唱吧!」後來他乾脆打開公木的筆記本,選出韻腳整齊的、朗朗上口的詩作統統拿去制譜。就連300多行的長詩《岢嵐謠》,鄭律成也給譜上了曲子。

1939年春夏之際,呂班又領他倆去訪問臨時住在延安交際處的光未然——光未然當時正同冼星海合作《黃河大合唱》。歸來以後,鄭律成興奮地向公木提議:「咱們也搞一部『大合唱』吧。」

「什麼大合唱?」

「當然是《八路軍大合唱》啦!」

鄭律成(右二)在雲南採風(資料圖)

03

軍歌新唱

1939年7月中旬,抗大總校教職員工1萬多人東渡黃河,開赴前方。政治部宣傳科只留下了公木和鄭律成,分配到抗大三分校工作。三分校正在籌建,繁忙的工作在過渡期間有了空暇。進入8月,公木和鄭律成一起搬到了延安南門外西山坳的一個土窯裡。公木坐在桌前,開始了《八路軍大合唱》的創作。

先寫出來的歌詞是《八路軍軍歌》:「鐵流兩萬五千裡,直向著一個堅定的方向。苦鬥十年,鍛鍊成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一旦強虜寇邊疆,慷慨悲歌奔戰場。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嘿!遊擊戰,敵後方,剷除偽政權;遊擊戰,敵後方,堅持反掃蕩。鋼刀插在敵胸膛。巍巍長白山,滔滔鴨綠江,誓復失地逐強梁!爭民族獨立,求人類解放,這神聖的重大責任,都落在我們雙肩上。」歌詞結尾的「上」字,為了唱起來更加有氣魄,經過鄭律成斟酌,最終去掉了。接著,公木又寫出了《八路軍進行曲》的歌詞:「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我們是善戰的鐵軍,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絕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聽!風在呼嘯軍號響;聽!抗戰歌聲多嘹亮!同志們整齊步伐奔向解放的戰場,同志們整齊步伐奔向敵人的後方。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向華北的原野,向塞外的山崗!」這首歌詞經鄭律成插上音樂的翅膀,更顯示出了排山倒海的氣勢。然後又寫了《快樂的八路軍》《八路軍與新四軍》《騎兵歌》《炮兵歌》《軍民一家》。幾首歌詞用了不到1周的時間,一氣呵成。加上原來的《子夜崗兵頌》,共8首歌曲。

公木每寫完一首歌詞,就交給鄭律成去譜曲,只要鄭律成滿意就算拍板定稿了。鄭律成設想《騎兵歌》中要有馬蹄嗒嗒前進的聲音,《炮兵歌》要有轟隆隆震天響的氣勢,《八路軍進行曲》則要長短相間、寓整於散、韻律和諧、節奏響亮,中間還要並排安插上3個四字短句……諸如此類的要求,公木凡能做到的都統統照辦。

當時延安的條件十分艱苦,別說鋼琴,就連手風琴都沒有。鄭律成只能打著手勢,用口和鼻音「哼哼」著來制曲。他在窯洞裡搖頭晃腦地敲著白木茬桌子、拍著大腿找節奏。意識到公木帶著笑意看他,鄭律成就跑出窯洞,躲到溝底或者坡頂去繼續「創作」。有一次他從外面回來,公木發現他的手指被碰破了,一問才知道,原來他用雙手各拿石子邊敲邊找韻律,忘情之下,不小心敲到手上,結果就「掛彩」了。鄭律成用鼻音哼出一個調來,也徵求公木的意見,公木雖再三推說不懂音樂,只能談點個人的「感覺」,但鄭律成還是認真地聽取。詩人朱子奇回憶:「我看見他(指鄭律成)和公木在創作中,互相商量,彼此補充,共同鑽研,有時也發生爭論,雙方提意見,很是融洽。真正做到了譜曲者與詞作者是平等的朋友,還達到了思想感情的一致,完成合而為一的創造性勞動。有時兩人都忘了吃飯,忘了疲勞,甚至同睡一個窯洞的土炕上,議論一夜,暢談一夜。何等愉快、幸福!何等感人、動人!」

直到1939年的8月底9月初,譜才制完,這時鄭律成已經調到魯藝音樂系任教了。公木仍留在三分校任時事政策教育幹事。很快,《八路軍大合唱》的雄壯歌聲就迴蕩在清涼、寶塔二山之間了。1939年冬季,《八路軍大合唱》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組織過一次晚會,由鄭律成親任指揮,進行專場演奏,此後不止抗大唱,各機關、部隊、學校也都傳唱起來。

當時既未宣布誰寫詞,也沒說明誰作曲。公木後來回憶:「那時我們從不計較名利,在臺下聽聽,聽完就走了……」

04

壯歌嘹亮

1940年5月,八路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肖向榮專門邀請公木和鄭律成到文化溝口吃了一頓青年食堂的紅燒肉和「三不粘」(「三不粘」也叫桂花蛋,是用雞蛋黃、澱粉、白糖加適量的水攪勻炒成的,因不粘盤、不粘牙、不粘筷子而得名),同時,告訴他們,這些有關八路軍的歌曲已由抗大學員傳唱到各個根據地,很受廣大指戰員的歡迎,為此特向他們祝賀並敬了三杯酒,鼓勵他們以後繼續創作。肖向榮高興地說:「一杯酒祝你們繼續合作並取得更大戰果;二杯酒祝你們更認真地向工農群眾學習;三杯酒祝你們再接再厲寫兵,並且為兵寫!」

此後不久,《八路軍軍歌》和《八路軍進行曲》在軍委主編的《八路軍軍政雜誌》上正式發表,表示中央軍委正式認可了它們。與此同時,延安舉辦了一場「五四中國青年節」徵文活動,共徵集稿件150件(作者110名)。《八路軍大合唱》以《獻給八路軍的軍歌合唱集》為名,被評為音樂類甲等獎。這項獎金是由中央領導同志捐贈的。其中,毛澤東捐贈300元,周恩來和王稼祥各捐贈200元。

1942年5月,公木和鄭律成都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剛開始毛澤東不認識公木,周揚介紹:「公木,《八路軍大合唱》的詞作者。」毛澤東點點頭笑笑,邊握手邊說:「寫兵好,唱兵好,演兵好!」

《八路軍大合唱》中的歌曲以《八路軍進行曲》影響最大。這首歌的歌詞在解放戰爭中隨著形勢變化略有變動,更名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繼續傳唱。1949年開國大典上,這首軍歌的旋律迴蕩在莊嚴的天安門上空。195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統一修訂了《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歌詞及曲譜,發表在總政文化部編印出版的《部隊歌曲選集》第一集。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命令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的附錄二,曾以《人民解放軍軍歌》之名發布該歌曲;1953年5月1日頒布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附錄二重新以《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之名發布這首歌。1965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88年7月25日,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軍委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其歌詞最終定稿為: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我們是工農的子弟,我們是人民的武裝,從無畏懼,絕不屈服,英勇戰鬥,直到把反動派消滅乾淨,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聽,風在呼嘯軍號響!聽,革命歌聲多嘹亮!同志們整齊步伐奔向解放的戰場,同志們整齊步伐奔赴祖國的邊疆。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向最後的勝利,向全國的解放!」

2018年5月1日實施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試行)》第315條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見附錄三)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性質、宗旨和精神的體現。新兵入伍、學員入校,必須學唱軍歌。國慶節、建軍節等重大節日組織集會,應當奏唱軍歌。」

魯藝音樂系、戲劇系舊址,《八路軍大合唱》曲譜在此完稿。高昌 攝

05

組歌之謎

《八路軍大合唱》中的《八路軍軍歌》《八路軍進行曲》傳唱至今,其他幾首歌曲因為形勢變化等原因,慢慢地較少聽到了。有的歌曲就漸漸隱沒在歷史風雨之中了。現在能看到的魯藝出版科1939年11月初油印的《獻給八路軍的軍歌合唱集》中收入的是6首歌曲:《八路軍軍歌》《炮兵歌》《子夜崗兵頌》《八路軍進行曲》《衝鋒歌》和《快樂的八路軍》。這也是現在能看到的《八路軍大合唱》的留存歌曲。而按照公木先生生前回憶,《八路軍大合唱》特意擬定8首歌組成,包括《八路軍軍歌》《八路軍進行曲》《快樂的八路軍》《子夜崗兵頌》《騎兵歌》《炮兵歌》《八路軍與新四軍》和《軍民一家》。也有資料說8首歌中沒有《八路軍與新四軍》,而是有《衝鋒歌》。不過,目前《騎兵歌》《軍民一家》《八路軍和新四軍》均未見到詞曲資料流傳下來。而《衝鋒歌》詞曲倒是都傳了下來,其歌詞是這樣寫的:「炮聲震地響,戰火漫天燒。看我健兒抖擻精神個個逞英豪。聽啊,衝鋒號響了,衝上前,揮起鋼刀衝啊。殺!白刃映白光,紅血濺敵壕。衝啊!敵人退了,追,捉活的。不讓一個生逃,弟兄們衝啊!殺,殺,殺,殺,殺!」

公木先生還曾回憶《八路軍大合唱》中有兩句歌詞是:「北有黃河,南有長江,波濤滾滾流向東方……」不過這兩句歌詞在現存《八路軍大合唱》的6首歌中均未查到。但記者查閱歷史文獻,1943年由公木作詞、鄭律成作曲的《我們的進行曲》(又稱《反內戰進行曲》),一開頭就是「北有黃河,南有長江,波濤滾滾向東方。不管逆流多麼猖狂,它不能阻擋!不能阻擋!」不知這首歌是否是根據《八路軍大合唱》中的某首歌曲進行了修改,還是公木先生記憶有誤。《騎兵歌》《八路軍與新四軍》和《軍民一家》這3首失蹤的歌,也算是《八路軍大合唱》的一個歷史謎團吧。

《八路軍大合唱》中的《八路軍進行曲》不僅受到當年的八路軍戰士的喜愛,也受到國民黨軍隊的喜愛。據1997年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纂的《紀念孫立人文集》中記述:「他(孫立人)也特別喜歡『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這支進行曲,並讓在部隊中教唱。直到後來聽說這支歌成了《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才停止了傳唱。」

06

岢嵐悲歌

說到《八路軍大合唱》,另外還要說一說現在鮮為人知的《岢嵐謠》。1938年5月,公木根據山西省岢嵐縣三丈灣村的一件真事創作出長篇敘事詩《岢嵐謠》,373行,共1000餘字,講述了老農民婁德明在飯菜中投放毒藥與日寇同歸於盡的悲壯故事。公木在這首詩中首次使用筆名「公木」(原名張松如)。鄭律成看到這首詩後悄悄開始譜曲,1940年4月完成創作。他手抄的詞曲手稿穿越歲月風雨,一直珍存到了今天。手稿封面為鄭律成親筆書寫,首頁註明了演奏的樂器為三弦、笛子、小提琴、口琴、二胡、大鼓、大鑼、木板、中國鼓。《岢嵐謠》共分為8個聲部,笛子、小提琴為一個聲部,其餘7種樂器各為一個聲部。曲調悠揚,婉轉動聽。2017年8月8日下午,鄭小提把這部手稿捐贈給了山西省岢嵐縣博物館。她說:「外界找我講父親鄭律成創作《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故事的有很多。我在講課的時候,一定會講兩個故事,其中一個就是講父親創作《岢嵐謠》歌曲的故事。《八路軍進行曲》不是在1939年平白無故就寫出來了,父親是在全國人民抗戰熱潮氛圍中,吸收方方面面感人的抗戰故事的養分,才創作出《八路軍進行曲》的。我在整理父親的故事中看了《岢嵐謠》就非常受感動。岢嵐人民這種不屈、不畏強暴、反侵略的精神,我覺得是全國人民抗戰、抵禦外辱入侵家園的一個典型代表。所以,公木叔叔寫出了長詩,父親譜成了曲。所以,我走到哪兒都會講《岢嵐謠》,講岢嵐人民的抗戰精神。」

07

親如兄弟

1976年春,公木寫出了紀念周恩來總理的長詩《東風歌》,隨即寄給鄭律成,二人相約合作寫一部大型聲樂作品。然而不幸的是這年12月7日,鄭律成突發腦溢血,不幸英年早逝。公木揮筆寫道:「聞耗淨月潭湖邊,郢石隔雲泉,吾誰與為質焉。除四害,萬眾盡騰歡。慨今夕,舊約成空難同踐:周總理風雷篇。翹首揮淚——無計回天,哀思悠悠縈燕山。」

2010年,年逾九旬的鄭律成夫人丁雪松為了紀念公木誕辰100周年,抱病寫下題詞:「公木,親如兄弟。」老人家用顫抖的筆跡寫了多幅,最終選出一幅寄給了公木故鄉的紀念館。其中的一筆一畫,都飽含深情……

採訪結束時,鄭小提告訴記者:「我愛我父親,這不僅由於他的作品、他的為人,受到許多叔叔阿姨及我所不認識的人的稱讚、敬重,而且因為他教會了我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張菱兒說:「爺爺走了,然而他對我的教誨時時迴響在我的耳邊:『做詩和做人要一致,做詩首先要真誠,要有真情實感;做人也是一樣,要做真誠的人,心中要有他人,不要只顧自己……』」

鄭小提(左)和張菱兒合影 高昌 攝

2020年8月1日《中國文化報》

推出「八一·文旅特刊」

第8版刊發特別報導《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詞曲作者後人講述軍歌的故事》

↓↓↓↓↓↓↓

記者:高昌

責編:李揚

相關焦點

  • 今天,軍歌嘹亮!
    有一種旋律總是不經意間縈繞在我們心頭有一種旋律時而熱血鏗鏘,時而俠骨柔腸她的名字叫——軍歌!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伴隨著人民軍隊的光輝歷程湧現出許多膾炙人口的軍歌他們唱出了軍人的心聲、情懷、風貌和追求深受部隊官兵和廣大群眾喜愛今天,我們再聽一聽這些激蕩我們心靈的旋律重溫人民軍隊的光輝歷史
  • 最愛唱軍歌
    只因為我們都穿著,樸實的軍裝……」單位組織才藝表演,我演唱的《咱當兵的人》贏得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並不是我唱得好,而是我唱出了軍人的氣質,唱出了軍人的豪邁,唱出了軍人的鐵血柔情。最愛唱軍歌,因為在軍歌中,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曾衛國戍邊十六載的軍旅生涯,又回到了那軍歌嘹亮的青春歲月。
  • 軍歌嘹亮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每當看到戰士們列陣沙場,這首大氣磅礴的軍歌都在耳邊迴蕩!在世界各國,軍歌都是鼓舞士氣、振奮軍心、增強氣勢的有力武器。其誕生初期,甚至有著作戰實際意義。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雖然大部分人並沒有軍營生活經歷,但對這首「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都耳熟能詳。
  • 咱們的軍歌多嘹亮!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隨著紅軍會師和隊伍發展,這首歌迅速在各個紅軍隊伍中傳唱開來。後作為我軍條令歌曲,傳唱至今。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1939年,八路軍在人民心中地位日趨提高,鄭律成、公木二人決定趁熱打鐵,創作了《八路軍大合唱》,其中《八路軍進行曲》流傳最為廣泛,人民的軍隊高唱著「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向前線開進。後幾經改動,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 「縣區文藝」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作者:丁喜福 朗誦:衣金紅
    當災害來臨的時候,又是你們,英雄的人民子弟兵,火速結集,衝到了抗洪救災的第一線,似一道道亮麗的彩虹,把黨的溫暖撒向了災區人民的心坎兒上。看!在那轉移被洪水圍困的衝鋒舟上,在那運送沙袋的長堤上,在那圍堵決口的戰場上,那橘紅色的衝鋒衣和解放綠,在風雨中穿行,像一道道閃電,震撼著民族的魂魄,像一縷縷陽光溫暖人民的心房。看!
  • 1937這位生於朝鮮的《八路軍進行曲》作者北上,《軍歌》重裝上陣再...
    這位被譽為「軍歌之父」的作曲家,以《延安頌》一舉成名,同期創作的《八路軍進行曲》之後更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聚焦鄭律成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尤其是他1937年從上海北上延安的華彩樂章,形成了一部大型原創話劇《軍歌》。
  • 我們的解放軍軍歌竟然是一位朝鮮青年在抗日戰場上寫的
    我們的隊伍像太陽……」這首耳熟能詳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您知道它的作曲者是一位朝鮮青年嗎?6月25日至29日,由上海戲劇學院原創的大型話劇《軍歌》隆重上演,講述的就是朝鮮進步青年鄭律成如何在中國抗日戰場上創作完成《八路軍進行曲》,也就是現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動人故事。在新聞發布會上,鄭律成的女兒鄭小提女士也來到了現場。
  •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將登央視,特型演員雲集,劇情熱血不落俗套
    最近幾年革命類型的劇也有很多,相比較其他愛情劇來說,革命劇就顯得有意義很多,不僅讓觀眾看到了許多熱血沸騰的場面,也能更深一部的了解到當時中國的處境,從而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革命劇大多都是差不多的套路,而即將要播出的《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卻是頗具有看點。
  • 3000年戰歌再唱響,8首軍歌唱出民族自豪!
    戰歌就是我們常說的軍歌,最早關於軍歌的記載,是在武王伐紂時期。當時周武王為了鼓舞士氣,「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據《禮樂志》記載,軍歌的作用為「建威揚徳、風敵勸士」,短短八字,概括了軍歌的重要作用。南北朝時期,柔然族的一首軍歌也唱得氣勢恢宏:「茫茫浩海,親親我家。滾滾塵土,悠悠我穴!朗朗乾坤,男兒熱血,好好蒼穹,佑我柔然!」唐朝的皇家軍歌,莫過於李世民打天下時唱的那首《秦王破陣樂》,它後來被改編為《七徳舞》,走出了國門,為世界所驚嘆。
  • 兵哥哥唱軍歌,不止是好聽
    機務兵們開場亮相,用高昂的歌聲唱出始終鐵心向黨、砥礪奮飛的錚錚誓言;汽車兵則表演元素齊全,政治指導員張桐指揮投入,氛圍營造上不遑多讓。同一支歌,兩個代表隊唱出了不同的感覺,卻都唱出了對黨的一片深情。鐵流兩萬五千裡,直向著一個堅定的方向。一旦強虜寇邊疆,慷慨悲歌奔戰場。修理廠代表隊的表演曲目《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氣勢磅礴,官兵們心中有火,眼中有光,誓鑄不凡空中利劍、建一流鐵拳勁旅。
  •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正在你身邊刷「屏」 你拍到了嗎?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正在你身邊刷「屏」 你拍到了嗎?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八月一日,我們迎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歲的生日。93載歲月崢嶸,他們用自己的忠誠與意志,守護家國平安。他們身上的一抹迷彩色,是人們心中最踏實的安全感。今天,央視新聞聯合全國多地、多個企業機構和眾多媒體,向軍人致敬。共同為我們的隊伍慶生。
  • 雲霄:軍歌陣陣、誓言錚錚,民兵點驗點出「精氣神」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雲陵鎮錘鍊過硬民兵隊伍基幹民兵點驗展風採5月27日上午,嘹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歌聲響起,雲霄縣雲陵鎮2020年民兵綜合應急排整組點驗大會如期舉行,雲陵鎮全鎮基幹民兵身著迷彩服
  • 午休丨軍歌嘹亮的火紅年月
    我是上世紀 80 年代末期進入軍歌嘹亮的軍旅生活的,那時候在我們部隊,學軍歌唱軍歌拉軍歌,是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出早操、開飯前、看電影、上政治課、文藝匯演,甚至訓練間隙、打靶場上、退伍回鄉的歡送會上,我們都要根據不同場景,唱一曲《咱當兵的人》、《軍營男子漢》、《打靶歸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等激勵鬥志,弘揚當代軍人心聲與本色的軍歌,綠色軍營處處都軍歌嘹亮,官兵心頭時時都豪情滿腔,
  • 致敬「八一」丨我想對軍歌說句心裡話
    一首首豪邁激越的軍歌鼓舞士氣,凝聚力量將打贏信念融入我們的血液唱出對祖國和人民的深切愛戀軍歌聲聲鑄軍魂催人奮進,給人希望下面就聽聽這群最可愛的人講述我向軍歌說句心裡話1《為了誰》講述人白蘭鑫「你是誰,為了誰……」1998年的那首歌,給1998年出生的我刻下了時代的烙印
  • 華泰職校新生軍訓成果匯報:軍歌大賽與會操表演紀實
    華泰千名新生身著綠色迷彩服,以班連為單位,齊聚在華泰寬闊的綠茵場,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抬頭挺胸。眼神篤定,經過八天嚴格的軍事訓練,孩子們已經有了質的飛躍,現在,檢閱成績的時刻終於到了!2020年新生軍歌大賽即將拉開序幕。晚八點,大賽正式開始,千名新生分成二十多個連隊依次登場,夜幕下,同學們精神抖擻,器宇軒昂。
  • 17首原創軍歌唱響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
    教唱軍歌。胡亞軍攝原創歌曲《喀喇崑崙軍旗紅》。胡亞軍攝 「軍號吹響在雪域高原,戰馬馳騁在雪山間,湖水倒映藍天白雲,映出男兒那赤誠報國心……」寒冬時節,陸軍某團巡邏分隊行進在沒膝深的積雪中。某連副連長閻序向我們述說了這樣一段經歷。在高原惡劣環境中,部分戰士面對與世隔絕、單一枯燥的生活,情緒低落。閻序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一次,在「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講臺上,閻序教官兵學唱《強軍戰歌》等軍旅歌曲。
  • 最後一名日本老八路去世,會唱八路軍軍歌,終年99歲
    退休後,他一直從事日中友好工作,並出任了日本八路軍新四軍戰友會會長一職。2005年,小林受邀來到我國進行友好訪問,參加了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此後,小林又多次訪問,並在2016年3月25日來到了韶山毛主席銅像前,不僅朗誦了毛主席的《沁園春·雪》,同時還唱起了《八路軍軍歌》;2015年,小林榮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一個朝鮮青年與中國詩人擦出的音樂火花
    這一天,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專門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籤署命令,將它正式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那麼這首人們耳熟能詳的進行曲,為什麼會被中央軍委選定為軍歌?它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共產黨向全國發表了堅定的抗戰宣言,毛澤東號召全國人民結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展全面抗戰。
  • 軍訓時,教官若突然問你這三問題,快點認錯,否則會被拉出唱軍歌
    軍訓時,教官若突然問你這三問題,快點認錯,否則會被拉出唱軍歌。 教官私下會互相了解每個班級中的情況,甚至還會暗自較勁,而每個班級中總會有這麼一兩個學生是非常出彩的,各個方面表現的很優秀,而當教官格外關注你的時候也會主動去找你說話,所以當教官問你這個問題時千萬不要嘚瑟,否則教官可能會把你叫出來比試,或者交給你一些高難度的動作,畢竟教官總是會在生活中找一些好玩的事情打發時間。
  • 夜讀|即將失傳!北京小曲兒曾被臨時改編當成清朝的代國歌來演奏
    熟悉的人都知道,陳偉堅持學唱小曲兒這麼多年,只因為自己的一份熱愛——有人愛聽,便成了一件樂事;唱得久了,便成了一種習慣;而傳承即將失傳的北京小曲兒,也成了他的一項責任與使命。陳偉演唱北京小曲兒20多年來,陳偉為小曲兒瘋魔痴迷,只要聽到就會刨根問底,甚至經常和衣衫襤褸的街頭賣藝人學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