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據驅動加速工業升級!山東出臺七個方面重點任務

2020-12-14 大眾日報

系統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建設,對加快我省工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有重要意義。山東省政府辦公廳日前發布《山東省推進工業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方案(2020-2022年)》,明確我省將以打造「一個平臺(工業大數據平臺)、一個庫(工業基礎大資料庫)、一批應用(工業大數據應用)、一片雲(工業大數據中心)」為主線,加快全省工業數位化轉型。

工業大數據,是工業領域產品和服務全生命周期數據的總稱,為加快工業大數據平臺、工業基礎大資料庫和工業大數據中心建設,推動工業大數據應用落地,以數據驅動加速工業升級,形成資源富集、應用繁榮、治理有序、產業進步的工業大數據生態體系,《方案》總共給出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加快企業內網升級改造,推動工業無源光網絡、千兆乙太網等新型工業網絡部署及各類工業通信協議兼容統一,爭取標識解析體系國家節點在山東落地,到2022年,全省建成國家二級服務節點10個左右;建設省工業大數據中心,選擇濟南、青島等市建設國家工業大數據中心省級分中心,支持能源、機械、化工等領域建設行業節點,推動省工業大數據中心與國家工業大數據中心對接,實現數據由省級節點向國家中心節點歸集。

促進工業數據採集匯聚:推動工業數據全面採集,加快高耗能、高風險、通用性強、優化價值高的工業設備數位化改造,推動研發、生產、經營、運維等全流程的數據採集,到2022年,在化工裝置、高能耗設備和通用動力設備等領域選擇不少於1000家企業,實施「工業數據採集專項行動」;加速工業數據高質量匯聚,啟動工業大數據主題庫建設,打造一批行業專題庫。到2022年,全省高質量工業數據集實現澤(Z)級突破。

推動數據流通交易:促進工業數據共享開放,鼓勵企業搭建數據共享平臺,推進內部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整合,支持企業建設數據開放平臺和工業數據空間,引導上下遊企業開放數據,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向產業網絡、供應網絡演進;激發工業數據市場活力,支持建設省級工業大數據交易平臺,探索推行數據(產品)登記制度,引導數據(產品)先登記再流通,在能源、化工、冶金等領域開展數據交易試點,引導數據交易從線下、獨立交易轉向線上、平臺化交易。

深化數據融合應用:支持企業構建協同研發體系,實現基於用戶數據分析的產品創新。鼓勵企業打通生產全過程數據鏈,提升生產線智能控制、生產現場優化等能力。推動企業研發、生產、管理與銷售等全流程數據集成,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培育數據驅動的製造新模式,鼓勵企業貫通用戶數據與製造數據,實現柔性化、定製化生產,引導企業利用數據開放平臺,發展網絡化製造和敏捷供應鏈。推動企業拓展製造能力交易、預測性運維等新型服務,大力發展服務型製造。

提升數據治理能力:加強工業數據分類分級管理,落實國家《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試行)》要求,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推動企業構建涵蓋研發、生產、運維、管理、外部等五類數據域和高、中、低三級風險的分類分級管理體系;開展數據管理能力評估貫標,推廣《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GB/T 36073-2018,簡稱DCMM),到2022年,力爭100家企業達到3級(穩健級)以上標準。

強化數據安全防護:依託省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加強態勢感知、測試評估、預警處置等數據安全能力建設,到2022年,打造一批工業大數據安全標杆企業;加強工業數據安全產品研發,建立安全可信的數據安全產品體系,增強數據安全防護能力,到2022年,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優秀產品與解決方案。

完善產業生態體系:組織編制工業知識圖譜,支持建設基礎共性、行業通用機理模型資源庫和工具集,搭建工業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加快推動工業知識、技術、經驗軟體化,鼓勵社會力量建設開放共享的工業APP和微服務資源池。到2022年,通過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的工業APP和微服務下載量不少於2萬次;構建工業大數據創新生態,採取競爭立項、定向委託、組閣揭榜等方式,突破數據匯聚、建模分析和應用開發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支持建設工業大數據創新載體,到2022年,培育一批工業大數據領域重點實驗室、產業創新中心、創新服務機構和創新人才基地;打造工業數據產品和服務體系,圍繞工業數據採集、存儲、加工、分析和服務,構建工業大數據基礎性、通用性產品體系,培育一批數據資源提供商和數據服務龍頭企業,發展一批數據標準制定、測試評估、研究諮詢的服務機構,優化工業大數據區域布局,形成優勢突出、帶動性強的產業集聚區。

據介紹,對於國家布局的重點任務、試點工程,《方案》做出具體安排,確保做好承接準備。比如,落實建設工業大數據中心國家分中心要求,提出依託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青島分院等建設一批區域節點、行業節點,推動數據由省級節點向國家中心節點歸集。再如,落實開展數據管理能力評估貫標要求,積極爭取國家DCMM貫標地區試點。

同時,堅持需求牽引,省工信廳已對我省工業大數據領域重點項目開展摸底工作,形成了重點儲備項目匯總表、工程化推進表等,讓《方案》落實到具體企業上、項目上,以場景化推進保證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落實、政策好用管用。

為推動相關部門和各市抓好貫徹落實,《方案》還提出五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強工業和信息化、網信、科技、財政、國資、大數據、通信管理等部門間協調,統籌推進工業大數據發展。二是鼓勵各級財政統籌專項資金,採用獎補、貼息等扶持方式支持工業大數據發展。三是開展團體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的編制工作,積極承擔或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四是組織數據融合應用試點,推廣工業大數據應用路徑、方法模式。五是深推進與相關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在技術、標準、人才等領域合作。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付玉婷 報導)

相關焦點

  • 7項重點任務、8個具體指標!山東促進工業數位化轉型的「施工圖」出爐
    ,以數據驅動加速工業升級,形成資源富集、應用繁榮、治理有序、產業進步的工業大數據生態體系。3年為期,山東重點推進7個重點任務根據《通知》,山東將推進7個重點任務,推動工業大數據發展。這7個重點任務包括: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工業數據採集匯聚、推動數據流通交易、深化數據融合應用、提升數據治理能力、強化數據安全防護和完善產業生態體系。
  • 推進工業大數據發展!山東印發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
    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山東省推進工業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方案(2020-2022年)》,實施方案明確山東推進工業大數據發展目標任務等有關情況。一、總體目標堅持企業主體、多方協同、需求牽引、示範帶動,加快工業大數據平臺、工業基礎大資料庫和工業大數據中心建設,推動工業大數據應用落地,以數據驅動加速工業升級,形成資源富集、應用繁榮、治理有序、產業進步的工業大數據生態體系。
  • 數據賦能實體經濟山東行啟動,山東擬用3年時間打造工業大數據生態...
    記者了解到,以此次數據賦能實體經濟山東行活動作為預熱宣貫活動,我省將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工業數據採集匯聚、數據流通交易、數據融合應用、數據治理、安全防護和完善產業生態體系等方面展開系統部署,力爭通過3年左右時間,在全省形成資源富集、應用繁榮、治理有序、產業進步的工業大數據生態體系。
  • 海爾第一浪潮第三 山東工業網際網路已「搶先一步」?
    工信部於2018年啟動「工業網際網路試點示範項目」遴選工作,2018、2019兩年共遴選了150個示範項目,山東有9個項目入選,其中8個為平臺類,數量僅次於北京、廣東,可見山東優勢確實在平臺。山東亦應加強在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方面的布局。工業大省的厚望和雄心  山東作為傳統製造業大省,在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衝擊下,迫切需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工業網際網路與這一訴求高度契合,被各級政府寄予厚望。  山東省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爭創國家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示範區」。
  • 推動傳統工業企業提檔升級 荊州636億元主攻技改
    在產學研方面,清華大學、湖北恒隆、華盈基金與荊州開發區聯合成立「清研汽車先進位造創新中心」,從事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領域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加速荊州汽車產業創新。去年荊州規上工業企業用於研發的費用達到22.7億元,同比增長90.9%。全市規模以上高技術增加值78.1億元,同比增長30.2%。
  • ...方法系列之三:以價值效益為導向推進數位化轉型的五大重點任務
    一、數位化轉型應圍繞價值效益系統性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世界正處在一個從工業時代向資訊時代加速轉型的大變革時代。五個視角給出數位化轉型的任務體系,並給出任務間的關聯關係,如圖1所示。
  •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工業網際網路加速...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5G與工業網際網路的融合將加速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加速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在這個剛剛建成的生產輪胎的工業網際網路工廠裡,一條輪胎能迅速採集出45億條數據點,然後實時傳輸到生產線上,只要38秒就下線。
  • 理上網來|編制「十四五」規劃,需在這五個字上下功夫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5G、人工智慧、先進位造、量子科技等加速發展,數據成為新的關鍵生產要素,產業數位化、網絡化、生態化加速推進,新的生產要素及組合應用將引發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對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社會治理產生重大影響。
  • 工業機器人行業:持續復甦,機器換人與國產替代雙重驅動加速
    1.工業機器人行業持續復甦機器換人與國產替代雙重驅動1.1.工業機器人行業拐點已到疫情不改復甦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速從2017年年底開始逐漸放緩,自2018年9月起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進入負增長,行業持續低迷,這主要是因為工業機器人作為典型的通用設備,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受下遊諸如汽車、3C等行業景氣度的影響較大。
  • 盤點23省市「十四五規劃建議」工業網際網路方面都說了啥?
    一方面,平臺體系建設初見成效,全國具有一定區域、行業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超過70個,設備連接總數超過4000萬臺(套),工業APP總數超過35萬個,行業綜合應用向縱深拓展,工業網際網路已在家電、能源、鋼鐵等多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成功應用。另一方面,產業集聚加速構建,各地發展工業網際網路需求強烈、積極作為,湧現出長三角、廣東、山東等一批產業發展高地。
  • 海爾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成全球最大的大規模定製解決方案平臺
    工業網際網路是多領域、多學科集成的複雜系統。近年來,省科技廳不斷加強與工業網際網路有關的雲計算、工業大數據、製造物聯、人工智慧、工業信息安全等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積極提升山東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創新能力,支撐山東工業網際網路高質量發展。一是強化信息領域政策引導。
  • 內江590個重點項目提前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從該項目的建設進度,可見內江重點項目的建設速度。12月14日,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1~11月,內江590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37.99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104.4%,超時間進度12.7個百分點。其中,48個省級重點項目完成超年度目標任務22.0個百分點。
  • 受到國務院表揚的山東科技工作,做對了什麼?
    、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比例等12個二級核心指標上,山東保持了與去年同比全面增長的態勢。權威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底,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466家,位居全國第6位,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40.14%,比年初提高3.22個百分點。2019年,全省登記技術合同達到35505項,成交額達到1152.21億元,同比增長34.74%上。獲得33項國家科技獎,其中本省單位主持完成獲獎項目13項,數量位居全國第四位。
  • 多領域國企改革擴圍升級 紅利加速釋放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一系列具體政策出臺,明年多領域國企改革將有新突破,其中包括分層分類多路徑推進混改,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速加力,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試點擴圍升級,而資本市場將是重要平臺,紅利將加速釋放。
  • 5G+工業網際網路,這個加法怎麼做?
    通過連接大量工業設備上雲、實現產業鏈各環節智能協同,工業網際網路被認為是數位化轉型的關鍵力量。5G網絡的超大帶寬、超低時延確保了海量數據毫秒級傳輸,讓工業網際網路的作用更加顯現。二者的融合將有力驅動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
  • 答記者問 | 我省在信息技術領域建設了3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2家省...
    特別是工廠內網改造方面,加快利用5G技術開展工業網際網路內網改造,能夠降低工業設備通信協議轉換和接入難度,有效解決「數據孤島」問題,顯著提升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水平。另一方面,我省5G基站累計開通近5萬個,湧現出青島港、山推、臨工、中集來福士、勝利油田、兗礦、魯南高鐵、濟南地鐵3號線等一大批5G典型應用場景,但仍然面臨著行業應用少的難題。
  • 「四經普」高質量數據促進山東高質量發展
    為夯實數據源頭,給山東轉型發展精準決策提供支撐,第四次經濟普查的核算方法,更重視財務指標的「收入法」,這一契合新發展理念的新規範標準,更加科學,質量也更高。 據山東省統計局副局長陸萬明介紹,普查數據顯示,近年來,山東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辯證系統地做好「加減乘除」。
  • 煙臺「十三五」工業技改投資6000多億
    為在國家製造強國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2017年煙臺市委、市政府高規格召開建設制 造業強市工作會議,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製造業強市戰略,出臺了《關於實施製造業強市戰略的意見(試行)》,提出了創新驅動、產業拉動、龍 頭帶動、品牌促動、融合互動、開放推動的「六動」路徑,從項目、平臺、產業、企業、品牌、融合等方面制定了30條強市政策「乾貨」,力度之 大、含金量之高,全省全國領先;同步配套出臺了《製造業強市獎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 2021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重點做好11個方面工作
    會議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總結2020年和「十三五」科技工作,部署2021年重點任務,為「十四五」和中長期科技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 權威發布丨山東就2019年經濟社會運行情況和第四次經濟普查情況...
    深入實施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布局建設22家「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啟動了51個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加速建設重大創新平臺,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高等技術研究院、能源研究院揭牌成立,中科院海洋大科學中心啟動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0.1%,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五是三大攻堅戰紮實推進。