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維繫家庭的紐帶,不是血緣關係,更多的是愛和陪伴

2020-12-24 娛樂評段

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華麗炫酷的特效,只有慢節奏的生活瑣事。

但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小偷家族》獲得了第71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商業電影,非常注重觀眾的觀影效果,要麼有驚心動魄的情節,讓觀眾提心弔膽,要麼有煽情的故事,讓觀眾潸然淚下。

而《小偷家族》是一部文藝片,看慣了好萊塢大片的觀眾一旦接觸這樣的電影,無疑是難以適應的,以至於在電影散場後,有觀眾在吐槽「這演的是什麼啊,根本看不懂」。

《小偷家族》用一種非常普通的生活化鏡頭,把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溫馨家庭細膩無聲的表現出來,這個拼湊而成的家庭似乎比某些有著血緣關係的家庭更具溫情。

在電影之初,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溫馨的家庭,雖然生活條件艱苦,在正常的工作之外靠偶爾偷點生活用品來維持生活,但一家人其樂融融。

這個家庭,有做短工的治與妻子信代、「兒子」祥太、信代的「妹妹」亞紀以及「奶奶」初枝,一家人依靠初枝的養老保險,在破爛的平房中艱難度日。

在工作之外,治與兒子祥太做扒手,亞紀打工補貼家用。

某一天,在治和祥太回家的路上,帶回了在住宅區被凍僵的小女孩百合,加入了他們原本就貧困潦倒的家庭中。

影片的開頭,給觀眾的感覺,除了後來加入的「小妹妹」百合,這個家庭看起來就是一個真正的普通家庭。

然而,隨著劇情的深入,觀眾才發現,原來,這個家庭全都不是具有血緣關係的親屬,而是從各種情況下維繫在一起的。

雖然,這樣的家庭最終還是沒有維持多久,然而,每個人的心裡都心懷感激,都在這個家庭中感受到了溫暖。

一家人,圍在小桌子旁吃火鍋,相互嬉鬧,夾菜。

哥哥帶著妹妹在大樹底下觀看蟬蛹孵化,捉蟬玩耍。

一起站在屋簷下看空中綻放的煙花,雖然,影片中沒有煙花那五彩繽紛的鏡頭,但是,每個家庭成員的心中,在那一刻都是開心、綻放的。

一起在海邊遊玩,在海水中嬉戲。

從在海邊,「奶奶」從心裡發自肺腑的那一句「謝謝你們」,從祥太最後在公交車上那一句默默呼喊的「爸爸」,就讓人真正體會到了這個不是「家庭」的家庭,是讓人幸福和滿足的。

家庭的解散,是由於祥太的覺醒,是作為一個哥哥對妹妹的愛護,他不喜歡妹妹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不希望妹妹再進行偷竊的行為。

妹妹雖然回到了從前的家庭,居住在鋪著地毯的奢華房間裡,但是只能孤單的一個人玩著五彩繽紛的玻璃球,看不見、也體會不到窗戶外面五彩繽紛的世界,只能站在小板凳上,踮起腳尖,用一種渴望的眼神看著外面。

其實,她盼望的,是一個溫馨和諧,充滿愛的家庭。

維繫一個家庭的紐帶,不是血緣關係,更多的是愛和陪伴。

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小偷家族》,為何毫無血緣抱團取暖的家庭,比正常家庭更有溫情
    《小偷家族》講述了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家庭,依靠偷竊和奶奶的微薄養老金來維持生計。他們彼此相親相愛,直到這家男主人柴田治撿回一個5歲受家庭暴力的小女孩,這一家人背後的疑團才逐漸解開。這個劇本,是是枝裕和通過報紙上的一條小偷家族社會新聞改編而成的。影片通過對三代六個人家庭的透視,直達人性和社會現象的最深處。影片深刻剖析了這個小偷家族抱團取暖和家庭解體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同時也表達出「錯位之愛」給人們帶來的一種無奈和悲涼感。
  • 《小偷家族》:家庭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日本電影《小偷家族》講述的便是6個毫無血緣關係的男女老少組建起的一個新型家庭的故事。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有年邁的老奶奶,有劣跡斑斑的中年人,有從事風化行業的年輕女子,有輟學無依的小孩子,他們是社會最底層的公民,是日本人稱作的「無緣之人」(血緣、地緣、社緣)。為什麼原本沒有任何親情聯繫的6個人能夠成為一家人,並且顯得如此的溫馨、和諧?!
  • 底層家庭的生存法則,電影《小偷家族》教會我們去善待和包容他人
    導語:每個人在特定的時候都會感到孤獨,都渴望愛和陪伴。往往正常家庭中的親情表達,對於處在社會底層的那些家庭來說就顯得尤為珍貴。家庭,是充滿溫情的地方,而不是讓親情疏離使整個家死氣沉沉,家庭成員之間貌合神離的相處並不是人們想要的。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小偷家族說是家族,其實就是一家人。這一家人很「特別」,所有的人都沒有血緣關係。奶奶孤身一人,住一幢相當破舊的老房,可能是寂寞的緣故,一對有前科的夫妻帶著拐來的小男孩與她同住。奶奶還收留了前夫的孫女,一個從事風俗業的女孩兒,算是中年夫妻的妹妹吧。電影開始時,爸爸帶小男孩兒偷竊回家,在路上撿到一個在冷風中獨自玩耍的小女孩。這,就是一家人的全部成員。
  • 《小偷家族》:為啥沒有血緣關係能報團取暖,正常家庭卻奔崩離析
    現在的家庭環境是越來越怎麼不到家庭當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越來越複雜,雖然有著血緣關係在切連著,但是家庭當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情感卻像是比陌生人還要陌生,沒有親人般的親情。有著血緣關係的家庭反而是有點冷血,有點冷漠,家庭環境很清冷,沒有想像當中的溫暖。
  • 《小偷家族》:貧窮不是人生的悲劇,喪失了愛的能力才是
    作為人間三部曲之一的《小偷家族》,沿襲著是枝裕和前面二部關於家人與愛的淡淡述說。與前兩部不同的是,《步履不停》與《比海更深》裡,是有著血緣關係的家人,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對父母失去和老去的心路歷程,而《小偷家族》則完全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6個人如何在一起表達了家人之愛又猛然間失去的故事。
  • 《小偷家族》觀後感
    《小偷家族》上映於2018年,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拍攝的一部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是枝裕和是一個喜歡關注社會新聞的導演,他根據社會新聞拍攝出不少電影,比如根據「西巢鴨棄嬰事件」而拍出來《無人知曉》,根據報告文學中多起嬰兒錯抱事件,拍攝了《如父如子》,以及《小偷家族》這部電影也是看到相關的報導之後拍攝的。
  • 御恩與奉公,淺析幕府時期日本武士階級的維繫紐帶——主從關係
    這種所謂的主從關係其實就是指,雙方之間結成一種相對穩定的社會關係,其中一方佔據著支配的主動權,另一方作為從屬者保證服從。在這種關係中,並不是一方僅僅索求而另一方長期給予,與之正相反的是,這種主從關係其實使雙方都能從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 底層家庭「行竊」的背後,藏著複雜的人性,《小偷家族》的羈絆
    《小偷家族》用最溫馨的家庭故事來給我們上了一堂關於人性的課,這個家庭與其說是小偷家族,不如說是「臨時拼湊家族」更為貼切,說他們是小偷家族,不外乎這個家族的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偷竊,才能維持家庭的正常生活。
  • 小偷家族:偷來的家庭,每個家庭成員都有不同的經歷
    一部優秀的電影就像一杯茶,越品越香香氣一直瀰漫在周圍,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小偷家族》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小偷家族》曾在第七十一屆坎城電影節上獲得金棕櫚獎,在第66屆西班牙聖賽巴斯提安影展上獲得榮譽獎。當我真正看過這部電影之後才覺得它所獲得的榮譽的確是實至名歸。小偷家族:偷來的家庭。
  • 年度最佳院線片 《小偷家族》到底有什麼魔力?
    可憐的是,在影片後半段我們發現初枝的丈夫早就因為出軌和她離了婚,她卻還在家裡供奉前夫的遺像。 我們都知道日本現在已經是一個「超級老齡化」的國家,老人平均壽命長,人口十分龐大,在養老制度方面,依然存在養老院床位不夠、老無所養等問題。 對貧窮孤獨的初枝來說,最需要的也許不是多好的老年福利,而是親人的陪伴。
  • 《小偷家族》—利用是彼此關係的連接
    當我再次看完《小偷家族》的時候我確信,是枝裕和也是這樣的。這部電影於2011年8月份登錄我國內院線,並獲得坎城獲得金棕櫚獎。電影的導演是一個神奇的人,因為他電影的打開方式與眾不同。他的電影似乎充滿了矛盾。每個故事都節奏緩慢的感覺可以停下來玩會兒手機,但是無數細節卻密密麻麻鑲嵌其中。他的電影冷靜客觀不訴諸於主觀情緒渲染,卻悄悄藏了很多自己的痕跡進去。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奉俊昊《寄生蟲》: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樹木希林在是枝裕和電影裡多次出演"母親"類角色,《小偷家族》是她生前最後一部作品。等到奉俊昊騰挪出時間觀看《小偷家族》時,樹木希林已經離開人間。恍若隔世之感,對於電影導演來說則更有感觸。樹木希林與是枝裕和合作多部電影。《步履不停》《比海更深》中愛子心切的母親,《海街日記》中溫暖有愛的姨母,《如父日子》中智慧寬容的嶽母。
  • 《小偷家族》:我們互相取暖,就是家人
    在這個世界上,到底什麼才是愛和幸福,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曾經多多少少的思考過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找到不同的答案,但是《小偷家族》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卻是一種不一樣的思考。來自不同背景、個性迥異的人,怎麼組成家庭共同生活?看似不可能的故事,在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中,成為了可能。
  •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只有情感同類
    如果是被遺棄在路上的物品,覺得喜歡可以撿走,但是人卻不行,能不能打破血脈親情界定,世俗的想法和法律的邊界,成為值得探討的話題。《小偷家族》這部電影看完了在同名的小說中可以挖掘出更多細節,在這一百多分鐘的劇情在電影快結束的時候,這個組合家庭所有成員的感情既是牽絆同時也很脆弱。
  • 《小偷家族》特殊家庭裡的一絲羈絆
    今天特意看一部具有深度的電影《小偷家族》,很早前是已經有留意該部電影。那我們就以簡單的經典語錄來回憶起,電影裡值得我們回味的片段。1真正愛你的人,會像我一樣緊緊的擁抱你。8、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9、生下孩子就自然成為母親了嗎?10、我們是在撿起別人丟棄的東西。11、不是生下孩子的人就有資格做母親的。12、父母也能自己選擇嗎?
  • 豆瓣評分8.7,《小偷家族》橫掃日本奧斯卡,它是如何打動你的?
    雖然錯過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但在日本, 《小偷家族》橫掃了當地奧斯卡。在第42屆日本奧斯卡頒獎典禮上, 《小偷家族》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人和最佳匹配等8項大獎。又一次獲得日本電影冠軍的是智宇和!
  • 全面梳理《小偷家族》的關係,深度解析!
    雖然距離《小偷家族》上映已經有兩年之久,但是今天看到這部電影,還是十分感慨,它帶給我的感受的確非同凡響,能拿到「金棕櫚」大獎實在是實至名歸。在小偷家族拿獎之前,是枝裕和導演已經提名過四次金棕櫚大獎,可謂命途波折,這次終於能得償所願,實在是可喜可賀。《小偷家族》主要講述老太太柴田初枝一家人的生活隨著小女孩由裡的到來而逐漸分崩離析的故事。
  • 《小偷家族》,偷來的「永恆之愛」!
    粗略一數,是枝裕和已經玩了二十幾年的家庭片了。1995年《幻之光》,女人在對丈夫自殺真相的思考中探尋生與死;2004年《無人知曉》,被母親拋棄的四個孩子要獨自挑戰生活;2013年《如父如子》,報錯孩子的家庭將要面對倫理的困境;最後就是最近的《小偷家族》了,可以說是枝裕和的每部作品,發生地都是一個問題家庭
  • 《小偷家族》導演是枝裕和十年風格蛻變
    2018年,一部《小偷家族》為是枝裕和帶來了坎城電影節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這是繼黑澤明的《影武者》、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和《鰻魚》後,第四部獲得金棕櫚獎的日本電影。該片講述柴田家靠犯罪來維持家計,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撿回一個遍體鱗傷的小女孩後,這個家庭的秘密漸漸曝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