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家庭的生存法則,電影《小偷家族》教會我們去善待和包容他人

2020-12-24 聲影新播客

導語:每個人在特定的時候都會感到孤獨,都渴望愛和陪伴。往往正常家庭中的親情表達,對於處在社會底層的那些家庭來說就顯得尤為珍貴。家庭,是充滿溫情的地方,而不是讓親情疏離使整個家死氣沉沉,家庭成員之間貌合神離的相處並不是人們想要的。有這樣的特殊組合家庭,沒有血緣關係卻勝似親情,家人之間的情感卻表現得無比真實自然,雖處於社會底層,卻苦中作樂,其樂融融,讓人看到了生存下去的希望,這就是日本電影《小偷家族》所要講述的故事。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從一則關於小偷的社會新聞中找到創作靈感,捕捉到社會弱勢群體面對生活窘境的動情瞬間,散發出人性的光輝。

這是一部看起來似乎有點冗長乏味的電影,平實的鏡頭之下沒有展現大城市的繁華以及珠光寶氣的富裕階層,而是將焦點放在蜷縮在逼仄房間裡的一群人,一個殘破不堪的家。表面上看這是一個雖然清貧卻和睦相處的家庭,但是家庭成員之間卻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就是這樣細思極恐的家庭,它給人帶來的不僅是憐憫和理解,更是探究整個社會深層次的意義。

強調反差的電影語言下,我們不僅感受到了克制情緒下的善意張揚,而且以一顆悲憫之心去正視他人的不幸。電影裡淺顯的道理和各種背後表達和隱喻觀眾都能夠意會,只不過這種深深的心靈震撼讓人有點不適應。以偷為生,生活在社會的灰暗地帶,彼此依靠和共生的家庭模式,讓人反思家庭的根基是什麼。家庭關係中親情並不是絕對的,只要有愛,它也可以成為維繫家庭的情感紐帶。

以家庭的名義,通過對社會底層生活的細緻刻畫,完成對殘酷社會問題的深入剖析,讓社會重新審視社會邊緣人群體,這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以其電影人使命和社會職責擔當的體現。即便生活千瘡百孔,人生百般不如意,總有美麗的瞬間值得去關注。這部電影作品取得不俗的成績,不僅拿到第71屆坎城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獎,還在各種國際電影展會上多次獲獎。這不僅是是枝裕和的個人榮譽,更是對整部電影所具有發人深省感動的肯定。

一個沒有血緣關係支撐的組合家庭,一種被大多數人忽視的社會現象,一部極具戲劇張力的情感大戲,讓我們感受社會殘酷之餘也能體會到人情之溫暖。

家庭溫暖背後的真實殘酷,反映令人唏噓的社會問題

生活在社會底層,以偷盜為生,拼湊式的家庭模式,因某些特殊的原因生活到一起,組合成一個正常溫暖的家庭。整部電影的風格繼承了日式電影的風格,節奏平緩,感情主線隱藏得很深,故事情節展開卻能夠娓娓道來。細膩真實的鏡頭語言下,把掙扎在生存邊緣的這些人的眾生相淋漓盡致展現在觀眾面前。善良卻無奈、天真且可憐,這些人一出場總有淡淡的哀傷在裡面,自私的性格卻在努力尋找情感寄託,其樂融融的表象之下卻是人性的支離破碎。

電影一上來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個沒有親情關係的家庭裡,家庭成員間是利用和被利用的關係,有點抱團取暖的味道。隨著劇情的推進,愛的力量得以展現,家庭的溫暖也讓人感動。他們被社會拋棄和遺忘,但是在這個特殊的家庭裡卻彼此互相愛護,他們也找到了愛的依靠。只不過,真正的殘酷現實是建立在並不牢靠關係基礎上的家庭,一旦有利益參入,這個小偷家族也就分崩離析了,這是必然。

不是親情卻勝似親情,難以言表、含蓄的話語卻是悄無聲息愛的體現,在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六口之間,愛和溫情彼此傳遞。導演精準地把抓住了整個家庭的情感脈絡,深入剖析這個家庭的結構,羈絆整個家庭,決定它沒有真正未來命運的是殘酷無比的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當真相被揭露,就此拆散的家庭就再也沒有重聚的可能。

他們出身卑微,沒有從原生家庭得到絲毫的溫暖,被無情拋棄,從此將愛視為珍寶,被愛之心也是脆弱不堪。他們是不幸的,原有親情的紐帶被割斷,孤零零地面對人情冷暖,堅強地活下去。沒有關心,沒有依靠,憑藉一己之力艱難維生,只得使用一些遊走於法律邊緣的手段。當事實真相被揭穿,溫情和美好瞬間成為回憶,超越親情的情感成為他們的人生財富。那麼,造成悲劇的深層次原因,就回到了社會這個話題上來,因為社會是殘酷而複雜的。

超越血緣關係的親情,平凡中蘊含著強大力量

中川雅也飾演的柴田治是這個拼湊式家庭的主人,沒有固定工作,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沒有生存技能也許是好吃懶做的性格使然,只得經常去偷盜維持家用。甚至,全家人都要依靠老奶奶微薄的退休金生活。在他的生存理念裡,工作對他來說很遙遠,倒是家庭讓他尋回男人的尊嚴和地位。他嘗試與這些沒有親情關係的孩子建立一種信任關係,盡到類似父親的責任。

安藤櫻飾演的柴田信代成為這個家庭最為忙碌的人,既扮演著母親的角色又扮演著妻子的角色。作為妻子,她努力打點好這個家庭,在絕大部分時間裡為家庭生計而奔波。作為母親,即便身邊的孩子與她沒有血緣關係,但是母性的力量是強大的,懷有一顆善良和憐憫之心。對於那些被家庭和社會拋棄的不幸孩子,她用母親的愛讓這些孩子找到家的溫暖。

樹木希林飾演的老奶奶柴田初枝在這部電影裡的角色存在一定的爭議,她的人生經歷似乎說明了什麼。年輕時失敗的婚姻,年老時孤苦伶仃,為了讓自己老有所託便牽頭組建了這個家庭,收養柴田治就是開始。為了養活這個龐大的家庭,她想盡一切辦法獲得收入,騙養老金、騙兒女的錢,但是有了這個並不厚實物質基礎,一家人的相處才其樂融融。值得一提的是,在拍完這部電影之後,樹木希林便去世了,走完了她多彩的藝術人生。

城檜吏飾演的柴田祥太是這個家庭裡的孩子,在他背後是很多被原生家庭拋棄孩子的身影,也包括被親生父母虐待的小女孩百合。他們不能上學,為了生存只能去偷竊,換來還算安穩的生活。在這個家庭裡,他們感受到的是幸福的生活氣息和充滿歡樂的家庭氛圍。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們來到這個家庭,是人生的另一種開始。雖然過得很清貧,活得並不光彩,但是這裡有他們最基本的情感依靠,那就是類似親情的關愛。而這種看似平凡的力量讓他們不僅從以前遭受的苦難中脫離出來,更看到了生活溫情有意義的一面。

立足現實的社會映射,缺乏家庭溫暖和關愛的是非過錯

沒有血緣關係的人聚集在一起,相處還很融洽,從年齡層次和人生閱歷組成類似原生家庭的共處模式,感情真摯而溫暖。當遭受人生不幸,從原生家庭被剝離,親情紐帶的斷裂並不意味著失去愛的能力。他們渴望關懷,當一個群體成員之間建立起和睦相處的關係時,便產生了家的概念。電影裡的那個不幸的小女孩百合,缺乏家庭溫暖,身心受創,但是從她畫的那幅水彩畫裡,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她對家的感受。在這個家裡,她重新感受到了類似親情的溫暖。

溫馨和睦卻以偷盜為生的家庭,它的存在固然有社會方面的原因。社會的種種弊端讓很多走投無路的人因為某些同樣的目的生活在一起,衍生出很多像小偷家庭這樣荒誕畸形的家庭模式。社會的殘酷又讓這些家庭難以為繼,因為遊走於灰暗地帶最終會被法律制裁,這也導致這些家庭最終分崩離析。這個時候,我們不是去評價這種現象的是非過錯,而是去深刻體會社會眾多失愛家庭的悲哀。

他們是社會底層人物,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因為各種機緣巧合他們走到了一起,在生活中建立起非常深厚的感情。當社會道德與法律讓這些家庭不得不分崩離析的時候,一切恢復原樣,他們本來的面目被社會認清,他們不堪回首的往事被重新提及,而這些就是他們的難言之隱。殘酷的現實讓陌生人可以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命運無常又讓他們天涯各方。家是人生情感的港灣,當原生家庭失去溫暖,各種組合家庭和拼湊家庭便應運而生。這些處於社會底層的家庭有它們的生存法則,而支撐它們勇於面對困境的就是愛的力量,具體表現就是擁有一顆善待和包容他人之心。在遭遇人生不幸之時,這部電影所講述的故事給了我們無限的思考。

家庭最需要的是愛,無關乎貧富,在於常有善待和包容他人之心

在現實社會中,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公平,人有高低貴賤之分,建立在親情基礎之上的家庭也有貧富之別。那些被生活表象掩蓋的來自社會底層的家庭,依然在為柴米油鹽和生計而奔波著。儘管生活過得平淡簡單,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生存法則,而且沒有現代社會那種爾虞我詐的算計,建立在親情基礎上的家庭成員之間真正做到了和睦相處。

同是天涯淪落人,這是很多遭遇人生困境的人的一種自我描繪。此時,饑寒交迫中的雪中送炭行為,讓人感知至高無上的人性關懷,這種善待和包容他人的心態和團結互助的愛,能夠讓人在冰冷的社會現實面前感受到難得的溫暖。不管生活有多艱難,依然保持微笑,不論身份和地位,哪怕你置身底層生活,你依然能夠以愛的名義選擇對身邊的人溫柔以待。不為別的,只為善良助人的舉動能夠帶來靈魂上的慰藉,即使貧苦渺小的人生卻展現真實偉大的人性。

電影《小偷家族》通過一個簡單的故事講述了在社會底層掙扎的一家人,缺失關愛的家庭和社會,與沒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溫情共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對感情的精準刻畫和細膩表達,讓這部電影顯得溫暖而真實。探討家庭的真諦,導演用很現實化的影像表達展現一個被社會唾棄家庭的初衷和結局,現實如此殘酷,家庭卻能如此溫馨,這就是家的意義所在。

相關焦點

  • 《小偷家族》:底層鏡頭
    《小偷家族》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為觀眾展示了一幅日本底層非正常「家庭」的生活畫卷。男主人公阿治和男孩祥太結束一次偷竊後,在回家的路上偶然拾到了女孩樹裡。由於樹裡原生家庭的不和睦,他們最終選擇將樹裡留在自己家中——一個沒有社會認可的「家庭」。
  • 底層家庭「行竊」的背後,藏著複雜的人性,《小偷家族》的羈絆
    《小偷家族》是導演是枝裕和繼《海街日記》後又一部家庭片,透過一則真實的社會新聞,展現身處於社會底層小人物,為了生存拼盡全力,在冷漠的社會中互相取暖的故事。導演將鏡頭聚焦到一群社會邊緣人身上,一個身處於社會底層的家庭,他們全家靠著奶奶的養老金生活,在狹小擁擠的平房中過著邋遢的日子。
  • 《小偷家族》:在三重現實矛盾下,探尋底層小人物的救贖之路
    是枝裕和是日本當代電影大師,記錄片導演出身的他在拍攝的電影中,更加注重社會現實的題材和普通人的生存狀態。他的三部電影《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和《小偷家族》被稱為「是枝裕和人間三部曲」。其中,是枝裕和更憑藉《小偷家族》這部影片,摘得第71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這是日本時隔21年後再次獲此殊榮。
  • 《小偷家族》,為何毫無血緣抱團取暖的家庭,比正常家庭更有溫情
    這個劇本,是是枝裕和通過報紙上的一條小偷家族社會新聞改編而成的。影片通過對三代六個人家庭的透視,直達人性和社會現象的最深處。影片深刻剖析了這個小偷家族抱團取暖和家庭解體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同時也表達出「錯位之愛」給人們帶來的一種無奈和悲涼感。
  • 《小偷家族》:我們互相取暖,就是家人
    日本最受歡迎的導演是枝裕和,他以往所有作品中,家庭關係是繞不開的題材。日常生活的瑣碎,平淡舒緩的敘事,細膩的情感描摹,他的影片總是透露出一股淡淡的詩意。2018年,他憑藉《小偷家族》拿下金棕櫚大獎,成為歐洲影壇炙手可熱的亞洲導演。
  • 電影《小偷家族》竟然是日本最真實的樣子!
    他們不想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去奔波,雖然他們也擁有了健康的身體,但還是更加注重於享受,安於現狀,使他們的生活永遠都是貧窮的,他們是靠著運氣去偷盜,然後將他們偷盜的技術傳給她們所認識的比他們小的下一代,他們只會用這種方法去獲取東西,儘管可能意識到這種做法也不是不可取的。精神文化的缺乏也是《小偷家族》展現出來的社會底層生活現狀之一。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奉俊昊《寄生蟲》: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是枝裕和也大為驚訝,原來好演員是可以將演技進行量化,不同的配比使得情感的釋放方式隨之變化,我們最終看到的片段,是安藤櫻7:3的情緒配比效果。《小偷家族》中父親扮演者中川雅也同樣是導演的"老搭檔"。在此,我們不過多展開,我們主要選用兩位最具代表性的演員來看看導演與老搭檔、實力派之間的信任和默契。
  • 豆瓣評分8.7,《小偷家族》橫掃日本奧斯卡,它是如何打動你的?
    雖然錯過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但在日本, 《小偷家族》橫掃了當地奧斯卡。在第42屆日本奧斯卡頒獎典禮上, 《小偷家族》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人和最佳匹配等8項大獎。又一次獲得日本電影冠軍的是智宇和!
  • 《小偷家族》底層社會的人群、親情的表現形式,想要的真的不多
    她和阿吉的「孫女和妹妹陶濤」是這齣戲最可悲的人物。他們並非完全沒有關係,但他們的關係不如沒有關係好。女人聯盟被另一個女人傷害了。她想成為他們的親生女兒,所以她找到了和她祖母的配合點,這樣他們就可以一起生活。她工作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從打仗中獲得暖和和愛。
  • 電影《小偷家族》和《夢》:傳達出同一種理念,愛和善良需要平衡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所經歷的事情和夢境裡的不太一樣,《小偷家族》和《夢》的兩位導演向我們傳達了同樣一種理念:在愛和善之間平衡,對生命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愛自己的同時,還需要愛自己所愛的人。這兩部電影,一個在東京的水泥森林發生的事情,一個是在夢境當中的事情。在這兩部電影的對比之下,我們將會知道愛的能力是需要學習的,它看似簡單,卻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意義。
  • 《小偷家族》:自私本性的背後,是靈魂碰撞的真情
    最近觀看了獲得金棕櫚獎的影片《小偷家族》,果然如評委會主席凱特.布蘭特對該片的評價--「它擊中了每個人的心」。導演是枝裕和把封閉空間下的小人物日常生活,拍出了雀躍的生動。是枝裕和是日本當代電影大師,記錄片導演出身的他在拍攝的電影中,更加注重社會現實的題材和普通人的生存狀態。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小偷家族說是家族,其實就是一家人。電影開始時,爸爸帶小男孩兒偷竊回家,在路上撿到一個在冷風中獨自玩耍的小女孩。這,就是一家人的全部成員。雖然是小偷,他們也只是從便利店偷些食品、生活必需品,偷的最貴的東西是一對釣魚杆——爸爸想和兒子一起去釣魚。
  • 《小偷家族》特殊家庭裡的一絲羈絆
    今天特意看一部具有深度的電影《小偷家族》,很早前是已經有留意該部電影。那我們就以簡單的經典語錄來回憶起,電影裡值得我們回味的片段。1真正愛你的人,會像我一樣緊緊的擁抱你。3、我只能教他們這些了4、「奶奶已經去了天堂」「那就忘了她吧」。5、是我把她撿回來的,遺棄她的另有其人6、煙花未曾照耀的地方,也有仰望著的笑臉,生活沉重如此,仰望本身,即是美麗。
  • 年度最佳院線片 《小偷家族》到底有什麼魔力?
    不多,準確來說,非常少,但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偏偏就是。 是枝裕和執導的這部作品今年5月去了趟坎城電影節,一舉徵服評審團摘下金棕櫚大獎。 如果我們像祥太、樹裡和亞紀那樣出生在問題家庭,或者和父母之間有著一輩子解不開的心結,我們有沒有徹底逃離或重新選擇家庭的機會?《小偷家族》就是要在這個沒有血緣關係、臨時組成的家庭裡討論另一種親情的可能性。
  • 《小偷家族》維繫家庭的紐帶,不是血緣關係,更多的是愛和陪伴
    但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小偷家族》獲得了第71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商業電影,非常注重觀眾的觀影效果,要麼有驚心動魄的情節,讓觀眾提心弔膽,要麼有煽情的故事,讓觀眾潸然淚下。而《小偷家族》是一部文藝片,看慣了好萊塢大片的觀眾一旦接觸這樣的電影,無疑是難以適應的,以至於在電影散場後,有觀眾在吐槽「這演的是什麼啊,根本看不懂」。《小偷家族》用一種非常普通的生活化鏡頭,把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溫馨家庭細膩無聲的表現出來,這個拼湊而成的家庭似乎比某些有著血緣關係的家庭更具溫情。
  • 小偷家族:偷來的家庭,每個家庭成員都有不同的經歷
    一部優秀的電影就像一杯茶,越品越香香氣一直瀰漫在周圍,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小偷家族》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小偷家族》曾在第七十一屆坎城電影節上獲得金棕櫚獎,在第66屆西班牙聖賽巴斯提安影展上獲得榮譽獎。當我真正看過這部電影之後才覺得它所獲得的榮譽的確是實至名歸。小偷家族:偷來的家庭。
  • 每日小眾文藝電影推薦:《小偷家族》,人間處處有溫情
    接下來帶給大家的一部電影又是一部關於人性和生活的題材,或許我們可以從影片中的點滴生活細節中,發掘些許人性,領會人性的複雜。是枝裕和,是日本電影屆中關於生活題材電影的知名導演,他的眾多電影,擅長於從平淡如水的生活中展現複雜的愛與人生。
  • 《小偷家族》:家庭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日本電影《小偷家族》講述的便是6個毫無血緣關係的男女老少組建起的一個新型家庭的故事。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有年邁的老奶奶,有劣跡斑斑的中年人,有從事風化行業的年輕女子,有輟學無依的小孩子,他們是社會最底層的公民,是日本人稱作的「無緣之人」(血緣、地緣、社緣)。為什麼原本沒有任何親情聯繫的6個人能夠成為一家人,並且顯得如此的溫馨、和諧?!
  • 從家庭主義的缺位看《小偷家族》:日本社會現狀一窺
    ,我們不得不問,日本人對家庭的幻滅,其緣由到底何在?在日本20世紀50年代的電影《青春殘酷物語》中,我們仿佛看到了一絲端倪,男主角阿青試圖通過上大學改變自己社會底層的命運,為此不惜向中年女人出賣性,但最後卻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中遭到巨大的打擊,最終幻滅——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社會的風氣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現代性的惡果對日本社會發起了全面的進攻。
  • 以《小偷家族》為例,解讀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美學及觀影方法
    從此之後,是枝裕和正式踏上電影的學習與製作之路。對於真實內心世界與人性表達的藝術追求也是在這個時候埋下的種子。02、結合《小偷家族》中的一些鏡頭,談談是枝裕和電影藝術的具體表現形式《小偷家族》這部電影講的是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和妹妹組成的毫無血緣關係的6口之家,在東京的高樓大廈之間艱難求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