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思想也在不斷的成長變化,孩子在初步擁有自己的「意願」時,是令家長們最頭疼的階段,但這卻是孩子成長階段的必經之路,因為人的一生在不同的年齡段,會有不同的表現。許多家長朋友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面對孩子一不如意就發脾氣,經常撒潑打滾、大吵大鬧的情況,要怎麼辦才行呢?
如下3招可以有效制服孩子:
1、 堅定地不妥協
處於探索階段的孩子,對於父母的底線其實也在不斷探索。很多情況下,家長對孩子的哭鬧輕易妥協,卻會發現妥協只能解決一時的困擾,當下次遇到事情時,孩子仍會撒潑打滾,直至家長忍受不了再次選擇妥協。
家長的退讓與妥協會讓孩子形成這樣的觀念:只要我哭鬧,爸爸媽媽就拿我沒辦法,想要得到的東西,只要撒潑打滾就能得到。
如果家長朋友對於孩子的撒潑打滾堅定地不暴躁也不妥協,當他懂得無論如何撒潑打滾也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他的觀念也會隨之轉變,孩子就會減少這種行為,家長的煩惱也就隨之解決了。
2、 教導孩子有效表達
許多家長在面對一言不合就發脾氣的孩子時,往往感到困難總比辦法多,每天被折磨得暴跳如雷。殊不知,只要換個方法,小惡魔般的孩子就會慢慢收斂脾氣。
莫裡哀曾說過:「語言是賜予人類表達思想的工具。」
大人面對不順心的事情時,也難免會向他人傾訴,而孩子們同樣如此,只是他們不懂得如何有效表達,通常都是簡單粗暴撒潑打滾。在大人的世界觀中,哭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但在尚在父母庇護之下的孩子來說,哭鬧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方式。
家長朋友們要做的是理解孩子的情緒,在孩子通過撒潑打滾釋放自己的情緒的時候,不要一味指責或是妥協,可以在孩子情緒稍微冷卻過後詢問他發脾氣的理由,再進行逐步引導,教導他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明確說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希望的解決方式,而不是撒潑打滾。
3、 給孩子設定限制並有效執行
義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建立在規則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很多家長朋友們會有這樣的憂慮,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就給他們設定限制,是否是禁錮了孩子的天性?實則不然,給孩子設定規則,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壞事。
很多家長仍然選用能夠簡單粗暴制服孩子的方式,卻忽視了設定限制這個起效慢的方法,但實際上,只有讓孩子擁有規則意識,才能夠真正從根源上解決孩子亂發脾氣的問題。
為孩子制定限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家長也需要以身作則,這樣才能夠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讓他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你可以做,而我不可以做?從而不服氣,若是家長不能夠有效地執行自己制定的限制,更是會導致孩子視規則為無物,制定限制的方法也就難免失敗了。
因此,家長朋友們在設定限制時需要注意,這個限制一定是要貼合現實並且易於執行的,比如限制孩子每天看多長時間電子產品,每天只能吃幾塊糖等等,一旦孩子超出了限制,就需要家長進行制止,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逐漸建立起規則意識,也就不會一言不合撒潑打滾了。
面對一言不合就發脾氣的孩子,請冷靜下來,別讓情緒掌控自己。以上3種方式,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