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曾說,"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很多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做事情時,性子特別急躁,遇到問題很容易放棄或發脾氣,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們都很擔憂。
孩子經常發脾氣,父母的耐心也容易被耗盡,但若生硬地阻止孩子發脾氣,情緒無法宣洩,也不利於身心健康,其實孩子在發脾氣的同時也可能在"求助"。
當寶寶發脾氣的時候,正是家長教導他們進行情緒管理的好時機,用這下面三種辦法,可以讓你成功改掉孩子的壞脾氣。
幫助孩子學會等待
曾有個叫做"棉花糖"的心理學實驗,參與實驗的孩子在獨處時,如果不吃掉面前的一塊棉花糖,就可以在15分鐘之後獲得兩塊棉花糖作為獎勵。
說明了 "延遲滿足"能力的重要性。想讓寶寶更有耐心、學會控制情緒,家長首先要延遲滿足他們的要求。
孩子的要求總有無數,我們要讓他知道不是所有的都能被滿足,同時也要讓其知道不會每次都能及時被滿足的。當然,父母也不要為了"延遲"而延遲,需要在培養的過程中讓孩子知道等待的意義。
做孩子的好榜樣
孩子從出生後第一個接觸到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按照父母和家人的言行來模仿的。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平時是如何處事待人,在無意間也影響著孩子的一言一行。如果家長的脾氣不好,甚至經常在家裡吵來吵去,那麼,孩子的脾氣也就註定好不到哪裡去。
孩子受到家長薰陶,在遇到問題時才會保持理智,不亂發脾氣。這樣不僅能夠養成良好的家風,還能夠維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兩全其美。
樹立明確的規則
但孩子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變得脾氣暴躁,這時建議家長不要理會孩子,而是裝作生氣的樣子走開,讓孩子知道自己這麼做是錯誤的,這樣一來,孩子真會明白自己的哭鬧沒有用。
我們要教授孩子遇到事情要學會冷靜,並助他們慢慢形成規則意識。當孩子表現得很出色時,就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相反,在孩子犯錯時,也要受到一些小懲罰。
我們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鍛鍊孩子的情緒控制力,讓孩子擁有溫和親切的脾氣。
孩子人生中的每一堂課其實都是父母教的,父母應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一定要對自己嚴格要求,給孩子起到一個良好的榜樣作用。
高素質的孩子都是從小就開始培養好行為習慣的,還有自控力和抗挫力。當然高情商也不能少,這個靠家長的說教是做不到的,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關於好性格,好品格,高情商等的繪本書籍。
抓住3-6歲這個好性格和好習慣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作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作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
3~6歲的孩子正處於一個閱讀的敏感期,所以說這個時候我們採取閱讀的方式,能夠調動孩子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讓他潛移默化的學到一些知識。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