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我們的解放軍軍歌竟然是一位朝鮮青年在抗日戰場上寫的

2021-01-09 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6月27日報導:「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像太陽……」這首耳熟能詳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您知道它的作曲者是一位朝鮮青年嗎?6月25日至29日,由上海戲劇學院原創的大型話劇《軍歌》隆重上演,講述的就是朝鮮進步青年鄭律成如何在中國抗日戰場上創作完成《八路軍進行曲》,也就是現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動人故事。在新聞發布會上,鄭律成的女兒鄭小提女士也來到了現場。她動情表示,從看到劇本時就感受到創作團隊的認真,「軍歌是一種精神,從不畏懼、絕不屈服、英勇戰鬥,這種精神抗戰時需要,現在也需要。」

大型話劇《軍歌》講述的是1937年上海打響「八一三」抗戰,富於音樂才華的朝鮮青年鄭律成受老兵梁大坤引導,跟隨一支青年隊伍,奔赴延安。在延安,他的音樂才能得以充分發揮,先後創作了《延安頌》《延水謠》,唱遍邊區和前線,並通過創作與丁雪松結緣。在公木老師的熱情鼓勵及老虎團團長郝鬍子的邀請下,鄭律成開始為老虎團譜寫一首能夠擊退日寇、打敗所有外國侵略者的英雄軍歌。

與此同時,鄭律成因特殊而複雜的背景和經歷被懷疑為日本特務,有關部門段主任緊追不捨地對其進行審查,鄭律成不禁陷入困境。郝團長、公木老師及丁雪松等魯藝學員極力保護鄭律成,希望他早日完成軍歌。鄭律成雖很快完成公木歌詞「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的主旋律,但總覺得還缺少一股氣勢,尋而不得,很是著急。日寇突襲,老虎團緊急增援。為了尋找那種身臨其境的真切感,鄭律成來到戰場,目睹了身邊熟悉的戰友有的倒下,又有的挺立而向前……

在血與火的交戰和洗禮中,他終於找到苦苦尋找的戰鬥旋律——「向前!向前!!向前!!!」由此,雄渾激蕩的軍歌響徹天地。沒有哪一首歌曲可以如此激蕩一個民族不畏艱險,英勇奮戰的熱血情懷;沒有哪一首歌曲能夠如此捍衛一支軍隊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軍威浩蕩!中國人民英雄的將士們高唱著這首氣勢雄偉的戰歌,奮勇向前,無堅不摧,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

《軍歌》全劇直面表現抗戰時期全國一大批熱血青年、文藝志士懷揣民族獨立與自強的理想信念,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不畏艱險奔赴延安的豪情與壯志,繪寫各自的青春夢想,創造了一個時代的文藝盛會。這種崢嶸歲月磨礪下的理想情懷,在今天有著極為重要的積極的現實意義。

導演盧昂說:「《軍歌》表現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開始,來自祖國各地的文藝青年為了挽救民族於水火,為了國家的自由與獨立,不畏艱險、義無反顧地奔赴延安,投身魯藝。然而,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著巨大差異。延安異常艱苦與危險的生存環境磨礪著這些單純、熱忱、激進而敏感的文藝青年,他們有苦澀、有迷茫、有困頓、有惆悵,甚至一度也曾懷疑自己最初的選擇……經過一次次血與火的洗禮和決戰,特別是經歷了延安軍民捨生忘死的救助與保護,以鄭律成為代表的魯藝學員逐步認識到了這片土地的神奇與真諦。《軍歌》真切地展示這一曲折、跌宕、苦難而堅毅的成長過程,魯藝使他們將個人的命運與民族的危亡緊緊熔鑄在了一起。此刻,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年輕魯藝人的崢嶸歲月,一起諦聽一個民族自強不息、發憤圖強、英勇抗敵、復興中華的軍歌嘹亮!」

《軍歌》集結了最優秀的主創團隊以及專業的演員團隊,編劇為著名劇作家孫祖平教授,總導演為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主任、教授盧昂,製作人翁增輝,舞美總設計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副主任胡佐。此外,燈光設計沈倩、人物造型設計馮燕容、多媒體設計郭金鑫等人都是行業骨幹,實力的主創團隊為該劇的創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演員方面匯集了上海戲劇學院教師、校友、導演系本碩博學生以及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江蘇省話劇藝術院的優秀演員等一大批專業隊伍。鄭律成由上戲導演系藝術碩士徐偉飾演,丁雪松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優秀演員孫寧芳飾演,公木、郭小帥分別由上戲導演系教師王佳健、夏帥飾演,段主任則由江蘇省話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楊寧飾演,以及上戲校友郭庭、任書賢、瑪雅(瑞典)等,演出陣容十分強大。

此外,全劇充分運用了音樂元素:《五月之歌》《延安頌》《延水謠》《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以及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等耳熟能詳的優美旋律,配以富於變化的舞蹈場面,是一部氣勢雄偉、樣式豐富、音畫融合、詩化盎然的史詩性音樂話劇。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一個朝鮮青年與中國詩人擦出的音樂火花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共產黨向全國發表了堅定的抗戰宣言,毛澤東號召全國人民結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展全面抗戰。一時間,全國各族人民心向革命聖地延安,大批國統區的愛國青年和進步學生,懷著抗日救國的愛國情懷與革命熱情,不畏艱難險阻,奔赴延安。在浩浩蕩蕩的人流中,有一位身背小提琴和曼陀鈴,名叫鄭律成的朝鮮青年格外引人注目。
  • 1937這位生於朝鮮的《八路軍進行曲》作者北上,《軍歌》重裝上陣再...
    他生於朝鮮半島的光州,來華參加朝鮮人抗日組織「義烈團」,新中國成立後加入了中國國籍。這位被譽為「軍歌之父」的作曲家,以《延安頌》一舉成名,同期創作的《八路軍進行曲》之後更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失傳的軍歌誰會唱?
    先寫出來的歌詞是《八路軍軍歌》:「鐵流兩萬五千裡,直向著一個堅定的方向。苦鬥十年,鍛鍊成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一旦強虜寇邊疆,慷慨悲歌奔戰場。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嘿!遊擊戰,敵後方,剷除偽政權;遊擊戰,敵後方,堅持反掃蕩。鋼刀插在敵胸膛。巍巍長白山,滔滔鴨綠江,誓復失地逐強梁!爭民族獨立,求人類解放,這神聖的重大責任,都落在我們雙肩上。」
  • 咱們的軍歌多嘹亮!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毛澤東曾高度評價抗日歌曲在抗戰中發揮的作用:「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兩個師的兵力!」血汗交織,硝煙滾滾,熱血沙場就是有志青年最該去的地方!《我在沙場等著你》在吶喊著:讓我們一起決勝精兵戰強敵,一起守護祖國繁花似錦。
  • 軍歌嘹亮
    網友說,「這是幼兒時期老爸教我的第一首歌」、「每次學校運動會都會唱響的曲子」、「不管是人民的聚會還是祖國的節日,都會對這首軍歌銘感五內並振奮不已」。這幾天,不知道是不是受建軍節閱兵氛圍的影響,連小編所住小區的保安訓練,都會先立正合唱這首歌以振奮精神!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歌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誕生於1939年。
  • 鴨綠江的記憶——鐵一師文工團在朝鮮戰場
    有英雄的部隊,就有嘹亮的軍歌。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時期,鐵道兵團出師朝鮮的大軍中始終有文工隊員的矯健身影,從鴨綠江直到漢江邊……老照片忠實記錄了鐵一師文工隊員在朝鮮三千裡江山的颯爽英姿。▲鐵一師文工隊員範桂英在朝鮮戰場
  • 彭德懷PK麥克阿瑟:朝鮮戰場上的名將大對決
    在1950年的朝鮮戰場上,美國從沒想到,這一次它卻踢到了一塊大鐵板,不但裝備精良的百萬大軍被小米加步槍的中國志願軍,狠狠釘在了三八線附近。甚至因為這場戰爭美國史上出現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役期間被總統免職的五星上將。
  • 抗戰電影日本侵略軍進城竟然奏中國海軍軍歌
    抗戰電影日本侵略軍進城竟然奏中國海軍軍歌時間:2015-08-20 09:34:00來源:觀察者網作者:編輯:   舊日本帝國陸軍和目前日本陸上自衛隊在類似場合有其自身的軍歌軍樂,較大可能是以《拔刀隊》進行伴奏,《拔刀隊》在日本陸軍/日本陸上自衛隊中相當於分列式進行曲,在日本自衛隊閱兵式上也能聽見。
  • 朝鮮戰場上表現最神奇的部隊
    在這個國難當頭的時刻,幾乎所有人都決定出兵抗日,龍雲也決定出兵,並且全部裝備、給養都由雲南提供。與此同時,共產黨也宣布全軍三個師都接受改編,全部上戰場殺敵!當時雲南抽調地方精銳12個團,組成6旅3師的一個整軍,編制為國民革命軍第60軍,軍長是第二任雲南王盧漢。
  • 崔玉花:延邊大學民族歌舞劇《鄭律成》致敬「軍歌之父」
    鄭律成是近代中國的著名作曲家,出生於韓國光州市,1933年來到中國參加抗日活動,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創作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前身——《八路軍進行曲》《延安頌》等三百餘首歌曲,被譽為「軍歌之父」。
  • 今天,軍歌嘹亮!
    有一種旋律總是不經意間縈繞在我們心頭有一種旋律時而熱血鏗鏘,時而俠骨柔腸她的名字叫——軍歌!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伴隨著人民軍隊的光輝歷程湧現出許多膾炙人口的軍歌他們唱出了軍人的心聲、情懷、風貌和追求深受部隊官兵和廣大群眾喜愛今天,我們再聽一聽這些激蕩我們心靈的旋律重溫人民軍隊的光輝歷史
  • 許禮平︱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香港人:陸朝華往事
    編者按:2020年6月25日是韓戰爆發七十周年。香港收藏家許禮平先生以萬字長文,記述一位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香港青年,並對他的特殊家世做了深入介紹。謹此發布,以志紀念。香港人陸朝華犧牲在朝鮮戰場,年僅二十三歲,是國殤。
  • 韓戰爆發,蔣介石企圖派國軍參戰,美國政府:萬萬不可!
    引言蔣介石這一輩子一碰到強大的對手,都在渴望西方國家的援助,不是說得到援助不對,而是過分依賴外國,甚至不惜喪權辱國,抗日時得到大量美援,正面戰場卻打得一塌糊塗,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才敢對日宣戰,後又割出蒙古換取蘇聯出兵。
  • 丹心鐵血寫忠誠(鑄劍·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特刊)
    唱軍歌時我還不是詩人,僅僅是一個野戰軍炮團的戰士,但毫無疑問,是軍歌啟蒙了我的藝術感覺,讓我不知不覺中寫起了詩,詩與歌自古有緣,所以在若干年後我寫下了一首名為《致麥新烈士》的詩,現在我把三十多年前寫下的這首小詩抄錄下來:  我是在一首歌中認識你的。/你把自己的名字/鐫刻在一把大刀上。/這大刀很沉重,很明亮/插在中國的歷史裡/插成一座刀碑!
  • 他曾處決3000日軍俘虜,成解放軍師長,韓戰打完,卻神秘失蹤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中華大地無惡不作,欠下了累累罪行,對於日軍沒有人不痛恨,他在日軍投降後,毅然處決3000日軍俘虜,後來還成為解放軍師長,抗美援朝更是戰功赫赫,但戰爭打完後,他卻神秘失蹤了。他就是方虎山。方虎山方虎山出生於1916年的朝鮮鹹鏡北道,朝鮮族人,不願做亡國奴的他流亡到中國東北,九一八事變後,他參加了東北抗日遊擊隊。
  • 日本軍隊進城奏得是中國軍歌
    日本侵略軍攻陷城池,指揮官騎著軍馬進入城市,抬手示意奏樂,所用軍樂竟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歌《人民海軍向前進》。《人民海軍向前進》,由海軍政治部文工團創作組詞,黃源洛曲。該歌曲創作於1951年,雖未正式定為海軍軍歌,但我國海軍習慣上將其作為軍歌使用,在重大集會、慶典、儀式結束時演奏。實際上已經默認其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歌。
  • 這兩位國民黨高級將領,戲劇性被解放軍俘虜,被俘後還非常不服氣
    杜聿明,他的名氣應該更大,是一位抗日名將,曾經參加過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抗戰。1939年,他率部參加桂南會戰,取得了崑崙關大捷。按說這是抗日英雄,他們又是怎麼成為解放軍的俘虜的呢?當時國民黨只能通過空投進行補給,但是空投的糧食和彈藥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滿足供應,甚至有的還落到解放軍的陣地上。成了我軍的戰利品。難怪說蔣介石是運輸大隊長,這就是表現之一。這就導致國民黨兵,經常連一口熱飯都吃不上,再加上解放軍天天在戰場上廣播喊話:站對面的國軍兄弟們,放下武器投降吧,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時間一長,黃維兵團的軍心開始渙散,四面楚歌。
  • 朝鮮戰場上,17歲女護士用嘴幫受傷戰士排尿,晚年生活過得如何?
    眾所周知,韓戰是註定要被寫進歷史的經典戰役,因為在這場懸殊懸殊的戰爭中,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者中有一個名叫王清珍的護士,她是一個17歲的小姑娘。她是一名醫護人員,曾在五聖山後面的坑道病房護理過20多名重傷者。
  • 朝鮮戰場上,美國飛行員隨身帶一塊布,上面寫著:我投降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按照軍委安排,各大軍區的殲擊航空兵前往朝鮮戰場上輪戰。1952年6月輪到華東防空司令部殲擊航空兵入朝參戰。我與另一位同事被派往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聯合司令部的前進指揮所工作。  到達丹東後,我們接受了東北防空司令部對赴朝人員的組織安排。當天入夜後,丹東全城一片漆黑,這是因為向東北地區南片以及朝鮮北部供電的拉古哨發電廠,已於前一天被美機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